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反思教育目的黑龙江中亚癫痫病医院|黑龙江中亚癫痫医院|黑龙江中亚医院|案例1:走自己的路满舟——17岁出任三家网络公司的CEO,成为中国最年轻的首席执行官,同年出版了20万字的《黑客攻击防范秘技》。高中时的满舟,学业成绩并不优秀,数学等多门功课不及格,被认为是典型的“偏才”。凭借在网络方面形成的优势,在18岁时经计算机网络专家的知识考核和能力测试,作为保送生提前进入复旦大学学习。韩寒——1999年在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作为高一学生以《杯中窥人》获一等奖。同年,因考试7门课亮红灯,按有关规定留级,重读高一。2000年,又因期末考试7门亮红灯,办理休学。同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三重门》,至今销售量已逾190多万册。随后又出版《零下一度》,再次引起轰动,突破200万册。2001年,韩寒拒绝复旦大学的录取,语出惊人“学东西不一定需要上大学”。案例思考:1、你认为我国的教育目的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才?“2.案例中的满舟和韩寒是“偏才”还是“人才”?3.“全面发展”是否是衡量人才的惟一标准?理论补给教育目的: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或总要求。尽管我国在不同的时期对教育目的有不同的表述,但总的来说,教育目的的核心是要“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人呢?一般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中对“全面发展”的界定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依据。然而,要想达到马克思主义所论述的全面发展的人是不现实的,只能成为一种理想而又必要的乌托邦。我们需要搞清楚的是,作为教育学范畴的“全面发展”与马克思所依据的经济学范畴的“全面发展”是有区别的,它指的并不仅仅是劳动生活能力的全面发展,而应该是人的所有方面的发展,是社会人的全面生成。这是一种终极性的目标,向我们昭示了教育所追求的理想尺度,指出了教育所应负载的历史使命。案例点评:过去,我们常常把“全面发展”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学业成就的惟一标准。但近几年来出现的如“韩寒现象”、“满舟现象”等,不禁让人对教育的目的、对“学校教育究竟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提出了疑问。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理解这种终极性教育目的的意义。不幸的是,很多学校往往以所谓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学业的惟一标准,似乎语、数、外、生、史、地、物、化样样平衡的才是好学生;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惟一标准,似乎分数可以预测一个学生一生的发展。这恐怕并不是我们教育目的的问题,而是我们的评价体制出现了问题。案例2:挑战学校教育l998年l3岁时以628分的高分被华中理工大学录取.成为华中地区历史上年龄最小的通过正常途径考入大学的学生。聂愿愿的妈妈说:愿愿之所以有今天,完全是他爸爸教出来的。是他自己学出来的。他8岁离开学校回到家里,到11岁再回到学校,在这4年的时间里,他学完了小学到高中12年的课程。一年365天他至少有350天在学习。刚开始,愿愿受不了这个苦,爱玩,对爸爸布置的作业总打折扣。他爸爸就对他拳打脚踢,父子关系很紧张。愿愿经常天真地说他恨爸爸,要把爸爸杀了。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学得得心应手,父子关系也渐渐缓和了。愿愿的爸爸武汉大学肄业,后来在中学教书.为了儿子辞掉了公职。1998年,聂愿愿参加高考,每科都是第一个走出考场。他的成绩名列该校第一名。记者采访他时问:现在还恨不恨爸爸。他当即摇了摇头.说:爸爸完全是为了我好,他为了我牺牲了很多.我现在感激他。我要更努力学习考上博士让他高兴。谈起这次高考,聂愿愿说:“这次丢分主要在实验题上,到参加高考,我没做过一次物理和化学实验,甚至试管和烧杯都没摸过。”案例思考:1.上述案例中,聂愿愿在教育过程中是否得到发展?2.学生成绩好就是教育的惟一目标吗?2.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理解我国的教育目的的?4.你如何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理论补给我国的教育目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案例点评13岁就能以628分的高分考进大学,成为华中地区最年轻的通过正常途径考入大学的学生,这不能不令人敬佩.但敬佩之余我们不仅要问:高分考进大学或较早地进入大学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吗?当人们津津乐道地称颂聂愿愿的时候,是否也在思考一个问题:聂愿愿是一个幸福快乐的人吗?聂愿愿曾经很恨他的爸爸,甚至要把他爸爸给杀了。这样的人心理正常吗?还有.一直到参加高考.“我没做过一次物理和化学实验,甚至试管和烧杯都没摸过”,他该如何对付大学中众多的实验课程?这种只会考试不会动手的学生是我们国家要培养的人才吗?案例点评上述的一系列追问其实涉及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教育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是不是以分数为最终的追求?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存在与发展使人类世界摆脱了愚昧与无知.它用知识武装了人们的头脑,从而使人类成为地球上生命的主宰。但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系统地培养人的活动,因而对人才规格的限定就直接地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定。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让学生能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显然,聂愿愿的发展是不够全面的.其发展过程是被迫而无奈的,不是我们的教育所追求的。案例3:让教育成为自然之舞有一个小男孩,非常聪明,不过有一个小毛病,喜欢小偷小摸.许多教过他的老师都感到束手无策,他自己也由于经常遭到老师同学的冷眼,从内心打算“破罐子破摔”。这时换了一位新班主任.有一天。班主任让他把一个鼓鼓的包送到某个地方,他欣然答应,途中他抵挡不住好奇心,悄悄地打开包,他惊呆了,原来包里装着整叠的钞票!他想不到老师对自己竟然这么信任,他震撼了!从此彻底改掉了坏毛病。他就是吴作栋,后来成了新加坡的总理。案例3:让教育成为自然之舞在幼儿园时,儿子幻想拥有一头霸王龙的坐骑,到一、二年级渴望拥有一座自己的天文台,要发现一颗新的彗星,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到了四年级则沉浸在哈里·波特的世界里,梦想得到一支魔力棒,只要一抖肩膀,就会落下一地羡慕的眼球,到了初中,也曾梦想当上公司的总裁。可是突然有一天,儿子的梦想却由神圣变得平庸,由高尚变得低俗,只想做乡下奶奶家一只自由自在的狗了。是什么让儿子的象牙塔轰然倒地呢?是什么让“儿子”的梦想蜕变得如此的简单?案例思考:儿子的理想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放飞还是禁锢孩子的梦想?面对案例中同样的现象,你会如何处理?理论补给人在进行教育活动时,总是受某种教育目的的引导和调控。离开了教育目的空谈教育就犹如无源之水、空中楼阁,会使教育失去持久的活力和深厚的根基。所以,教育目的是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教育的本质所在。长期以来,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个人本位目的观个人本位目的观主要指教育目的指向个体需要、个体发展.强调发展个体的自然本性,关注个体价值及个体生活的幸福完满。这种教育目的观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智者学派,其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有句名言:“人是万物存在的尺度。’’①(2)社会本位目的观社会本位目的观主要指教育目的指向社会需要、社会发展,强调社会对个体的统一、整合,关注社会价值及社会的稳定和进步。这种教育目的观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的柏拉图和我国战国时期的苟子。案例点评小偷和总理看起来千差万别,但是在堕落为小偷和成长为总理的关键点上却仅是一步之遥。这就靠教育的“魔杖”来点化。是什么让“儿子”的理想变得如此庸俗?是教育,是繁琐的教育,是紧张的教育.是沉重的教育!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反思我们的教育目的。教育的对象是人,是有着自己独特生命的个体,他的存在是自由的、独特的.我们的教育究竟是应该放飞学生还是禁锢学生?是应该千篇一律地要求学生,还是应该让学生在自由中得到身心的发展?案例点评教育目的影响着教育的整个过程,也最终影响到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作为育人场所的学校,究竟应该以什么为其追求目标?学校又该怎么实现真正的教育目的?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活动,教育,如春之暖风柔和而绵长;教育,如冬之雪花,来无声去无痕;教育如鹤翔青云,鹭栖沙地,从从容容.优优雅雅。其实教育就是灵动在师生心灵上舒缓而优美、和谐而生动的“自然之舞”。教育是生活.它应当自自然然地流淌在每个人的精神历程上;教育是舞蹈,它在我们心灵上流畅而自在地跳跃,留下的是和谐。让教育走进自然,师生的心灵舞台会延展得更加宽广,教育的“舞姿”会更加灵动;让教育回归自然,风舞长袖,雨敲节奏,师生心灵上一定会在这舞风蹈雨中成长得鲜活、生动。案例4:教育是为了就业?“大学本科今年毕业,申请去英国读研究生条件够不?”“去日本语言上有什么要求?”……近日.记者走访了市府路、中山路的几家留学中介后发现,如今大学毕业生选择留学者增多,在大多数应届毕业生为找工作忙碌时,有一批毕业生选择了出国之路。“现在大学毕业生选择出国的增多了,大概占选择出国人数的六到七成。”市府路一家留学中介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来办理留学者中.因没考上合适大学而选择留学的高三毕业学生比较多。但今年情况有所改变,大学毕业生因没有找到称心工作而出国者远远超过高中毕业生。“其实我开始没想出国留学。去年参加了很多场毕业生就业洽谈会,结果很让人失望,自己喜欢的工作岗位要求的条件都太高了,而同意接收我的单位,我又不太想去。所以,就想到出国再继续学习。”正在市府路上一家留学中介忙着办理去日本留学手续的沈阳大学2006届自然科学系毕业生小王坦诚地告诉记者,出国留学不光是为了提高学历.而且也想在外锻炼一下自己的适应能力.案例思考:1、如何理解案例中出现的出国留学现象?2、你认为教育和就业之间是怎样的关系?3、你认为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教育目的?生命化教育生命化教育,简单地说,是指“融于”生命、“成全”生命的教育。它以生命为基点,把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体现在教育过程之中,使教育尊重生命的需要,完善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理解生命化教育的要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1)直面生命:以生命为教育的基点(2)在生命中:尊重生命的特性(3)为了生命:享受美好的生活和幸福的人生理论补给:案例点评:教育是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就业吗?我国长期以来把学校的任务简化为“两种准备”,即升学准备和就业准备。仿佛学校所提供的“教育”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更有甚者,认为相对于升学或就业的需求,无需关注学生自身的需要、兴趣与接受能力。我国当代教育思潮可谓相当活跃,“以×为本”、“××教育”、“××性学习”……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些思潮是否有价值?有多大的价值?估计还要留待实践和时间的检验。然而,如果对于教育的目的缺乏明晰和准确的认识,则恐怕只能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了。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完善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
本文标题:反思教育目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550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