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工程
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工程提纲一.循环经济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沿革二.循环经济思想的内涵三.循环经济与生态产业四.生态工业园区与循环经济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由于上世纪在核能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上的进步;人类社会积聚了空前强大的能力;空前巨大的物质财富和高度繁荣的精神文明。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更健康,更安全,更长寿面临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资源短缺能源枯竭环境污染,自然生态恶化(冰盖、草原、湿地、生物多样性退化、荒漠化,酸雨、沙暴、赤湖、干旱、频繁、温室效应,厄尔尼诺气候反常)威胁人类生存规模空前的资源利用10.71亿吨/年1.6亿吨/年硫酸1896万吨/年3200万吨/年平板玻璃1543万吨/年2830万吨/年合成纤维进口730万吨/年876万吨/年1.7亿吨/年合成树脂5422万吨/年9101万吨/年乙烯12800万吨/年1.33亿吨/年尿素11.24亿吨/年7.7亿吨/年钢铁15.73亿吨/年15.7亿吨/年水泥世界位次中国世界许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巨大(以全世界硅产业为例(1990))工业硅产量:800,000吨/年;电子级纯硅:32,000吨/年(4%)光电池用硅:3,200吨/年(0.4%);芯片用硅:750吨/年(0.09%)生产中消耗:100,000吨/年氯元素;200,000吨/年酸溶剂20世纪末规模我国资源与能源状况矿业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五位人均产量居世界第53位2/3矿种短缺化石资源:原油储量占世界的2.43%天然气储量占世界的1.20%煤储量为世界人均的45%淡水资源:相当世界人均的1/4,居世界第110位我国重要矿产资源及在世界地位矿种石油天然气煤炭铬铜铝土矿铁矿石钨中国人均储量占世界人均%美国俄国德国人均储量(T)1.8T125T2.92kg13.2kg383kg9.88T0.95kg1063m34.5791117527m314.8T913T167kg37T0.74kg0.5187.342159加拿大44.2T22.4T0.55T320733m3772T27kg133kg1330kg2.37kg133.3T60253m3288T333kg12.3kg57T548m377T27.6kg1530kg2.9T占世界储量基础的%稀土、钒、钛钽、钨、石膏、膨润土石墨、芒硝、重晶石菱镁矿、锑锡铌、锂、钼、石棉煤、萤石、硫、银、滑石锌、磷铅、高岭土珍珠岩铁、汞金、硼、耐火粘土铜、镍、锰、铝土矿、石油天然气、钾铬铂、金刚石1510223040123455以后居世界位次我国主要矿产储量在世界上的地位示意图我国矿产资源特点1.矿产种类多,总量较大,人均拥有不足。1977年统计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人均占有量居世界第53位。2.用量少的矿产资源丰富,大宗重要矿产储量不足。3.贫矿较多,富矿少,利用难度大4.中、小矿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少5.共、伴生矿多,单矿种少,成本高6.资源区域分布相对不均规模巨大的能源消耗20世纪末规模世界中国世界位次石油开采量33.15亿吨/年1.6亿吨/年一次加工能力40.2亿吨/年2.7亿吨/年3煤开采量45.5亿吨/年12.35亿吨/年12002年进口原油6941万吨,耗资127.57亿美元。2002年日消费536万桶/日(日本为534万桶/日)为全球第二。大庆油田从1960年至2002年累计生产原油17多亿吨。27年稳产在5000万吨/年以上。1997年最高产量为5600万吨/年2002年为5013万吨/年2003年计划产量4830万吨/年进入递减开采期。——化工报2003-1-18-1严重的环境污染20世纪末我国CO2排放20多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4%)NOX排放1000万余吨SO2排放2000万余吨生产约3.6万种化学品,数十种属荷尔蒙毒害,或致癌畸变毒物工业固、液废弃物10亿余吨我国绿色钢铁工业发展1990-99年间我国钢产量从6535万吨增加到12764万吨,增加了一倍。能耗总量上升38%。每吨钢能耗下降:37%水耗下降:50%废钢水排量下降:58%排尘下降:29%钢铁工业的CO2排放单位产量CO2排放量:(CO2kg/吨钢)理论值1071欧洲最好水平1302欧洲一般水平1510中国宝钢2124中国一般水平2430从表中可以看出,减排还有很大潜力。各钢铁企业水平相差较大循环水利用率%资源总利用率%40506070809010005101520253035武进合肥湘潭上三武钢重钢宝钢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忧虑开始于20世纪中叶50-60年代,西方实施凯恩斯政策,赤字财政刺激,引发了发展的可持续性思考。1962年R.Carson发表“寂静的春天”。1968年罗马俱乐部成立,人们开始深入思考世界未来的命运。第一次报告:《增长的极限》(1972)-1根据人口、经济、资源、粮食和环境污染5个基本要素变化趋势,建立世界系统动力学模型。按当前(1972)增长趋势发展下去,几代人内,人类扩展达到极限,这一体系将陷入无法控制的崩溃与瓦解。第一次报告:《增长的极限》(1972)-2按当时(1972)人口、生产增长速度下,21世纪前十年,矿产资源几近耗尽,污染无法消除,需制止世界系统无节制地增长倾向。唯一的办法是在1975年停止人口的增长,到1990年停止工业投资的增长,达到产业总体“零的增长”。第一次报告:《增长的极限》(1972)-3教育、艺术、音乐、基础科研、体育等不需大量资源,不产生严重污染的活动,可无限继续增长。从人类历史来看,曾产生许多发明,其结果导致人口激增,环境退化及更大的社会不平等,技术进步只会延迟崩溃,而不能避免由“增长癖”文化带来的崩溃。第一次报告:《增长的极限》(1972)-4唯一的出路是抑制增长,把人口、经济、资源消耗等因素的增长限定在一定水平上,这种观点对发展中国家是不公正的,也是不现实的。第一次报告:《增长的极限》(1972)-5《增长的极限》被译成30多种文字,发行数百万册,有1000多所学院选为教材,并成为31届联大大会文件。人口、粮食、资本、资源、环境等5个因素都是指数增长(即逐年按固定百分数增长)。由于1973年开始的世界第一次石油危机,使罗马俱乐部名声大噪。第二次报告《人类处于转折点》(1974)-1基本论点:世界是由一个有文化、传统、经济发展差异,而又相互影响的地区组成,认为这一系统是均一的则是错误的。世界系统不会崩溃,而可能发生地区灾难或崩溃,由于不同原因会导致在不同时间发生。最早发生是在21世纪中叶。第二次报告《人类处于转折点》(1974)-2要采取适当的全球行动,即通过“有机增长”来实现;改变原来“指数增长”模式。任何拖延的代价都是昂贵的,而且是致命的。无差异增长与“有机增长”指数增长,一个量按恒定百分比增长。橡树式增长,植物在初期为指数增长,在临界点以后,减为线性增长,如橡树150年后,每年还会长高3英寸。人类式增长,在青年期以前增长,以后停止增长。这种增长在任何一段时间都不是指数增长。后两者称之为“有机增长”。第二次报告《人类处于转折点》(1974)-3解决危机的方案:世界各部分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互相依赖的,须各自完成其历史使命。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对人类的有机发展应作出自己的贡献,系统中任何部分的增长,都赖于其他部分的增长或不增长。任何部分不良的增长会危及整体和它自身。第二次报告《人类处于转折点》(1974)-4新报告将“有机增长论”代替原报告“零增长”论,悲观论基调未变,目标使人难于接受。“世界政府”式的协调机制可行性,及容易形成发达国家“控制”、“指挥”发展中国家,使其公正性被质疑。世界未来乐观派观点—没有极限的增长资源总量难搞清,技术进步预测难搞清。“已知储量”与“最终可采资源”之间,涉及技术进步。人口、经济、科技必然同步增长。1776年世界人口7.5亿,人均产值200美元;2176年世界人口150亿,人均产值3万美元。污染治理能力与国民生产均值成正比。人均收入达到2000$US,治理加速;700$US以下时,污染加速。未来学悲观派的“是”与“非”-1缺陷否认科学技术的作用;模型建立在数学理论基础上,基本经济关系不清;提出“零增长率理论”、“有机增长理论”等,但缺乏现实性和科学性。未来学悲观派的“是”与“非”-2贡献提示人们注意和解决现代世界的基本矛盾。对各种复杂生态经济关系提出定量分析要求。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起到警世的作用。未来学乐观派的“是”与“非”-1缺陷盲目的科技万能论,忽视其两面性。把生态经济问题看成单纯的市场机制作用过程。掩盖当代人类面临问题,对长期效应的不确定性过于乐观。未来学乐观派的“是”与“非”-2贡献对科技发展趋势进行讨论,启发鼓舞人们。提出了“后工业社会”(即信息社会)、“大过渡理论”(即从工业社会—超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这些均可供借鉴。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与生态预期人均GDP时间成功欲满足(教育)文化娱乐视听享受健康与安全富足消费温饱需求资源消耗污染程度生态不协调递减方向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与生态预期人均1345212543物质消费健康安全保障感官享受(信息产品)文化渴求(艺术﹑旅游)成功欲满足(教育…)消费%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与生态预期发展与生态矛盾程度人均GDP不同科技水平从低向高1243临界线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历程人类进化成为自然界主宰采集与狩猎过度发展,出现首次人类生存危机与生态安全问题畜牧和种植业发展,促进社会经济获得快速进步,生态问题缓解工业社会使生产出现飞跃,终导致发展与生态安全问题再度激化转向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需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协调程度采集狩猎经济种植畜牧经济工业经济循环经济时间打渔人种田人工厂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摒弃“人类中心主义”及其衍生出的“征服自然”“人定胜天”思想不赞同哲学上向“泛灵论”回归,包括:怀疑科学技术的价值,通过信仰(佛教、道教、印度教、摩门教)抑制过渡消费,和“环境优先发展”的绿色和平组织的观点。提倡社会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走“循环经济”的路质疑人类对地球生命之网带来的威胁。人类只是地球庞大生命整体中迅速畸形滋生的一部分,如人体肿瘤。地球上没有人类,生态系统更和谐完美。—反人类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气者把资源枯竭和环境退化的根源归结为人类对自然的支配与掠夺。“工业环境治理”的思想基础为事物是可分的,互不关联的,可以通过还原的方法来理解,实际上仍把人类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进行环境复原。“生态工业”的思想基础是人类世界与非人类世界是互相依赖的,人类必须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理解,新的生产与生活模式,即循环经济的模式。“生态工业学”与近代哲学思想浅层生态学与深层生态学-1浅层生态学深层生态学人与自然是分离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可支配自然使它为人的利益服务必须尊重和保护自然,是因为它的自身,不是因为它对我们有价值能够也应该用自然规律开发利用自然服从自然规律,如承载能力规律离开人类谈价值是胡话把价值等同于对人类的价值是极大偏见如果威胁到经济增长,污染应当减少减少污染优先于经济增长浅层生态学深层生态学为了增长最大化,必须对物质节约和控制污染程度所有生产应当最小的物质消耗和循环利用国家和地区通过建立贸易而发展进步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应当减小,全球应当是自给自足地区的共和体科学技术能够解决环境问题,我们必须不断完善它不能单纯依赖科学技术,需寻找解决问题的其他途径高技术(如核动力)是进步标志中间的适宜的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等)是进步标志浅层生态学与深层生态学-2浅层生态学深层生态学人们不能忍受生活标准的大幅下降可以忍受高度发达国家生活标准的大幅度下降消费主义适度消费和再生利用激进分子要我们退回到前工业的时期时代或浪漫的乡村生活为建立一个“非工业化”社会,注意力应集中于区域经济和社会需求,以及更多地与自然接触相适应的小规模生产上浅层生态学与深层生态学-3生态工业工程遵循的生态观人类社会活动是地球生态进化
本文标题: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工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279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