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论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问题-何新
何新:论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问题——何新与日本经济学教授S的谈话录(原载于1990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S教授是日本一位经济学家,研究国际经济和中国问题。1990年8月间访华,要求见我,就世界和中国经济问题与我进行了长谈,谈话时在座的还有日本记者伊藤正先生。一、关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问题S:非常高兴能在北京认识您。何新:谢谢。您是日本知名经济学家,想听到您对中国经济问题的看法。S:这正是我想向何新先生请教的。何新:对中国经济问题,我的发言权不多,因为我不搞这一行。我了解的情况是有限的,因为我也只是根据报纸和刊物。S:您对目前世界经济情况有所了解么?何新:更是一知半解而已。对未来世界经济情况,国际上似乎有乐观派和悲观派的不同看法。S:您站在哪一派?想必是乐观派?何新:不一定。从总的形势看,当前世界经济情况,各国似乎都面临着困难,各有各的难处。美国麻烦很大。日本近年增长率很高,但未来麻烦恐怕也不少。这次海湾的事情,实际起因是经济问题,它也是世界经济在今后年代中可能遇到麻烦的信号。S:何先生认为,当前世界经济问题,主要症结在哪里?何新:我看大体上是两个问题。第一是世界资源有限,发展机会也有限。看来,在世界现行的经济体制中,走向富裕、现代化并不是一条对各国都同样宽阔的多行道。第二是目前世界经济结构很不合理。在这种构造下,世界各国不可能有和平与发展的平等机会;相反,客观存在导致了国与国之间急剧的贫富两极分化。S:您的论点很尖锐,希望更深入地谈谈。何新:马克思曾提出一个规律,即工人阶级随着资本主义科技的发展而日趋绝对贫困化。许多人现在不信这个规律,理由是发达国家中的蓝领工人愈来愈少,而白领工人已走向中产阶级化了,富裕了。S:这是事实呀。何新:但人们却没有问一下,为什么发达国家的蓝领工人会愈来愈少?这是由于发达国家自70年代后,将其劳力密集型的工业部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原因,是由于借助工会力量和政府干预,发达国家工人工资被抬高。政府干预工人工资,则是为了保持发达国家的社会稳定。但这种工业转移运动,却同时把工人阶级的贫困化现象也转移到了不发达国家。现在这个规律主要不是在发达国家内部,而是在非发达世界中、在相当巨大的人口规模上惊人地发生。这一规律之所以在世界经济的范围发生作用,显然也是世界经济日益深刻地走向一体化的结果。资料表明,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拉美一些地区,现在陷于非常贫困、悲惨的处境。如果这个世界上每年有1亿儿童处于饥饿状态,每天有上万儿童因饥饿而死去,那么这与科技和财富取得空前成就的20世纪,色彩是多么的不协调!世界经济的这种贫富两极结构,自然导致国与国之间政治关系的紧张,可能引发严重的地区性、甚至世界性动乱。这次海湾危机即使顺利解决,我看也是暂时的。今后世界的许多地方,都可能相继爆发新的冲突和危机。目前世界经济政治情况,与一次、二次大战前似乎有所相似,但形势却更加复杂迷离。S:您的意思,是否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路线失败了?何新:最近30年来,发展中国家搞工业化,局部地区已经有追上发达国家的趋势。有的在制造品的出口中取得成功,成为发达国家有竞争力的对手。但是,发达国家先发明出一个跨国公司,接着发明一个外债型经济,致使发展中国家的肥水外流。我最近很惊讶地注意到联合国发表的一个统计资料,它表明,近年来并非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投资,而竟然相反。自1983年以来,如果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中减除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利息和利润,所得的结果乃是负数。也就是说,从总情况看,近十年来世界上的资金并不是由富国流向穷国,而是由穷国流向富国,平均每年的净流出额是500亿美元以上。自1983——1989年七年间,总额超过3500亿美元以上,流向是美国、日本、西欧。这个数字,既可以说明自80年代以来,许多不发达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如拉美国家)却何以比以前更穷,又可以说明发达国家富裕的源泉究竟何在。然而有些西方经济学家却一直试图让我们相信,不发达国家之所以不发达,单纯是由于自身的制度不好——非自由市场经济,东方文明劣于西方文明,等等。S: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发展中国家还要拼命吸收外资呢?何新:这的确是个两难的问题。若不吸收外资,发展中国家就缺乏工业化和发展科技的初始资金,缺乏先进技术,就会更落后;而且,外资企业能够解决一部分社会就业问题。然而问题是,发达国家来投资,既不是来搞慈善事业,也不是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他们是来赚钱的。对于不能赚到大钱的地方,对于本身缺乏能力的市场,或附近不存在有巨大购买力市场的地方,那里的政策即使再开放,他们也不不会去投资的。这里实际也有一个规律,即愈富的地方就愈有人投资;愈穷的地方,就愈不易吸引到外部的投资。所以世界上得到外部投资最多的地方并不是第三世界,而恰恰是美国和西欧。这里实际有一个资金向富国逆流的经济规律。S:目前日本经济学家中,也有人认为发展中国家走传统的工业化、现代化道路,很难成功。何新:70、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工业进步很快,但是发展却多基于这样一种选择——为快速推进现代化,纷纷向富国银行借高利货来扩展本国生产设备投资。原来的思路是,有了工业化,就可以用产品出口,换汇还债,一本万利。例如拉美的巴西、墨西哥,东欧的南斯拉夫、波兰、东德,亚洲的印度,都有过这个思路。但是现在看,这条道路实际走不通。债务国因出口不顺利,相继陷入债务困境。亚非拉地区不少国家现在有了工业基础,经济却连年陷于负增长,一般人民的生活反而比工业化以前的质朴丛林经济时代时更穷苦。世界市场需求缩小,并非由于在物资上已经满足,而是需要货物的不发达国家愈来愈买不起;而买得起的发达国家,因本身积压产品很多,来卖东西的人也多,又不大需要买。发展中国家为了还债,必须扩张出口和压缩进口,这就使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缩小。以工业品出口的国家愈来愈多,也威胁到发达国家的工业,使其设备闲置,开工不足,失业率上升,于是发达国家就用各种经济或超经济的手段收缩进口。所谓贸易保护主义,主要是发达国家用以针对发展中国家(地区)工业品出口的。过去靠发达国家市场起家的亚洲“四小龙”,现在日子都不好过。不发达国家由于出口方针失败,还债困难,不得不借新债还旧债。而旧债利息滚利息,愈还,欠得却愈多,如此恶性循环,已经十多年。因此有的国家的债务现在已经是天文数字,发生所谓“债务危机”。我最近曾与拉丁美洲一个国家的外交官交谈,他对我谈到南美一些国家的债务问题。他说,那是天文数字,根本还不清。美国也知道他们还不清,只是美国必须以这种债务锁链,才能在经济政治上紧紧拴住他们。据说,现在世界上八十多个国家陷入巨额债务,四十来个国家还不起债,十七个国家由于负债特别严重,国民经济濒临破产。甚至连美国的经济都陷入巨额债务(其债务数目超过发展中国家外债总和)和总额已经达到5000亿美元财政赤字的困境。当然,它负债的原因和条件与不发达国家是不同的。但美国在过去的十来年内,已由世界最大债权国变成世界最大的纯负债国,这仍然是很有讽刺意义而且耐人深思的。S:没有料到何新先生对世界经济发展情况如此不乐观。何新:当然,您也许是乐观的,因为您是日本经济学家。但如果以上数字反映了真实情况,那么对世界经济的这种现实,又如何能乐观?国与国之间,一境之隔,富者挥霍如天堂,而穷者却无隔夜之粮。如此不平衡状态,能不发生斗争和冲突吗?我读过一位日本经济学家介绍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一本书。书中概括凯恩斯的一个经济思想,认为:一个社会贫富两极的剧烈分化,将导致多数人消费水平的下降,是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我认为这个原理很深刻。可惜我国那么多介绍凯恩斯的人,却似乎谁也没有注意这个思想。这是很奇怪的!以这个道理来观察当今世界经济,我们看到在世界市场中,巨额债务正在导致国际间贫富两极剧烈分化,众多不发达国家、甚至包括东欧那样的工业化国家,现在都必须把国民收入的主要部分用于偿债。可以说,世界经济正在陷入深刻的危机。试设想,如果许多不发达国家的外贸部门都不得不鼓足力气换汇还债,那么他们哪里有力量在国际市场上买东西,包括购买粮食?所以我们看到,一方面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产粮国为粮食太多难卖而发愁;另一方面却是许多贫困国家由于缺乏粮食而陷入严重饥荒状态。这就是当今世界经济的真相!去年东欧事件后,有人认为世界资本主义正在进入其黄金时代。而我个人的看法却正好相反。依我看,从现在起,向下看今后10——20年,整个世界资本的经济系统,可以说正在遇到其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严重的总体危机。斯大林曾预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总危机”。现在看来,这话当时他讲得有些早了。S:哦,是吗?何新:但当时的确发生了1929——1936年期间的世界性大萧条。S:但依靠凯恩斯的理论,资本主义恢复了活力。何新:随之也发生了世界大战。本世纪的两次世界战争都与经济危机有关系;而经济危机又都与当时发达国家工业生产力的过快发展有关系。这是很耐人寻味的。S:那么您认为现在还会发生新的世界战争么?何新:发生世界性战争的条件,目前还不成熟。因为去年世界形势突变后,到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形成新的互相对抗的政治军事轴心。但是这次海湾危机却提示了一个危险警号。试设想,假如在伊拉克背后有一个大国作为后台,那么这场危机的后果就会明显不同。S:是的。何新:另一方面,发生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条件,却似乎愈来愈成熟。发达国与发达国间、发达国与不发达国间的经济贸易战,其实就是世界性经济危机将来的征兆。过去总喊“狼来了,狼来了”,狼却一直没有来,喊得人们不信了。特别是70年代以来,世界资本主义在新技术推动下,经济上发生持续20年的一场阳春,使世界上一些人重新崇拜自由市场经济。但这回,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总体危机这只“狼”是真的要来了,人们对它却似乎视而不见。美国经济学者RaviBarea的《TheGreatDrpressionof1990》(大萧条1990)这本书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强烈批判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此次海湾危机所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似乎正在印证他的预言。二、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劣问题S:看来,何先生非常不信任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何新:是的。但我在10年前,也曾相信过市场自由主义经济具有优越性的神话,当时是通过美国萨缪尔森(PASamuelson)的理论接受这种神话的。然而10年来,通过对中国、东欧、苏联经济改革实践的观察和比较,也通过更深入的理论研究,我现在确信社会主义经济在总体上,在内在的生命力上,比资本主义经济要强些。S:哦,真的吗?何新:对此,我认为日本经济学家应该是有切身体会的。我收藏有一本日本经济学家编写的《现代日本经济事典》,记得书中说,19世纪末作为落后国家的日本经济,为快速摆脱落后状态,采取了由国家掌握主要经济部门,并直接为国家目标服务的“国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二战后,日本“取得欧美各国谅解”,也实行了与欧美自由市场体制不同的计划和政府干预政策。(参看《现代日本经济事典》中译本第145—146页)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制度有原则不同。但如果国有制和计划体制的经济没有任何优越性,那么当你们经济不那么强大的阶段,何以也要模似这种体制呢?S:……何新:就谈目前中国遇到的这次经济困难。作为经济学家您可能理解,这次困难实际是一次经济周期。但如果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若发生中国1989年那种市场疲软情况,恐怕会立即引发众多企业、银行、商店的倒闭、破产、股市崩溃、失业,甚至社会动乱等险恶的情况。而中国却一直依靠国家宏观政策的调节杠杆,有力地阻抗经济困难危机化,保证国民经济的运行,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如果不是靠社会主义,如果在1987—1989年期间,中国经济制度真如某些人建议的那样,实行完全的私有化、股份化、自由化,那么就很难断言在遇到这种经济周期时社会上将会发生什么情况。S:既然是社会主义体制,为什么也有经济周期?何新: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谈透的。但社会主义也要搞商品经济,特别是改革以后,商品化的范围和程度都扩张了。毛泽东曾说过,一切商品生产都有要服从某些共同经济规律。他当时说的主要是价格和交换的规律。而我个人的看法,供求现象扩张和收缩的周期性
本文标题:论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问题-何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547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