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十二讲、怎样把事情经过写具体
十二讲、把事情经过写具体一件事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总是要涉及到一些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总是要有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阶段。而“经过”部分又是记叙的核心,是头等重要的,是记事文章成败的关键,是必须要写清楚、具体的。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可以说,“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同学们作文中的通病。那么,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呢?一、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记叙的事情最好是自己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直接参与的,而不是道听途说的(因为道听途说的事情,是很难把经过写具体的),这是把经过写具体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要把“经过”部分分成几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事情的经过,决不是“一团丝麻”的,总是有先后顺序的,总是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地点的变换而发展变化的。这就需要学生依据“经过”的先后顺序和发展变化的过程,认真地想一想:这件事的“经过”部分大体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主要又都做了什么。然后,再按照这几个“阶段”的先后顺序,一步一步、一层一层地写。这样,既做到了有条理,又为把“经过”写具体打下了基础。请看病例:原文:《滑滑板》有一次,弟弟到我家来玩,让我陪他去玩滑板车。我们拿着滑板车到楼下去比赛。到了楼下,我和弟弟比赛滑滑板。我滑呀滑,很快就到了终点。到了终点,看到弟弟远远地落在我的后面。事情的过程写得太简略了:对你是怎么样赢了弟弟还不是很清楚。比赛的原因、比赛前所作的准备、比赛规则没有写清楚。比赛时,你肯定有“绝招”的,你的动作怎样,你们说了些什么,心里想了些什么,表情怎样,你也没有交代清楚。比赛后你有什么感想。如果把这些交代明白的话,那么这篇习作会更吸引读者的。修改后的作文,内容就具体多了。《滑滑板》星期天,天气晴朗,弟弟抱着他心爱的滑板到我家来玩,于是,我们决定一起到楼下滑滑板。我和弟弟一边下楼一边聊天。听说我滑滑板很好,弟弟提出要和我比一比,我见他很认真的样子就答应了。接着,我们谈好了比赛规则,终点是街口的小卖部,谁输了谁买东西吃。一想到好几天妈妈没让我吃的伊利巧乐兹,我一下子有了精神。我们在楼下的空地上摆好滑板,准备比赛。我看了看弟弟,他一只脚踏在滑板上,弯腰,眼睛盯着前方,只等我一声令下了。看他紧张的样子,我心里也不由得紧张起来。“预备……出发!”我的右腿使劲一蹬,滑板“刷”地一下就滑了出去。我毕竟比弟弟年龄大些,力气也大,而且玩滑板比较有经验,一出发就比弟弟快了不少,但是我也不敢小看他,大人们不是常说嘛“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也得留心呀。站在滑板上,路边的花坛、小树从我眼前一闪而过,风呼呼地在我耳边吹着,好像在给我加油。我一边抹了一下头上的汗,一边快速地回头看了一眼弟弟,他已经远远地被我落在了后面,可是还是在使劲地追。哈哈,姜还是老的辣吧,你追不上我了。滑呀滑,再滑几步我就快到终点了,巧乐兹——我来了!最后,我最先到达终点。气喘嘘嘘赶来的弟弟一点也不示弱,说:“下次我们还比赛。”最后,我没有吃到心爱的巧乐兹,而是用买巧乐兹的钱买了两块棒棒糖,我和弟弟一人一块,高兴地吃着。记叙文是以“叙述”和“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法的,但才开始写作的孩子只会“叙述”不会“描写”,他们只能笼统地“叙述”事件的大概情节,不能把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事物“描写”出来。针对课标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以此来指导学生。二、把动作分解同学们写人物的动作往往过于简单,缺少细节,只写最后一个表示结果的动作。所以要指导学生把一个动作分解为一组动作,可按下面的“三部曲”完成:1、放映。对所描写的细节要反复思考,这个细节共有几个动作?每一个动作应怎样去描写?如同看电影一样在大脑中“看”一遍。2、分解。把每一个动作分解开来,在描写时应注意用词恰当,情感真实。对每一个动作的描写要“细”。例如,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哪些身体部位参与,这些身体部位的位置、形状、颜色、动作、变化等各是什么,可以由哪些动词来构造,然后一一写出这些身体部位的情况。我教给学生动作描写的组成的方式是:动作描写=动作行动+动作对象+动作环境+动作感受(1)动作行动,说通俗点就是刻画人物行动时的一系列动作,一般由程度词+动词组成。如:轻轻地打、使劲地挥、小心翼翼地蹲等。(2)动作对象,即人的部位或者物体。如:挥手、踢腿、瞪眼、拍桌子等。(3)动作环境,即人物产生动作的特定场景。可以是景物、场面等。(4)动作感受,说简单点,就是在写动作描写时运用比喻或者夸张等手法,能使动作描写更加形象,生动,突出人物的个性。动作描写分为单一的动作描写、组合动作描写。单一的动作:如:老师迅速走进教室……(只包含一个动词)组合动作:如:老师轻轻地推开门,迅速走到教室,放下书本……(包含多个动词)如写打扫卫生:“我先用抹布擦,擦不掉。我又用清洁球来擦,可是把桌子上的红油漆都擦掉了。我冷静地想了一下,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这样写,比较简单。把每一个动作分解成一组动作后,就具体多了:我拿起抹布,在水池里将抹布打湿后,来到桌子旁,用力地擦,可是擦不干净。于是,我拿起清洁球,选中桌子的一角,闭上眼睛,咬紧牙关,用力地擦。过一会儿,我睁开眼睛,眼前的景象把我给吓呆了,被擦的那一角,红油漆都快给擦掉了。我想:这种办法可行不通,要是把桌子上的油漆给擦掉了,不是给爸妈骂死了吗?“怎么办?”我走来走去,焦急的地自言自语:“你要冷静下来,仔细地想,我相信你一定能想出妙计。”我促使自己冷静下来。我坐在椅子上,绞尽脑汁地想。我又挠了挠头。“有了!”我惊喜地喊道。3、连接。即将上面分解的每一个动作细节连接起来,就形成一个人物的细节描写。当然,写不具体,也不能胡乱“扩充”,要选准重点部分,做到有的放矢地详写。写不具体的同学因为作文的字数不够,往往胡乱扩充,这里放大写几句,那里放大写几句,结果,字数差不多了,好像也具体了。其实,这不算具体。真正的“具体”是,该具体的地方一定要具体起来,不该具体的地方千万不能啰嗦。“该具体的地方”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主题的地方。我们要把重点部分——最能体现文章主题的地方,也就是该具体的地方,然后作放大描写,能细致就细致一点,力求让这一部分成为文章的主干,最好还能写出一个或几个生动的细节来。这就像打蛇要打七寸一样,选准重点部分,就是打到了作文的“七寸”。【经典案例】有不少学生的作文,事情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又怎样,都写到了,事情应该说是写完整了,但仍给人以言之无物的感觉。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事情的经过写不具体,三言二语写得太概括,没能围绕中心意思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细写。例如一位学生写的一件事的经过:表弟在河里一上一下,我非常着急,伸手去拉他,可几次都没有成功,我更急了,一点办法也没有。这时,河对岸一个过路的老人冲我喊:“找根树枝让他抓住!”我照老人的话做了,终于把表弟拉上了岸。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表弟落水,“我”十分焦急,在一老人的帮助下,终于把表弟救上了岸。第一节里的心理活动、行为都没有写具体,“急”得怎样?“更急了”和“急”程度上有什么不同?怎么会由“急”到“更急”的?怎么“拉”的?“拉”了几次?为什么都不成功?只有把这些细节写清楚了,文章才会具体、生动。第二节写“我”用树枝把表弟拉上岸。树枝是哪里来的?“我”是怎样用树枝把表弟拉上岸的?这些要展开写。这些方面写细致了,就能把事情经过写具体了。经过老师指点后,这位学生重新修改了这段话,改文较原文具体、生动得多了,不妨比较一下:表弟在小河里一上一下,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慌忙伸手去拉,可我另一只手没有抓住东西,身子向前一冲,差点也掉进河里,好容易才稳住身子。表弟在河里呛了几口水。我不敢耽误,蹲下身子,一手抓住河边一棵小树,一手又伸向表弟,可他够不着。我干脆趴在地上,拼命伸直手,可他还是够不着。表弟害怕得哭了,我也急得哭了。怎么办呢?这时,河对岸一个过路的老人冲我喊:“找根树枝让他抓住!”我止住哭,眼前顿觉一亮: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河岸上有许多长长短短的树枝呢!我赶紧拣了一根长一些的树枝,伸向表弟。这下他够着了!我咬紧牙,一手抓牢小树,一手使劲拉树枝,终于把表弟拉上了岸。
本文标题:十二讲、怎样把事情经过写具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866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