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供应链管理重点(马士华版)
第一章供应链管理产生的时代背景1.21世纪企业面临的环境特征p1——p2(1)信息爆炸的压力。(2)技术进步越来越快。(3)高新技术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4)市场和劳务竞争全球化。(5)产品研制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6)可持续发展的要求。(7)全球性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8)用户的要求越来越苛刻。2.21世纪全球市场竞争的主要特点p4--p5(1)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2)产品品种飞速膨胀(3)对订单响应周期(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4)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3.传统管理模式的缺陷p9增加企业投资负担;承担丧失市场时机的风险;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在每个业务领域都直接面临众多竞争对手;增大企业的行业风险4.基于单个企业的管理模式p10成组技术(GroupTechnology)柔性制造系统(FMC到FMS)减少零件变化(VarietyReductionProgram,VRP)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5.基于扩展企业的管理模式p12(1)里海大学的《21世纪制造企业战略》,敏捷制造(AM)(2)虚拟企业(VE)或动态联盟,共赢(Win-Win)关系虚拟企业是一种新的指导思想,如何具体付诸实施则还没有确定的模式,正在此时兴起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从这个方面满足了实现敏捷制造所寻找的具体途径的要求。“纵向一体化”到“横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零售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链”相邻节点企业表现出一种需求与供应的关系,当把所有相邻企业依此连接起来,便形成了供应链(SupplyChain)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使链上的节点企业必须达到同步、协调运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是把企业资源的范畴从过去单个企业扩大到整个社会,使企业之间为了共同的市场利益而结成战略联盟6.供应链管理思想产生的必然性p14(1)21世纪面临的市场空间和形态的变化;(2)传统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及其在新环境下的不适应性;(3)传统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纵向一体化”;(4)交易成本变动形成的无限动力市场需求与竞争环境变化→企业机会成本增加→实行业务外包→企业间交易成本增加→企业间合作与联盟→供应链管理。7.传统管理模式的特点p148.供应链: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p169.供应链的特征:复杂性、动态性、面向用户需求、交叉性p1810.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能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p1911.供应链管理战略的主要内容p20——p23(1)制定供应链管理实施战略(在企业内外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挥信息的作用;供应链企业的组成和运行;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方法论的指导;标准和法规的作用;)(2)推动式(Push)和牵引式(Pull)的供应链制造商推动式:①特点(集成度低、需求变化大、缓冲库存量高);②流程(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用户)。用户牵引式:①特点(集成度高、数据交换迅速、、缓冲库存量低、反应迅速);②流程(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用户)。(3)供应链管理信息支持技术的战略(4)绩效测量与评价(5)把供应链管理看作企业间资源集成的桥梁12.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1.“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思想。2.非核心业务一般应采取外包的方式分散给业务伙伴,并与业务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关系。3.供应链企业间形成的是一种合作性竞争。4.以顾客满意度作为目标的服务化管理。5.供应链管理追求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和组织流的集成。6.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目标管理,这是信息流管理的先决条件。7.更加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第二章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1.供应链管理涉及的领域p31①主要领域:需求、计划、订单交付、供应、回流;②支持平台:对供应链全程提供物流支持和信息支持的平台;③基本职能:产品工程、产品技术保证、采购、生产控制、库存控制、仓储管理、分销管理;④辅助职能:客户服务、制造、设计工程、会计核算、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还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战略性供应商和用户合作伙伴关系管理;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需求计划管理;供应链的设计与布局优化;企业内部各工序与企业之间物料供应与需求同步管理……2.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关键要素p33(1)供应链计划管理(供应链计划在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处于中心位置,是连接所有相关的供应链企业制造系统与外部市场的枢纽,是供应链管理中最重要的关键要素之一)(2)供应链信息流管理(信息流是供应链上各种计划、订单、报表、库存状态、生产过程、交付过程等指令和其他关键要素相互之间传递的数据流,包含了整个供应链中有关库存、运输、绩效评价与激励、风险防范、合作关系、设施和顾客的信息和对信息的分析)(3)客户服务管理(供应链管理必然也是以客户为导向的)(4)库存管理(应对来自市场需求变化和供应的不确定性风险对供应链带来的不利影响;一般认为库存费用占库存物品的价值的20%-40%,因此,过高的库存水平对供应链效率与响应速度都有巨大影响,因此如何控制好供应链中的库存水平,一直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5)运输管理(运输是物流管理中的重要活动之一,把供应链中的各种物料从一点移到另一点)(6)设施选址决策(供应链管理中的设施选址,是指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确定设施的数量、地理位置、规模,并分配各设施所服务的市场(服务对象)范围,使之与供应链的整体经营运作系统有机结合,以实现有效、经济的供应链运作)(7)合作关系管理(为了降低供应链总成本、降低供应链上的库存水平、增强信息共享水平、改善相互之间的交流、保持战略伙伴相互之间操作的一贯性,必须着重构建供应链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关系)(8)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组织创新是企业的核心能力构成要素之一,是提高企业的组织效率、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有效措施)(9)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通过建立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围绕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对供应链整体、各环节(尤其是核心企业)运营状况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营运关系等所进行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分析评价)(10)供应链风险管理(供应链管理通过风险防范机制,能快速地应付无法预测的风险的发生,以最低成本、最有效地保证供应链依然能正常运行)3.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p37(1)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看做一个整体,是涵盖整个物流的、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采购、制造、分销、零售等职能领域的过程。(2)供应链管理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3)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是对所有相关企业采用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而不是单个企业的各自为政或者是简单的业务衔接。(4)供应链管理强调在企业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5)建立供应链管理的协调与激励机制是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是通过与合作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去实现高水平的客户服务,而不是仅仅通过传统的业务合同实现企业之间的连接。4.供应链的系统特征:①复杂性;②动态性;③响应性④交叉性;面向用户需求。p375.供应链的类型:p38——p40①根据供应链的稳定性划分: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②根据供应链容量与用户需求的关系分: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③根据支持功能性产品和支持创新性产品的不同分为:效率性供应链和响应性供应链;效率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物料转化功能,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和在供应链中的运输。响应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对市场需求的响应功能,即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等。④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角度分:风险规避供应链和敏捷供应链。敏捷供应链:它是一种综合能力最强的供应链系统,能对来自供应和需求的不确定性做出及时的反应,使自己始终围绕着运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风险规避供应链:来自需求端的不确定性较低,来自供应端得不确定性较高,这种供应链需要对供应端的不确定性有较强的应变能力。6..推—拉结合的供应链系统p40拉动式(效率型,供应链面向市场一端主要以客户需求为驱动力,主张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推动式(响应型,供应链上游一端更多的是以预测驱动生产和供应)。“推—拉”组合战略的另一种形式是上游企业采用拉动模式、下游企业采用推动模式的供应链组合战略,如家具行业。7.供应链集成化管理主要包括p41(1)运作回路(顾客化需求---集成化计划---业务流程重组---面向对象过程控制)(2)策略回路(顾客化策略---信息共享---调整适应性---创造性团队)(3)性能评价回路(满意度评价、同步性评价、协调性评价、价值增值性。作业回路的每个作业形成各自相应的作业性能评价与提高回路)8.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实现的步骤p43①基础建设;②职能集成;③内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④外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⑤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阶段1:基础建设:借助SWOT分析来确定企业内部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优势和劣势,同时分析外部环境,认识机会和威胁,然后确定完善企业供应链的方案。阶段2:职能集成:各职能进行初步的整合。能将分销和运输等职能集成到物流管理中来,将制造和采购职能集成到生产职能中。积极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满足用户需求。阶段3:内部供应链集成:基于IT技术的完善的计划和控制体系。从采购到分销的完整系统都是可控并可预测的。供应商的管理、原材料的采购、生产的安排、销售的预测、产品的分销、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环节都在企业掌控之中。阶段4:外部供应链集成:将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外部的供应商和用户集成起来,形成一个集成化供应链网。阶段5:供应链动态联盟:企业要通过因特网商务软件(包括同步化的供应链计划和控制系统)技术集成在一起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以适应市场变化柔性、速度、革新等的要求。9.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合作、决策、激励、自律、风险(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优化决策制过程;加强对供应链企业的激励;柔性化设计;风险的日常管理;建立应急处理机制)、信任机制。第三章供应链的构建与优化1.供应链管理体系构建总体模型:⑴供应链管理的组织架构模型(主客体分析;组织设计、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⑵供应链环境下的运作组织与管理(生产与计划:供应链延迟点、基于供应链环境生产计划与控制、基于多阶供应链响应周期优化决策模型、基于成本和提前期的多个CODP定位决策、面向延迟制造的供应链重构模型。库存控制:自动补货系统与VMI、CrossDock、虚拟仓储、提前期与安全库存、基于提前期的库存管理)⑶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物流中心选址问题的决策模型;快速响应的物流模式;基于响应周期的LRP模型;动态随机LRP模型;基于时间约束的配送系统模型)(4)基于供应链的信息支持系统。(电子化供应链、管理流程决策支持系统、系统集成)2.供应链构建的设计原则①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设计原则;②简洁性原则原则;③集优(互补性);④协调性原则;⑤动态性(不确定性)原则;⑥创新性原则;⑦战略性原则。3.供应链的结构模型:链状、网状4.供应链网的结构特性供应链网的结构具有层次性特征;供应链网的结构表现为双向性;供应链网的结构呈多级性④供应链网的结构是动态的;⑤供应链网具有跨地区的特性5.供应链中企业的角色分类(1)主体企业与客体企业(主体企业对供应链运作的影响:组织结构调整中心;信息交换中心;物流集散的“调度中心”;影响周期的控制中心;文化中心;系统构建客体企业对供应链运作的影响:优势的补充;人才互动;技术创新的协助)(2)核心企业与非核心企业(3)潜在企业6..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⑴产品类型:创新型(高边际利润、不稳定需求)、功能型(边际利润低、需求稳定)。⑵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步骤:①分析市场竞争环境;②分析企业现状;③提出供应链设计项目
本文标题:供应链管理重点(马士华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040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