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绪论一.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化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二.疾病(disease):在内外致病因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态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障碍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1、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1)尸体解剖(尸检autopsy):对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作用有:确定死因;发现某些特殊疾病;收集、积累各种疾病的病理资料;推进器官移植手术的开展2)活组织检查(活检biopsy):对活体组织采用局部切除、钳取、针吸、搔刮等方法,进行取材检查。目的在于:在活体情况下对患者作出诊断;对术中患者作出诊断,协助选择术式和手术范围;随诊观察病情,判断疗效;利于采用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等方法。3)细胞学检查(细胞诊cytology):采集病变部位自然分泌液、渗出物、排泄物或人工获取的各种脱落细胞进行染色观察。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adaptation)。一、萎缩1.概念: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atrophy),组织或器官的萎缩还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2.分类:病理性和生理性表病理性萎缩的常见类型和举例类型举例•营养不良性萎缩局部营养不良全身营养不良•压迫性萎缩•失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萎缩恶性肿瘤、长期饥饿→全身器官、组织萎缩肾盂积水→肾萎缩下肢骨折固定后→下肢肌肉萎缩脊髓灰质炎→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肌肉萎缩垂体功能减退→性腺、肾上腺等萎缩3病变:萎缩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减小,重量减轻,细胞器退化,细胞浆内出现脂褐素。二、肥大1.概念:由于功能活跃、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hypertrophy)。肥大的细胞内细胞器增多。2.分类1)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病时的左心室心肌肥大2)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如妊娠时子宫平滑肌肥大三、增生1.概念:器官或组织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称为增生(hyperplasia),是细胞有丝分裂活跃的结果。2.分类:1)生理性——如女性青春期乳腺2)病理性——如乳腺增生病3)代偿性——如低钙血症引起的甲状旁腺增生4)内分泌性如前列腺增生四、化生1.概念: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metaplasia),是由具有分裂增殖能力的幼稚未分化细胞或干细胞转型分化(transdifferentiation)的结果。通常只发生在同源性细胞之间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组织和细胞遭受不能耐受的有害因子刺激后,可引起细胞和细胞间质发生物质代谢、组织化学、超微结构乃至光镜和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称为损伤(injury)。一、原因及发生机制:损伤发生的原因即疾病发生的原因。这些原因通过破坏细胞膜、损伤活性氧类物质、损伤细胞浆内高游离钙、引起缺氧、化学性细胞损伤及遗传物质变异等均可造成组织、细胞的损伤。轻度损伤主要引起变性(亚致死性损伤)或适应,严重损伤引起死亡。二、形态学变化(一)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称为变性(degeneration)。1)细胞水肿cellularswelling:(水变性hydropicdegeneration)①原因:由于缺氧、感染、中毒使线粒体受损,细胞内Na+、水过多积聚所致。②病变:轻度水肿,电镜下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光镜下胞浆内出现红染细颗粒。高度水肿,胞浆疏松,染色变淡,极期为气球样变。病变器官肉眼体积增大,包膜紧张,颜色变淡。2)脂肪变: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胞浆中,称为脂肪变。多见于肝、心、肾、骨骼肌等实质细胞,其中以肝脂肪变最为常见。原因:a.肝细胞浆内脂肪酸增多b.甘油三酯合成过多c.脂蛋白、载脂蛋白减少使脂肪输出受阻②病变:光镜下脂肪变的细胞浆中出现大小不等球形脂滴,大者将细胞核挤至一侧胞膜下。肉眼脂肪变器官体积增大,呈淡黄色,有油腻感。显著弥漫性肝脂肪变称为脂肪肝。虎斑心: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室内膜下和乳头肌,与正常心肌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3)玻璃样变或称透明变: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嗜伊红半透明状蛋白蓄集。其物理性状相同,但化学成分、功能意义各异。①细胞内玻璃样变:胞浆中出现均质、红染圆形小体,如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原尿中的蛋白质形成的玻璃样小滴;②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胶原纤维增粗、融合,呈均质粉染的片状结构,见于瘢痕组织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③细动脉壁玻璃样变:细动脉壁增厚、红染、管腔狭窄,如良性高血压。4)淀粉样变(amyloidosis):细胞间质中出现淀粉样蛋白质-粘多糖复合物沉淀称为淀粉样变。可用碘、刚果红等染色证实,其成分来源于免疫球蛋白、降钙素前体蛋白等,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等肿瘤间质及皮肤、喉等处炎症。5)粘液样变:粘液样变是细胞间质内粘多糖和蛋白质的蓄集,见于间叶肿瘤、风湿病、AS等。6)病理性色素沉着:病理性色素沉着指有色物质(色素)在细胞内、外的异常蓄集。主要包括内源性色素如含铁血黄素、脂褐素、黑色素、胆红素等和外源性色素如炭尘、煤尘等。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吞噬降解血红蛋白所产生的Fe3+与蛋白质结合而形成的铁蛋白微粒聚集体。光镜下为巨噬细胞胞浆内外棕黄色较粗大的折光颗粒。意义:陈旧性出血⑵脂褐素(lipofusion):细胞内自噬溶酶体内未被消化的细胞器碎片残体。光镜下为胞浆内黄褐色微细颗粒。意义:正常时,可见于附睾、睾丸间质、神经节等细胞中或老年及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心、肝细胞萎缩时(消耗性色素)。⑶黑色素(melanin):由黑色素细胞中酪氨酸氧化聚合而成的黑色素颗粒,其生成受到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和MSH(色素细胞刺激素)的促进。意义:a.局部性增多-色素痣、恶黑b.全身性增多-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7)病理性钙化:骨、牙之外的组织中固态钙盐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其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碳酸钙。a.体内钙磷代谢正常的钙化称为营养不良性钙化(dystrophiccalcification),见于结核病、动脉粥样硬化。b.由于全身钙磷代谢失调而致钙盐沉积于正常组织内,称为转移性钙化.如某些骨肿瘤。㈡细胞死亡:分为坏死和凋亡两大类,是不可逆性改变。1.坏死(necrosis):以自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1)坏死时细胞核的变化:坏死时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表现为: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karyolysis)①凝固性坏死: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称为凝固性坏死(coagulativenecrosis)多见于心、肝、肾、脾等器官,常因缺血、细菌毒素、化学腐蚀剂引起。这种坏死与健康组织界限较清楚,光镜下细胞微细结构消失,组织轮廓可保存较长时间,如贫血性梗死。凝固性坏死的两种特殊类型:A.干酪样坏死:多见于结核病时。肉眼坏死区呈黄色,状似干酪,镜下坏死彻底,为颗粒状无结构红染物。B.坏疽: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可分为干性、湿性、气性三种。表三类坏疽的特点发生条件常见部位肉眼病变腐败菌感染全身中毒症状干性坏疽动脉阻塞、静脉通畅四肢等干燥、皱缩、黑色(Fe2+和和H2S结合形成硫化铁)分界清楚、水分少轻轻湿性坏疽动脉、静脉均阻塞子宫、肠、阑尾、肺、胆囊等肿胀、蓝绿色、分界不清、水分多重重气性坏疽较深的开放性创伤肌肉坏死组织内含气,有奇臭合并产气夹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重②液化性坏死:组织坏死后酶的消化作用占优势,坏死组织发生溶解、液化,常见于脓肿、脑软化等。脂肪坏死也属液化性坏死(如急性胰腺炎、乳腺创伤等)。③纤维素样坏死:是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壁常见的坏死形式。光镜下见细丝状、颗粒状或小条块状无结构物质,染色性状似纤维素。见于风湿病、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高血压等。2)坏死的结局:a.坏死细胞自溶b.溶解吸收c.分离排出:糜烂、溃疡、空洞、窦道、瘘管d.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的过程,称为机化e.包裹:如坏死组织太大,由周围增生的芽组织将其包围,称为包裹。f.钙化:为营养不良性钙化3)凋亡(apoptosis):也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形态和生化特征是都有别于坏死的细胞主动性死亡方式,它的发生与细胞自身基因调节有关。它的形态特点是细胞皱缩胞浆致密,核染色质边集,胞核裂解,胞浆芽突、脱落形成膜包被的凋亡小体。多发生在单个或数个细胞,不引起炎症反应,也不诱发增生修复。可发生在生理状态下,也可见于某些病理情况。第二章损伤的修复修复(repair):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再生(regeneration):邻近同种细胞通过分裂增殖以完成修复的现象。如完全恢复了原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则为完全再生。纤维性修复:通过肉芽组织增生,填补组织缺损,并逐渐转化为瘢痕组织的现象。第一节再生生理性再生:生理过程中,细胞、组织老化、消耗,由新生的同种细胞不断补充,保持原有结构和功能。病理性再生:病理状态下细胞、组织缺损后发生的再生。可为完全再生,也可为不完全再生。一、细胞周期和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S期:DNA合成期;G2期:分裂前期;G1期:DNA合成前期;M期:分裂期。二、按再生能力的强弱,可将人体细胞分为三类。不稳定细胞:能不断从G0进入G1期,再生能力相当强。如表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等。稳定细胞(stablecells):正常时长期处于G0期,受到损伤时,则进入G1期,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包括各种腺体或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如肝、胰等外分泌腺、内分泌腺、肾小管上皮细胞等。还包括间叶细胞及其分化出的各种细胞。永久性细胞(permanentcells)持久处于G0期,包括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及心肌细胞。三、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上皮组织的再生1.被覆上皮再生:由创缘或底部的基底层细胞分裂增生→缺损中心→单层上皮→复层上皮。2.腺上皮再生:a.腺上皮缺损、基底膜未破坏→残存细胞分裂完全恢复。B..腺体完全破坏→难以再生。C.肝细胞再生:①肝部分切除后→肝细胞分裂增生→完全恢复。②肝细胞坏死、肝小叶网状支架完整→恢复正常结构。③肝细胞广泛坏死、肝小叶网状支架塌陷→结节状再生。3.纤维组织再生:纤维细胞、间叶细胞→成纤维细胞分裂增生→合成分泌前胶原蛋白、胶原纤维→纤维细胞。4: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的再生:软骨组织:起始于软骨膜的增生,增生的幼稚细胞→软骨母细胞→软骨基质→软骨组织。血管的再生1.毛细血管的再生(angiogenesis)内皮细胞分裂增生→幼芽、细胞索→出现管腔→新生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网。2.大血管的修复两侧内皮细胞分裂增生,恢复原来内膜结构,离断的肌层由结缔组织增生连接5.肌组织的再生横纹肌:a.损伤不太重、肌膜未破坏——残存部分肌细胞分裂、产生肌浆、分化出肌原纤维,恢复正常的结构。B.肌纤维完全断裂——纤维瘢痕愈合,肌纤维仍可收缩。C.整个肌纤维均被破坏——瘢痕修复。6.神经组织的再生:a.脑及脊髓内的神经细胞→胶质瘢痕b.外周神经损伤→近侧、远侧的髓鞘和轴突崩解→两侧的神经鞘细胞增生→带状合体细胞→近端轴突生长→到达末端鞘细胞。第二节纤维性修复:通过肉芽组织增生,溶解、吸收损伤处坏死组织及其它异物,并填补组织缺损,而后转化成瘢痕组织。一、肉芽组织:肉芽组织(granulationtissue)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一)肉芽组织的成分及形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成纤维细胞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二)肉芽组织的作用及结局作用:1.抗感染保护创面;2.填补创口及其它组织缺损;3.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它异物。二、瘢痕组织:瘢痕(scar)组织是指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特点:大量平行或交错分布的胶原纤维束;纤维束往往呈玻璃样变;纤维细胞稀少;大体上局部呈收缩状态、
本文标题:病理课件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120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