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皇甫川流域不同治理措施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变化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皇甫川流域不同治理措施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变化研究姓名:罗瑞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动物学指导教师:刘新民20090510皇甫川流域不同治理措施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变化研究作者:罗瑞芳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邵玉琴.朴顺姬.敖晓兰.宋国宝内蒙古皇甫川流域不同生态环境对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影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23(3)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培养方法,对内蒙古皇甫川流域不同环境条件下,结皮层和0~20cm土层中的微生物各类群数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芽孢型细菌、有芽孢型细菌和细菌总数量为:原生环境区>生态恢复治理区>水土流失区;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为:原生环境区和生态恢复治理区>水土流失区;在生态恢复治理区中有些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接近或超过原生环境区;原生环境区和生态恢复治理区微生物各类群数量反映出草地的土壤质量和健康状况高于水土流失区;微生物各类群数量分布的基本特征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全氮、有机碳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占有机碳百分比的高低有很好的相关性.2.期刊论文蔡超.贾志斌.杨持.CAIChao.JIAZhi-bin.YANGChi皇甫川流域不同生态环境类型对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2(3)利用样地比较的方法,从物种多样性、地上现存生物量、主要饲用植物生物量、群落光合生产结构、优势种、群落密度、生境等多个角度,研究在皇甫川流域三种不同生态环境类型下的草地群落的特征.结果表明:原生环境区的群落结构优于生态恢复治理区和水土流失区,各方面的指标大都好于后两者,水土流失区群落状况较差,生态恢复治理区的群落状况居中.3.期刊论文龚建周.仝川.杨明博.杨劼内蒙古皇甫川流域两种沙棘水分生理生态特征比较-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4(3)内蒙古皇甫川流域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的东端,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区域.沙棘作为一种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水土保持灌木树种,在该流域有广泛的人工种植.2002年,在自然条件下,对皇甫川流域海子塔水土保持实验站内的中国沙棘和引进种俄罗斯大果沙棘的蒸腾耗水特征应用LI-1600稳态气孔计进行野外测定.结果表明:植物蒸腾速率大小是植物自身特征和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各因子的变化均可影响蒸腾速率的大小;中国沙棘蒸腾速率日变化波动较大,季节变化也大于大果沙棘,说明中国沙棘对环境因子的敏感度大于大果沙棘.4.期刊论文杨吉力.高清竹.李国强.金争平内蒙古皇甫川流域植被空间动态变化分析-水土保持学报2001,15(3)在皇甫川流域,利用不同时相(1987年、1996年)TM影像数据进行监督分类,获得了皇甫川流域植被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变化情况.皇甫川流域植被以灌木林和天然草地为主,分别占全流域的27.40%和23.88%,乔木林仅为4.24%.通过对皇甫川流域两个时期植被动态的分析,灌木林和乔木林面积分别由1987年的22.00%和3.86%增大到1996年的27.40%和4.24%,流动沙地面积由1987年的4.45%缩小到1996年的1.65%,植被状况得以明显改善,反映了皇甫川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效果显著.5.学位论文包铁军皇甫川流域植被生态用水分析2005皇甫川流域经过长期的人工植被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的遏制,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随之而产生的问题就是植被生态用水量也日益增加。因此,该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退耕还林(草),对生态用水应予以特别关注。本研究利用遥感手段分析了皇甫川流域17年(1987~2003)间的植被建设带来的植被格局变化,并结合2002年生长季野外实地观测数据,估算了各主要植被类型的单位面积生态用水量以及流域的植被生态用水总量,为当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可持续利用,以及今后的植被建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退耕还林(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皇甫川流域有乔、灌、草、农、沙地植被和低湿地植被等6个主要植被类型12种群落类型;流域现状植被以天然草地、人工灌木林和农田为主,仍有一定面积的裸地分布。乔木林、人工灌木林、天然草地分别占到流域总面积的5%、19%、38%,农田为22%,裸地为10%。2.17(1987~2003)年间经过人工植被建设,流域内裸地面积明显减少,而人工灌木林的面积大幅度增加,其中以柠条灌丛的增加最为显著;农田面积有减少趋势。6.期刊论文许田.宋炳煜.赵利清.XUTian.SONGBing-yu.ZHAOLi-qing皇甫川流域丘陵沟壑区陡沟坡植被特征初探——以准格尔旗境内陡沟坡为例-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7(4)皇甫川流域陡沟坡面积不断增加,水土流失严重,陡沟坡植被的建设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而陡沟坡植被特征对林草植被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对皇甫川流域陡沟坡植被的调查研究表明:1)研究区以多年生中旱生草原植物种为主,区系地理成分以达乌里-蒙古成分、东亚成分为主;2)阴坡植被有中生化的趋势,阳坡植被表现出旱化的特点,坡面植被灌丛化.因此,在陡沟坡植被建设与恢复中,应以这些特征为依据进行物种的选择和配置.7.期刊论文李忠锋.裴新富皇甫川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体系及效益评价-水土保持通报2002,22(1)皇甫川流域位于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在分析皇甫川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生态、工程的方法,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在参考规范性文件基础上,对工程建设进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分析,经济可行性评价.结果表明,该建设体系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且经济上可行.8.会议论文唐海萍.高清竹基于土地覆被变化的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分析—以内蒙古皇甫川流域为例2002本文以内蒙古皇甫川流域三期TM影像分类结果为例,探讨了通过遥感图像分类结果的目视解译和数据的进一步提取判断土地覆被变化中的生态安全格局的方法.提出用主支流和细支流的百分比作为一个指标来判断流域的生态安全状况.加强水土流失的治理仅仅靠地表植被覆盖度的提高是不够的,也不全面.要重视乔灌草的种类和比例.由于图像分辨率所限,存在一定误差,但是由于皇甫川流域沟壑纵横,TM分类结果加上地形图和专家经验,所得结果在时间上具有很大的可比性,今后可在空间分辨率方面进一步细化.本文仅从一个侧面说明遥感图像在流域生态安全研究中的必要性以及遥感数据潜力挖掘的一个实例.生态安全研究中的许多问题需要结合地面资料和当地气象水文和社会经济等资料做更深入的分析.9.学位论文赵海霞皇甫川流域优化生态-生产范式研究2004皇甫川流域地处北方农牧交错带,黄土高原的北缘,是正在进行的国家重点基础规划项目设置的范式点之一.大面积的砒砂岩出露造成了该地区比典型黄土区更为剧烈的水土流失,并成为许多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根源.土壤侵蚀是制约本地及周边地区生态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水分是该地区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物种的选择、适宜植被盖度以及林灌草的合理比例等是该地区植被建设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该地区优化生态-生产范式的研究,就是要通过不同尺度景观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探讨植被和生产活动的合理配置方式以及优化途径,构建最大限度控制水土流失的景观优化模式,为该类典型区域新产业带的建立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制定寻求理论依据.该文首先在区域-小流域-立地三个尺度上对研究区的景观进行分类,分析了不同尺度上影响景观格局优化的关键生态因子.并以这些关键生态因子作为评价指标,进行了多尺度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得出分层次的优化的生态-生产范式.10.期刊论文邵玉琴.赵吉.杨劼内蒙古皇甫川流域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营养元素的变化特征-水土保持学报2004,18(3)在内蒙古皇甫川流域,利用凋落物样袋分解法对不同植被类型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营养元素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杨树叶、油松针叶和禾草3种植被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营养元素随凋落物失重率的增高而降低,其中一部分营养元素回归土壤后,使凋落物样袋下相对应土层的营养元素含量提高;凋落物分解对恢复、补充和提高土壤肥力,防止水土流失,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a1a2b8ee-78f7-4923-9f0d-9dee0015031d下载时间:2010年9月11日
本文标题:皇甫川流域不同治理措施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变化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56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