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江大金属材料学复习资料
1.牌号的意义QT500-22QT:球铁。500:最低抗拉强度(N/mm2),Rm=400MPa。22:最低断后伸长率(%),A=22%。2.F稳定化元素和A稳定化元素F:使A区缩小,S(共析点)向左上方移动,①与α-Fe无限互溶:Cr、V;②有限溶解:Mo、W、Ti等。A:使A区扩大,S点向左下方移动,①与γ-Fe无限互溶:Ni、Mn、Co;②有限溶解:C、N、Cu。3.K的形成Me的强弱Ti、Nb、V;W、Mo、Cr;Mn、Fe(由强到弱)4.促进回火脆性,Me?如何改善?第一类回火脆性:Mn、Cr;Mo、Ti、V、Al可改善脆性,Si元素可有效地推迟脆性温度区。第二类回火脆性:Mn、Ni;Mo、W、Ti可有效抑制其他元素偏聚,稀土元素可抑制回火脆性。5.影响固溶强化的因素?(1)溶质原子的原子分数越高,强化作用也越大,特别是当原子分数很高时,强化作用更为显着。(2)溶质原子与基体金属的原子尺寸相差越大,强化作用也越大。(3)间隙型溶质原子比置换原子具有较大的固溶强化效果,且由于间隙原子在体心立方晶体中的点阵畸变属非对称性的,故其强化作用大于面心立方晶体的;但间隙原子的固溶度很有限,故实际强化效果也有限。(4)溶质原子与基体金属的价电子数目相差越大,固溶强化效果越明显,即固溶体的屈服强度随着价电子浓度的增加而提高。6.钢的基本强化机制固溶强化(置换↑,间隙↑↑)、位错强化、细晶强化(最理想)、第二相强化(弥散强化)7.钢的强化机制主要有哪些?从合金化角度考虑,提高钢的韧度主要有哪些途径?钢的强化机制主要有:固溶强化、细化强化、位错强化、第二相强化。从合金化角度考虑,提高钢的韧度主要途径有:1)细化奥氏体晶粒。如强碳化物形成元素Ti、Nb、V、W、Mo等。2)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在相同强度水平下能提高塑性和韧度。3)改善基体的韧度。如加Ni。4)细化碳化物。碳化物细小、园整、分布均匀和适量对韧度有利。Cr、V(适量)5)降低或消除回火脆性。如加入W、Mo。6)保证强度时,降低含C量。7)提高冶金质量8)适量Ar细化晶粒:Ti、Nb、V、W、Mo、(Al)、Cr8.试总结Mo、Si、Ni等元素在合金中的作用,并简要说明原因。Mo:(1)降低回火脆性,一般认为Mo可以抑制有害元素在晶界的偏聚;(2)提高贝氏体的淬透性,因为Mo大大推迟珠光体的转变而对贝氏体转变影响较小;(3)细化晶粒,提高回火稳定性。Mo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与碳的结合力较大形成的碳化物稳定,不易长大。(4)提高热强性,因为Mo可以较强地提高固溶体原子的结合力。(5)提高防腐性,特别是对于非氧化性介质。因为Mo可以形成致密而稳定的MoO3膜;(6)提高红硬性,因Mo与C原子结合力强,故回火稳定性比较好并且形成的在高温下碳化物稳定。Si:(1)提高钢强度;Si是铁素体形成元素,有较强的固溶强化作用;(2)提高钢的淬透性;可阻止铁素体形核和长大,使“C”曲线右移;(3)提高低温回火稳定性;因Si可以抑制回火时K的形核、长大及转变;(4)提高淬火加热温度;,Si提高A1温度。(5)提高抗氧化性,因为它可以形成致密稳定的氧化膜,同时可以提高FeO的形成温度。(6)加热时易脱碳;Si是促进石墨化的元素。Ni:(1)↑基体韧度→Ni↓位错运动阻力,使应力松弛;(2)稳定A,→Ni↓A1,扩大γ区,量大时,室温为A组织;(3)↑淬透性→↓ΔG,使“C”线右移,Cr-Ni复合效果更好;(4)↑回火脆性→Ni促进有害元素偏聚;(5)↓Ms,↑Ar→↓马氏体相变驱动力。8.K的形成规律(1)强者先,依次成(W、M)6C,Cr23C6,Cr7C3,Fe3C(2)相似者相溶:有限溶解Fe3C溶入一定量的Cr、W、V(MC型不溶Fe),无限溶解Fe和Mn、Ti和V;溶入强者,↑K稳定性;溶入弱者,↓。。。(3)NM/NC比值决定K类型退火态:先析出M3C→M7C3→M23C6;回火态:Fe21W2C6→WC→Fe4W2C→W2C(4)强者稳,溶解难,析出难,聚集长大也难(MC型在1000℃以上才开始溶解,回火时在500-700℃才析出,并且不易长大,产生二次硬化效果,高合金钢的主要强化方法)(5)rC/rM0.59,形成简单结构间隙相,如Mo、W、V、Ti、Nb、Zr;0.59,形成复杂结构K,如Cr、Mn、Fe(6)量少时,形成复合K,量多时,形成特殊K10.韧脆转化温度温度越低越好脆韧11.金属零部件的应力分类(热处理过程)组织应力:工件在淬火冷却时,表层和心部组织改变不同时所产生的内应力。特点:工件表层先冷到Ms点,发生M转变而膨胀,心部并未发生相变,使表层产生压应力,心部产生拉应力,当心部也冷到Ms点,发生相变,体积膨胀时,表层受拉,心部受压,最大切应力发生在切向,发生在塑性较低的低温阶段,是产生淬火开裂的主要原因热应力:工件在加热和冷却时,由于表面和心部存在这温度差,涨缩时间不一致,而产生的应力。特点:存在于冷却的全过程,开始时热应力使表层受拉,心部受压,最终残留的热应力则是表面受压,心部受拉,最大拉应力分布在心部轴心。零部件的冷速较慢,是产生组织应力的主要原因。(×)淬火力度减小有利于产生组织应力。12.C元素对力学性的影响C对金属材料的固溶强化效果最明显;C↑,焊接性能↓,焊缝处硬化脆化↑;C含量在0.2-0.55内M硬度升高,约为62HRC,0.55,硬度无明显变化;Ms点,800℃—-50℃↓,0.08-0.5↑;C↑,韧脆转变温度Tk↑。13.回火工艺应力变化KHRC温度低温回火M回FexC(共格)58100-250中温。。T回Fe3C(小)48250-400高温。。(再结晶)S回(调制)Fe3C(大)30-40400-60014.淬透性: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M淬透性大→小:(B)、Mn、Mo、Cr、Si、Ni,使珠光体转变大为右移。对淬透性要求不高的合金结构钢,采用单一合金元素的合金化,如40Cr,45Mn2,要求较高淬透性的钢均采用多种合金元素复合合金化。弹簧要求淬透;滚动轴承和小轴承可淬透,冲击载荷大的大轴承不宜淬透。可以使工件得到均匀良好的力学性能,满足技术要求,在淬火时,可选用较缓和的冷却介质,以减小工件变形与开裂倾向。15.淬硬性:钢在淬火得到马氏体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C↑,淬火硬度↑。热应力→变形,组织应力→开裂,附加应力→较复杂。预防:分级淬火,等温淬火,双液淬火;调质,球化退火等预处理,淬火前预冷。与合金化有强烈关系。16.金属材料环境友好方面(1)Me的毒性,Cr(+4,+6)、As、Pb、Ni、Hg等。含有这些元素的材料废弃后,会造成空气、土壤的污染,直接危害人体或通过生物链对人体造成毒害。无铅钎焊合金。(2)回收和再利用,3R:Reduce,Reuse,Recycle(3)通用合金,合金在具体用途中的性能要求可以通过不同的热处理等方法实现。Fe-Cr-Ni、Fe-Cr-Mn钢,通过改变Fe、Cr、Ni(Mn)的相对含量,其组织结构和性能也可以在很大范围内变化。Cr-Mo钢、耐热钢。17.合金元素对回火过程的影响?(1)回火脆性第一类回火脆性:P、S、Bi等偏聚晶界,↓晶界强度(形成元素);Mn、Cr↑脆性;Si↑脆性温度区;V、Al、Mo等改善脆性。第二类回火脆性:Sb、S、As或N、P等偏聚晶界(形成元素);N、O、P、S、As、Bi等是脆化剂,Mn、Ni是促进剂,Cr是助偏剂,Mo、W、Ti抑制其他元素偏聚,是清除剂。(2)回火抗力(热稳定性)合金钢回火稳定性要比碳钢好。同样硬度较高,合金钢的回火温度高,时间也可长些,应力消除也大些;同样塑韧性,合金钢的强度要比碳钢高。(3)强化机制的变化规律固溶强化(间隙、置换)↓;位错强化↓;细晶强化↑↓;第二相强化↑(除第二相强化都↓)。弱化和强化取决于综合效果。矛盾:强度和韧性的取舍。(4)K的变化规律非K形成元素:Ni、Si、Al、Cu等K形成元素:Ti、Nb、V;W、Mo、Cr;Mn、Fe(强→弱)【降低回火脆性,影响了K在晶界的析出】18.Me及杂质元素对材料的冷加工性能影响(1)Me:Si、C等↑冷作硬化率,冷成型性能↓。(提高冷成型性:严格控制P、N;磷化)(2)P↓冷成型性,↑Tk19.(1)工程结构钢①服役条件:工程结构长期受静载;互相无相对运动;受大气(海水)的侵蚀;有些构件受疲劳冲击;一般在-50~100℃范围内使用。②性能要求:足够的强度和韧度(特别是低温韧度);良好的焊接性能和冷成型工艺性;良好的腐蚀性。(2)机器零件用钢①服役条件:主要承受拉、压、弯、扭、冲击、疲劳应力(往往几种载荷同时作用);恒载或変载;工作环境是大气、水和润滑油中;温度在室温到100℃范围之间。②性能要求:具有良好的冷热加工工艺性(锻造、热处理、车等);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强度、塑性、韧性、疲劳、耐磨性)。(3)工模具钢刃具钢:①受弯曲、剪切、冲击、震动等力,高的温度,刃部磨耗;②高硬度,高耐磨性,一定的塑性和韧度,有的要求红硬性。模具钢:①温度周期升降产生“热疲劳”,冲击、磨损;②高温硬度和韧度;冷作模具要求高硬度、高耐磨性和一定韧度。量具刚:需要高精度、高硬度、高耐磨、尺寸稳定性;(4)不锈钢①服役条件:受空气、水、盐水、酸、碱侵蚀。②性能要求:较高的耐蚀性;一定的力学性能(承受一定载荷);良好的工艺性能(焊接性、冷变形性)。(5)耐热钢①服役条件:高温下承受各种载荷(拉伸、弯曲、扭转、疲劳、冲击);高温氧化或气体腐蚀。②性能要求:良好的高温强度和塑性;足够高的高温稳定性。(6)超高强度钢①服役条件:应用于飞机、火箭等航空航天器上或常规武器上。②性能要求:具有高比强度,高强度,高韧性,能在一定的温度下工作。(7)铝合金①服役条件:在航空航海等交通运输业中工作,在腐蚀性介质中工作。②性能要求:优良的特性,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良好的耐蚀性、优良的塑性和加工性能等。(8)铜合金①服役条件;工作于电器、电子、机械、车辆、化工、船舶、航空等传统领域和无线通信、IC卡、计算机、网络等新兴领域。②性能要求:导电、导热性好、化学稳定性好、耐蚀、成型加工型优良、可焊,无磁。20.Fe3C的分类L→Fe3CI;γ固相→Fe3CII;ɑ→Fe3CIII21.轴承钢(1)轴承钢的K的缺陷①液析原因:由于枝晶偏析而引起的伪共晶K,尺寸大,硬度和脆性高。消除:高温扩散退火(1200℃),不允许液析严重。②带状碳化物原因:轧制时二次K偏析,沿轧制方向呈带状分布,严重损害热疲劳寿命。消除:长时间退火。③网状碳化物原因:冷却时二次K在A晶界析出,降低钢的冲击韧度。防止或消除:控制终轧或终锻温度、控制轧制后冷速或正火。(2)热处理工艺球化退火(为最终淬火作组织准备)+淬火(油淬830~860℃,采用保护气氛加热或真空加热)+低温回火(160℃保温3h或更长时间,62~66HRC)【如要求消除Ar→淬火后立即冷处理,而后立即低温回火】(3)软点淬火轴承钢上未淬硬的部位称为淬火软点。原因:局部区域形成蒸汽膜导致冷速较慢,工件表面C浓度不均,加热时产生较厚的氧化皮。22.弹簧钢(1)成分特点硅锰弹簧钢:显著强化基体F,大为提高了钢的弹性极限,Si有效提高了回火稳定性。铬合金弹簧钢:Cr提高钢的淬透性和弹性极限,但促进回火脆性。V细化晶粒,减少过热敏感性,提高回火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强度和韧度。(2)热处理特点淬火+中温回火(0.4-0.6)23.过共析钢一般需要球化退火?过共析钢如果采用其他退火方式,加热后缓慢冷却会折出网状渗碳体,造成机械性能恶化。而采用球化退火仅加热至A1线以上保温后冷却,不会析出网状物。且晶粒细小匀圆。24.显著提高金属材料抗氧化性能的Me?Cr:↑抗氧化性,形成Cr2O3,提高FeO出现的温度,因此提高抗氧化性。Si:↑抗氧化性,形成致密的氧化物。加入Me,提高钢的氧化膜的稳定性:Cr、Al、Si加入Me,形成致密稳定氧化膜:Cr、Al、Si、Ti。25.高速钢(1)铸态组织:鱼骨
本文标题:江大金属材料学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627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