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实验四图像压缩编码介绍
系:信息与机电工程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年级:2013级姓名:学号:136710093实验课程:数字图像处理实验室号:_实验设备号:实验时间:2015.6.16指导教师签字:成绩:实验四图像压缩编码一、实验目的1.了解有关数字图像压缩的基本概念2.理解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的概念;3.理解图像压缩的主要原则和目的;4.了解几种常用的图像压缩编码方式。5.进一步熟悉DCT的概念和原理;6.掌握对灰度和彩色图像作离散余弦变换和反变换的方法;7.掌握利用MATLAB软件进行图像压缩。二、实验原理1、图像压缩原理图像压缩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增加传输速度。图像压缩的理想标准是信息丢失最少,压缩比例最大。不损失图像质量的压缩称为无损压缩,无损压缩不可能达到很高的压缩比;损失图像质量的压缩称为有损压缩,高的压缩比是以牺牲图像质量为代价的。压缩的实现方法是对图像重新进行编码,希望用更少的数据表示图像。信息的冗余量有许多种,如空间冗余,时间冗余,结构冗余,知识冗余,视觉冗余等,数据压缩实质上是减少这些冗余量。高效编码的主要方法是尽可能去除图像中的冗余成分,从而以最小的码元包含最大的图像信息。编码压缩方法有许多种,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从信息论角度出发可分为两大类。(1).冗余度压缩方法,也称无损压缩、信息保持编码或嫡编码。具体说就是解码图像和压缩编码前的图像严格相同,没有失真,从数学上讲是一种可逆运算。(2)信息量压缩方法,也称有损压缩、失真度编码或烟压缩编码。也就是说解码图像和原始图像是有差别的,允许有一定的失真。应用在多媒体中的图像压缩编码方法,从压缩编码算法原理上可以分为以下3类:(1)无损压缩编码种类哈夫曼(Huffman)编码,算术编码,行程(RLE)编码,Lempelzev编码。(2)有损压缩编码种类预测编码,DPCM,运动补偿;频率域方法:正交变换编码(如DCT),子带编码;空间域方法:统计分块编码;模型方法:分形编码,模型基编码;基于重要性:滤波,子采样,比特分配,向量量化;(3)混合编码。有JBIG,H261,JPEG,MPEG等技术标准。本实验主要利用MATLAB程序进行离散余弦变换(DCT)压缩。2、离散余弦变换(DCT)图像压缩原理离散余弦变换DCT在图像压缩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是JPEG、MPEG等数据压缩标准的重要数学基础。和相同图像质量的其他常用文件格式(如GIF(可交换的图像文件格式),TIFF(标签图像文件格式),PCX(图形文件格式))相比,JPEG是目前静态图像中压缩比最高的。JPEG比其他几种压缩比要高得多,而图像质量都差不多(JPEG处理的图像只有真彩图和灰度图)。正是由于其高压缩比,使得JPEG被广泛地应用于多媒体和网络程序中。JPEG有几种模式,其中最常用的是基于DCT变换的顺序型模式,又称为基本系统(Baseline)。用DCT压缩图像的过程为:(1)首先将输入图像分解为8×8或16×16的块,然后对每个子块进行二维DCT变换。(2)将变换后得到的量化的DCT系数进行编码和传送,形成压缩后的图像格式。2-DCT变换公式如下:]16)12(cos16)12(cos),()()([41),(7070vyuxyxfvEuEvuCxy其中:f(x,y)—输入/输出图像取样值(基准系统的取值为[-128,127]);C(u,v)—DCT系数(基准系统中C(u,v)的取值范围为[-1023,1023]);C(0,0)代表DC系数,其余63个为AC系数。用DCT解压的过程为:(1)对每个8×8或16×16块进行二维DCT反变换。(2)将反变换的矩阵的块合成一个单一的图像。余弦变换具有把高度相关数据能量集中的趋势,DCT变换后矩阵的能量集中在矩阵的左上角,右下的大多数的DCT系数值非常接近于0。对于通常的图像来说,舍弃这些接近于0的DCT的系数值,并不会对重构图像的画面质量带来显著的下降。所以,利用DCT变换进行图像压缩可以节约大量的存储空间。压缩应该在最合理地近似原图像的情况下使用最少的系数。使用系数的多少也决定了压缩比的大小。在压缩过程的第2步中,可以合理地舍弃一些系数,从而得到压缩的目的。在压缩过程的第2步,还可以采用RLE和Huffman编码来进一步压缩。三、实验步骤1.打开计算机,启动MATLAB程序;2.调入实验数字图像,并进行数据的DCT编码压缩处理;3.对图像分别给出保留1个、2个、3个、….、20个DCT变换系数的解压缩结果,这可调整矩阵的mask中1的个数实现,你认为保留几个系数时,图像的恢复效果可以接受,通过观察,给出结论。4.记录和整理实验报告四、实验仪器1计算机;2MATLAB、Photoshop等程序;3移动式存储器(软盘、U盘等)。4记录用的笔、纸。01021)01021)vvvCuuuC((五、实验程序DCT编码压缩处理RGB=imread('C:\Users\lenovo\Desktop\bb.jpg');%读取图像I=rgb2gray(RGB);%将其转为灰度J=dct2(I);%进行二维离散余弦变换imshow(log(abs(J)),[]),%显示出变换后的图像,此时能量集中在左上角colormap(jet(64)),colorbar%建立颜色模板J(abs(J)10)=0;%将DCT变换结果中绝对值小于10的系数舍弃K=idct2(J);%idct2重构图像figure,imshow(I,[0255]);figure,imshow(K,[0255])DCT变换系数的解压缩I=imread('C:\Users\lenovo\Desktop\bb.jpg');%读入原图像;I=rgb2gray(I);I=im2double(I);%将原图像转为双精度数据类型;T=dctmtx(8);%产生二维DCT变换矩阵B=blkproc(I,[88],'P1*x*P2',T,T');%计算二维DCT,矩阵T及其转置T’是DCT函数P1*x*P2的参数Mask=[11110000111000001100000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二值掩膜,用来压缩DCT系数,只留下DCT系数中左上角的10个B2=blkproc(B,[88],'P1.*x',Mask);%只保留DCT变换的10个系数I2=blkproc(B2,[8,8],'P1*x*P2',T',T);%逆DCT,重构图像Subplot(1,2,1);Imshow(I);title('原图像');%显示原图像Subplot(1,2,2);Imshow(I2);title('压缩图像');%显示压缩后的图像六、实验报告内容DCT编码压缩处理2.DCT变换系数的解压缩根据改变mask里面1的各数来改变图片压缩程度这是原有程序1的个数1少的个数1多的个数七、思考题1.简述离散余弦变换(DCT)编码的原理。视频编码和图像编码的对象主要是自然视频信号、图像信号或其预测残差(包括帧内和帧间)信号。号在空间域上的相关性己部分减弱,但是统计数据表明,在某些情况下残差数据之间仍有其较强的相关性。所以类似于图像信号和视频信号,残差信号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这种去除相关性的处理过程就是变换编码过程。2.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的区别和联系。利用有损压缩技术可以大大地压缩文件的数据,但是会影响图像质量,使用了有损压缩的图像仅在屏幕上显示,可能对图像质量影响不太大,至少对于人类眼睛的识别程度来说区别不大。如果要减少图像占用内存的容量,就必须使用有损压缩方法。无损压缩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比较好地保存图像的质量,但是相对来说这种方法的压缩率比较低3.图像中哪些信息是主要的,哪些信息是次要的?需要传达给别人的部分是主要的。其他是次要的。例如肖像图片,肖像部分是主要的,其背景是次要的。为了证明当时的场景,场景就是主要的了,而人物就变成次要的。描述风景,人物是次要的,背景是主要的。主要和次要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主要,也没有绝对的次要。
本文标题:实验四图像压缩编码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846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