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大学生情感消费探究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情感消费在大学生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本文从众多相关研究论文中综述大学生情感消费的现状、原因和心理以及这方面的思考和建议。、关键词:大学生情感消费消费心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具有独立性,经济来源却又有依赖性。正是因为这种特殊性,研究大学生消费行为是必不可少的。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情感消费在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中占据的举足轻重的位置。研究大学生情感消费,可以更好的引导大学生合理化消费,构建一个合理的消费结构。一、大学生消费现状概述从找到的文献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情感消费有两层含义:一是人们在购买商品时为满足其情感需求而获得的愉悦精神和心理满足;而是人们为建立、维系情感关系或人际关系而进行的消费。大学生的情感消费涵盖了以上两种情况,并互有渗透和影响。其次当代大学生大致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有很明显的问题存在。文献调查还显示情感消费在大学校园里不断升温,在大学生消费结构中越来越举足轻重。其中休闲娱乐类和交际时尚类作为情感消费的主要形式占大学生整个消费的41.3%。在其比重增加的同时,情感消费的项目也渐渐的多了起来。其中主要包括亲情、爱情、友情等。例如朋友聚餐、老乡聚会、同学生日或男女朋友一起的通讯费、旅游、礼物、父母生日、新年礼物、参加婚宴等等。并且随着校园活动的增加,人情圈也在不断的扩大,相关的消费也在增加。甚至出现过度消费和非理性消费。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并不完全独立,在这样的形势下,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的人会倾向于情感消费呢?二、情感消费原因分析1、从家庭的教育角度来说,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如有些家庭特意为孩子设立的“恋爱基金”。大学生他们的收入限制或收入限制意识都不如其他居民群体强。同时独生子女的比重增加,人们尊重知识的意识增强,大学生普遍受到家庭高度重视,无论家庭多困难,家长都想方设法不让子女在学校吃苦。这种经济保障使大学生在消费时,心理的收入限制底线较低,他们往往低估了自己某项消费的增加使其未来状况恶化的程度。2、从社会环境的影响来说,社会不良环境及媒介的不良传播也有很大影响,学生由于没有过多的经济负担而成为大众传播的主要对象,尤其易受现代广告和媒体的影响,无形中将情感消费提前,如一些消费品牌请明星做的软广告导致大学生为了追星而消费,这就是情感消费而导致的非理性消费。3、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说,是寻求心灵归属和自尊的需要。每个人都不可能只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每个人都会想办法来维持自己的社会关系。而人情消费可以大大的满足这一点。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能让自己获得愉悦感,人际关系的顺畅,会让自己的归属感得到满足。而想要拥有顺畅的人际关系就需要和人交流,与人交流就需要偶尔一起喝点儿饮料,吃点儿东西。大学生刚来大学这个陌生的环境,往往会对人际交往这一块分外看重。所以人情消费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4、从大学生自身的心理来说,其攀比心态越来越重。有很多人想要虚荣心得到满足,便会有“别人请我喝一杯奶茶,我就必须请他吃一顿饭才显得我大方”的心态。很多人觉得自己花钱越潇洒,别人会更愿意和自己做朋友,甚至在同学过生日时候花费大量金钱来赠送礼物。5、从霍夫曼的“交换理论”来说,人们在交换过程中是有交换、有成本、有报酬的,即通过情感、金钱、时间的投入获得精神的和物质的回报。而中国伦理文化偏重于人伦关系的影响。在人际往来中互送礼物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如今情谊和利益很难区分开,情谊成了一种资源,投资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大学校园就像是一个社会利益的缩影。请客送礼是让别人了解你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平时注重搞好各方面的关系,关键时刻就不会不好意思求别人。这在大学生的身上很容易看到。6、从从众的角度来说,同辈群体(指处于某一特定年龄阶段的人组成的人群集合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影响之一。他们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同辈群体展示出来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很容易影响到周围的同学,并且产生模仿行为。如果大多数同学朋友喜欢交际、请客、集体娱乐,那处于这一集体中的成员也会慢慢形成习惯。尽管缺乏经济基础,但还是死撑着跟风。形成攀比、贪图享乐和超前消费的心理。最后可能演变成恶性循环。7、从教育角度来说,教育管理薄弱。首先,在九年义务教育和中等教育中,对学生的消费引导和教育几乎可以说没有,这时候的学生都处于埋头学习知识的时期。其次,在高等教育中,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方面的研究不足,对其消费的引导(除财务专业外)也几乎没有,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消费观的教育没有纳入与之密切相关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学体系中。最后在校风建设范畴中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少之又少。三、思考及建议我们不能否认情感消费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和人际方面的实惠。但就像双刃剑一样,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情感消费也无可避免的有着它的弊端,尤其是大学生这样一个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却有独立的消费行为的特殊消费群体。过于在乎情感消费会让人变得功利性。正如霍斯曼的“交换理论”那样,没有人情味。而大学生这样做会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让集体没有了温暖的感觉,甚至可能变得冷漠和麻木。与此同时,还会给家庭和自己增加很多不必要的负担和压力。因此,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要给予必要的、正确的引导。一、从大学生自身来说,要克服盲目的攀比心理和从众心理。首先就是消费动机的问题,消费动机是指引购买活动去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驱动力。这里的消费动机就是大学生的攀比心理和从众心理。不正确的消费动机追求的是无止境的满足,一种欲望满足了,就会滋生出另一种欲望,如此永无止境。端正好动机,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只有端正好了自己的观念,才有可能不受群体压力的影响。二、就家庭因素来说,家长们对孩子消费观的形成应该从小抓起,不能一味的满足也不能一味的苛扣,掌握好一个度,让孩子理解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把孩子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交流和沟通,就有可能避免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不正确的消费观。三、从需要层析来说,大学生满足自身的低级需要之后,在寻求更高级需要的过程中要明确,由金钱带来的需要的满足是不真实的,如昙花,眨眼即逝。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大学生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感到空虚和迷茫。真正需要丰富的并不是物质世界的满足,而是精神世界的充实。在知识中寻找到的需要的满足是不会被任何东西所带走的。四、从社会环境来说,这种情感消费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形成的,也不可能在瞬息之间就消失。面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大众传媒不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有关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人们向社会主义主流文化靠拢,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五、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留存在人们脑中的传统观念很难被改变。我们也不能完全抛弃我们五千年来的文化和传统。但是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秉持的“取其精华,去其槽粕”的指导思想来看待它,而不是一味的全盘接收。国家的未来是在年轻一代的身上。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到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吸收其精华。六、就交换理论来说,它将人的行为简单的看成实惠驱动是不合理的。任何理论的提出都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自身原因,任何理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基础应该是感情而不是利益。应该是日常生活主体间所进行的一种建立在平等资源基础上的自由交往活动。大学生应该从根本上改变对人际关系的看法,从正确的角度出发。七、就教育的角度来说,应该大力倡导校园主流文化,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学校的领导、组织、老师等应该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放在日常的工作计划中,加强大学生消费心理的调查和研究,大力倡导校园主流文化,甚至可以讲其安排成一门公共必修课,以此来加强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的树立。八、其他方面的话,可以建立一个专业化的情感支持途径。可以是心理咨询中心之类的机构,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是大学生的情感和生活和消费形成合力的结构,促进消费的科学化。不管情感消费的好处是什么,但情感消费确实会加剧人与人的疏远,淡化情感的真实含义,从而是消费形成一种不真实的需要的满足。但无能为力的是情感消费我们不能完全避免。所以,只有大学生把握好自己,高校的教育到位等,才能塑造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参考文献:江鸿《情感消费:当代大学生的新消费模式》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专刊赵静《大学生情感消费研究述评》现代经济信息王彬《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调查与研究》中国经贸导刊|探索研究南江辉《“90”后大学生消费从众心理研究》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第12卷第2期李岩、杨卫华、张丹《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及对策》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年4月第22卷第2期颉梦宁、李中庆、郭培育《在校大学生消费心理特征研究》四川体育科学2008年6月第二期刘振会、孙玮、宣宾《关于大学生情感消费的调查研究》科教导刊尹璐《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研究探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8月第11卷第8期霍存福《关于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其问题的思考》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月第27卷第1期郭跃进《大学生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分析》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1月第1期翟春艳、杨毅《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研究》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7月第24卷第4期周丽《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分析》统计观察刘玉清《关于青年情感消费的审美思考》高空、洪沐《以行为经济学视角看大学生消费误区》文化商业2012年3月方正泉、崔荣国、姚剑英《大学生消费现状的理性分析》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1月第2卷第1期牟艳娟《大学生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高教论坛2008年8月第4期张诗曼《浅析当代大学生消费消费行为及其对策》理论视野马青泽、赵碧宇、杨玉文《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和消费影响分析》学术论坛罗燕《现代大学生消费心理浅析及对策研究》高校管理吴畏《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解读》企业技术开发2008年12月第27卷第12期岳若惠、韩星《论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专题研讨鲁洋《大学生消费盲区及其对策》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9月第37卷专辑程远芳、郝永康《大学生情感消费现象探析》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5月第18卷第3期程远芳、郝永康《当代大学生情感消费的心态剖析》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7月第7卷第4期
本文标题:大学生情感消费探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066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