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5年高考理综化学试卷分析报告
促进、引导与价值建立——2015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卷(全国课标I卷)分析报告张秀球1李小红2陈俊3周璐4彭绍琴5陈义旺5(1.南昌外国语学校330025江西南昌;2.江西省教研室330006江西南昌;3.江西省新建二中330100江西新建;4.江西省师大附中330046江西南昌;5.南昌大学理学院330031江西南昌)摘要:2015年全国课标卷化学部分,从知识结构上有了全新的探索,促进“教教材”和引导“用教材”。测量模型是命题人的构想或蓝图,从知识模型到能力模型,由从能力模型到思维模型。思维模型的三种渐进式构型较好地体现测量价值。关键词:高考试题阅卷数据知识结构思维模型测量价值2015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卷(全国课标Ⅰ卷)符合《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1]的要求,在题型结构、内容结构、分数分布、能力结构上与往年试卷保持一致。难度也与去年试题持平,具体情况见表一:表12014与2015年课标Ⅰ卷难度系数比较2014年2015年平均分难度系数平均分难度系数选择题部分(赋分42)24.960.59426.590.63326题、27题、28题、38题(赋分58)22.000.37921.050.363整卷(赋分100)46.960.47047.640.476选做题仍然是36、37、38三道大题,分别对应于教材《化学与技术》、《化学结构与性质》、《基础有机化学》,每题赋分15分,三题任选一题。三道试题的难度系数、选考人数详见表2:表2选做题平均分、难度系数和选考人数比较36题37题38题平均分(去除零分)1.972.016.44难度系数0.1310.1340.429选考人数4.4%10.1%85.5%由于选考学生本身的差异,造成36题、37题与38题分析差异。这可以从此三题阅卷的零分率得到较好的解释:36题零分率是37%、37题零分率是55%、36题零分率是11%。按照每道试题的三层结构分析,低分率应该具有大体一致的比率,否则就是样本的差异带来的结果。一、试卷的知识结构具有明确有效的指导性全国课标卷通过近几年的演变,基本完成了从静态的核心知识至动态核心知识间的联系这个飞跃过程[2],这样即可以从知识结构上保证试卷的信度和效度,也可以指导中学教学和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还能够促进命题的创新。2015年的试卷,从知识来源与教材的关系可以看出一些新的变化。1、直接取材于教材,有益于促进中学教学中学的教学现状有2个不太妥当的做法:第一个是把旧教材的知识体系直接用于高三复习,无视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变化;第二个是直接以复习资料为本,无视教材的存在和意义。这两种教学都带来了相同的结果——增加了学生负担,同时滞后于新课程的理念。针对这种情况,2015年试卷做了比较大的努力,以教材的知识或信息直接命题,让踏踏实实履行新课程的地区和群体受益。现总结如下:表3直接取材于教材编号试题内容对映教材内容19.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B.2:3C.3:2D.2:1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人教版)《必修2》82页,“科学视野——生命的化学起源”:模拟星云实验用简单的分子产生复杂的物质,如六次甲基四胺。2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C.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金属铝的熔点较低人教版《必修1》48页,“科学探究”2.再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表面的保护膜,再加热至溶化。又有什么现象呢?326.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1=5.4×10-2,K2=5.4×10-5。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20页实验2-2、23页“科学探究”第2个实验都接触草酸;43页“表3-1几种多元弱酸的电离常数”有K1=5.4×10-2,K2=5.4×10-5428.(1)大量的碘富集在海藻中,用水浸取后浓缩,再向浓缩液中加MnO2和H2SO4,即可得到I2,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____________。人教版《必修2》91页实验2:灼烧海带、水溶煮沸过滤、氧化检验。528.(4)Bodensteins研究了下列反应:2HI(g)H2(g)+I2(g)在716K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x(HI)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t/min020406080120X(HI)10.910.850.8150.7950.784X(HI)00.600.730.7730.7800.784①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28-29页,“三、化学平衡常数”以2HI(g)H2(g)+I2(g)为例,实验数据列表给出,要求计算K。表3只是把取材的情况罗列起来,从内容所涉及的试题总分来看,其占必考试题的分数比率为48.2%。如果从取材的方向分析:2个选择题直接来源于教材的内容,推理空间与教材一样;而2个主观大题则纯粹是取教材的内容和形式,推理环境有所变化。第10题的C选项尽管直接来源于教材的重点内容,错选它的人竟然为24.4%,在7个选择题中错选项排第2,可见教学远离教材的情况之严重。这种命题方式对落实教材的基本要求是有促进作用的,也是命题人的用心所在。如果从实验的角度看,5个材料,2个来源于教材的“科学探究”,2个来源于实验和实验数据。所取材料中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比例相同。这是对化学学科特色的正确把握和对化学实验的充分重视。使我们充分认识实验和科学探究的意义,充分挖掘实验的价值,尤其是定量实验蕴含的实验方法、实验思想和实验技能。而第10题C选项的错误率高的原因就是没有重视教材中“科学探究”的价值,只是以讲代做、以知识的呈现代替对未知的探究。人教版《必修1》有8个“科学探究”,各有其价值,它们之间形成一个体系,我们不但要挖掘,而且要从教材的体系上把握之,充分体现每一个“科学探究”的教育教学内涵。2、对教材之材进行变化处理,有利于引导教学一方面促进中学教学,另一方面更需引导教学,引导中学灵活的教和灵活的学。如果说直接取材与教的关系是“教教材”,那么试题对所取之材进行变化处理,则是引导老师“用教材”。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10年来,人们走过了“批评教教材”和“反思教教材”2个阶段。在批评的阶段里大力提倡“用教材”,过后不久发现一味“用教材”是不完整的和偏颇的,所以进入反思阶段。我们必须寻找教材的刚性部分和弹性部分,认真开发教材的价值、发挥教材的价值,把刚性与弹性结合起来。2015年课标卷很好地反映了这方面的要求。详见表4。表4对教材之材的变化处理编号试题内容教材之材变化处理1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D.将0.1mol·L-1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1CuSO4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64页“实验3-5”,不同之处为:1、教材是要求用量判断镁离子过量,试题是给出现象;2、教材中后面是滴加铁离子,试题改为铜离子。模仿迁移226.(3)设计实验证明:①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______。人教版《必修2》75页“1.乙酸的性质”之“科学探究”部分,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60页“科学探究”,提供仪器验证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42-43页,“实验3-2”醋酸、碳酸和硼酸酸性强弱。类比迁移326.(3)设计实验证明:②草酸为二元酸______。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42-43页,实验3-2证明醋酸、碳酸和硼酸酸性强弱之后,有一个对碳酸、氢硫酸是二元酸的原理分析,并提供了“表3-1几种多元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迁移应用428.(1)大量的碘富集在海藻中,用水浸取后浓缩,再向浓缩液中加MnO2和H2SO4,即可得到I2,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___。人教版《必修2》91页实验2:灼烧海带、水溶煮沸过滤、氧化检验。不同之处有2处,海带灰化法改为水浸法;双氧水氧化改为二氧化类比迁移锰氧化。528.(2)上述浓缩液中含有I-、Cl-等离子,取一定量的浓缩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当AgCl开始沉淀时,溶液中)()(ClcIc为:_____,已知Ksp(AgCl)=1.8×10-10,Ksp(AgI)=8.5×10-17。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64页实验3-4,不同之处是:教材是原理分析,这里是定量计算。定量研究,深化应用628.(3)已知反应2HI(g)=H2(g)+I2(g)的△H=+11kJ·mol-1,1molH2(g)、1molI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436KJ、151KJ的能量,则1mol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kJ。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2-3页,不同之处:书中为H2(g)+Cl2(g)=2HCl(g)类比迁移729.(4)Bodensteins研究了下列反应:2HI(g)H2(g)+I2(g)在716K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x(HI)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表略)①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28-29页,“三、化学平衡常数”以2HI(g)H2(g)+I2(g)为例,实验数据列表给出,要求计算K。不同之处:给定数据的形式有变化。相同之处:均需判断平衡时的浓度。应用迁移在上述必考题中,共7处取于教材而作变化处理,浅层次处理有4处,深化应用有3处。从材料的性质上可以看到,5处来自于实验及实验探究,2处来自于实验数据。试题这种运用教材的实验及实验事实是基于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体现了考试大纲的意志。这些材料来源于《必修2》、《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26题的(3)①更是三本教材的综合。具体统计如下表5:表5材料来源统计必修2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取材次数261材料性质实验实验及实验数据实验考查层次浅层迁移浅层迁移与深化应用浅层迁移下面对上述有关试题从考试数据上做一些分析。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B.将铜粉加1.0mol·L-1Fe2(SO4)3溶液中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金属铁比铜活泼C.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金属铝的熔点较低D.将0.1mol·L-1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1CuSO4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难度为0.529,选择题中难度排第2。A、B、C、D选项的选择率分别为12.4%、7.6%、24.4%和52.9%。其中试题构材简单、要求层次低,但结果不理想。尤其是D选项,只是对教材的模仿,竟然正确率没有超过60%。从C、D选择率看,学生对取材于教材的知识辨正、辨错能力都较弱,证明学生对于教材的学习经历粗略而不精深,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两种层次都较低。本是贴近学生的一道好题,竟成了一道难题!值得老师们深深反思教学。26.(3)设计实验证明:①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______。②草酸为二元酸______。本小题共4分,全省均分0.72,难度0.18,零分率接近50%。对于试题①江西省85%的学生都有3次学习经历,而且每次经历都与考题高度相似。此题就是平时学生经历的完整反映,按照一般逻辑推理,分数应该较高。统计学生的错误
本文标题:2015年高考理综化学试卷分析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519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