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SBR-污水处理工艺运行操作要点
SBR污水处理工艺运行操作要点摘要:SBR污水处理工艺不仅对自动控制系统要求较高,而且对日常的运行管理要求也很高。在日常维护中,需要注意各个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更需要注意工艺运行操作规程,以及注意观察生化池的生物状况。是序批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的简称,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改变活性污泥生长环境的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污水处理工艺。它的主要特征是在时间上的有序和空间上的无序,各阶段的运行工况可以根据据体的污水性质和出水功能要求等灵活变化。SBR技术的核心部分是SBR主反应系统,该池集搅拌混合、生物降解、泥水分离等功能于一体,在用地紧张、处理量大的城市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一、辅助设施的运行管理SBR工艺的过程是按时序来完成的,一个操作过程分五个阶段:进水、反应、沉淀、滗水、闲置。这五个阶段都是单池运行,当需要理的污水量较大时,必须单池分组进行组合处理,这样交替运行的过程中仅靠人工操作就很难发挥其优点了。多池多组的交替运行必须有高度灵活、结构严谨的中央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要求较高。所以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保障中控系统的正常,防止人为操作失当、雷电以及内部管理不善等造成仪器、仪表等设施的破坏,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这就要求在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仪器仪表的避雷装置,高日常的运行操作人员的管理水平。预处理系统是污水处理的最前段。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漂浮物与悬浮物质,其中包括无机性和有性两类。由于这些垃圾和悬浮物会降低主体反应的效果,对污水处理设备造成磨损和破坏,故在污水进入主反应区之前必须进行必要的预理,以提高整个工艺的去除率,降低设备的磨损,保证整个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所以,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巡查,防止垃圾堵塞粗细格栅和进水泵。二、SBR生化池的运行管理SBR生物反应池是污水处理厂的核心部分,进水方式的推流过程使池内厌氧好氧处于交替状态,运行效果稳定,污水在相对的静止状态下沉淀,需要的时间短、出水水质较好,耐冲击负荷;加之池内有滞留的处理水,对污水有稀释、缓冲作用,有效抵抗水量和有机污物的冲击。反应池内存在DO、BOD5浓度梯度,有效控制活性污泥膨胀,脱氮除磷,适当控制运行方式,实现好氧、缺氧、厌氧状态交替,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对于运行实际运行过程涉及到的季节性进水差异或其它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出现的污泥膨胀、脱氮除磷效果差,可以通过运行参数的适当调整加以解决。主要控制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运行周期的适度调整SBR的运行周期由进水时间、反应时间、沉淀时间、滗水时间、排泥时间和闲置时间来确定。进水时间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最大最佳值如上所述,进水时间应根据具体的进水水质及曝气方式来确定。当采用控制量的曝气方式及进水中污染物的浓度较高时,进水时间应适当取长一些;当采用不限量曝气方式及进水中污染物的浓度较低时,进水时间可适当取短一些(进水时间一般取4~6h)。在运行的过程中,要尽量根据实际的进水情况对运行的周期时间进行调整。反应时间(Tf)是确定SBR反应器容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艺设计参数,其数值的确定同样取决于运行过程中污水的性质、反应器中污泥的浓度及曝气方式等因素。对于生活污水类易处理废水,反应时间可以取短一些,反之对含有难降解物质或有毒物质的废水,反应时间可适当取长一些(一般在2~4h)。沉淀排水时间(Ts+D)一般按2~4h计。闲置时间(Tx)一般按0.5~1h设计。一个周期所需时间T≥Tf+Ts+D+Tx。在调整运行方式的过程中,要根据设计所允许的操作范进行尽可能的修正,才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良好的出水水质。2.生物系统的诊断调整好氧生化处理是由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在有氧存在的条件下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转化成CO2、NH4+N、NOxN、PO43-、SO42-等随出水排放的过程。(1)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是凝聚、吸附、氧化分解污水中有机物的主力军,提高处理系统的效率,都与改善污泥性状、提高污泥微生物活性有关。因此,必须经常检查于观察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组成与活动状况。活性污泥外观似棉絮状,亦称为絮粒或绒粒,正常的活性污沉降性能良好。在显微镜下可发现每个絮粒是由成千上万个细菌、少量微型动物及部分无机杂质组成,有时,污泥中还会出现真菌、藻类等生物。我们可定期对生物处理系统做巡视,考察各反应池运行的情况,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了解活性污泥的性能,借助显微镜观察活泥的结构和生物种群的组成。此外,还可通过对水质的化学测定来了解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运行状况。在系统正常运行时,应保持合适的运行参数和操作管理条件,使之长期达标运行;在发现异常现象时,应找出症结所在,及时加以调整,使之恢复。巡视是发现问的主要方式,所以操作管理人员每班须数次定时对反应池作一观察,了解系统运行的状况。其主要内容如下:(1)色、嗅。正常运行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一般显黄褐色。在曝气池溶解氧不足时,厌氧微生物会相应滋生,含硫有机物在厌氧时分解释放出H2S,污泥发黑、发臭当曝气池溶解氧过高或进水过淡、负荷过低时,污泥中微生物因缺乏营养而自身氧化,污泥色泽转淡。良好的新鲜活性污泥略带有泥土味。(2)反应池曝气状态观察与污泥性状。在巡视曝气池时,应注意观察曝气池液面翻腾情况,曝气池中间若见有成团气泡上升,即表示液面下曝气管道有堵塞,应予以清洁或更换;若液面翻腾不均匀,说明有死角,尤应注意四角有无积泥。此外,还应注意气泡的性状:一是气量的多少。在污泥负荷适当、运行正常时,泡沫量较少,泡沫外观显新鲜的乳白色泡沫。污泥负荷过高、水质变化时,泡沫量往往增多,泥泥龄过短或污水中含多量洗涤剂时,既会出现大量泡沫。二是泡沫的色泽。泡沫显白色、且泡沫量增多,说明水中洗涤剂量较多;泡沫茶色、灰色,这是因为污泥龄太长或污泥被打碎而被吸附在气泡上所致,这时应增加排泥量。气泡出现其他颜色时,则往往因为是了污水染料等类发色物质的结果。三是气泡的粘性。用手沾一些气泡,检查是否容易破碎。在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完全时,气泡较粘,不宜破碎。(3)反应池沉淀状态观察与污泥性状。活性污泥性状的好坏可从沉淀状态及曝气时运行状况显示出来。因此,管理中应加强对现场的视,定时对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脸色”进行观察。沉淀的液面状态与整个系统的正常运与否密切相关,应注意观察沉淀时段泥面的高低、上清液透明成都、漂泥的有无、漂泥泥粒的大小等:上清液清澈透明表明运行正常,污泥性状良好;上清液混浊表明负荷过高,污泥对有机物氧化、分解不彻底;泥面上升、SVI高表明污泥膨胀,污泥沉降性差;污泥成层上浮表明污泥中毒;大块污泥上浮表明反应池局部厌氧,导致该出污泥腐败;细小污泥漂泥表明水温过高,C/N不适、营养不足等原因导致污泥解絮。对于生物系统中活性污泥异常现象之主要原因及其对策,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初步根据经验总结来作出判断:1)污泥膨胀。污泥膨胀出现的现象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活性污泥变白,不调和状;沉淀、分离性不良,不密实;污泥指数SVI在200以上;活性污泥由反应池溢出,处理水水质不良。出现以上情况的可能原因有:污泥抽除不足致使微生物异常繁殖;由于曝气量不足,混合液悬浮物MLSS浓度过高或过低,进水BOD浓度过高,进水中含有有毒有害的物质,PH值降低等原因致使丝状菌异常繁殖。针对出现的现象和可能的原因,需要采取的对策有:加大剩余污泥的排放量;合理调整溶解氧浓度,投加混凝剂改善活性污泥的凝聚性或者投加氧化剂杀死丝状菌。在出现污泥膨胀时,以显微镜确认其原因。若是由于丝状菌的异常繁殖,则其恢复所耗时间较长,有时甚至需要更换反应池中全部污泥。2)污泥解体。污泥解体表现出来的现象是污泥被破坏成微细的胶羽状,不再是絮状体,影响了污泥的沉降性能。出现污泥解体的可能原有:暴气量过大,活性污泥表面的具有凝聚性的物质被氧化,或者是进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较低;特定微生物异常繁殖,比如小型鞭毛虫;进水中含有有害物质。污泥解体可以应对的办法有:适当降低曝气量,并增加流入水量使得负荷适当;减少剩余污泥的排放量;管制有害物质的进入;降低搅拌机搅拌强度。3)污泥腐烂。在生物反应池经常可以看到有大块的污泥漂浮,悬浮污泥颜色发黑且有臭味,与正常的褐黄色且带有土腥味的污泥有很大的差异。出现污泥腐败的原因有:暴气量不足;反应池内长期淤积有污泥;反应池构造有缺陷,比如有死角。如果发现有污泥腐败的现象,需要采取以下对策解决:停止污水流入,增加曝气,依据恢复程度调节流入水量;增加回流污泥量,加强排泥;改善构筑物。4)生化池表面出现气泡。由于进水中多量清洁剂的流入,容易引起反应池发泡,需要提高混合液悬浮固体的浓度或者添加消泡剂或消泡设备来消除气泡。3、剩余污泥系统剩余污泥系统一直以来不被运行人员所重视,认为要按常规进行生产就不会有问题,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准确地说,剩余污泥的产量应该根据进水水质来决定。所谓剩余污泥产生量,是指最终沉淀池污泥量,减除一部分回流入曝气槽后,其余需排出处理的量。单位污水剩余污泥量视污水悬浮物浓度,及去除BOD之污泥增殖状况而异。悬浮物之剩余污泥量X1=Q(MO-MF)×10-3=QMOηS×10-3污泥增殖剩余污泥量X2=aY-bMV×10-3其中:X1:由悬浮物而产生之剩余污泥量(kg/d)X2:生物增殖而产生之剩余污泥量(kg/d)ηS:悬浮物之沉淀效率Q:处理水量(m3/d)MO:流入悬浮物质量(mg/L)MF:自沉淀池流出之悬浮物质量(mg/L)Y:BOD去除量(mg/L)M:曝气槽内混合液之平均MLSS浓度(mg/L)V:曝气槽容积(m3)a:去除BOD之污泥转换率(0.5~0.8)b:体内自行氧化率(0.01~0.1)(day-1)曝气槽之BOD去除率为ηA,流入水BOD为So(mg/L)Y=QSoηA×10-3则总剩余污泥量X=(MOηS+aSoηA-bMOt)Q×10-3式中t:曝气槽停留时间V/Q(d)当然,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不一定要完全按照公式生搬硬套,但是需要对现场的运行情况有细致的科学的了解,控制生物系统总量的相对平衡。由于SBR工艺本身具有较强的抗负荷冲击能力,所以对于剩余污泥系统的动态平衡的维护是做好运行工作的关键。4、脱氮除磷问题的控制脱氮除磷是污水处理工艺的重要环节,也是比较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对于传统的SBR工艺氮磷的去除存在着一些难度,主要是厌氧硝化时间上存在问题。污水未经过厌氧硝化直接进入主反应区,虽然在主反应阶段有厌氧耗氧交替的过程,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进水N含量较高的水体来讲去除就有些难度。虽然如此,经过大量的改进,现在在传统SBR工艺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前段加了兼(厌)氧回流等措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SBR工艺脱氮除磷的问题。在实际的运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污泥回流比、进水速度、进水量等。5、污泥沉降性能的控制活性污泥的良好沉降性能是保证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之一。如果污泥的沉降性能不好,在SBR的反应期结束后,污泥的压密性差,上层清液的排除就受到限制,水泥比下降,导致每个运行周期处理污水量下降,出水SS会比较高。如果污泥的絮凝性能差,则出水中的,COD上升,导致处理出水水质的下降。导致污泥沉降性能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都表现在污泥容积指数(SVI)的升高。SBR工艺中由于反复出现高浓度基质,在菌胶团菌和丝状菌共存的生态环境中,丝状菌一般是不容易繁殖的,因而发生污泥丝状菌膨胀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SBR较容易出现高粘性膨胀问题,这可能是由于SBR工艺本身的处理过程是一个动态瞬间的过程,混合液内基质逐步降解,液相中基质浓度下降了,但并不完全说明基质已被氧化去除,加之许多污水的污染物容易被活性污泥吸附和吸收,在很短的时间内,混合液中的基质浓度可降至很低的水平。从污水处理的角度看,已经达到了处理效果,但这仅仅是一种相的转移,混合液中基质的浓度的降低仅是一种表面现象。可以认为,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菌胶团之所以形成和有所增长,就要求系统中有一定数量的有机基质的积累,在胞外形成多糖聚合物(否则菌胶团不增长甚至出现细菌分散生长现象,出水浑浊)。在实际操作过程
本文标题:SBR-污水处理工艺运行操作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045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