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关注高中历史地图-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龙源期刊网关注高中历史地图,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作者:关欢欢来源:《求学·教学教研版》2018年第11期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2017年,高中历史新课标中对于“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强调与重视,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对地图的掌握和理解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对于历史史实的准确把握。但在当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往往比较忽略地图的价值,缺乏在教学中对地图的合理使用。因此,本文以人教版历史必修1为例,拟从地图教学的角度,去挖掘地图中所蕴含的信息,使学生对地图有更深刻地了解,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时空观念”,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词:重视地图;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左图右史”,历来是史家治史的必备方法。2017年,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最终确定下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其中,时空观念即时间和空间是高中历史教学中认识历史最基本的因素。学习历史时,一定要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放到特定的历史时空下去考虑和评价,只有这样,才会得出相对公正的历史结论。本文试通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2007年第3版,2018年第25次印刷,下同)课本中的地图来说明地理因素对历史事件的影响,以期对广大师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历史有所帮助。一、从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教材第5页“西周分封示意图”中,我们发现西周分封制后形成的诸侯国,到了战国后期,只剩下秦、韩、赵、魏、楚、燕、齐等七个大国以及为数不多的一些小国。它们的分布却非常有趣:大国基本都分布在相对偏远的“边疆地区”,而那些小国却大部分分布在中原核心区域,基本都夹在大国之间勉强生存。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因为相对而言,周边的少数民族,如北边的狄、西边的戎、南边的蛮、东面的夷,它们的实力要比中原大国相对弱小一些,所以大国往往会首先向边疆地区扩展版图,最典型的就是楚国和秦国。二、读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教材第8页“秦朝形势图”,图中有“辽东郡”“会稽郡”“蜀郡”“象郡”等等,这说明秦朝吸取了西周实行分封制灭亡的教训,在所辖区域全部实行郡县制,而没有搞分封;同时,“蜀郡”“象郡”等也证明了秦朝时西南地区和岭南地区已经纳入了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我国的疆域较之过去更加辽阔;结合图中连接湘水(湘江)和离水(漓江)的灵渠,我们就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在当时交通极不便利的情况下,灵渠的修建对于秦王朝通过自北向南的水路进军岭南,进而有效控制岭南地区的战略意义;另外,秦国地处西北内陆,封闭的环境滋生了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体。但如果当初统一中国的不是秦国,而是濒临大海的齐国,那么中国后来的历史会不会改写呢?这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究的话题。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教材第13页“元朝行省图”中包含的信息也很丰富。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但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各行省的边界并不是按照传统的“山川河流”作为分界线来划分行政区的,而是利用山川形势去制约地方分裂势力,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将自然环境差龙源期刊网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单位以加强中央集权。例如把黄河、长江这些大河都并入一个省,而且在南方设置的行省都是南北走向,目的就是消除地方割据;另外,台湾当时隶属于江浙行省下的澎湖巡检司,名称叫琉球。西藏当时属于中央直辖,属宣政院(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辖地。特别要注意的是,现在的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当时已经纳入中国的版图,叫“万里石塘”,这充分证明了三沙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和领海。元朝疆域的辽阔,还带来一个重要的影响便是对经济、科技的推动:自唐以后数百年间由于分裂割据造成不畅通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元朝重新畅通;科学家郭守敬在如此辽阔的疆域内设置了多达27个天文观测点,才测出了极为精确的《授时历》;元朝定都大都(北京),直接促使元朝重修大运河,用江南的物资保障首都的供给,从而使得大运河在元明清三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明清两朝还专门设置了漕运总督。四、从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教材第22頁“古代希腊”图,就能很容易地理解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导致其不适宜于农耕,同时造成各城邦彼此相对孤立,具有“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的特点。而正是由于“小国寡民”,才使得雅典式的民主政治得以实行。而海岸线曲折,海岛星罗棋布,则意味着其海外贸易必定发达;图中爱琴海东侧的希腊疆域仅仅局限于沿海地区,而没有深入内陆,则进一步说明了其海外扩张是为其海外贸易服务,而不是体现在政治、军事层面的扩张领土。五、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教材第27页“罗马扩张示意图”展示了罗马帝国的宏大疆域,伴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不同民族间的矛盾也不断显现出来,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万民法”出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让我们更容易地理解为什么二战时意大利的独裁者墨索里尼想要恢复当年罗马帝国的荣耀,也就是“把地中海作为意大利的‘内湖’”为自己的一个奋斗目标。六、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教材第54页“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中,我们的目光跟随着太平军前进的红色箭头会发现:由于广州是最早被开放的通商口岸,因此广东是自然经济瓦解最早、农民手工业者破产最多、社会矛盾最尖锐的地区,而金田离广东是如此之近,受其影响必定很深,所以这里发生农民起义是必然的;太平军进攻全州时,南王冯云山战死,进攻长沙时,西王萧朝贵战死,这两王的战死已为后来“天京变乱”的发生埋下了伏笔;太平军并未攻下长沙,是因为当时曾国藩组织湘军在长沙坚守;太平军攻占武昌之后,并没有挥师北上直捣京师(北京),这其实是一个战略失误,因为当时武昌以北的河南、河北两省的清军兵力空虚;太平天国活动的区域在江南一带,是当时清政府最富庶的地区,也是山西票号在南方分支机构最多的地区,长期的战乱使得山西的票号业不得不撤回北方,直接导致了山西票号业的衰败。七、从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教材第72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出,中央红军从中央苏区转移后,一直都在相对比较偏远的山区、道路比较曲折的小路、军阀割据的缝隙中、气候比较恶劣的环境下行军的。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发挥红军的优势,避开实力优势的国民党军队的追击。图中显示的红四方面军在与中央红军会师后不久,箭头突然向南,而后再向北,这反映了当时张国焘反对“北上”、企图另立“中央”,但最后又不得不再次北上的史实;红一方面军从“革命根据地”指向“会宁”的箭头,指的是1936年10月,中央红军得知龙源期刊网红二、四方面军即将到达陕北,便主动派人去“迎接”他们,并最终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的情景。八、读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教材第80页“三大战役示意图”,由于日军在东北经营多年,重工业基础和交通设施都较全国其他地区要好,加之东北背靠苏联、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使得它成为国共最先争夺的地区。抗战胜利后,为了在即将到来的内战中占据有利的形势,党中央派了大批干部和部队进入东北,最终使东北成为解放战争各战场中,唯一我军兵力占优的地区;另外,根据锦州的地理位置,我们可以看出,首先打锦州是为了防止东北的国民党军队与华北的军队“抱成团”,那样的话,歼灭国民党军就很困难了;平津战役是采用“先两头,后中间”的战略:攻占张家口,使得华北的军队不至于逃到辽阔的西北而给将来的作战增加难度;攻占塘沽,是为了防止华北的军队从海上南逃与南方的国民党军队“抱成团”。这样“两头”一拿下,北平和天津的守敌便成了“瓮中之鳖”,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创造了条件。九、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教材第81页“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示意图”中,巨大的箭头体现了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全线渡江、向华南挺进的战略态势,革命胜利似乎指日可待。但这张图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在渡江战役后的几个月中,我们只是解放了华南的大部分地区。事实上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天,中国尚有半壁江山没有解放。当时的湖南、广西、广东、海南、台湾、四川、云南、贵州、西藏、新疆、宁夏、甘肃、陕西等省份的局部或全部都还没有解放,直到一年之后,以上地区的大部分才回到祖国的怀抱,这一点是需要师生注意的。十、从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教材第119页“北约和华约对峙示意图(1982年)”,通过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我们从中会发现:对峙的主体——美苏,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对峙”,真正“对峙”的其实是东欧国家与西欧国家,真正紧绷神经的是欧洲国家,因为一旦发生大规模的冲突,欧洲国家会首先成为冷战的“炮灰”,而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理解后来欧洲要求统一的原因了。就像戴高乐说的那樣: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另外,我们还注意到在两大阵营中间,有爱尔兰、瑞典、芬兰、瑞士、奥地利、南斯拉夫等几个国家组成的“缓冲地带”,后来的历史证明,它们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缓冲”的作用。后来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联合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共同发起了不结盟运动,并于1961年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了第一届不结盟国家会议。总而言之,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来说,地图更直观,也更容易说明问题。使用历史地图教学不但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而且还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常说“史地不分家”,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督促学生多善于运用历史地图,使之养成良好的读图识图的习惯和学习方法,从而使高中历史教学能不断得到提高,逐渐培养学生对于历史认识的“时空观念”,最终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参考文献[1]刘洪文.浅议历史地图在教学中的作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3):82-84.龙源期刊网[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本文标题:关注高中历史地图-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064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