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小学数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小学数学星子县第一小学查敏2012年8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是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总结2001年课程实施以来的经验,分析实验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和来自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经过修订组几年的努力修改而成的。《标准(2011年版)》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保持《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结构,对理念、目标、内容等做了一些重要的修订,力图更加体现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适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供依据。近年来,国内外数学教育更加关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上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为进一步学习和走向社会打好知识、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基础。本次修订,研究和分析国内外数学教育改革的趋势以及课程实施的现状与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数学课程的理念与目标。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具体变化如下: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2011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2011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三、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2001年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011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6条”改“5条”: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2001年版的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2001年版: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2011年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四、“双基”变“四基”2001年版:“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2011年版“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五、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2001年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2011年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六、课程内容结构上的变化“数与代数”部分在内容结构上没有变化。“图形与几何”部分第一、二学段,内容结构没有变化。“统计与概率”的内容结构做了较大调整,使三个学段内容学习的层次性更加明确。强调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综合与实践”内容做了较大修改。进一步明确了“综合与实践”的内涵和要求,明确“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其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一)第一学段具体内容的修改第一学段内容总体上修改不大,增删内容大致相当,“数与代数”内容略有增加,“统计与概率”内容有明显减少。1.“统计与概率”等内容适当降低难度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领域内容大幅减少,由原来的11条具体要求,减少为现在的3条。全部删除了有关概率内容的“不确定现象”的3条,其中部分内容移到第二学段。实践表明,第一学段学生理解不确定现象有难度,不容易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一学段学生应主要学习和掌握确定的量,开始理解和掌握自然数、分数和小数。因此,将不确定现象的描述后移。对于统计内容也降低了难度,平均数、条形统计图等内容也移到第二学段学习。2.增加或进一步明确一些具体内容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以及实验和调研的反馈意见,第一学段增加或调整了一些内容。增加的内容包括:“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这一要求考虑中国文化的因素以及许多专家学者和第一线教师对珠算在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问题提出的建议。“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使学生能较准确把握有关小数的问题,也为后续的学习作准备,但这一学段只要求同分母的小数比较。在第一学段增加了“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这一条,与第二学段(认识中括号)形成一个连续的、渐进的对于混合运算的要求。调整的内容包括:估算的要求改为“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使估算的要求更加具体、明确,有助于教师清楚地认识和理解估算的价值与意义。强调了“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明确估算的重点:一是要有具体的情境,二是在一个确定的情境中,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估算。例6做了具体说明。“能口算一位数乘除两位数”从第二学段移到第一学段。在第一学段数的认识和相关运算的基础上,学生完全可以掌握这一内容。原来在第二学段出现明显滞后。“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将平方千米、公顷的认识移到第二学段,并降低了要求。(二)第二学段具体内容的修改第二学段课程内容总的数量没有变化,但具体的内容做了一些重要的调整。主要包括:1.“统计与概率”等内容适当降低难度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内容,删除了众数、中位数内容和“能设计统计活动,检验某些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还有一些在表述方式和具体要求上做了一些调整。一是强调了在搜集数据中运用适当的方法。“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试验、测量)收集数据”。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数据,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用比较科学合理的方法,收集有效的数据”。在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中,逐步使学生了解数据的重要性。二是调整了对“可能性”学习的要求。原来的要求是:“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并阐述自己的理由”。修改后的要求是:“列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大大降低了要求。同时使这部分内容更具可操作性,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删除“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这一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与生活经验的联系不是很紧密,要求学生了解意义不大,而“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放到第三学段作为进行演绎证明的基本事实之一。2.增加了部分内容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增加“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对一些常见数量关系的了解,特别是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是小学阶段问题解决的核心。而“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是小学阶段最常用的数量关系,绝大多数实际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这两类数量关系。《标准(2011年版)》中增加了这一要求,为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增加“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了解数量关系是学习“字母表示数”的主要目的,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了解数量关系,也为学习简易方程作准备。增加“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强调学生在探索周长与直径比的过程中认识圆周率。七、实施《标准(2011年版)》的建议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做大量工作,在正确理解《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与目标的基础上,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其中的各项要求在不同层面上得到落实。第一,编写与《标准(2011年版)》一致的高质量的教材。教材是沟通课程标准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教材的编写要很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而且与教材配套的教辅等课程资源也应当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为教学改革服务。教材的改革重在实质,不能只追求形式的改变。重要的是体现《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与目标,将其各项要求以恰当的方式呈现出来。教材不只是为教师编写的,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理解,使学生喜欢,富于启发与思考。第二,重视课堂教学改革。经过多年的课程改革实践,一线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有很大改变,这些改变是积极的。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要潜移默化地掌握数学思想,而要掌握数学思想,学生就必须进行独立的思考,所以未来课改要进人实质性阶段,教师要做的事情就是启发学生思考,公式的推导、定义的归纳、定理的阐述,都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它们的过程。要紧紧抓住如何让学生进人思考状态,把知识变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教师要关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地领会和思考问题。这对教师来说任务很重,从传统的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中心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而且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这些对教师来说都非常重要。第三,做好评价内容与方式的改革。课程改革提倡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而评价理念与目标的落实并不容易。要用恰当的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特别是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评价、创造性的评价、情感态度的评价等。这些过程性评价和深层次的评价往往体现在教师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而不是凭一张试卷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判断。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生日常的学习状况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过程性评价,才能对学生的综合表现作出判断。比如平常评价占一定比例,终结性的考试占一定比例,最后给一个综合性的评价。考试制度与方法的改革至关重要。评价的综合改革,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也在提高,国家正在加大力度对教师进行培训,培训的核心是教师要学会思考。要教师学会思考,培训的形式要多种多样,促使每个人深人思考。对数学内容本身的理解,对数学如何实现它本身的价值即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培训,对于评价方面的培训,都需要切实做好。谢谢大家!18
本文标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小学数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952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