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绪论1.心理学的定义关于个体的行为(behavior)及心智(mind)过程的研究2.心理学的目标描述(整体水平、具体水平):使用精确和客观的方式来观察行为。解释(内部解释、外部解释、综合解释):寻找行为或心理过程背后一致的模式e.g.为什么吸烟?倾向于冒险(内部解释)——同辈人的压力(外部解释)——both(综合解释)目标通常是通过一个潜在的原因去解释多种行为。e.g.从不举手发言、从不参加社交活动(多种行为)——害羞(潜在原因)预测:表述一个特定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关系将被发现的可能性e.g.室友害羞,预测他与陌生人说话感到不舒服*影响/控制(最核心的、最强有力的目标):支配行为的发生和不发生3.心理学的早期观点和七大视角亚里士多德——经验主义者——mind通过世界上的经验来获取信息柏拉图——先天论者——人生来的心理结构对他们在世界上的经验产生限制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正式的实验心理学实验室结构主义(简化论、元素论、心灵主义):铁钦纳——内省法韦特海默——格式塔心理学心理的内容机能主义:杜威——心理学的实际应用行为的目的或机能是什么?解释才是心理学的目标行为主义:华生——婴儿比喻巴甫洛夫的狗——经典条件作用斯金纳箱把R作为研究对象,揭示并操纵SR联结精神分析:无意识的重要性本能所驱使行为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紧张度弗洛伊德——童年决定论生物学观点:人是复杂的生物学系统,其行为受到环境和遗传因素影响精神分析:无意识的冲突、渴望、童年经历。我们意识中的所感所想并非我们行为的原因,揭示潜意识的途径:口误、笔误、梦认知观点:中心是人的思维以及所有的认识过程——注意、记忆、思考乔姆斯基皮亚杰个体不是对物质的外在世界作出反应,而是对个体思维和想象的内在世界的主观现实作出反应人脑的计算机比喻——人是一种信息处理系统人本主义:人具有能动性(initiative),本性善良而且具有选择能力,人类的主要任务是使自身的潜能不断发展罗杰斯——心理成长的趋向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进化论观点:把漫长的进化过程作为主要解释原则,心理学与达尔文“自然选择”进化论联系起来。人类的行为和心理能力是为了解决核心的适应问题演化而来。社会文化观点:我们是社会动物,行为受到文化规则与预期的影响。研究行为的原因和结果中跨文化差异方法学1.描述统计的基本概念在客观、统一的方法基础上使用数学程序描述数值数据的不同方面(GPA)集中趋势的度量:只用一个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一组参与者最典型分数的指标(它应该位于分布的中央)集中趋势的测量方法: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变异性:集中趋势有无代表性?——其他分数大部分距离它很近还是非常分散?高离散性/低离散性关于离散性最简单的度量是全距——频次分布中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更敏感的度量——标准差标准差告诉我们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当标准差很小时,平均数是整个数据分布很好的代表值;标准差很大时,代表性减小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方法:以一种系统观察和严格证明,并对证明做出批判性思考的方式来获得知识(并非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方法)科学方法的三个要素:操作性定义、控制条件、可重复操作性定义:基于某种操作或程序(可测量可观察)的定义,用于测量包括行为在内的科学现象,使含义标准化。一个实验中所有的变量必须给予操作性定义(通过是否愿意提供帮助反应内疚的减轻)测量的方法必须具备高信度和高效度——清晰的操作性定义提供了理论假设可被检验的基础理论:对科学中的事实和关系作出暂时性的解释——可证伪性(不一定是真理)——可用来解释或预测——理论假设:根据某项理论而提出的某项预言大部分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是对假设的检验(e.g.内向的人更易得抑郁症)假设:根据已经获得研究检验的某项理论而提出的某项假设(e.g.如果…那么…)研究的一般步骤:观察与定义问题、提出假设、进行研究、收集数据、分析和验证数据、发表、批判与复制结果实验法、相关法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实验法:(麦克白效应)控制所有条件,直接操纵自变量,用于验证某个事实或原则,证明某种因果关系——y与x的关系实验组:接受自变量操作控制组:不接受自变量操作,其他条件等同于实验组控制变量:其他可能影响因变量的条件相关法: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相关系数:-1--0—1完全负相关-完全不相关-完全正相关相关并不一定意味着因果关系研究误差的来源与解决办法来源:个人偏差:研究者个人的信仰、偏好、假设与偏见期望偏差:观察者期待某种结果出现混淆变量:并非实验者有意引入到实验情境的一些因素确实影响了参与者的行为解决办法:双盲实验——被试和实验者都不知道哪些被试接受哪一处理的实验技术行为的生物学基础1.身心二元论与现代观点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物质的身体,非物质的心理,通过松果体进行交互二元论尝试回答的问题——物质的身体和非物质的主观体验之间的关系现代观点:大脑是心理活动与行为重要的基础心理学的生物学取向的一般问题:心理活动和行为背后的生理机制是什么?2.遗传与基因影响机制:基因影响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影响细胞的性质,通过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影响行为与心理方法论(如何确定遗传对行为有影响):双生子和寄养研究双生子研究:比较同卵和异卵在特定行为上的相似性同卵双生子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因此同卵双生子在遗传结构上完全相同,而异卵双生子之间只有50%左右的遗传结构相同,这与一般兄弟姐妹之间的遗传相似度相同本实验的前提是相同环境假设和代表性假设比较被一起抚养和分开抚养的同卵双胞胎的相关收养研究:被收养的子女和养父母(环境)/亲生父母(遗传)之间的相似程度基因与环境的关系——基因和环境交互说不同基因型对相同环境有不同反应——基因和环境相关说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暴露在不同环境中被动相关:父母将基因和环境给予孩子,孩子没有主动寻求环境反应性相关:父母基于孩子的基因型对孩子有不同反应主动相关:有特定基因型的孩子主动寻求某种环境3.神经系统神经元的构成:胞体:神经元的中央部分,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维持生命和控制中心树突:接受其他神经元的刺激轴突:传递刺激至其他神经元髓鞘:包裹在轴突外的胶质细胞,起绝缘作用——大大加快信号的传导突触:指一个神经元的冲动传到另一个神经元或传到另一细胞间的相互接触的结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小泡、神经递质、受体神经传递:信息从神经元的一端传递至另一端,电化学过程,钠离子内流使得原来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神经冲动传过后,钠离子外流,恢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遵循全或无定律,动作电位的大小不受阈上刺激强度影响,一旦输入达到阈值,动作电位就会产生,因此动作电位大小沿轴突传递时不减弱突触传递: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化学过程,突触小泡破裂,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跨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与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脊髓与脑:三元脑的进化模型:后脑(脑干和小脑)——爬行动物脑、边缘系统——古哺乳动物脑、大脑皮层——新哺乳动物脑前脑的组成及基本功能:丘脑:从脊髓、脑干、小脑传导来的神经冲动,都先终止于视丘,经视丘在传送至大脑皮质的相关区域。所以说视丘是感觉神经的重要传递站。下丘脑:自主神经系统联系紧密(摄食、饮水、体温调节)、调节内分泌系统边缘系统(动机、情绪、记忆):海马:记忆与情绪杏仁核:情绪控制和情绪记忆。杏仁核损伤会对精神活跃的个体产生镇静效应,情绪内容记忆的形成扣带回:注意力大脑皮层:额叶:运动、语言、抽象思维、控制(前额叶)超高级顶叶:触觉、痛觉、温度觉、听觉颞叶:听觉、嗅觉、复杂视觉枕叶:视觉可塑性的概念: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神经的生长持续终生大脑可以自愈,其他脑区可以代替受损的脑区发挥作用知觉与感觉1.刺激、传导、感觉、知觉的基本定义刺激:能激活感觉器官的任何事物传导:将一种能量形式(物理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形式(神经冲动)的过程感觉:接受、转换、传递刺激信息给大脑的过程知觉:组织与解释信息的过程2.心理物理学:研究物理刺激与主观体验的函数关系绝对阈限——产生感觉体验所需的最小物理刺激量(一杯水里放多少糖能感觉到甜?)操作定义:有一半次数可以被觉察到的刺激的最小的强度差别阈限——能够识别出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物理量(最少加多少糖能感觉到变甜了?)操作定义——两个刺激间有一半次数可以被觉察出的最小差异感觉适应——刺激长时间呈现,感觉强度减弱(户外呆一段时间,阳光不那么耀眼)韦伯定理——觉察某差异所需要的刺激变化(例如:甜度的变化)与最初的刺激强度(起始甜度)成正比(原来超甜,要加超多糖才能感觉变得更甜)信号检测论——针对反应偏差问题的研究阈限的测量受到被试反应偏差的影响,感觉过程取决于刺激的特性、背景刺激和探测器的刺激以及决策倾向。关注个体在不确定刺激时的反应刺激、反应均存在——正确击中刺激、反应均缺失——正确拒绝刺激存在、反应缺失——漏报刺激缺失、反应存在——虚报3.视觉:视杆细胞(对光度敏感——明暗觉、晚上功能好)视锥细胞(中央凹附近,明暗觉,对波长变化敏感——色觉、白天起作用)视觉信息被传导到枕叶视皮层视交叉明适应:总照度增加后视杆和视锥视觉色素耗尽失去敏感度的过程暗适应:从明处进入暗处时,随总照度减少,视杆和视锥重新补给化学物质获得光敏感性的过程(视杆不断上升,视锥先快后平)色觉理论:杨-赫尔姆霍兹三原色理论:三种视锥细胞(红绿蓝)拮抗过程理论:三种视觉系统(红-绿,蓝-黄,黑-白)互补色的视觉后像是因为红色成分被过度刺激产生疲劳,增强其拮抗成分绿色的作用现代观点:确实存在三种视锥细胞,而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以拮抗过程编码视觉,激活红色抑制补色4.嗅觉:嗅上皮的纤毛状细胞感受器5.痛觉:强烈的外部刺激、异常的内部刺激痛觉感受器:遍布全身的游离神经末梢两条通路:快通道(预警):有髓鞘的神经元,经过丘脑达到顶叶的躯体感觉皮层,加工位置,“那里疼!”慢通道(提醒):无髓鞘的神经元,传导至边缘系统,加工情绪,“哎呀”!门控理论(疼痛的调节):在我们感受到物理刺激时,却没有感到特别疼痛?——脊髓中的一些细胞像门一样,切断和阻止一些痛觉信号进入大脑,使大脑感觉不到痛觉。6.知觉:特征探测器:大脑皮层中专门探测具体刺激特征的细胞群捆绑:将多种特征合成一个单一知觉(人脸由颜色、线条等构成)两种信息加工过程:自下而上(数据驱动)——从感觉特征开始转为抽象表征自上而下(理论驱动)——利用已有的东西将感觉变成知觉(在动物园中更会看到老虎——期望影响知觉)格式塔原则:心理现象只有被视为有组织有结构的整体时才可以被理解(临近相似性闭合连续——知觉组织原则)深度知觉:单眼线索(用一只眼睛获取深度的信息):透视、重叠、阴影、纹理双眼线索:视网膜相差(两眼之间有距离,视网膜成像不同)和视轴辐合(大脑利用肌肉的线索,因为看视野中央的物体时眼球要向内转动,肌肉拉伸)错觉的概念:采用视觉线索从而对视觉刺激产生错误的知觉意识1.什么是意识一种知晓状态\在头脑里创建内部或外部经历映射的过程\完全取决于内省和主观的报告,“非物理”难题在于对大脑中物理过程如何影响主观体验做出解释意识的功能:——限制注意力(你在春天出游欣赏风景,突然出现一只狗,你用意识把注意限定在狗上)——联结:提供心理剧场(允许你选择性地储存你想分析解释的信息:我要记住以后不从这里走了)——控制:依据真实世界创造可操控的心理世界(下次散步时计划如何避开那只狗)2.几种意识状态:睡眠:假寐阶段与肌痉挛前四个阶段非快速眼动睡眠(1-2-3-4)是逐步加深的(根据脑电波)一个周期90分钟,然后是REM睡眠3-4阶段深度睡眠时间逐渐减少,REM时间不断增长这五个阶段会重复5-6次梦:80%REM在做梦,脑电波类似觉醒状态;50%的NREM也在做梦,但不太鲜活和动态梦的功能的几种理论:弗洛伊德的理论——通向无意识的忠实道路显意(可接受的)转化为隐意(违背社会和个人的、真实的)梦的机制:象征、浓缩、置换梦的解释:自由联想激活整合理论:皮层周期性放电,脑试图为随机的神经冲动寻找意义,因此有了梦威胁模拟理论:梦中模拟我们可能遇到的威
本文标题:心理学导论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465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