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钢筋混凝土施工缺陷培训
钢筋混凝土施工缺陷防治措施钢筋工、混凝土工培训专题讲座前言钢筋混凝土作为土建工程中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在近百年的发展中,其强度不断提高。但是,在提出高强度的同时,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也愈来愈被人们所关注。钢筋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缺陷而影响混凝土耐久性问题也成为了建筑施工界探讨的热点问题。因此需对钢筋混凝土施工容易出现的质量缺陷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缺陷控制措施。一、混凝土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处理措施由于所用原材料质量的波动、计量的误差,搅拌不充分而易使新拌砼出现分层离析、泌水、干涩、板结等和易性不良的特征;又由于施工过程中模板和钢筋制作的偏差,以及浇注、振捣、成型、养护等施工操作的不当,都可以引起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缺陷。现分析如下:现象一:露筋(混凝土内部钢筋局部裸露在结构表面)1、产生原因:(1)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振捣不实;振动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5)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接或拆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露筋。2、防止措施:(1)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2)钢筋密集时,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并有良好的和易性;(3)浇筑高度超过2m,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4)模板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5)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捣棒进行振捣;(6)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正确确定拆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破坏棱角。现象一:露筋现象二:蜂窝(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1、产生原因:(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欠振。(5)模板拼缝不严,漏浆。(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2、防止措施(1)配料的过程中严格的按照混凝土配料单进行配料,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2)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设串筒或溜槽;浇筑时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3)模板拼缝必须严密;浇筑中,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现象二:蜂窝现象三:麻面(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1、产生原因:(1)模板表面不光洁、粗糙,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2)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3)模板拼缝不严导致漏浆。(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浆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接造成麻面。(5)振捣时不实,欠振捣致使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2、防止措施(1)模板表面必须光洁、无粘着物;(2)混凝土的模板安装拼缝必须严密,浇筑混凝土前,模板浇水充分湿润;(3)选用长效的模板隔离剂,涂刷均匀不得漏浆;(4)混凝土分层均匀捣实至排除气泡为止。现象三:麻面从工程实践中总结出麻面蜂窝与混凝土强度的下降级别如下:A级,混凝土表面有轻微麻面,浇注层间存在少量间断空隙,敲击时粗骨料不下落,此时相当于强度比率为80%;B级,混凝土表面有粗骨料,凸凹不平,粗骨料之间存在空隙,但内部没有大的空隙,粗骨料之间相互结合较牢,敲击时没有连续下落的现象,此时相当于强度比率为60%~80%;C级,混凝土内部有很多空隙,粗骨料多外露,粗骨料周围及粗骨之间灰浆黏结很少,敲击时卵石连续下落存在空洞,有少量钢筋直接与大气接触,此时相当于强度比率在30%以下。现象四:孔洞(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1、产生原因:(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设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混凝土捣空,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2)混凝土离析,砂浆严重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致使振捣器振捣不到位,形成松散孔洞。(4)混凝土内掉入杂物(木块、泥块等),混凝土被卡住。(5)混凝土受冻。2、防止措施:(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高一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浇筑,在模板内灌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或配人工捣实;(2)预留孔洞,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开振捣孔等,严防漏振;(3)及时清理模板内的杂物。现象四:孔洞现象五:缝隙、夹层(混凝土内成层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1、产生原因:(1)施工缝处杂物未清理干净;(2)砂、石等原材料中局部含有较多的泥团泥块;(3)混凝土浇筑高度过大,未设串筒、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4)交接处未浇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5)现场工人掉落工具、火机、烟盒、水杯和矿泉水瓶等杂物及丢弃的小模板等卡在钢筋中未处理。2、防止措施:(1)认真清理杂物并冲洗干净;(2)浇筑高度超过2m,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3)接缝处浇筑前先浇50-100mm厚的水泥砂浆,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现象五:缝隙、夹层现象六:缺棱掉角(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1、产生原因:(1)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注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2)施工时气温低且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隔离剂涂刷不匀2、防止措施:(1)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认真浇水养护;(2)拆除侧模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MPa以上强度;(3)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4)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保护好,以免碰损。现象六:缺棱掉角现象七:表面不平整(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1、产生原因:(1)由于模板的刚度和强度不够;(2)混凝土浇筑时没有按照分层下料,浇筑强度过大,模板加固不牢固,模板的安装和支撑不好,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筑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3)混凝土浇注后,表面仅用铁锨拍平,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4)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活哦印痕。2、防止措施:(1)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操作,浇筑混凝土后,根据水平控制线拉线用抹子找平、压实,终凝后浇水养护;(2)模板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支在坚实的基础上,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并防进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3)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注的混凝土上方可上人进行下道工序。现象七:表面不平整现象八:强度不够(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1、产生原因:(1)水泥过期或受潮,砂、石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填量不准确(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确;施工时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3)混凝土搅拌、现场浇筑、振捣和养护等方面的因素控制不好而造成混凝土的强度不够。(4)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冻。(5)混凝土试块制作、养护、试验因素等。2、防止措施:(1)水泥有出场合格证、检测、复试报告;(2)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3)混凝土搅拌、浇筑、振捣及养护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措施控制混凝土的质量。(4)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5)加强对混凝土试块的养护和管理。八、现象:强度不够现象九:疏松前述的蜂窝麻面、孔洞、夹渣等质量缺陷都同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疏松现象,而单独存在的疏松现象,砼外观颜色、光泽度、粘结性能甚至凝结时间等均与正常混凝土差异明显,混凝土结构内部不密实,强度很低,危害性极大。1、原因分析(1)混凝土漏振(2)水泥强度很低而又计量不准,或商品混凝土站因设备故障造成矿物掺合料掺量达到65%以上,此时混凝土砂浆粘结性能极差,强度很低。(3)严寒天气,新浇混凝土未做保温措施,造成混凝土早期冻害,出现松散,强度极低。(4)实际工作中,有的工地在泵送混凝土时,不预拌润泵砂浆,现场工人图省事,直接向泵机料斗内铲两斗车砂子和一包水泥,加水后未充分搅拌就开启泵机。有的工地在浇注面上未将润泵砂浆分散铲开而堆积在一处,拆模后构件表面起皮掉落,内部疏松。现象九:疏松2、防止措施(1)严格操作规程,加强振捣,避免漏振。(2)使用优质水泥,严格砂石等原材料进场验收,经常检查计量设备,严格控制水灰比,商品混凝土站防止将矿物掺合料注入水泥储罐内。(3)防止严寒天气混凝土早期冻害,加强保温保湿养护。(4)严格润泵砂浆配合比,润泵砂浆应用模板接住。现象九:疏松现象十:裂缝混凝土出现表面裂缝或贯通性裂缝,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可以说,实际中所有混凝土结构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裂缝,关键是如何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在实际工程中要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对于施工过程中采用一定的防治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裂缝的产生。1、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原因分析(1)塑性收缩裂缝: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表面收缩裂缝。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裂缝上宽下窄,纵横交错,一般短而弯曲。(2)干缩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水泥浆中水分的蒸发会产生干缩,且这种收缩是不可逆的。干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主要和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成分、水泥的用量、集料的性质和用量、外加剂的用量等有关。(3)温度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更易发生此类裂缝。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差过大,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此时,混凝土龄期短,抗拉强度很低。当温差产生的表面抗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则会在混凝土的表面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施工中后期。现象十:裂缝(4)自收缩裂缝:水泥发生化学反应后,体积有一定量的减小,处理不好(如未留置适当的施工缝、后浇带等)会产生如龟背样的细小弯曲的裂缝。自身收缩中发生于混凝土拌合后的初龄期,因为在这以后,由于体内的自干燥作用,相对湿度降低,水化就基本上终止了。(5)应力裂缝:由于设计上应力过于集中或钢筋(温度筋、分布筋)分布不合理而使混凝土产生裂缝。裂缝深而宽,可出现贯通性。现象十:裂缝(5)载荷裂缝:混凝土未产生足够强度即拆除底模,或新浇注楼面承受过大的集中载荷,如钢管、模板、钢筋的集中堆放,使混凝土受到冲击、震动、扰动等破坏而产生的裂缝。裂缝深而宽,从受破坏部位向外延伸。(6)沉缩裂缝:地基(模板)下沉或垂直距离较大的部位与水平结构之间因为混凝土沉降而产生的裂缝。(7)冷缝裂缝:大面积混凝土分区分片浇注(未设施工缝)时,接茬部位老混凝土已凝结硬化,出现冷缝,极易产生裂缝现象十:裂缝2、预防措施(1)早期塑性收缩裂缝:表面砼特别是大面积砼加强二次抹面或多次抹面,特别是初凝后终凝前的抹面,能有效消除早期塑性收缩裂缝。并注意混凝土的早期养护。(2)干缩裂缝:根据规范要求,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一般采取人工浇水自然养生,浇水时间7~14天,浇水频率以砼表面保持湿润状态为准。如能采取覆盖塑料薄膜、湿麻袋、湿草袋、喷洒养护剂等方法养护,则可基本消除干缩裂缝。(3)湿度裂缝:大体积混凝土降低内部湿升,采用混合材料掺量大的水泥或在砼配合比设计时外掺一定比例的S95级矿粉和Ⅱ级粉煤灰,炎热天气采用加冰工艺,预埋冷却水管,寒冷天气延长拆模时间,拆模后在大体积砼外表采取保温措施,控制内外温差
本文标题:钢筋混凝土施工缺陷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670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