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理论文章 > 知识点串讲:简答、材料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材料题重点部分(37个)第一章教育基础5个••1、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简答)•教育者:指影响受教育者知识、技能、思想、品德身心发展变化的人,都可以称之为教育者。他们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领路人。•在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是教育者。从广义的角度看,教育者包括一切对他人施加有意识的教育影响的人;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教育者主要指教师。••受教育者:•指在教育活动中学习、接受教育的人,是教育的对象。既包括儿童、青少年、也包括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以学为职责的人被称为受教育者。从广义的角度看,受教育者包括所有为提高自身素质处于学习状态的人;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受教育者特指教师“教”的对象一学生。•受教育者应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育措施:主要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A.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教的载体,包括各种教科书、教参、电视影像资料、报刊等。•B.教育手段,指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包括教育者教的方法,也包括受教育者学习方式,以及教学活动使用的物质器具,如教具、实验设备等。•三者关系:•(简答)•P116教育者教育措施受教育者互为主客体,在教中,教育者是主,学中,受教育者是主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全面发展共同活动目的共同活动对象2、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简答)•(1)全民性•广义上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狭义上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2)义务性•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强制、免费和普通的国民基础教育。•(3)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3、小学教育的研究方法•(单选、简答)•1、个案研究法•(1)概念:指对单一的人或事进行深入的具体的研究。常与典型调查结合进行。•2、行为研究法•(1)概念:行为研究法一种综合的研究方法。主要用于观察和访问,了解儿童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探求关于儿童行为的规律,从而采取具体措施,帮助儿童修改他的行为,故也称为行为修改法。•(2)现代行为修改派的主要代表是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他主张控制情境,采用褒奖和强化的方法,来修改儿童的行为。••3、调查研究法•(1)概念: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包括口头或书面的,直接或间接的),比较充分地掌握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以后的教育实践活动。•调查法一般的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发问卷、开调查会、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在调查的过程中,经常利用观察法作为调查和核对材料的手段。调查法必要时可同历史研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4、教育叙事•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非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通过教育叙事展开对现象的思索,对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将客观的过程、真实的体验、主观的阐释有机融为一体的一种教育经验的发现和揭示过程。•5、教育随笔•(1)概念:教育随笔是指教师根据自身日常教学经历进行的理论总结,是一种较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2)教育随笔其独特之处在于能够对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洞幽察微。教育随笔有助于培养和激发教师的理论研究兴趣。•例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6、观察法•①观察法概念•观察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对社会生活中人们行为的各种资料的搜集过程。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简答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课程目标改革:培养创新人才,适应未来发展•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课程内容改革: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和现代科技社会发展•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3,—课程结构改革:从整齐化走向多样化,从分科走向综合,合理设置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4.—课程功能改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改变过去单纯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课程的功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应当通过课程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5—课程实施改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6.—课程评价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功能•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功能,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7.—课程管理政策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规划、开发并管理好地方课程,发展学校课程。5、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掌握、简答)•1.教师专业化的概念:P15•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提高以及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确立和提升的过程。•2、教师专业化的内容(简答)•教师专业发展内容是指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与丰富,成为成熟专业人员的过程。主要指专业知识与技能技巧的丰富与娴熟,专业信念与理想的坚持与追求,专业情感与态度的深厚与积极,教学风格和品质的独特与卓越。••三大内容•①专业理念•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专业道德•②专业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③专业能力•即教师育人当中表现出来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总和。包括一般能力(智力)和特殊能力两方面。特殊能力如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学活动设计能力、教育评价能力等等。•3、教师要专业发展的要求与途径(简答)•(1)学会学习,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理论,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2)成为反思型的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修正、调整与更新。加快自身专业发展与成长。•(3)强化创新精神•培养自身创新精神,创新性地教学,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4)进行教育研究,成为课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积极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思考与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5)积极参加在职学习与培训。•(6)在参与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中获得专业发展。•(7)保持开放的态度,与其他教师相互合作、交流。•材料: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第二章学生指导11个1、学生身心发展一般规律和特点:•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单选、简答)2、小学生的德育的概念和特点•(1)、概念•小学德育是针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具体来说,小学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并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对儿童在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教育训练,以使其形成初步的政治思想、思想观点与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儿童品德的活动。•(2)、小学德育鲜明的特点•(简答)•小学德育基础性德育是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小学德育是基础。•小学德育的奠基性德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是培养和造就国家合格公民的起点,而小学德育起到奠基作用。3、小学德育的构成部分与关系P130•1、道德教育(简答)•道德品质教育——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2、政治教育•正确的政治方向,包括政治立场、政治态度。•3、思想教育•有关世界观、人生观、思想观念的教育小学德育•三者的关系:•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区别,•不可相互代替。道德教育(基础、关键)政治教育(目标、方向)思想教育(目标、方向)4、小学德育的途径P131(简答)•1、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2、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3、劳动•4、少先队员活动•5、班主任工作5、中小学德育原则(单选、材料分析•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进行德育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是他们言行一致。•二、疏导原则•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三、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四、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进行德育要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五、因材施教原则•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六、在集体中教育原则•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七、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例:材料分析:五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6、小学德育的方法P132•(单选、材料分析)•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陶冶法•4、道德体验法•5、品德评价法7、个体差异及因材施教P134•(单选、简答、材料分析)•1、认知差异•2、人格差异•3、性别差异性别差异的表现:(简答)•①女孩的言语能力比男孩更强•②10岁以后,男孩比女孩数学能力更强。•③10岁以后,男孩逐渐显示出更高的“空间—视觉”能力。•④男孩比女孩的攻击性更强。8、小学生心理辅导•(一)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概念(简答)•1、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含义•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为小学生的健康心理提供需要的帮助与指导的过程。•(二)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内容•1、学校生活的心理适应辅导•2、学习心理辅导(动机、态度、方法等辅导)•3、智能辅导•4、情感和意志辅导•5、个性心理辅导•6、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辅导9、美育实施的径途与方法(简答)•美育•1.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在各科教学中均有着极为丰富的美育因素,要充分发掘并加以运用。比如教材内容的科学性美;新观点、新成就的创造美;音乐教学中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美术教学中的线条美、色彩美、构图美;体育教学中人体美、队列美等等。要十分重视体、音、美的教学,转变所谓“小三门”的错误观念。课外文艺活动比课堂教学的天地更广阔,更富于灵活性,而且形式多样,能满足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特长学生的需求。•2.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大自然是美育取之不尽的源泉。可采取旅行、郊游、远足、露营等形式,并和绘画、摄影、诗文创作等形式结合起来。3.通过日常生活实施美育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按美的要求待人接物,安排生活。包括美化校园、美化自身等
本文标题:知识点串讲:简答、材料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445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