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6协作通信中的链路自适应传输技术
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协作通信中的链路自适应传输技术姓名:陈坤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指导教师:王晓湘20090215协作通信中的链路自适应传输技术作者:陈坤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郭琦移动通信语音通道数据高效传输技术研究2009GSM网络是现代全球用户数量增长最快的移动网络,而GSM网络和3G网络在将来必然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共存。随着移动通信系统的高速发展与用户需求的快速升级,如何在语音通道进行高效调制与解调,满足特定应用下的实时数据传输,已经成为现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研究问题之一。本文重点研究2G/3G移动通信系统语音通道上数据高效传输问题,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案,并在基于GSM移动通信系统的RPE-LTP声码器平台与3G移动通信系统的AMR平台上进行分析与验证。在分析现代移动通信系统语音通道包括GSM系统、GSM演进系统和3G系统语音通道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其核心语音编解码技术RPE-LTP声码器与AMR声码器对数据调制信号的影响,提出如下一系列在语音通道实现数据传输的方案:(1)根据浊音信号即由不同频率正弦波叠加的理论,提出了基于正弦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案。结合仿真验证了该调制方案抗声码器压缩的传输特性,进而验证了GSM系统与3G系统语音通道传输数字数据的可行性。(2)为提高传输效率,提出了基于OFDM类语音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案。根据语音通道数据传输系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循环前缀、非均匀调制以及加窗技术的一系列改进措施。仿真结果表明,当传输速率分别为3.0kbps和2.4kbps的数据时,在RPE-LTP平台上分别达到0.7%和0.12%的误码性能;在AMR_12.2kbps平台则分别达到0.4%和0.13%的误码性能。(3)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DWT-OFDM的数据传输方案,以及基于DFT域数据携带传输方案。仿真实验验证了这两种方案在语音通道上进行数据传输的可行性。2.学位论文陈志剑移动通信计费系统的研究与设计2007移动通信的计费系统是随着电信产业和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而不断成长起来的,特别是随着交换机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完善的。传统的计费系统,由于计算机硬件性能的限制,软件开发成本和难度较高,此外,电信运营者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的淡漠,只能以自动化为目标,以算费、计账和收费的简单功能实现。这样的简单功能,不能跟上电信业务的发展变化,不能满足用户的服务需求,更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下竞争的环境。随着智能、增值业务、数据多媒体业务以及Internet业务的出现,计费系统势必朝着灵活化、复杂化、全面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由于市场竞争的形成,用户服务需求的扩大,电信运营商也迫切需要这样的计费系统。本文针对计费系统必须满足的准确性、稳定性、高效性进行分析,着眼于计费系统整体功能的描述、系统外部关系、系统数据传输、预处理、计费核心模块、数据分发、数据装载、上发转发、计费汇总以及整个系统的性能要求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各项业务整个计费环节中特点和要求的分析,概括抽象出整个计费系统各模块的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关系、功能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处理等,以此来组成实现计费系统。针对上述功能要求,建立计费系统核心模型设计思想,从预处理完成原始CDR(计费原始话单)和计费事件到计费要素的映射,充分体现当业务变化时,系统能够生成新的计费要素集合;在这种模式下,要求计费核心是封闭的,即任何业务变化均可以通过定义新的计费要素和配置新的资费参数完成计费系统调整,而不需要修改计费核心代码。为此提出了使用可扩展详单接口XDR的设计目标,设计了整个计费系统的程序框架,并研究了话单接收、预处理、批价流程模型建立等关键问题。重点对核心资费模型、算法选择、资费配置和解析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本文随后对实现整个计费系统组件视图作了描述,说明了DBAccessKernel/DB软件包组件的功能以及各个软件包之间的接口说明。通过各个组件、软件包以及软件包间的接口,使得整个计费系统予以融会贯通,实现各项模型设计的功能。最后,本文对整个系统实现的功能予以总结,列举了整套系统所体现的优势,以及对运营商计费服务方面带来的灵活和便利,同时也对计费系统未来发展的方向予以展望。3.会议论文唐晓梅.孙丽CDMA2000系统中数据传输的质量保证2002移动通信是当今通信领域最为活跃的分支之一,移动通信满足了人类随时随地的个人通信要求.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区别于传统系统的主要特点就在于能够支持多种类型的业务,而不同类型的业务有不同的服务质量要求.本文在简要描述cdma2000分组协议栈及空中接口协议结构的基础上,逐层分析了各协议层所提供的质量保证措施和方法.4.学位论文刘峰基于移动通信及嵌入式TCP/IP的无线远程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2005基于移动通信的远程监控系统现阶段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在这些应用中,监控系统多使用SMS短消息作为数据传输手段。由于SMS短消息本身具有较大的延迟和数据丢失现象,使得监控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无法得到较好的保证,因此制约了系统的广泛应用。本文对移动通信及嵌入式TCP/IP的无线远程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进行了研究。文章介绍了现有移动通信业务的原理、特点、网络结构;详细地阐述了本监控系统所采用的GPRS数据业务;分析了监控系统设计中所涉及的RS485总线和编译环境KielC51C等相关背景知识;提出了以C8051F020MCU为控制核心,MC35为通信模块的系统架构。5.学位论文费凡水下移动通信转发器数字处理平台硬件设计2008目前,远距离、高速的水声数据传输尚未得到圆满的解决。接力式转发传输是解决远距离高速水声数据传输的一个很好的方案。搭载在水下机器人上的水下转发器系统就是出于这样的思想,它用类似微波接力传输的方式实现水声数据的远程高速传输。本文研究的是水下移动转发器的数字硬件平台。大运算量的科学计算及高速实时信号处理已经无法依靠传统的单处理器系统完成,多处理器协同处理是解决此问题的必然选择。本系统采用ARM+DSP的双处理器硬件结构。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1、硬件方案论证。分析研究转发器所使用的一些通信算法,和水下机器人对转发器的限制因素,确定系统硬件方案。2、硬件电路的设计。实时、低噪声、低功耗、大动态范围以及高精度、高稳定性是电路设计的主要要求。在设计中采用ATMEL公司的ARM(AT91RM9200)作为嵌入式处理模块的核心,TI公司DSP(TMS320VC5510A)作为高速数据处理模块的核心,协助ARM处理数据。3、硬件系统的配置。对硬件系统的配置,包括对CODEC的配置、数据通道的建立、系统U—Boot的配置,使系统具有相应的功能,为系统的进一步开发和升级做好了准备。4、对硬件系统进行了相关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硬件平台工作稳定可靠,系统方案设计正确。6.期刊论文孔文.KONGWen移动通信生态系统的演化-世界电信2002,15(1)全球移动通信产业正在经历一个战略转型期.通过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类比,阐述了移动通信生态系统的的发展历程,指出移动通信业最大的挑战根本上是提高用户的光合作用产出,因而为用户提供多样化有价值服务的服务提供商应加入到新的生态系统中来.最后,从经济学的角度论证了移动通信生态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7.学位论文施风移动通信中MIMO系统的线性预编码技术研究2005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是第三代和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在给定的频谱范围内实现高速率数据传输、提高数据传输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对MIMO系统中的线性预编码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平坦瑞利衰落信道中的线性疏散码设计:首先提出了在平坦快衰落信道环境下线性疏散码的设计准则。通过对快衰落信道和准静态衰落信道下线性疏散码的成对错误概率的分析,比较了快衰落信道和准静态衰落信道下线性疏散码的分集度及编码增益,证明了线性疏散码在快衰落信道中的性能优于准静态衰落信道下的性能。推导了快衰落信道下线性疏散码的最小编码增益界,并根据此最小编码增益界确定了优化准则进行优化搜索。计算机仿真证明通过该搜索法搜索到的线性疏散码有很好的误比特性能。针对一般时间相关平坦衰落信道,提出了引入符号交织的线性疏散码编码方案。通过在线性疏散码编码器后加一个符号交织器,可以将一般时间相关平坦衰落信道下线性疏散码的信号模型转化为等效的平坦快衰落信道下的信号模型,线性疏散码的优化设计转化为快衰落信道下的线性疏散码设计。2.MIMO-OFDM系统的空频线性疏散码设计:针对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的MIMO-OFDM系统,提出了分组空频线性疏散码的设计方法。分析比较了连续分组和抽取分组空频线性疏散码的成对错误概率,并根据子载波相关性给出了子载波抽取分组的方法。对于多径衰落下的MIMO-OFDM系统,通过子载波分组的方法可以把空频线性疏散码的优化设计转化为平坦快衰落信道下的空时线性疏散码设计。3.空间复用MIMO系统线性预编码算法研究:针对空间复用MIMO系统,提出了基于最大似然检测准则的子信道码距分配线性预编码算法,并分两种情况研究了子信道码距分配预编码算法。当发射机知道MIMO信道的完全信息时,根据等效子信道传输模型构造了线性预编码矩阵。分析表明给定信道样本下的系统成对错误概率由各子信道分配的码距所决定,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码距分配矩阵的构造方法和优化准则,讨论了线性增益码距分配预编码和等增益码距分配预编码两种码距分配预编码方法。当MIMO信道衰落系数存在空间相关性时,给出了发射机只知道MIMO信道相关信息时的子信道码距分配预编码算法。4.基于串行干扰抵消检测技术的V-BLAST系统的线性预编码算法:在具有空间相关性的MIMO信道环境下,提出了解相关和功率分配联合预编码算法来提高V-BLAST系统的误比特性能。接着给出了另一种基于串行干扰抵消检测技术的V-BLAST系统的线性预编码方法——直接矩阵预编码。直接矩阵预编码直接从成对错误概率性能角度出发,对参数化的预编码矩阵进行实时优化。论文分别给出了两发射天线及更多发射天线V-BLAST系统最优预编码矩阵的简化搜索方法。8.学位论文焦健高速移动数据传输新标准IEEE802.20及其切换策略研究2006IEEE802.20的全称为移动宽带无线接入(MBWA,MobileBroadbandWirelessAccess),从其名称上可看出两个重要特点,即移动和宽带。此标准存在的目标是建立可支持低时延20ms以下的、实时流传输的、无处不在的数据无线网络,可以为移动速度高达250km/h的用户提供1Mbit/s的数据速率,使得高速移动的用户也能获得与有线链路相媲美的数据业务体验。MBWA是一种全IP的网络,一开始就是为了实现IP业务而设计,标准内容主要包括无线信道模型、越区切换模型、分布式安全管理模型及所支持的业务模型。本文重点针对IEEE802.20中所涉及到的移动IP切换进行了研究讨论。移动IP是一种简单的、可扩展的全球移动管理方案。本文从理论上对移动IP的切换特征——分组丢失、分组乱序以及切换延时的概率分布进行了建模和分析,分别得到了各自的概率分布公式。并且通过改变关键参数,研究了切换性能的变化情况。应用这个结果,还进一步提出了优化了重叠区域半径的方法。结论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地描述移动IP的切换行为。所得结果对于评价移动IP的切换性能具有一定的帮助。此外,为了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高速移动通信的要求,本文还根据快速切换的技术特征,将增强移动IP性能的各种快速切换技术分成5类进行综述。文章最后对于IEEE802.20标准前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并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9.会议论文朱军祥新一代移动通信(3G,4G)的技术发展与市场前景2003本文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3G)、第四代移动通信(4G)的技术及发展,接着又介绍了我国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最后展望新一代移动通信(3G,4G)的市场前景.10.学位论文张圣陆地高速运动环境下移动通信多径信道研究2006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用户的移动,
本文标题:26协作通信中的链路自适应传输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155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