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关于知行合一的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关于知行合一的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多篇)1/15关于知行合一的学习体会(精选多篇)“知行合一”我认为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说人的行为要与人的认识相符,有什么样的思想就做什么样的人。第二层意思是说人的认识要与客观实际一致,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在学习方面的“知行合一”我要讲的是第一层意思。在学习中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有很重要的意义。首先,坚持知行合一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学习了一个理论、知识便迫不及待地要把它付诸实践,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坚持知行合一是连接理论和实际的桥梁。在学习中如果做不到知行合一就不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最后,坚持知行合一是认识发展的前提。如果不能让自己的认识和行为保持一致性,第一就相当与否定了认识的作用;第二就不能判断认识的真理性。这样认识就会止步不前。常听人这样说“这些道理我都懂,可是……”,这便是没有做到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不是人的本能,而是需要培养的。在学习中要自觉地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努力使自己的思想同自己的行为相一致。长此以往,必定能够练就知行合一的好品质。践行为先知行合一(《做合格的公务员》-张建华)读书心得公务员队伍的出现与发展,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公务员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使国家公共权力,履行国家公务,是关于知行合一的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多篇)2/15国家既定政策的执行者、操作者和守卫者,其岗位重要,责任重大。因此,在公务员队伍素质能力建设上,有着比其他职业更高的要求,在道德建设上意义重大。《做合格的公务员》一书,得到著名公共行政学专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推荐并作序。竹教授说:该书从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政治要求、社会要求、工作要求和伦理要求等四个方面着手,用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了今天如何为官、为政的道理和内涵,结合中国古代为官伦理以及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务员道德建设经验,对于今天中国公务员道德建设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是公务员道德建设的一本实用手册。读后受益匪浅。张教授提出“官德是做人之本,做官之基”,并从三个层面分四篇来讲述:守住做人道德底线,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崇尚公务员职业伦理道德,才算是合格的公务员。其实这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一脉相承,《礼记〃大学》中说“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最好的说明。真正有作为的人,是能够把自身修养放在第一位的,只有具备高尚情操的人,才能心正,而后把家齐,进而将国治,最终达到天下太平,使民众幸福。但是,正如张教授在前言中所说:本书的基点是“合格”的公务员,关键不仅是怎样想、怎样说,更重要的是要怎样做。我的领会是公务员要提高道德素质修养,必须践行为先,知行合一。努力做到政治清醒、思想纯洁、言行合规、工作高效,着重是做关于知行合一的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多篇)3/15好以下四点:一、公务员忠于国家,不仅是口号,更重要的是思想和行动。忠于国家是公务员的天职。公务员在具体履行公务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是非分明,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始终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党和政府形象、权威,严守国家秘密,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的言行作斗争,确实做到言行一致。二、公务员必须依法、依规办事,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恪尽职守是公务员的立身之本。公务员要弘扬职业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懈奋斗之中。在具体做事时尽心尽责,责随职走,心随责走,做到“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责”。不但要说到做到、说好做好,还要注重持续发展、勇于创新、顾全大局、甘于奉献。要发扬职业作风,求真务实、勤奋能干,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公务员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由法律确定的。公务员要忠于国家宪法,模范遵守法律法规,依法依规办事,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要有严格自觉的规则意识,按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执行公务,遵章守纪,恪守法度。在履行具体公务时,要“合法、合规、合关于知行合一的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多篇)4/15情、合理”,严守职业纪律,严于律己、谨言慎行,不玩忽职守、敷衍塞责,不滥用职权、徇私枉法。拒绝不作为,更不乱作为。三、公务员不仅要时刻想着为人民服务,更要全心全意。服务人民是公务员的根本宗旨。公务员要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不仅要为人民服务,更要全心全意。要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入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人民的前提,是取信于民;取信于民的基础,是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脉相连。只有筑牢公务员与群众关系的信任基石,方能为人民谋取福祉,为党和国家赢得民心。孟连事件让我们牢记: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治本之策。要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近距离开展工作,心贴心为民服务。当前,在全省各级干部中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好诠释。通过引导机关干部走出机关,驻村蹲点,加强对公务员的群众观点教育、群众路线教育、群众利益教育和群众工作教育,经常提高为人民服务本领,创造优质公共服务,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关于知行合一的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多篇)5/15四、公务员要廉洁从政,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机关工作最重视的就是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因为国家公共管理工作事关重大,一点点疏漏就可能会给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公务员必须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件工作,精益求精,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公正廉洁是公务员的基本品质。公务员要廉洁从政,坚守信念防线、道德防线、法纪防线。办事要出于公心,不以私情废公事,不拿原则作交易,不以权利谋私欲,防微杜渐,勇于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努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始终牢记“过犹不及”的道理,一定要知道自己的位置,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必须清清楚楚。服从命令是公务员的必修课,努力做到不越权、不越位、不缺位,不怕苦,不抱怨,不为失败找借口,踏踏实实地按上级的要求认真执行工作任务。总而言之,对于公务员这一特殊的行业,被赋予了新时代的使命,如何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如何立足本职,是每个公务员必须时刻牢记的。践行为先,知行合一,要知难行难,知难行易,努力实践,做一个国家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知行合一——做一名合格教师一名合格教师,应该以身示范,在思想上崇尚师德,在行为上体现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崇高的教育目标。关于知行合一的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多篇)6/15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提出“知行合一”强调的就是知识与行动的统一。一名合格教师,应该以身示范,在思想上崇尚师德,在行为上体现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崇高的教育目标。一、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做一名合格教师忠诚事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这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教育寄予了厚望,也对教师职业操守提出了近乎完美的要求。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支柱,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者,肩负着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崇高使命。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者,必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育者价值体系的灵魂和具体化。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所以,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不是动听的言词,而是切实的行动。二、关爱学生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发展。”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关于知行合一的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多篇)7/15的感情基础,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与学生平等相待,坦诚相处,做学生的朋友,让学生切实感到老师在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从而很自然地对老师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老师,并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和指导。三、教书育人教师的工作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则是教书的出发点和归宿。育人,才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可以被认为是我们实现这个终极目标的过程、手段、和方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参天栋梁需要用心血栽种,用汗水浇灌,用精神培育。要想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品德高尚、知识渊博、技能精湛的人才,人民教师对学生的教书育人至关重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毕生追求。四、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能否收到实效,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在学生的心目中塑造好自身形象,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首先一点就是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要千关于知行合一的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多篇)8/15方百计组织好教学,学生只有佩服你,才能尊重你,信服你。主动接近你和求教你,才有教书育人的效果。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我们常讲“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重要的道德影响力。知行合一关系知行合一: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他说:“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他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关于知行合一的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多篇)9/15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高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高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在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的意思是说,封建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封建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封建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良知”的完成。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主要针对朱学而发,与朱熹的思想对立。程朱理学包括陆九渊都主张“知先行后”,将知行分为两截,认为必先了解知然后才能实贱行。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正是为了救朱学之偏。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深化了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的关系,克服了朱熹提出的知先后行的弊病,但是同时也抹去了朱熹知行说中的知识论成分。王守仁的观点虽然有利于道德修养,但忽略了客观知识的学习,这就造就了以后的王学弟子任性废学的弊病,清初的思想家甚至把明亡的原因归于王学的弊端。关于知行合一的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多篇)10/15知行合一给我们的启示是,所有的成功都来自行动,
本文标题:关于知行合一的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423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