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据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夜,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悼亡词(以词悼亡是作者首创)。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父母安排,十分贤惠)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王弗的堂妹,自小对苏轼崇拜有加)苏轼的第三任妻子叫王朝云(原是位歌妓,后成为他的侍妾)儿子:苏迈、苏迨、苏过、苏遁(不到一岁就夭折了)。苏过在三个儿子中最出色,以诗词书画出名,外号“小坡”。诵读上阕思考问题1、题为“记梦”,那上阕是写梦吗?是否删除?2、“十年生死两茫茫。”平心而论,十年不短,也不算太长。对作者来说长不长?为什么?3、“不思量,自难忘”可是为什么在“自难忘”之前加了“不思量”?这不显得有点矛盾吗?4、作者说自己“尘满面,鬓如霜。”,而其时不过40岁,如何理解?(仅仅是胡子多了些,不洗脸,又是什么让他早生华发呢?)题为“记梦”,那上阕是写梦吗?是否删除?明确:不能,这是一个情感铺垫。有了上阕的“日有所思”,也就有下阕的“夜有所梦”了。“十年生死两茫茫。”平心而论,十年不短,也不算太长。对作者来说长不长?为什么?明确:如果是活着分手,即使山遥水阔,世事茫茫,总有重新晤面的希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而今是隔着生死的界线,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生者对逝者呢,不也是同样的吗?“不思量,自难忘”可是为什么在“自难忘”之前加了“不思量”?这不显得有点矛盾吗?明确:“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说不思量,即是思量。作者说自己“尘满面,鬓如霜。”,而其时不过40岁,如何理解?(仅仅是胡子多了些,不洗脸,又是什么让他早生华发呢?)明确: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放外任,左迁,流徙,历尽苍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这尘不仅是大地上的灰尘,也是岁月的风尘、情感的风尘。长久郁结于心的深长的悲叹,在首句即从心底迸发而出,“两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凄婉、沉痛为全词定下了主调,凄哀至极。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他不仅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她,而且思念之情,历时愈久而愈深、愈浓。传达出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凄清之感。十年生死两茫茫作者用最平常的语言,作了最真实动人的描绘。“不思量”,故作决绝语,实际上是思量得太深、太苦了;偏生“自难忘”,刻骨铭心,自然推不去、躲不开了。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不思量。自难忘。亡妻之坟在眉州,与诗人所在的密州遥隔千里。“千里”,对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补充,共同点出生者与死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隔离,表达了对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远不得相逢的遗恨“凄凉”,不只是思念亡妻,同时政治仕途不顺,生活困苦,都是凄凉之因。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里词人在向亡妻诉说“凄凉”了:我们即使能够相见,看见我这般风尘满面、两鬓斑白的衰颓模样,也一定认不出来是我了。死生异路,怎能重逢?不得重逢而切盼其重逢,设想其重逢,所以用了一个“纵使”。“纵使”却是使感情的发展更逼近了一层,下面说相逢而不相识,这比之不能相逢,更加使人不堪。“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一位被生活折磨、受痛苦熬煎,风尘满面,两鬓如霜的诗人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里刻画的是外部形象,却表现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都含蕴在这六个字之中了。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诵读下阕思考问题1、“相顾无言”好不好?为什么?2、梦醒了,展现在作者脑海中的又是什么呢?1、明确:夫妻相见,自有万端感慨;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更显凄凉之情.2、明确:“明月夜,短松冈”营造了悲凉肠断的环境氛围。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了上阕的“千里孤坟”处。短松岗,即指王弗的墓地。诗人推想妻子的亡灵在年年的明月之夜,在遍植松树的坟地上,该是何等伤心断肠!“梦”是“幽梦”,一“幽”字写出了梦境之缥缈朦胧。“忽”:梦境的恍惚迷离,悲中寓喜梦可以超越时间、空间,也可以打破冥冥世界与人间社会的幽隔。夜来幽梦忽还乡看似梦境记实,实际是恩爱夫妻平居生活的生动写照。写出了一对年轻夫妻相亲相爱的和美关系和幸福生活的情景。亲切、熟悉,使梦境更具真实感虚实相生小轩窗。正梳妆。十年死别,思念至苦,一旦相见,该有千种哀愁、万种凄凉要向对方倾诉;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无言胜过有言,万千思绪尽在其中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此时无声胜有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遥隔千里,松冈之下,亡人长眠地底,冷月清光洒满大地,这是一种怎样孤寂凄哀的情景啊!身处此情此景之中的亡妻自然是悲痛难言,而念及此情此景的诗人亦不免肝肠寸断。“肠断处”是指亡妻的孤坟,“断肠人”则是概指生者与死者。遥承开头“十年生死两茫茫”之意,首尾相接,全诗浑然融为一体,使感情得到充分的发展、强化。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小结这首词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题虽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调子。以虚映实,虚中见实,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梦是虚幻的、缥缈的,然而梦中人的感情却显得那么真挚、深沉,实实在在。正是因为借助于梦境的虚幻与缥缈,才格外地显得情真意切。欣赏戏曲
本文标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144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