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当前我国党风廉政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党风廉政建设的必要性【第一章】党风廉政建设的内涵概述【第二章】当前我国党风廉政建设的必要性第1章党风廉政建设的内涵概述1.1腐败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彻底反腐败。腐败是社会进步的蛀虫,严重阻碍着社会的进步。腐败若得不到控制,则会不断滋生蔓延,无法制止而使国家和执政党面临亡国亡党的危险。反腐败工作要想顺利开展,必须先从腐败的相关的基本理论着手。“腐败”一词源于物质的腐化及质变,是特指物质向着非主流的方向发展变化的过程。“在现代社会,权力腐败简称为腐败,是指权力的滥用或堕落。通常腐败与公共权力密切相关,而拥有公共权力是人是执行公共权力的主体--政府官员即公务员及其领导。”①因此腐败被认为是政府官员的腐化或权力异化也无可厚非。政府官员行使政府给予的权力,包括对各种资源的调控,“权”莫大焉。如果对他们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而他们本身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又淡薄,那么,他们就会丧失理性,以权谋私。政府官员的这种权力寻租会使公共权力发生异化,与权力的真正目标背道而驰,从而使官员获得利益而国家和人民遭受损失,这就产生了经济学上所谓的“腐败”。另外,有必要从我国的现实国情来分析腐败: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制定和行使公共权力的主体,其党员的一举一动关乎人民的利益和国家的稳定发展,具有严格的政党纪律来约束党员的行为。因此,就中国而言,腐败也可以表述为共产党员违反党纪的行为,表现为党员不遵守党的纪律,违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损害国家,人民的利益并达到受到党纪处分程度的行为。1.2党风廉政建设概念“党风”就是党的作风,是体现党性原则的态度、行为和表现。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史上最早提出了“党风”的科学概念。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毛泽东指出,他还提出党风涵盖了多方面的内涵,包括生活、思想、工作、政治等各个领域。如今,我们将党的作风大致概括为生活作风、工作作风、思想作风、政治作风等四个方面。所谓“廉政”就是从政廉洁。“廉政”一词,最早见于《晏子春秋校注卷四》,是春秋时期的着作。“廉政”一词历经两千多年,其基本含义没有大的变化。从政廉洁,说的是廉洁为官之道,说的是要去当廉洁官、执廉洁之政。如今,廉政要求就是广大党员干部要公私分明、勤俭节约、遵纪守法、恪尽职守、克己奉公,绝不能奢靡铺张、以权谋私、私欲横流、贪污受贿、贪赃枉法。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过程中,从党政方针上看,党的十四大真正推行廉政,并将“廉政”视为党风的最核心标准。中国共产党的不同发展时期对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采取过不同的措施,取得了不同的效果。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基于对中国共产党近三十年自身建设方面的发展过程与历史演变过程的总结与分析,力图通过本文的研究来探索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形势与要求。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各层组织党委与纪委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靠不断完善的制度建设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与职责考核,尤其是执政廉洁性的考察。自党的十四大后,各级党政机关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政检查、民主生活会以及党走群众路线等制度都成为常规性的党风建设活动。当历史进入到十五大,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党风廉政建设”这一目标,结合国内反贪污腐败工作的需要,两者成为党的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基于十五大的形势,国内经济发展与维稳是历史赋予党的最重要职责,十五大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对党的作风规范主要集中在“不良作风”之上,解决的措施主要是依赖教育与制度规范。进入党的十六大之后,党风廉政建设不仅成为党内自我要求与自我建设的需要,而且成为社会各界对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呼吁,这一词语也被频频使用,十六大文件开始挖掘党风廉政建设的内涵,开始总结自十四大以来加强法规和制度这一党风廉政建设措施的成果,肯定了法规与制度对党政干部廉洁从政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的成就。其实,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着党风建设的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坚持用无产阶级的理论与方法来武装代表先进力量、先进生产力的党员干部的头脑与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走群众路线、杜绝党内不正之风,弘扬优良的共产党作风,以进一步巩固“执政为民”的“党性”,增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与号召力,这就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层内涵所在。随着十八大的召开,党树立起反腐败这一党风廉政建设大旗,党风建设可以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1.3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本质特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在大踏步地前进。但是,人们已经认识到党内的一些腐败分子的腐败行为已经严重危及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危害到社会的稳定。在中国这样的官本位社会里,权力滋生出了严重的腐败,在党内,一些人利用手中的职权肆意地索取、巧取豪夺,破坏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损害党的形象,危及国家利益。从哲学角度来看,人虽然是一种高级动物,但是人作为自然体,也具有动物性,即人要生存,人就有吃饱穿暖的食欲与自我保存等欲望,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身上的攀比、贪婪、谋取等本性如果没有得到严格的监控也很容易暴露出来,如果一个人手里有了可以轻易“不劳而获、不被监管”的权力时,人的腐败就这样滋生了,权力正是腐败的春药。人只有不断地得到教化,被社会与制度所规约,才能够不断将人的劣根性消弱甚至是根除。权力的根源可以说是人民让渡的,是群体生活中的人们需要选取出来一定的人、来服务人们大众的各项需求,是人民赋予被选择出来的人以权力。但是,权力一旦脱离人民,权力成为少部分管理者手中用以“规定、要求”人民的特殊力量,这种力量是人民本来就愿意承担的,以期能够让广大人民和谐相处、让群体朝向健康的方向不断发展。但是,脱离了人民、没有受到制约的权力,往往就成为一把“双刃剑”,拥有权力的人如果自身素质、道德与职责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准,那么他就有可能被权力腐化而无法掌握好手中的权力,而是被权力所奴役,而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不当的利益、行驶不当的职权。所以,权力的行驶一定要有健全的制度规约,这样权力才有可能健康地行使。权力的正常行使一方面是看权力配置能否科学合理,在西方国家,权力都是受到规章制度以及独立的外部机构的制约的,同时,权力是与义务、职责相生的。但是在我国,权力往往成为凌驾在规章制度之上的特权,权力成为横冲直撞的存在,导致了大量的腐败现象,这样的权力伤害了人民的利益,损害了国家的利益,这样的权力违背了其存在的基石,这样的权力已经是一种异化了的权力,成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否定公众权益的存在。执政为民,执政为公,是国家政权存在的基石,在行政中存在的严重的职务消费特权、法治特权、寻租特权、隐性特权以及公权私有化等特权现象,导致阶层固化阻碍社会合理流动性、危害社会公正、不利社会发展。权力腐化可以说已经渗透到很多社会的很多层次,从最高层面上来看,政权被特殊化,一些高层干部完全脱离人民群众,甚至将人民群众视为可以任意鱼肉的对象,将自己的欲望无限膨胀化,在政治、经济或其他方面为个人或小集团谋取私利的行为。从组织层面上来看,权力腐败下的关系网严密而又千丝万缕,有关系就能办事、能上位,没有关系就没有出路。从经济领域来看,权钱交易已经是最常见不过的事情。从工作上来看,权力成为一种行头与做派,专横跋扈、任意妄为屡见不鲜。从生活上来看,权力背后的生活是腐烂不堪的,一些权力拥有者拥有太多的自由度,控制和掌握着资源的分配权,一些公共资源可以堂尔皇之地就变成了私人资源。在一个权力不能受到严格制衡的社会,很容易发生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内部电价、水价、内部食堂、内部特供房等等成为部门特权挥霍的地方。缺乏对权力的制约,没有健全的权力规范法律制度,可以说是导致权力异化与腐化的一种根源。因此,党风廉政建设的本质就是依靠制度贯穿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各个环节,体现到反腐倡廉工作的各个方面,用制度规范权力运行、约束干部的行为,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制度约束就延伸到哪里,以防止权力被异化和腐化。政党的立党根本就是要执政为民,党风廉政建设就是要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想结合,力求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为了防范权力的异化与腐化。“党风廉政建设”这一概念的提出,实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完全整合,强调“反腐”与“倡廉”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和相互促进,进一步把反腐倡廉作为一项经常化的建设工程,有目的、有规划、有步骤地向前推进,进一步常态化和系统化。要廉政就必须反腐,而反腐才能廉政,古今中西概莫能外。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反腐倡廉”,尤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是把“反腐倡廉”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行动纲领。第2章当前我国党风廉政建设的必要性2.1宏观背景: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80年代之后,国家的强盛伴随而来的是个人的富足,市场经济体制提供给人们各种机遇去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人们对财富的热情也是前所未有的,利用各种可能的方式去追求财富。加上经济体制的转型存在着大量的权力制衡空白,为腐败的产生提供了可乘之机,公务人员可以通过权钱交易来获得更大的收益,不同层次收入差异较大刺激了公职人员求财强烈欲望,80年代下海风潮中很多人通过经商而一夜暴富,公职人员也发现了自身的尴尬,便试图玩弄手段获取金钱,对于国家资产,他们或是截留销售收入,或是截留其他资产,或是虚列支出来谋得利益;对于其他市场主体,或是吃拿卡要、或是威逼利诱,或是滥竽充数,极大的侵犯了他人的权益,所以腐败问题更是和经济、社会保障、个人权利等紧密的捆绑在了一起。在腐败分子们聚财的过程中利用非法手段,过分强调结果,为了保住财产而又逃避社会责任,甚至侵犯他人利益等行为,必然对转型期的中国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2.1.1经济方面从经济上看,很多腐败分子隐藏在国家内部,掌握着资源的配置权力,侵吞各种社会资产,本身转型期中国贫富差距变大,资源短缺和资金不足更会难以弥合社会差距,严重破坏资源的优化配置,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大量的资产被转移到国外消费,严重撼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2.1.2政治方面从政治上看,随着原有的利益格局被逐步打破,新兴的利益格局悄然兴起并缓慢成形,利益格局变化的根源暗含着不同阶层之间纷繁多变的利益冲突,我国目前进入了各种群体性事件的多发期,很多群体性事件的背后矛头都直指腐败问题,征地冲突、官员贪腐、环境污染都是常见的起因,在转型期普遍浮躁的情况下,社会成员都普遍有些心理情绪,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就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感染,直接会损害党的形象、降低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导致社会不稳定。2.1.3思想文化方面从思想文化上看,中国在转型时期处在文化虚位、价值真空的状态,腐败不仅毒害了人们的思想,与此同时也严重腐化社会的风气,人们在致富求财的道路上会“托关系”“找人情”,不去考虑法律、政策,势必会颠覆社会风气,败坏人们的精神文化。因此在转型期中国社会要想实现平稳的过度,特别需要防范和惩治腐败,治理好腐败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维护市场秩序的同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从而提升党形象,确立政府的威信,从而使人们能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价值观、金钱观,正确处理人和物质的关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2.2中观背景:十八大以来改革的必要保障十八大以来,“改革”这一词语频频出现在媒体和人们的视野中,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详尽的战略部署,许多地方和部门号召响应,开始进入不断深化改革的状态。2.2.1政治经济体制弊端暴露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发展中过分的注重了效率,忽视了公平,各种先前发展中隐藏的矛盾开始逐渐的浮出水面,这些很大程度上都是我们的政治经济制度存在的弊端导致的。以往的政治体制改革仍有“权力本位”的思想误区,改革也停留在国家机构内部。当下的改革开始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对国家机构监督管理的重要性,改革开始涉及到一些“深水区”,试图破除权力配置与使用存在的瓶颈,消除对经济和社会的负面影响,这既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对国家制度运行实质的深刻认识。改革需要打破旧的制度和习俗,必然会对一部分利益既得者尤其是依靠旧体制生存的腐败分子造成打击,影响他们手中权力的来源、使用,所以改革本身就是和反腐存在着密切关系的。由此看来,党风廉政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并不是孤立的
本文标题:当前我国党风廉政建设的必要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208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