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在新疆行走,满眼荒凉,但有时候也会眼前一亮,映入眼帘的是水草丛生,绿树成荫的景象。如有“塞外江南”之称的伊犁河谷。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地区的自然景观和西北整体的景观不一样呢?水分的差异。局部地区由于降水、冰雪融水或者地下水等丰富,形成绿洲。地方性分异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考点三原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自然因素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理想状态现实状况海陆分布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苔原带针叶林带无南半球该纬度几乎没有陆地北极地区冰原带无北极地区以北冰洋洋面为主地形起伏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进入,处于背风坡科迪勒拉山系西侧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狭长条状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东非高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各大洲的高山和高原地区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高山植物区地势高,水热条件差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理想状态现实状况洋流北半球中高纬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自然带的纬度应该大致相当东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延伸,西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延伸东岸有寒流,降温减湿;西岸有暖流,增温增湿北半球中低纬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自然带的纬度应该大致相当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延伸,西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延伸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南半球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森林带或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欧洲西岸针阔混交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范围特别广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水分昆仑山麓温带荒漠带绿洲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尼罗河谷地热带荒漠带绿洲尼罗河河水灌溉方法技巧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的判断方法依据某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表现可以总结成以下几个方面:缺失:如由于海陆分布差异,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改变:如由于地形的影响,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东侧是温带荒漠带。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块状:如我国新疆温带荒漠中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解题探究[题点全练]1.读沿某半岛甲、乙两地所作的自然环境剖面图,完成(1)~(2)题。(1)图中③植被带形成的原因是()A.处于东北信风迎风坡,降水较多B.位于山脉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C.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少D.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多(2)图中①植被带的分布反映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解析:第(1)题,③植被带主要位于山脉(西高止山)东侧,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为热带草原带。第(2)题,①植被带位于低纬地带、距海近且位于山脉西侧,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比较多,形成热带雨林带,是非地带性现象的表现。答案:(1)B(2)D2.(2018·广西桂林中学月考)琵拉大沙丘坐落于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44°50′N,0°34′E)的大西洋畔,它的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琵拉大沙丘以每年约5m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它吞没了部分房屋、道路乃至森林,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据此回答(1)~(2)题。(1)琵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盛行西风将岸边沙吹向内陆,使沙丘增生B.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C.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D.沿岸有寒流经过,具有降温减湿作用(2)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非地带性现象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解析:第(1)题,琵拉大沙丘位于大陆西岸,受盛行西风影响。根据沙丘移动方向,可知盛行西风将岸边的沙吹向内陆,使沙丘增生,A对;山地阻挡海洋水汽,在迎风坡会形成较多降水,不会形成沙丘,B错;根据纬度判断,该地不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C错;该地沿岸有暖流经过,D错。第(2)题,该地景观只是局部小范围内的特殊情况,不属于地带性分异,A、B、D错。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现象,C对。答案:(1)A(2)C3.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如图为美国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中A处的豪雨林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温带雨林之一,在1981年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分析说明A处有雨林分布的原因。解析:图中A处沿岸有阿拉斯加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因处在40°N~60°N的纬度范围内,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的影响,且处在迎风坡,降水丰沛,因此该地水热条件好,能满足雨林生长。答案:受暖流影响,气温较高;东部山地阻挡冷空气,气温较高;受暖流和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并受地形的抬升,降水丰沛。(或全年受暖流和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并受地形抬升,东部山地阻挡冷空气,水热条件能满足温带雨林生长。)NO.3研明热点——这是命题之“视野”[热点关注]锁定命题热点——备考超人一步1.以统计图或变式统计图为背景材料,从自然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与影响因素关系、自然地域分异规律的分布与地域条件关系等入手,考查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一般表现及成因分析。2.探究流石滩,考查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以流石滩的新材料为背景,首先引导学生对新信息的认知和分析兴趣,然后从分布、原因及影响等角度,联系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知识,建立对新问题的探索途径。[热点押题]1.如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据此完成(1)~(2)题。(1)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X方向热量增加B.沿X方向降水增加C.沿Y方向热量增加D.沿Y方向降水增加(2)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林B.热带草原、亚热带硬叶林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D.热带雨林、亚热带硬叶林解析:第(1)题,从横向上看,由热带荒漠到温带荒漠的变化,主要是受热量减少形成的,因此沿X方向热量减少。从纵向上看,由温带荒漠到温带草原的变化,主要体现了降水的增多,因此沿Y方向降水增加。第(2)题,根据上题的分析和图示变化规律可知,甲应为热带草原,乙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答案:(1)D(2)A2.林线与雪线之间,有一个特殊的地带为高山流石滩。流石滩植被分布在临近雪线的高山植被带上部。据此回答(1)~(2)题。(1)影响流石滩植被分布高度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光照B.气温、降水量C.光照、地形D.降水量、地形(2)流石滩植被具有生长紧贴地面,枝叶致密的特点是因为所处环境()A.寒冷且多强风B.空气稀薄C.冰雪融水充足D.土壤发育差解析:第(1)题,气温和降水量随高度升高而发生变化导致地表景观也随之发生变化,故影响流石滩植被分布高度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量,故B项正确。第(2)题,由材料可知,流石滩分布在临近雪线的高山植被上部,海拔较高,气温低且多强风,所以泥石滩植被具有生长紧贴地面、枝叶致密的特点,故A项正确。答案:(1)B(2)A解读热点素材——认知多人一点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区别(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下的典型植被,为常绿乔木或灌木群落。叶片常绿坚硬,机械组织发达,常披茸毛或退化成刺,以适应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大洋洲的东部和西南部。(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该植被典型分布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夏季高温潮湿,冬季降水较少。是我国亚热带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森林类型,林木个体高大,森林外貌四季常绿,林冠整齐一致。2.高山流石滩高山流石滩是高山地区特有的生态系统,通常指高山冰川雪线以下、高山草甸以上的过渡地带,在山坡较平坦处形成的扇形岩屑坡。这里年均温在-4℃以下,最热月均温也在0℃以下,经常出现霜冻、雪雹和强风。植被稀少,多具有速生、叶片厚、根系发达等特点,多呈斑块状、簇状匍匐在地面零星分布,花色艳丽。考向一地形和水分因素导致的非地带性规律下面两幅图中,甲图为雅加达到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乙图为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16°E40°N1.在A处的大片森林中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A.受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性B.受海陆位置影响,属经度地带性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D.受地形影响,属非地带性2.在乙图中,D处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气候较为湿润B.受到西风的影响,西风带来丰富的降水C.E处有高山冰雪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D.受冬季风的影响,冬季风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D[解析]:甲图反映从低纬到高纬自然带的变化,据图例可知,A处为苔原带,处于亚寒带针叶林的包围之中,苔原带位置应偏北,此处出现苔原带,反映地形因素的影响,属非地带性。C2.[解析]乙图反映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的变化,据图例可知,D处为草原,周围地区为温带荒漠,则D处水源较为充足,反映高山冰雪融水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答案]C考向二山地垂直自然带和非地带性规律(2015·江苏卷)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气温较高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4.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DC[解题指导]从图中获取信息。[尝试解答]3.D4.C题组一地形因素导致的非地带性规律1.(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Ⅰ)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D.草原解析答案C题组二地形和洋流导致的非地带性规律2.(2013·北京文综)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读图析图答案①地: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沿岸有暖流,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②地: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练出高分下图为“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图中①~⑧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带,R为地面年辐射差额(即地面热量年净收入),n/Lr为地面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读图完成1~2题。模拟题组12345671.与①所示的自然景观相一致的地区是()A.亚马孙平原B.东非高原C.江南丘陵D.西西伯利亚平原模拟题组1234567解析答案2.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海拔从低向高的自然带分异规律B.①—②—③—④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C.③—⑥—⑦—⑧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D.③—⑥—⑦—⑧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分异规律模拟题组1234567解析答案转场是指山区牧民为了获得优质牧草,随着季节变化将牲畜赶往不同牧场的现象。右图为“我国某山地转场线路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四季牧场。读图完成3~4题。模拟题组12345673.图中表示夏季牧场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夏季,山体上部气候温和,草类繁茂,利于放牧。因此夏季牧场应位于图示中的丙处。C模拟题组1234567解析答案4.与山地四季牧场形成关系不密切的因素是()A.山地所处纬度B.山地相对高度C.山地岩石类型D.山地坡向解析影响牧场的主要因素是牧草和地形,所以牧场与其所处的纬度位置、山体高度及坡向有关,而与岩石类型关系不密切。C模拟题组1234567解析答案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
本文标题:非地带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754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