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平谷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平谷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姓名:谢志丹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土地资源管理指导教师:张凤荣20070601平谷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作者:谢志丹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盛鸿辉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湘乡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及优化研究2010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再一次将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党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长期以来对农村规划的忽视,造成农村居民点布局零乱、管理滞后,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等现象。湘乡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由于受到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影响,在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上表现为: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布松散,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达到8.72%,人均用地达到221.97平方米/人,户均达到606.58平方米,公共基础设施较差,对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农民生活条件改善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构成了制约,对其进行布局优化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br 基于作者参与湘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本文以湘乡市为研究区域,以农村居民点用地为研究对象。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从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两方面分析了湘乡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景观特征,再综合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景观指数和经济发展数据等进行聚类分析,对不同类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优化途径进行了初步探索,总结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可能对研究其他县市农村居民点用地优化具有借鉴意义。br 本文共有5个部分br 第1章绪论。主要对研究的背景、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进行阐述;介绍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的思路。br 第2章基本理论概述。主要阐述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包括农村居民点、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概念,景观生态学理论、区位理论、规划理论等。br 第3章湘乡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景观特征分析。本部分首先阐述湘乡市的自然、经济、区位概况,分析其土地利用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数量结构以及空间分布两方面分析湘乡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景观特征。br 第4章湘乡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优化途径研究。从各乡镇农村居民点用地景观综合特征出发,将各乡镇分成三类。针对各类的综合特征从优化模式、优化时序、用地指标设计和资金筹集方面提出湘乡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优化途径。br 第5章结论和不足。本部分是对论文的总结,对论文的研究作了总体的概括,并提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2.学位论文管玉婷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2007本文以北京市门头沟区的农村居民点为例,从研究与农村居民点布局的相关理论入手,运用arcview3.3和fragstats3.3的景观分析功能在对门头沟区农村居民点的分布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全区农村居民点分布的特点,并根据门头沟区农村居民点的功能特点和发展趋势,对全区的农村居民点进行分区。然后根据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点的功能定位和产业特点计算全区2010年和2020年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根据门头沟区的DEM图,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统计年鉴等资料、数据,运用arcview3.3的信息提取、查询、测距功能,选取自然因素,包括农村居民点的坡度、高程:区位因素,包括农村居民点到耕地、园地、城镇、道路的距离,来作为评价指标,按照条件的由优到劣,对全区的农村居民点进行赋值,并采用两两比较法,来对门头沟区的农村居民点的布局进行适宜性评价。在此评价结果基础上,将全区的农村居民点按照分值的由高到低,划分为五个级别,其中第一级为最适宜,第五级为最不适宜。结合村庄的人口现状规模,来确定门头沟区不同农村居民点的布局调整类型,具体包括城镇化、保留发展、搬迁、合并以及古村落保护五种类型。根据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对需要进行迁并的村庄进行经济可行性评价,确定村庄迁并的时序。最后,结合实际,给出全区不同类型的村庄布局,并针对不同的农村居民点布局模式提出相应的实施保障措施和建议。3.学位论文刘仙桃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与集约用地模式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20094.会议论文孟令娜.唐宽金.吴斐.郑新奇基于GIS分析的城市边缘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变化及优化布局研究——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2008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边缘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也发生了复杂而显著的变化。本文以大兴区2001年和2005年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依据,对该区的居民点用地时空演变特点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提出合理组织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对策和建议。5.学位论文陈振杰基于GIS的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竞争研究——以浙江省桐庐县为例2006自“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统筹城乡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时期,城镇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土地供求矛盾日益加剧,而农村地区“空心村”、闲散地大量存在,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低,且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因此,农村居民点整合成为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城乡结构、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途径。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中央要求各地必须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空间竞争是农村居民点空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内容,对农村居民点的发展起着重要影响,农村居民点空间竞争研究结果则可以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浙江省桐庐县为试验区,分析农村居民点空间竞争的内涵、要素,探讨空间竞争对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并在GIS的支持下,研究农村居民点空间竞争中的两个主要内容——竞争主体(农村居民点)空间竞争力、空间竞争关系测度模型,最后探讨了农村居民点空间竞争研究成果在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⑴农村居民点空间竞争解析。在分析农村居民点空间竞争内涵、要素、特点的基础上,建立农村居民点空间竞争的框架;并根据在空间竞争系统中承担的不同功能,将农村居民点空间竞争要素分为竞争主体、竞争客体、竞争空间、竞争关系;并从空间竞争过程、空间竞争主体(农村居民点)的空间演变、空间竞争动因几个方面,研究农村居民点空间竞争系统的演变。⑵农村居民点空间竞争力评价。在分析影响农村居民点空间竞争的三类因子(限制因子、特色因子、一般因子)的基础上,将空间因素与非空间因素相结合,建立农村居民点空间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函数赋分法、数据标准化、空间分析法,进行因子量化,并综合应用GIS空间分析和逼近最理想解排序方法评价了农村居民点空间竞争力。为了增强权重确定的客观性,在评价中综合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来确定农村居民点空间竞争力评价因子的权重。⑶农村居民点空间竞争关系模型研究。针对浙西丘陵山区的特点,选择交通通达度、坡度、河流、山脊阻隔四个因子建立可达性测度模型,并利用可达性指标对场模型进行改进,建立农村居民点空间竞争关系模型。进而结合农村居民点耕作半径和可达性分析结果,研究农村居民点空间竞争范围,并提出农村居民点空间竞争强度的两种量化方法:点竞争强度和区域竞争强度。⑷基于空间竞争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整合。将农村居民点空间竞争研究结果应用于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中,根据农村居民点空间竞争力、竞争强度,结合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状况,对桐庐县农村居民点布局进行了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⑸研究表明:①空间竞争对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有着重要影响。②综合应用GIS空间分析和TOPSIS综合评价方法能够有效地进行农村居民点空间竞争力评价。③利用可达性指标对场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农村居民点空间竞争关系场模型,能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点空间竞争力研究。④农村居民点空间竞争研究结果能够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与结构优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6.学位论文曾晓妹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中农村居民点用地优化研究——以衡南县廖田镇为例200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利用管理的“龙头”,在我国土地管理事业中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农村居民点用地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呈现出数目多、分布零散、利用粗放的特点,并对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形成了束缚。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背景下亟需对其优化进行研究,以引导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科学管理。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已有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回顾,分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管理的要求,为农村居民点用地优化作理论准备。其次,通过对现有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的预测方法和影响因素分别进行评价和分析之后,提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的科学测算方法——动态平衡法,并运用GM(1,1)和GIS进行农村居民点用地弹性控制区预测及设置。再次,在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形式和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提出空间优化原则和途径,并从宏观上构建了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布局优化四级等级体系,从微观方面设计了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布局优化的三种模式:城乡融合型、中心村重构型和产业优先型。最后,以廖田镇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区域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特征及问题,运用动态平衡法预测2006—202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构建区域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布局体系,并选择代表区域在MAPGIS软件支持下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微观空间布局调整。7.学位论文刘英基于GIS的临澧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优化研究2009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农村的建设的深入,将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与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减少挂钩以及更集约节约的利用土地,很重要的环节在于如何优化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本文以临澧县为研究区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层次分析法,对临澧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优化展开了研究,这对指导当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合理布局、合理利用土地具有现实意义。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第一,在简要分析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的基础上,总结评述了国内外在村庄建设与布局优化以及GIS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进展,为总体上把握论文研究的方向和深度提供了依据。第二,综合分析了支撑全文研究的基础理论:人居环境的科学理论、区位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农村聚落地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为临澧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优化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三,依据DEM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地质灾害图和社会经济数据,运用GIS技术,进行相关因子图层提取,数据转换,多种空间分析,构建了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采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临澧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分为四个适宜性等级:适宜性优、适宜性良、适宜性中、适宜性差。第四,根据临澧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与适宜性评价结果,确定现状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的合理性。以此为依据,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优化布局,并提出了四种调整模式:整体搬迁异地改造模式、建立中心村,缩并自然村模式和城镇化发展模式、内部改造模式。8.学位论文石丹丹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研究——以湖南省桂阳县为例2010现阶段,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各部门各行业对土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我国城乡经济发展速度不一致,城乡之间的差距日益拉大。为了协调城乡发展、保障国民经济的合理运行,必须加强对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与空间布局优化的研究。这一研究将在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促进土地利用效益的提高。本文以湖南省桂阳县为例,研究了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的背景、意义与理论、分析了用地现状、建立了用地结构与空间布局的优化模式、并提出了对策措施。为实现桂阳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提供了保证。br 文章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br 第一章是绪论,分析本研究的背景,探讨研究意义,对基础理论进行分析借鉴,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描述。br 第二章对桂阳县城乡建设用地现状进行了评价。首先描述了研究区域的概况,然后分析了近十年来桂阳县城乡建设用地结构的变化情况、找出了用地规模、布局与效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研究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br 第三章对桂阳县城乡建设用地的规模进行了研究。运用了趋势分析法、灰色系统法和定性分析对桂阳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未来的城镇化过程中,桂阳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增长速度
本文标题:平谷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767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