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1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考纲要求:•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纲解读:•重要概念指能表现文章主旨思想、体现作者观点态度、具有深层含义、是文章重要说明对象的词语。理解其含义就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弄清词语的内涵或外延。解题步骤:第一步:审明题干。弄清楚所考查的是概念的本质还是外部特征,或者是两者兼有;如果考查的是句子的含意,则要明确所考查句子的话题或角度。审明题干的限制词,是表范围的或程度的等;再次,审明判断性质,是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选符合文章的一项还是不符合文意的一项。•第二步:选定区间,比照分析。找到与题干及选项在原文中的位置,通过对原文相关语句进行比较,作出准确判断和选择。•第三步:综合比较,确认答案。对四个选项再次比较确认,最终确定答案。解题“四看”:•1、看表述是否全面•作者往往对一个概念分几个角度来阐述,这几个方面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诠释概念,命题者有事故意不说全,做题时一定要看是否全面。•2、看概念间是否有偷换或交叉•一篇文章可能会提出好几个概念,有中心概念,也有其他概念,命题者有时故意将这些概念错位,这时要注意辨析。•3、看概念的定语状语•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是通过定语与状语来限定的,定语与状语的改变通常情况下就意味着其意义发生了转变,但是要小心特殊情况,就是命题者只是换了说法,其实质意义没变,这样的情况仍是符合愿意的。•4看是否有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会使得意思变得含蓄,这时要把这样的艺术化表达转换为对概念的本来面目的客观解释,这样才不至于被迷惑。解题“五步骤”:一、整体把握,微观勾勒整体把握(1)阅读原文后,可提出以下设问: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最新成果?今后的发展前景如何?作者对此新成果的态度和看法如何?(2)理清全文的脉络,把握主要内容,迅速提取每一节的主要信息。微观勾勒(3)微观勾勒是指随时勾勒一些关键词语。一般勾画圈点以下词语:关联词:常见的关联词有表递进、并列、假设、条件、因果、转折关系等几大类。阅读时,看到“首先”,要想到“其次”;看到“多项条件”,要找到“唯一条件”;看到“所以”,要寻找原因……高考命题者常常在关联词语的运用方面设置障碍,如把原文的充分条件说成必要条件、把因果关系表述成条件关系等。•副词:•此类文章在表述科技成果时经常用“已经”“将来”“或许”“可能”“设想”等词语,要分清已成事实或未成事实,弄清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否定词:•此类文章常用来表否定意义的词有“不”“非”“没有”“否决”“推翻”“拒绝”“无条件”“严禁”“取消”等。其中要注意双重否定表肯定的意思,如果一句话中否定超过三个,先取出两个否定变为肯定,再理解全句的意思。还要弄清一些表否定词语的确切含义,如“绝对”是“无任何条件的、不受限制的”,“无条件”是“无要求限制”。•表示相反的词语:•注意此类文章一句话中表达内容上的相反。常用词语如“降低”“缩小”“成反比”“截然相反”“不同于”等。首先要具体理解表示相反的词语的意义,具体到一句话要仔细分辨词语的细微差别,如果两句话表达的内容不同,要把原句仿写下来,对照主谓宾的区别,如“满月的时候地球两极的气温有所升高,但中纬度地区情况截然相反”,理解“截然相反”可仿写“满月的时候中纬度地区气温有所降低”比喻词:由于此类文章表达意思比较抽象,为了说得具体,常常用比喻修辞手法或词语的比喻义,理解时要找出“本体”,如“‘信息高速公路’就是借用了美国50年代在全国修建的高速互联公路”一句话中:“信息高速公路”的意思不是“互联的公路”而是“互联的信息网络”。要确切理解含有修辞的句子,要注意前后对照,特点对应。2.审题干,明确选正确的一项还是选错误的一项,然后比较选项和题干,看选项是不是答非所问。有的选项本身符合原文的意思,但它却不是在回答题干所问的问题。(符合或者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题和推断题可省略此步)3.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定位选项的对应文句。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词语,在文本中择出与之“对应”的词语,据此确定选项的对应句。4.对照选项和对应句,判定和原文信息是否相符。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找到与二者有差异的表述相对照,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5.比较选项和选项,选出最正确的或错误的一项。对照中需要通过联想、推断,自觉调动自己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从而快速、准确判定选项的正误。真题体验:《引领》第119页2011·安徽高考《现代中国异域小说研究序》1、从原文看,下列对“想象空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想象空间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创造出来的艺术世界。B、想象空间是在读者的直接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C、想象空间是作家进过自由创造开拓出的想象的世界。D、想象空间可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自由的体验。B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概念题的内涵和外延。本题主要在概念的内涵上设置选项。B项,原文第二段说想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在读者的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的仅是其中一种,而另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就基本不同于现实世界”。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用自幼目盲人的人创作优秀绘画作品受到限制的例子,说明艺术家开拓出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是不同的。B、第二段指出了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能构筑不同的想象空间,《红楼梦》中太虚幻境就是通过两种想象形式构筑的。C、第三段用对比的方式分析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根本差别,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后者则是创造者自由构造的。D、文章用先分后总的方式阐述了想象空间的基础、想象的两种形式、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差别等三个问题。C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项,第一段用自幼目盲的人创作优秀绘画作品受到限制的例子,不是说明艺术家开拓出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是不同的,而是为了说明想象空间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的。B项,从第二段最后一句可以看出,“太虚幻境”只是通过一种想象形式构筑的。D项,“先分后总的方式”错。文章的三个段落之间是并列关系。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差别越大,越能说明艺术家想象力强、创作水平高。B、类似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与现实关系密切,让人产生如梦幻的感觉。C、梦幻空间以想象空间为依据,他们都与现实空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D、想象空间能够超越人们感到不自由的现实空间,能让人在其中感到自由。D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无中生有;B项,“让人产生如梦如幻”的感觉的是“不同于现实空间的另一类空宰”。C项,“梦幻空间”是“想象空间”的一种,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为依据的。《引领》第119页2010·安徽高考《我看国学——传统与现代》1.从原文看,下列对“原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原本是传统的具有特定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参照系的始发言行。B.原本是原初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凝聚群体的东西。C.原本是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参照系已消失并成为过去的过程。D.原本指有自主性的相对独立于原初参照系、说话人、受话人的传统。A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项,“原本”内涵的正确表述。B项,原文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进展,原本逐步地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东西而为群体所接受”,选项中“原本指……”太过绝对,另外,原文中“成为凝聚群体的力量”是指“原本”具有这种力量,而不是指其他的具有这种力量的东西。C项,是说“传统”的形式过程,而非“原本”。D项,是说“传统”在形成过程中取得了独立于“原本”的自主性,是对“传统”的解说。2.下列各项,不属于分析“传统远离原本”原因的一项是(3分)A.在新的参照系之下对原本做新的解释,这就势必造成传统不断地远离原本。B.读者对写作原本作出各不相同的回应,根据所处参照系对原本作出2.C.因有后来人的评说解释,传统的行动痕迹往往出乎原初行动者始料之所及。D.传统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因新参照系的作用而具有更新与抗拒的两面性。D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对于“原因、根据、证据”这样字眼的题干,特别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困果关系。D项,新参照系的作用有两种:一是摩擦,二是抗拒摩擦。摩擦作用使传统“更新”,因而是“传统远离原本”的原因;但是传统“抗拒摩擦,力图使自身永恒化”使得传统力图保持原本的最初本质特征,尽可能的不远离原本。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原本中的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参照系都是唯一的、不能代替的。B.因时间推移和历史进展,传统远离原本后就自然丧失了原本的特征。C.过去时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但传统内涵却在新参照系下发生突变。D.在对待传统问题上,我们应当根据新的参照系作出新的评判和解释。D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唯一的”原文表述为“特定的”,与原文不相符。B项,原文是说“远离,是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所以消失指的是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的消失,而不是“原本的特征丧失”。C项,“突变”概括错误。原文“传统形成的过程本身便是一个传统不断更新、不断开放、不断壮大的过程”,因而传统内涵在新参照系下发生的是“渐变”。作业:第247页专项知能检测第一、二题
本文标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896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