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高中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文言知识整理集锦【35页】
1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文言知识整理集锦进学解韩愈一.重点实词解释(是词类活用的,写出活用类型并解释)1.进.学解使……有所进步2.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实施3.拔去凶邪,登崇畯.良提拔同”俊”4.孰云多而不扬.提拔举用5.细大不捐.舍弃6.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名作动,古时鞋里垫的草,这里指填补.张大7.暂为御史,遂窜.南夷贬谪8.三年博士,冗.不见.治闲散同“现”9.头童.齿豁.光秃缺损10.卓荦为杰,校.短量长卓越同“较”,比较11.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求12.乘马从.徒使……跟从13.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谋算同“卑”,低下14.障百川而东.之使……向东15.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翻阅二.重点虚词解释业精于勤荒于嬉由于之寻坠绪之茫茫定后标志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到障百川而东之代词于公不见信于人表被动,引出对象宰相之方也的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对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在三.重点句式1.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宾语前置2.寻坠绪之茫茫定语后置3.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被动句4.荀卿守正,大论是弘宾语前置四.句子翻译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业的精通由于勤勉,而它的荒废是由于嬉戏;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而它的败坏是由于因循苟且.2.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具备很少优点的人都被录用,能治一种经书的人没有不被录用的;搜罗选拔人才并且培养造就人才。3.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史书类典籍一定总结掌握它的纲要,论说类典籍一定探索出它深奥的道理。不厌其多,务求有所收获,不论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让它漏掉。夜以继日地学习、研究,一年到头,孜孜不倦地研读。24.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先生少年就懂得好学,勇于实践。成年以后,通晓事理,行为得体。先生的为人,可以说是很完美了。5.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选拔人才既明察又公正,聪敏和拙笨的人都能得到合理进用,委婉随和是一种美德,超然不群则可叫做杰出。比较衡量各人不同的优缺点,根据他们的才能给予合理的使用,这就是宰相的治国方术了。6.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然而圣君不加罪责,大臣也不予指斥,这难道不已是我的侥幸了吗?动不动就受到别人的毁谤,可是名声也随之增大了,被弃置在无关紧要的位置上,这正是理所当然的事。7.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钻研那些久已失传的古代儒家学说,独自广泛地发掘和继承它们,(阻止异端邪说)像拦截洪水一样,让它们东流入海,把将被狂澜压倒的正气重新挽救回来。五.文章主旨及表达技巧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作者反复强调学子要埋头进德修业,不必考虑有司的明不明、公不公以及自己今后的遇不遇,从而曲折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不得意的牢骚和不满,也暗寓着对当时执政者不以才德取人,用人不公不明的讽刺和愤懑。文章幽默中见深刻,含蓄中显丰赡。讽刺和批判是这篇文章的基调。本文用问答对话的方式写别人嘲讽自己失意,自己就进行解释,借以发泄牢骚。针锋相对的解释,表面心平气和,字里行间却充满了郁勃的感情,也反映了对社会的批评。文章中写先生对学生的教诲:“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以及作者“投闲置散,乃分之宜”的引咎自责,都不过是反话正说。朋党论一.实词1.暂相党引..以为朋者结为私党,互相援引2.则同道而相益..互相帮助3.则反相贼害..残害4.则同心而共济.取得成功5.则天下治.矣安定太平6.更相..称美互相7.而周用.以.兴因而8.目.为党人看作9.汉室大乱,后方.悔悟才10.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讥诮,责备11.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拿12.善人虽多而不厌.也通“餍”,满足13.治乱兴亡之迹.事迹14.而进.元、恺君子之朋进用,任用15.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比得上3二.虚词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因为以之修身/以之事国用以然纣以亡国因为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因为然周用此以兴者相当于“而”,连词,不译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结成为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表被动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是虽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即使三.特殊句式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被动句四.翻译1.然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然而后代的人并不讥讽舜被二十二人结成的朋党所欺骗,反倒称赞舜是耳聪目明的圣人,因为他能辨识君子和小人啊。2.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当他们利益一致时,暂时互相勾结结为朋党,这种朋党是假的;等到他们见到利益而各自争着想先得到,或者到了无利可图而相互疏远的时候,就反而互相残害,即使他们的兄弟亲戚也不能互相保全。3.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所坚守的是道义,所奉行的是忠信,所爱惜的是名誉节操。用他们来修养品德,那么彼此道义相同又能够互相取长补短;用他们来治理国家,那么能够同心协力,共同取得成功。4.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自古以来结为朋党的,从人数之多与规模之大都没有赶得上周的;可是周却因此而兴盛,那是贤能的人虽然多也总觉得不满足。五.文章的主要观点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六.写作特色(一)层层对比,事理结合,深入浅出,以理服人(二)转折句和排比句的交相运用,行文既纡徐有致,又富有气势名二子说苏洵一.实词1.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作用2.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除去,去掉3.吾惧汝之不外饰.也掩饰4.天下之车莫不由.辙循着,沿着5.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参与6.车仆.马毙.倾覆仆倒4二.翻译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虽然如此,车翻马倒了,灾祸也不会波及车辙,这车辙啊,正好处在灾祸和幸福之间。三.课后习题杨慎说作者“深知二子”,从这篇短文你能看出作者两个儿子各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苏轼性格豪放,锋芒毕露,从不知掩饰自己的观点;苏辙性格冲和淡泊,深沉不露。四.写作特色引物托喻,字少蕴深作者从轼、辙这两个字的本义出发,阐述他们对车的功用,进而引申开去,借以预料自己两个儿子一生的命运。依苏轼、苏辙二人的生平来看,作者对儿子人生的预测相当准确的。表现了苏洵对两个儿子深切的了解,以及伴之而来的希望和担心。留侯论一、重点实词:1.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迎接2.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少厚3.其主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自降身份,屈己尊人4.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带着臣妾名作动5.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让…作王使动用法6.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气相当符合二、重点虚词1.天下有大勇者,卒.而临之而不惊通猝,突然2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用,介词.以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凭借,介词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而,连词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来,目的连词3.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用来,连词所以观其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的原因三、重点句式1.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被动句2.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判断句四、句子翻译1.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人之常情所不能忍受的事情,一般人被侮辱,就会拔出剑来,冲上去搏斗,这算不上真正的勇敢。2.天下有大勇者,卒而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天下有大智大勇的人,祸难突然降临也不惊慌,无缘无故的对他加以侮辱能够不动怒,这是因为他报负十分宏大,志向特别高远的缘故。3.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张良从圯上老人那儿接受赠送的兵书,这件事实在荒诞不经。然而怎么能知道不是秦代隐居的君子特地出来考验张良的呢?4.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贵族子弟,不愿死在盗贼手中,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懂得珍惜生命,不屑于在同盗贼相斗中死去。5.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5一个人虽有复仇的大志,却不能屈己尊人,这不过是凡夫俗子的勇猛。6.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野草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圯上老人与张良平生素不相识,突然在荒野相遇,而命令张良去替他干奴仆所做的事,而张良却十分坦然地去做了,一点也没有惊诧愤怒的情绪,这就是秦始皇不能惊扰他的谋略(而使其盲动)项羽无法使他激怒(而去冒险)的原因。五。内容概要这是作者早年的一篇著名史论,是进献给皇帝以应试求官的。文章以“忍”字贯穿全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文章的中心意思是认为“忍小忿而就大谋”是张良辅佐刘邦灭秦楚、兴汉室的关键所在。先证以郑伯和勾践的“能忍”而胜,又以刘邦受张良指教“能忍”而胜再证,反复申论,充分体现了苏轼史论汪洋恣肆,雄辩有力的特色。“忍小忿而就大谋”,这种观点有其正确性,但把刘邦项羽的成败,完全归之于忍与不忍,又说忍是留侯品德节操的主要特点,而这特点也是经过黄石老人一次指教就形成,则是片面的。六、阅读与探讨2答案写这些人物,都是为了衬托张良。第三段写荆轲、聂政是反衬,写出张良当初的鲁莽不忍;第四段写郑伯肉袒牵羊和勾践卧薪尝胆,是引“忍而成事者作衬”,从正面衬托“子房之能忍,见其为天下勇”,是正衬;第四段写秦皇、项籍是反衬张良的能忍;第五段写高祖是正面衬托张良能忍。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一实词1盖将吊而更以贺也慰问2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忧患3于是有水火之孽灾难4有群小之愠怨恨6而世之多嫌也猜忌7而为世嫌之所加凌驾8黔其庐,赭其垣烧黑烧红9宥而彰之辅助显现10咸得开其喙嘴11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辅助12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相吊慰问13乃吾所以尤贺者也的原因14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阐发表明二虚词1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认为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因为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来连词自以幸为天子近臣认为三句式1惟恬安无事是望也。宾语前置2士有好廉名者宾语前置四翻译1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因路远,信中的话简略,还不能了解你那里的情况,假使真的烧得干净,而全部没有了,这是我更要向你祝贺的原因。2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您辛勤奉养父母,安宁的过日子,只是盼望平安无事。3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必是必信,是以中而疑也。这个道理宽阔无边,即使是圣人不能认为这是可信的,所以到中间又怀疑起来。4士有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6爱好自己清廉名声的士人,都害怕顾忌不敢称称赞您的高才。5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予而不栗。大火帮助了你,使你的实际情况显现出来,使那些把称赞你的话藏在心里的人,都能张开他们的嘴,主持考试的人,授予你官职也不提心吊胆了。6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烧黑了房屋,烧红了墙壁,来表示你一无所有。7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现在我所说的这样的情况,跟古代有所不同,所以把慰问你改为祝贺你。五问题作者写这封信,除了给朋友以精神安慰外,还有其他什么目的?为了表现当时社会的反常和病态的心理,折射出当时社会贪赃枉法,贿赂公行的黑暗现实。答司马谏议书一、重要实词1.昨日蒙教(承蒙指教)2.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交游相处)3.虽欲强聒(勉强作解释)4.故略上报(写回信)、5.蒙君实视遇厚(看待)6.于反复不宜卤莽(往返)(
本文标题:高中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文言知识整理集锦【35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859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