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关于农村土地信访问题的思考
关于农村土地信访问题的思考常志强鹤壁市国土资源局【摘要】随着近年来农村社会经济改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地矛盾不断突出,因土地问题引发的群众信访量也逐年上升,本文深入分析了农村土地信访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改进土地信访问题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农村土地信访问题成因对策建议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当代中国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三农”问题,说到底是土地问题。30多年来,我国农村社会经济改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行各业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加之农村集体和农民自身生存发展需要的用地,由此涉及到的土地征用、补偿安置、权属纠纷和非法占地等方面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农村土地信访案件呈逐年上长趋势,并且矛盾越来越尖锐,这些矛盾若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和及时解决往往会引发一些各种类型的信访事件,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政府形象将会产生负面影响。认真做好农村土地信访工作,对于确保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保障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农村土地信访案件趋多的成因1.农村宅基引发。一是乡、村及有关部门在安排宅基地、审批建房时把关不严,没有深入农村察看,对实际情况不了解,只是按程序批办手续,影响了相邻关系,引发矛盾。二是对村民反映的问题处理不力或不及时,致使问题久拖不决。三是宅基地权属、面积模糊不清,遗产归属、私自买卖、实施旧村调整改造规划不实际、不公正村民之间有争议。2.土地承包引发。一是城区附近村庄的部分妇女虽已出嫁,户口仍留在本村,要求村继续保留她们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享受其他村民一样的福利待遇,但村集体不同意给予她们村民待遇。二是取消农业税、实行种粮补贴后,农民种地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原来不种地、少种地的农民要求按政策实行均田,原来种地较多的或在承包地里种了果树的农民不同意重新划分土地,以承包合同不到期为由抵制均田。另外土地延包三十年不变,也使一些新迁到本村的、新出生的人口没有地。人地矛盾突出。三是有的村干部超标准预留机动地、暗箱操作发包土地引发纠纷。村干部为化解村内不良债务或谋取利益,通过保留“责任田”、多留“机动地”、非法收回农户承包地高价发包引发纠纷。3.权属不清引发。一是自六十年代初,一直由村集体经营管理的村围地及坑洼地;二是昔日的荒碱地、废弃的林地等;三是离村较远的荒碱地、撂荒地等;四是群众耕种的国有土地;五是成方连片开发整理前没有明确土地权属的土地。因现实情况存在土地详查资料与实际种植现状不符、缺乏有力证据、土地登记确权手续不完善等因素,处理起来难度较大。4.土地征用引发。一是农民认为征地补偿标准偏低,不能弥补失地的损失,特别是城镇郊区的农民,土地一旦被征用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条件,尽管有一定补偿,但仍对今后的生活担忧。二是征用土地的安置补偿不到位,过去有些用地单位虽然用地手续完备,土地已被占用。但征地补偿费用迟迟不能与群众兑现,导致群众上访;有的土地补偿费用(甚至是青苗和附着物的补偿)被村集体扣留,导致被征地的农民对用地单位和基层政府不满而引起信访。5.新旧政策补偿标准不同引发。土地征收多是因为经济发展和公共建设需要,因此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策的不断完善,补偿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和完善。但农民从自身朴素的同地同价观念出发,认为同村土地补偿标准就应该同价,因而早期土地被征收的农民在对比现行补偿标准后,产生“不平衡”心理,频频以信访方式向政府表达要求追加补偿的诉求。6.基层政府不依法行政、政策落实不到位引发。一是由于基层政府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一味强调发展地方经济,忽视了对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维护。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经常出面不依法征用土地,不依法足额补偿等问题,严重损害失地群众利益,导致群众对征地补偿及违法用地问题的上访。二是由于政绩考核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基层领导没有真正建立起科学发展观和节约集约用地意识,如因为建设拆迁安置任务紧、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或者在招商引资时盲目强调项目优先,往往淡化了依法用地意识,忽视农民的意愿和利益。二、改进土地信访问题的对策建议1.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要减少土地信访案件的发生,首先要求基层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一方面,各级地方政府应当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在严格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前提下,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杜绝可减少因政府不依法办事而产生的各类矛盾,减少土地土地信访案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也应当进一步加大依法行政力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办事程序,同时加强监督考核,加大过错责任追究力度,从而达到普遍提高国土资源行政管理水平的目的,从源头上消除产生信访的因素。2.健全土地信访网络和畅通的信访渠道。第一是各级领导重视土地信访工作,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意见,负责到底,要把土地信访放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之中。第二是要配备政治素质高,政策理论业务水平强的专业人员担任,要不怕吃苦,坚持原则。敢于较真,要有应对和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第三是畅通信访渠道。“堵则塞,疏则通”,要保持畅通就必须经常去疏通它,要多渠道保持土地信访渠道畅通,设立土地信访意见箱,开通网上土地信访信箱,公布土地信访接待热线电话,建立土地信访登记预约制度,土地信访交办负责制度,完善土地信访处理反馈信息制度,使土地信访在阳光下操作。3.严格执法监察,加大查处力度。对群众举报属实的违法用地的信访,必须予以坚决的查处。一要重点查处典型案件,对政府、法人违法占用农民集体土地特别是耕地的行为,要敢于查处,不能姑息迁就。二要加强联合办案,国土资源部门目前在自身缺乏强制手段的情况下。要加强与纪检监察、公安、检察和法院的联系,积极争取这些部门对土地执法的支持与协作,增强土地执法的威慑力。4.引导群众依法信访,严厉打击非法上访。要在日常信访接待及普法宣传中,积极做好面向社会广大群众的法律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法律观念和守法意识,引导群众依法信访,依法合理解决诉求,减少和避免缠访、闹访。同时,对个别以上访为业的“上访专业户”。各级政府应加大打击力度,依法予以处理,以减少和杜绝引发上访的不稳定因素。5.创新办访机制,引进社会力量。解决信访难题,不能单单依靠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有限的力量,可以考虑试行引进外部力量,比如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机构、相关专业人员,社会志愿者等有关社会团体共同参与,运用咨询、协商、调解、听证等方法,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与群众间建立更密切和更多的对话平台,利用多种疏通多种渠道解决土地信访问题。参考文献:国土资源信访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32号王俊强.处理好关于农村土地的信访问题.论文网周志鹏.农村土地信访纠纷案件成因追析与对策.维普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徐建立、赵剑波.浅议土地信访问题多发的原因与对策.资源导刊(河南)2007.(06)171农村经济
本文标题:关于农村土地信访问题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764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