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六章互进期服装一旦发生服装交会,继之便是世界范围的更大规模的文化(包括服装)交流与融合。交会是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在服装方面的接触,交流则是相互之间的渗透和互为影响。服装史上的互进期,正值拜占庭文明中期和欧洲中世纪,相当于公元7~14世纪。第一节拜占庭与西欧的战服时尚紧身衣,曾被作为罗马帝国时期充分体现英武之气的服式出现。拜占庭服装中,除了典型的紧身衣在这一时期向高水平发展之外,其他如斗篷、披肩等也有程度不同的提高。在罗马帝国对外国强制推行罗马文明进程中,紧身衣与斗篷几乎遍布了西欧。西欧的紧身衣与披风罗马人征服英格兰以后,在正式场合,国王、大臣和贵族成员通常要穿衣长至脚踝的宽松外衣,外面再披上一件斗篷,用饰针将斗篷固定于双肩或前胸。服装的下部和周边饰有金质镶边,或者是五颜六色的大花图案。穿着以金属扣固定于右肩披风的国王中世纪初期,男女服装主要是由内紧身衣和外紧身衣构成,尽管衣身的长短随着装者身份和场合而定。在紧身衣外面,再罩上一种长方形或圆形的斗篷,然后将其固定在一肩或系牢在胸前。劳瑟累皇帝画像上的紧身衣、斗篷、腿部装束和佩挂的武器从取自萨克逊人的一部手稿中,能够看到公元11世纪的男子着装形象。带袖紧身衣的上半部,在裁剪与缝合技巧上,更加趋向于适中合体。下方则趋向宽松,腰以下部位好似裙衣。领口饰有刺绣丝带,裙衣部位除了刺绣饰带以外,还有整朵的花纹。斯堪的纳维亚人模仿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头发,穿着经过装饰腿部装束无论是裹腿,还是裤子、长筒袜,欧洲男人总是将腿裹得紧紧的,显得一副骁勇的劲头儿。而且,这种显露下肢肌体结构的装束,为欧洲男性着装形象的特征之一,与东方着装形象形成根本区别。公元10世纪男子的腿部装束之一公元8~11世纪,欧洲男子的腿部装束,流行三种不同的服装,即裤子、长筒袜或短袜、裹腿布。手持权杖的国王和持剑的侍从佩挂武器欧洲帝王手执或肩佩武器相当普遍,以致形成风格。手持武器的国王第二节华丽倾向与北欧服装公元9世纪,欧洲几个地区的妇女都以内穿紧身衣,外穿宽松长袍,再在外侧披一件斗篷为常服配套方式。10世纪的女式斗篷,绝大部分是一种无袖外衣的样子。穿用时一般要从头部套下去。穿着后的效果,有如帐篷一样,从头到脚。更加富有装饰性的女式披风(教堂壁画)11世纪的男子服装,常常是缝缀着大小宝石,贵族妇女更加注重服装的华丽。公元11世纪的女子服装北欧人,主要指当年的挪威人、瑞典人和丹麦人等。北欧人的基本服式仍是紧身衣,衣长直至膝部。通过采用装饰花边,并使用黄金装饰,使单调的服装有所变化。而披着的大斗篷增加了装饰,然后用一个结实的、常常是精心设计的胸针系紧。北欧男女服装第三节十字军东征的积极作用11世纪时,宗教复兴和对近东贸易的开辟,使欧洲人对去耶路撒冷朝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罗马天主教会和西欧的封建主向地中海东岸各国发动了历时约两个世纪之久的侵略战争——十字军东侵。这是一场在宗教掩饰下(为夺回被伊斯兰教徒占领的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进行的大规模军事殖民战争。它严重破坏了西亚和东罗马的社会生产和文化。但另一方面,东方的珍宝、美丽的衣服和布匹被十字军带回了欧洲,东方服饰那华美的魅力征服和影响了西欧人。骑士制度与骑士装公元11世纪时,骑士制度产生。十字军东征以后,骑士教育被严格执行。骑士制度盛行于公元11~14世纪,后来因欧洲封建制度解体和射击武器的广泛使用而渐趋没落。骑士装十字军东征时“柔软”的铠甲骑士们的战时服装,头上是一个能把头部套进去,以保护头颅和鼻子的金属头盔;一副由铁网或铁片制成的从肩部直至足踝的分段金属铠甲,并分胸甲和背甲。有时候,在胸外再套上一件有刺绣花纹的织物背心,所绣图案和盾牌上的徽章图案相同,并有军衔标志,以显示身份。手持头盔利剑、穿铠甲、披斗篷的十字军士兵骑士们为驾驭坐骑的便利,还在靴子上配备了一对剌马针。骑士们的发式则是13世纪欧洲男子的典型式样:长短适中,除两侧头发之外,其余全部梳向脑后,直至后领部位,头发的末端一律做成水平的发卷,贴在头部周围。此外,有些骑士还精心梳理起漂亮的胡须。当时的男子头发骑士装对常服的影响当骑士们不再穿铠甲的时候,紧身衣和长筒袜越发显得潇洒自如,灵活而又大方,一时成了男装的标准样式。公元14世纪骑士装与女子服装从这种紧身纳衣演变来的服装款式,是用更多的填充物使肩、胸的造型变得更加突起。有时为了使肩到上臂的袖子上部更加膨大,要在这个部位重点填充,而腰部则以革带使腰身收紧,以此来强调男性的宽厚的肩部、胸部和窄俏的臀部的壮美。不仅面料考究,有的衣服上还用毛皮装饰,使着装者更显得高贵气派。身着有填充物服装、手持武器的男子骑士装因为跟随十字军中的骑士东征西讨,因而对所到之处的男装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那就是紧身衣和长筒袜组合起来所构成的男性气息非常浓郁的服饰风格。有褶裥并带有填充物的时髦男装东西方服装的必然融合十字军东征一方面剌激了意大利等地的纺织业和首饰业,另一方面促进了欧洲服装和亚洲服装的互通。第四节哥特式风格在服装上的体现哥特,本是北欧一个游牧民族部落——斯堪的纳维亚的游牧部落。在欧洲中世纪时期,正是这些哥特人建立了几个国家并创造了以建筑为首的带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哥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借用来作为“野蛮”的同义词,并用以表达反对封建神权,倡导复兴罗马古文化的意图。宗教艺术的哥特式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体现在一反罗马式厚重阴暗的半圆形拱门的教堂式样,而广泛地运用线条轻快的尖拱券,造型挺秀的小尖塔,轻盈通透的飞扶壁,修长的立柱或簇柱,以及彩色玻璃镶嵌的花窗,极易为祈祷者营造一种向上升华、天国无限神秘的幻觉。教堂的哥特式艺术在给人以宗教感染的同时,更多的则是对其他艺术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哥特式建筑服装形象的哥特式互进期的首服多种多样,有漂亮的鸡冠头巾帽,还有各种各样的毡帽,而最有哥特艺术特色的是女帽中的安妮帽(有时译为海宁帽、亨妮帽)。哥特式安妮帽13世纪时,贵族男子身穿名为柯达第亚上衣下裤形式的服装,其面料、色彩和局部装饰都非常考究华丽。衣服表面一般要织出或绣出着装者的族徽或爵徽,以示身份地位。头肩部位披戴着一种新式的罩帽披肩,帽后有长长的柔软的帽尖款款垂下,恰好与脚上的尖鞋相映成趣。尖头鞋,是哥特式服装的一种典型。。典型的哥特式女孩和穿尖头鞋的男子穿镶有豹皮边垂袖、戴垂帽尖兜帽、穿尖头鞋的男子在服装色彩上,有些做法也不免让人联想到哥特式教堂内色彩的运用。男子的衣身,两侧垂袖和下肢的裤袜,常用左右不对称的颜色搭配方法。女子那柯达第亚式连衣裙,上身贴体,下裙呈喇叭形,后裙裾有时在地上拖得很长,走路时需人拽起;它也常用不同颜色的衣料做成。上下左右在图案和色彩上呈现不对称形式,似乎也在模仿或寻求哥特式教堂里彩色玻璃窗的奇异韵味。下装采用左右不对称颜色搭配方法的男子服装意大利人哥特式的时髦服装(壁画)本章重点、难点问题1、十字军对服装的积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2、哥特式艺术的特点?3、典型的哥特艺术风格服装及特点?
本文标题:西方服装史第六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414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