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第3章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
第3章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第三章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第3章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熟悉EDI的概念特点及标准。•了解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了解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联系第3章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第三章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3.1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的支撑•3.2基于EDI的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3.3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3.4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本章结构提示第3章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3.1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3.1.1条码技术•3.1.2通信技术•3.1.3EDI技术第3章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3.1.1条码技术•信息的收集和交换对于供府链管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收集和交换信息的方法是通过手工来完成的。造成了效率低下和容易出错的现象。条码技术作为自动化识别技术,能够快速,准确而可靠地收集信息,使得这种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大为降低,而且实现了入库、销售、仓储的自动化管理。第3章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3.1.2通信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也极大地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水平。由于供应链管理中各个环节都是处于运动或松散的状态,因此,信息和方向常常随实际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转移,结果影响了信息的可得性、实时性及精确性。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的应用,很好地克服了上述问题。第3章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3.1.3EDI技术•EDI(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即电子数据交换被确认为公司间计算机与计算机交换商业文件的标准形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EDI定义为“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信息数据格式。实现计算机到计算机的数据传输。”在供应链管理的应用中,EDl是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信息交互的有效技术手段。第3章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EDl的使用,能够提高企业内部的生产效率,降低运作成本,改善渠道关系,提高对客户的响应,缩短事务处理周期,减少订货周期以及不确定性。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利用EDI相关数据,并借助于某些ERP软件,能够对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销售进行预测,从而控制库存水平,缩短订单周期,提高顾客满意度。第3章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3.2基于EDI的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3.2.1EDI技术概述•3.2.2EDI特点及标准•3.2.3EDI的发展与应用第3章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3.2.1EDI技术概述•EDI(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意为电子数据交换。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4年确认了电子数据交换(EDI)的技术定义:根据商定的交易或电文数据的结构标准实施商业或行政交易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这表明EDI应用有它自己的特定的含义和条件,即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第3章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使用EDI的是交易的两方,是企业之间的文件传递,而非同一组织内的不同部门。•交易双方传递的文件是特定的格式,采用的是报文标准,现在即是联合国的UN/EDIFACT。•双方各有自己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双方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能发送、接收并处理符合约定标准的交易电文的数据信息。•双方计算机之间有网络通信系统,信息传输则是通过该网络通信系统实现的。第3章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这里要说明的是,信息处理是由计算机自动进行的,无需人工干预,人为的介入。•这里所说的数据或信息是指交易双方互相传递的具备法律效力的文件资料,可以是各种商业单证,如订单、回执、发货通知、运单、装箱单、收据发票、保险单、进出口申报单、报税单、缴款单等;也可以是各种凭证,如进出口许可证、信用证、配额证、检疫证、商检证,等等。•与其说EDI是一项技术,不如说是一项严谨的规范与作业流程。这项流程的完成需要计算机系统和超过技术以外的企业和企业以及银行各部门的配合来完成数据传输的作业流程。第3章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3.2.2EDI特点及标准•3.2.2.1EDI的特点•3.2.2.2EDI标准第3章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3.2.2.1EDI特点从EDI定义可以看出,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通过EDI传递的商业文件,具有标准化、规范化的文件格式,实现了数据的标准化,便于计算机自动识别与处理。•采用电子化的方式传递,传输过程无需人工介入,无需纸张文件,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消除许多无谓的重复工作,节省交易双方的支出。第3章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通过EDI从事贸易的双方应有同等的通信能力。通过EDI传递商业文件,要求交易双方具有相应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即交易双方必须有各自的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系统,且具有网络通信功能。同时,由于使用EDI从事交易的双方通常是两个以上不同的企业,且不是同一企业中两个不同的部门,所以在利用EDI处理业务、建立电子商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协调性工作。为成功地传输和接收数据,贸易双方必须要有同等的通信能力。第3章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改善客户服务关系,拓展客户群EDI也是一种改善对客户服务的手段,巩固了EDI贸易伙伴之间的市场和分销关系,加快了对客户需求的反应。另外,许多大的制造商和零售商都要求他们的供应商采用EDI。当他们评估选择一种新的产品或一个新的供应商时,其EDI的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由于EDI的应用领域很广,一个具有EDI实施能力的公司无疑会扩大其客户群,引来更多的生意。第3章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3.2.2.2EDI标准•所谓EDI标准,就是指贸易各方在进行数据交换时必须遵循的格式和要求。EDI标准体系是指具有内在联系的一系列EDI标准所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EDI标准体系又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子体系,各个子体系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内在关系。第3章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EDI标准一般由国际、国家(或地区)和行业的权威机构负责制定和颁布。在现行EDI标准的制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国际性机构是联合国EDIFACT标准化组织,其制定的UN/EDIFACT已经成为全世界通用的EDI标准。•联合国EDIFACT标准化组织•联合国UN/EDIFACT标准化组织构架见图3-1所示第3章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第3章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图3-1中标识的任何部分的组织(ISO部分除外)是由联合国欧洲经济理事会所认可的正式授权组织,针对UN/EDIFACT标准的制定可由WP.4负责,其下则分有两个专家工作组:即GE.1负责管理UN/EDIFACT报文标准的发展;而GE.2则处理有关工作流程、规章、文件的管理。在图中标准发展部分,首先有一个地区代表(Rapporteur),各地区的Rapporteur由国家提出,由WP.4任命,Rapporteur必须建立各地区的推动体制,以推动UN/EDIFACT在各地区的应用,并组成各地区EDIFACT的组织。各地区理事会主要作为各个国家(区域)与标准认可之间的桥梁,并协调各个国家(区域)的需求与合作事项。第3章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3.2.3EDI的发展与应用•3.2.3.1EDI技术的发展•3.2.3.2EDI技术的应用第3章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3.2.3.1EDI技术的发展•EDI技术的萌芽始于20世纪60年代,于7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它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应运而生的产物,是商贸和行政管理向现代化和自动化发展的必然结果。70年代初的美国就已开始制定行业标准,于1975年即出现了第一个行业EDI标准。欧洲紧随其后,于80年代早期推出了欧洲的EDI标准。后来在联合国的协调和主持下制订了联合国EDI标准,即1986年颁布的UN/EDIFACT,作为国际通用标准。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EDI增值服务的出现和行业标准的逐步通用化,EDI得到了更为快速的发展,实现了跨行业的应用。EDI在贸易伙伴间长期、稳定的供求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快速响应或准时制(Justintime)机制实现即时订货就体现了EDI的功效,同时又降低了交易成本。第3章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3.2.3.2EDI技术的应用•EDI既准确又迅速,可免去不必要的人工处理,节省人力和时间,同时可减少人工作业可能产生的差错。由于它出口手续简便,可减少单据费用的开支,并缩短了国际贸易文件的处理周期,因此给使用EDI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正因为EDI所具有的种种优势,它已被广泛应用于运输、商检、报关、货物跟踪等多种物流管理活动。第3章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3.3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3.3.1三层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思想•3.3.2基于Web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3.3.3Web数据库技术、动态数据库应用•3.3.4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企业信息组织与集成模式•3.3.5基于Internet/Intranet供应链管理的优势•3.3.6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应链管理所面临的挑战第3章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3.3.1三层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思想•以前广泛采用的三层C/S(客户/服务器)结构系统(Three-TierArchitectureC/S)的性能概念第一层是表示层,完成用户接口的功能;第二层是功能层,利用服务器完成客户的应用功能;第三层是数据层,服务器应客户请求独立地进行各种处理。第3章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该结构的特点是:把应用从客户机中分离出来,使之不再支持应用,变成一个简单的客户机;系统维护简单,摆脱了由于客户有多个应用而造成的复杂运行环境的维护;应用的增加、删除、更新不影响用户个数和执行环境;当来自客户端的频繁访问,造成第三层的服务器负荷过重时,可分散、均匀负荷而不影响客户环境。第3章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3.3.2基于Web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供应链是一种网链结构,由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和用户、用户的用户组成。供应链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供应链节点企业信息系统的结构各异,要做到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畅通无阻就要求供应链信息系统具有异构兼容、集成化信息管理的特点。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模式(Web-BasedManagement)具有界面友好、易用性好、信息共享度高等特点,是供应链信息的集成管理的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第3章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3.3.3Web数据库技术、动态数据库应用•在Internet/Intranet集成网络环境下,供应链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通常都是通过双方的IP和主页来完成的。这种信息沟通方式无论从效率上,还是从时间上都是传统方式无法比拟的。在Internet/Intranet集成环境下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必须提供高效的数据库与Web相接,利用可视化开发工具,采用有效方式(API、CGI等)与数据库端连接。通过CGI,HTTPDaemon将描述的主页中传递给指定的的标准输入stdin和环境变量(environmentVariable)CGI应用程序,并启动此应用程序,由它进行各种处理,将结果通过标准输出stdout返回给HTTPDaemon,由它返回给客户端。第3章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3.3.4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企业信息组织与集成模式•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在构建管理信息系统时,要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并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根据企业所处环境、自身条件和营销策略,建立一种现代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这包括企业经营观念、方式和手段的转变,它将产生新的深层次变革。一般企业可以通过高速数据专用线连接到Internet骨干网中,通过路由器与自己的Intranet相连,再由Intranet内主机或服务器为其内部各部门提供存取服务。第3章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3.3.5基于Internet/Intranet供应链管理的优势具体来说,基于Internet/Intrane
本文标题:第3章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2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