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育学基础名词解释汇总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期末重点+真题)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教育要素(考研真题)作为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教育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包括三种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深入地认识这三个要素,一个方面对“教育”概念认识的一个深化,另一方面也为教育形态的认识提供了概念基础。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教育影响(期末重点)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非制度化的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与生产或生活高度一体化的,没有从日常的生产或生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机构及其制度化行为。制度化教育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的,是指由专业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期末重点+考研真题)是指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是依据一定的社会现实和未来的发展需要,遵循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纪律、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体力等一系列行为,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适应一定社会或阶段促进社会发展的人。社会教育是指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实验教育学(考研真题)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各种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代表人物有法国的里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其错误在于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有美国孟禄。它虽然纠正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把教育归结为人类的行为,但它却归结为人类无意识的模仿行为,同样是错误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错误都在于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教育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劳动起源论这是马克思的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依照马克思的观点,首先推动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生产过程中人们需要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其次也与人类自身的发展需要有关。第二章教育功能教育功能(考研真题)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教育本质和教育目的的体现,也被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表现在教育对其他社会子系统的作用。教育的正功能是教育在促进社会和人发展上所产生的积极效果。教育的负功能是指教育与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愿望相反的效果。教育的本体功能:指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即教育的职能(教育自身具有的能力或承担的职责)。第三章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期末重点+考研真题)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本身就反映着办教育的主体对教育活动在努力方向、社会倾向性和人的培养规格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和指向。德育即品德教育的简称,指对人的品德给予多方面培养的各种教育活动,它是以人成长生活的意义及规范的内在建构和外在体现为根本旨要,通过多方面的涵养和培养活动,引导人的品德得以建构和发展的教育活动。智育是指向学生传授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才能的教育活动。体育是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知识,增强他们的体质、发展他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美育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第四章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期末重点+考研真题)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学校教育制度(期末重点+考研真题)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义务教育(考研真题)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这对于人的发展、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都有重大意义。第五章教师与学生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从广义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语;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教师专业发展(考研真题)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业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它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即由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师范教育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起点和基础,它是建立在教师的专业特性之上,为培养教师专业人才服务。学生的社会地位是指他们作为社会成员应具有的主体地位。主体性就是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具体包括:独立性、选择性、调控性、创造性、自我意识性。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的教育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自主发展而结成的教育与被教育、组织与被组织、引导与被引导等主体间关系。师生间的心理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为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二构成的内在联系、包括人际认知关系、情感关系、个性关系等。教书育人就是教师通过承担各门课程的教学,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指导学生主动地、有效地进行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来促进学生健康、快速地成长。第六章课程课程(考研真题)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他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课程标准(期末重点+考研真题)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的作用,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地、连贯地、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教材又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它不同于一般的书籍,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学科课程(考研真题)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其优点强调每一学科的逻辑组织,可以最大限度发展学生的智力,易于评价;其缺点在于忽略学科之间的联系,忽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综合课程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中,以认识论、方法论、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核心课程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如中国的语文、数学和英语;也对学生有直接意义的学习内容。国家课程(考研真题)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负责国家课程的课程编制中心具有以下特征:权威性、多样性、强制性。校本课程(期末重点)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课程。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学业评价主要指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教师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业,可以了解学生学业的进步或者退步状况,掌握教学与学习效果。测量(考研真题)是学业评价的一种特殊手段,它是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业做出评定。终结性评价是指一门课程结束时或者一个学年结束时进行的评价。它比较注重总体分析,力图表明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并对课程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做出判断。形成性评价(考研真题)是指贯穿于校本课程各个阶段或整个过程的评价。它比较注重细节的分析,旨在寻找原因,及时发现问题,使课程更加趋于合理。第七章课堂教学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做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谈话中,大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教学理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既要研究教学的现象、问题、揭示教学的一般规律,也要研究利用和遵循规律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术。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同时也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和基础学科。它是指描述或说明人和动物学习的性质、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的学说。教学设计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即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的操作方案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育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它是教学设计最关键的环节,是教学设计的主题部分,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成败。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讲授策略是指教师以口头语言向学生呈现、说明知识,并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行为。第八章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生心理障碍是指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下,不能很好地适应差异,产生了心理异常和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生活,主要表现为人格障碍、神经症和精神病三类。重要他人一词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的概念,专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偶像性重要他人是指因受到学生特别喜爱、崇拜或尊敬而被学生视为学习榜样的具体人物。学习压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可以解释说为:学生在就学过程中所承担的来自环境的各种紧张刺激、以及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上可测定、可评估的异常反应。第九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的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成文的制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要求,既实施常规管理。它直接受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规范的制约,既反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令、条例等方面的宏观层次的内容、又反映学校拟定的规章制度和公约等微观层次的内容。非成文的制度是指班级的传统、舆论、风气、习惯等,即是不成文的、约定俗成的非常规管理。第十章学生评价教育评价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定的教学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评定的过程。学生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以学生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重在对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发展状况做出合理的评价,为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以获取更好的效果。形成性评价主要是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的,一般以学习内容的一个单元为评价点,采用及时的反馈和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和学习后进行的评价,是对教学和学习全过程的检验。相对评价法是根据所要评价对象的整体状态确定评价标准,以被评价对象中的某一个或若干个为基准,通过把各个被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对照比较,判定出每个被评价对象在这一集体中所处位置的一种评价方法。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整体之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被评价对象与这个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以判断其达到标准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是以被评价对象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学业评价是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一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有效的工具
本文标题:教育学基础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335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