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 盾构区间测量施工方案
目录1、概况.................12、技术编制依据.............23、仪器设备配置.............34、施工测量组织机构...........35、测量技术保证措施............46、技术方案...............57、贯通后的测量..............208、全线贯通误差分析............20郑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06工区盾构区间施工测量设计方案一、概况1.1、工程概况本标段共包括三个盾构区间南环站~长江站区间右线,长江站~航海站区间右线,航海站~帆布厂站区间右线。帆布厂街站~航海东路站右线盾构区间隧道帆布厂街站~航海东路站盾构区间右线起讫里程YCK22+655.200~YCK23+352.900,右线全长697m;区间出帆布厂街站后以20‰的坡度下坡200m,以4.155‰的坡度上坡389.422m,最后以2‰的坡度上坡25m进入航海东路站。隧道拱顶最深埋深11.05米,区间半径5000m,在区间中部设联络通道兼水泵房两处。航海东路站~长江路站右线盾构区间隧道航海路站~长江路站盾构区间,右线起讫里程YCK23+543.509~YCK24+981.000,右线全长1355.001m,区间出航海东路站后以26‰的坡度下坡250m,以5‰的坡度下坡225m,再以5.85‰的坡度上坡525m,然后分别以26‰的坡度上坡330m,最后以2‰的坡度上坡25m进入长江路站。长江路站~南环路站右线盾构区间隧道长江路站~南环路站盾构区间线路从长江路站南端头井(YCK25+177.700)出发,沿花寨路南行,横穿端午路、白桦路,以10‰的坡度下坡250m,以16.872‰的坡度上坡229.0250m,再以2‰的坡度上坡270m进入南环路站,南环路站北端头井(YCK25+719.000),右线全长589m为双线单圆盾构区间。其中区间设一处联络通道结合泵站设置在线路最低点附近。1.2、控制点概况:本标段施工中总共利用3个GPS及精密导线点和3个二等水准点,其中相邻两控制点相互通视。水准点均设在房角及硬化层上。二、编制依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地铁限界标准》GJJ96---2003《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CB50308---2008郑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06工区控制点交接桩成果郑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06工区工程施工设计图纸国家其他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三、仪器设备配置1、辅助工具和材料(1)混凝土标桩、木标桩、标志牌、红漆、白漆、墨汁、钉子、小线、白灰。(2)钢卷尺、盒尺、对讲机、对中杆、大锤、斧头、木锯、墨斗、画笔。2、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精度等级数量产地是否鉴定备注全站仪徕卡1201+±2〃±(2+2ppm)1台瑞士是配备反射棱镜精密水准仪DNA3±0.5mm/km1台瑞士是铟钢尺2m2把瑞士是计算机卡西欧Fx-58001台北京四、施工测量组织机构整个区间施工中,项目经理部设测量队长一名,负责具体的施工测量工作管理及安排;专职测量工程师二名,负责现场施工测量放样及内业资料的整理;专职测量工三名。整个测量工作实行“测量工对测量工程师负责、测量工程师对测量队长负责、测量队长对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的层层负责制。测量组织机构人员名单如下:姓名职务职责毕永涛项目经理全面负责测量工作管理王健项目总工程师负责测量工作的管理和安排周林施工技术部部长协助负责具体的施工测量内业资料管理刘永伟测量队长负责现场施工测量及内业管理袁科测量工程师施工测量实施及管理测量工程师施工监测实施及内业处理高级测量工负责测量工作的实施与配合高级测量工负责测量工作的实施与配合高级测量工负责测量工作的实施与配合测量工负责具体监测工作的实施与配合五、测量技术保证措施1、施工中认真做好地下导线和洞中水准线路的复测工作,至少一周复测一次,确保各导线点和水准点的安全。2、独立复测由业主交给的导线点和地面主控制点,并在此基础上安排自已的控制或施工放样测量作业,按规范埋设测量桩点并定期复测。3、为保证工程顺利进展,适当加密或改善地面控制点,务求有较多的“多余观测条件”以保证施工测量精度。4、放样工作特别关注保证车站两个端头井处隧道的空间位置,确保不修改线路设计,确保限界净空需要。5、对每个工序的测量作业按照监理工程师的要求提交测量报告,经驻地监理核准后,方允许后面工序的操作。6、接受和配合驻地监理检查工作,以及对施工控制测量项目进行的阶段性复核和抽检工作。7、按照《桩位保护协议》要求对测量监理交桩及施工场地内已复测桩点重点保护。8、测量的原始记录,必须在现场同步作出,严禁事后补记补绘,测量资料不允许涂改,不合格时进行补测或重测。9、测量过程必须有可追溯的详细文字记录,内容包括测量仪器编号及名称、人员分工、测量读数、计算公式、过程、结果,控制桩使用情况,气候、日期、主测人、复核人等。10、利用已知点进行引测、加点和工程放样前,坚持先检测后利用的原则,即已知点检测无误或合格时,才能利用。11、设立测量小组,施工放样坚持复核制,以确保点位正确。复核制包括两个方面,即内业复核和外业复核。只有在内业和外业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施工。12、测量的人员和仪器必须有绝对的保证和相对的稳定。所有参加测量的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并且建立各测量人员的岗位负责制。测量仪器必须定期校核和控制在使用有效期内,同时加强对测量仪器的管理。13、盾构隧道内布置双支导线,在隧道内形成闭合环。14、严格执行《地铁建设工程施工测量技术规定》的要求,需检测的部分必须由业主测量队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施工。六、技术方案外业测量工作分为三个阶段:掘进前期准备工作阶段,隧道施工阶段,贯通后测量阶段。6.1、隧道掘进准备工作阶段测量工作主要有:①复测业主提交的控制点;②地面控制导线测量;③地面控制高程测量;④竖井的联系测量。⑤地下控制导线测量。6.1.1复测业主提交的隧道沿线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6.1.1.1平面控制点复测平面控制点复测按精密导线的技术要求进行。精密导线沿线路方向布设,采用附合导线复测。精密导线测量过程中主要技术要求:每边测距中误差:±4mm测距相对中误差:1/60000测角中误差:±2.5″Ⅱ级全站仪测回数:6测回方位角闭和差:5n1/2全长相对闭和差:1/35000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8mm精密导线点上只有两个方向时,按左右角观测,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度的较差应小于4″。水平角观测遇到长、短边需要调焦时,应采用盘左长边调焦,盘右长边不调焦;盘右短边调焦,盘左短边不调焦的观测顺序进行观测。每条导线边应往返观测各两个测回。每测回间应重新照准目标,每测回三次读数。测距时,一测回三次读数的较差应小于3mm,测回间平均值的较差应小于3mm,往返平均值的较差应小于5mm。6.1.1.2高程控制点复测高程控制点复测按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沿线共7个控制水准点,复测线路为闭合线路。6.1.1.2.1、精密水准测量观测方法:①往测奇数站上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上为:前—后—后—前②返测奇数站上为:前—后—后—前偶数站上为:后—前—前—后③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分别在上午、下午进行,也可在夜间观测。④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根标尺必须互换位置。6.1.1.2.2、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偶然中误差:±2mm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权中误差:±4mm附合水准路线平均长度:2~4km观测次数:往返测各一次平坦地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和差:±8L1/2mm视距:50m前后视距差:1.0m前后视距累计差:3.0m6.1.2、地面控制导线测量为了便于各个联系测量和临时的施工放样,分别在帆布厂街站、航海东路站、长江路站、南环路站附近各增设3~4个地面趋近导线控制点。控制点成果见6.1.2.1、精密导线网中的控制点位满足以下要求:①、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个别边长不宜短于100m。②、精密导线点的位置应选在因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施工而发生沉降变形区域以外的地方。③、点位应避开地下管线等地下建筑物。④、GPS控制点与相邻精密导线点间的竖直角不应大于30°。⑤、相邻点之间的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以不受旁折光影响为原则。⑥、充分利用业主导线点。⑦、地面趋近导线附合在精密导线上。近井点与GPS点或精密导线点通视,使定向具有最有利的图形。趋近导线测量执行精密导线的有关技术要求。⑧、采用徕卡1201+全站仪进行施测(测角精度为±2″,测距精度为±2+2ppm)。按左右角观测(左右角各三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的较差应小于4″。精密导线和趋近导线采用严密平差,其近井点的点位中误差应在±10mm之内。测角中误差±2.5〃,方位角闭合差5.0×n1/2,全长相对闭合差1/60000,全长相对闭和差:1/35000。精密导线复测采用附合导线,以QR18A和QR17A为起始方位边,以QR15和QR14A为附合方位边。6.1.3、地面控制高程测量地面高程控制网是在城市二等水准点下布设的精密水准网。精密水准网沿工程线路布设成闭合路线。车站、隧道洞口或盾构井口设置2个以上的水准点。精密水准点选在施工场地变形区域外稳固的地方,墙上水准点选在永久性建筑物上。水准点点位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业主提供3个水准点,分别为轨道212、轨道211、轨道210。为满足测量和监测要求,全线共测设4个临时水准点,航海东路站、长江路站各两个,所有的高程控制点将布设在沉降影响区域外,且保证稳定。临时水准点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引测(所用仪器精度为±0.5mm/km),每个点独立一个测回,闭合差的精度为±8l1/2(l为水准线路长度,以km计)。6.1.4、竖井联系测量联系测量分定向联系测量和高程联系测量6.1.4.1、定向联系测量定向联系测量又分单井定向联系测量和两井定向联系测量。单井定向联系测量:(用于左、右出入线的盾构始发及接收井)是用联系三角形定向。用联系三角形将地面坐标及方向传递到竖井隧道中。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坐标传递四次。定向测量的地下定向边不少于2条,每次联系三角形定向均独立进行三次,取三次的平均值作为一次定向成果。井上、井下联系三角形满足下列要求:1、两悬吊钢丝间距在盾构始发井不小于20m。2、定向角α应小于3°。3、a/c及a'/c'的比值小于1.5倍。测距采用全站仪+反射片方式测量联系三角形边长,每次独立测量三测回,每测回往返三次读数,各测回较差在地上小于0.5mm,在地下小于1.0mm。地上与地下测量同一边的较差小于2mm。角度观测采用全圆测回法观测三测回,测角中误差在±4″之内。各测回测定的地下起始边方位角较差不大于20″,方位角平均值中误差应在±12″之内。联系三角形一次定向独立进行三测回,每测回后,变动二个吊锤位置重新进行定向测量,共有三套不同的完整观测数据。本标段航海东路至帆布厂街站区间、长江路站至航海东路和长江路站至东环站区间共有四个盾构井采用单井定向联系测量。平面示意如下:6.1.4.2高程联系测量传递高程测量采用钢尺导入法示意图见图3。用鉴定后的钢尺,挂重锤(重量与钢尺检定时的拉力相等),用两台水准仪在井上下同步观测,将高程传至井下固定点。整个区间施工中,高程传递至少三次。传递高程的地下近井点不少于2个,并对地下高程点间的几何关系进行检核。测定近井水准点的高程的地面趋近水准测量路线,应附合在地面相邻精密水准点上。趋近水准测量执行精密水准测量的有关技术要求。采用在竖井内悬吊钢尺的方法进行高程传递时,地上和地下安置的两台水
本文标题:盾构区间测量施工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230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