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儒家是不是宗教?14思政2班宁明惠1417020244目录1、问题的出现2、作者的观点3、对其观点的论证4、结语《儒家非宗教论纲》1、问题的出现近年来,宗教学界多有人将儒家认定为宗教;儒学内,也有人以儒教方式复兴儒家。但在我们中国传统观念中,儒家与宗教是无关系的。儒家是不是宗教,是多年来中国学术界聚讼纷争的一个热点问题。由于关系到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重建中国人的价值体系,这个问题在当代显得尤为重要。宗教是“对超人间力量的信仰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情感体验、行为活动和组织制度的体系。”儒家是否具有宗教的本质、具备宗教的要素、拥有宗教的功能?2、作者的观点本文从宗教的本质特征、宗教的组成要素、宗教的社会功能等三个方面阐明:儒家不是宗教,积极入世以人为本的儒家思想无法替代超越出世以神为本的宗教信仰。儒家既缺乏真正的对超人间力量的信仰,也没有真正的与之相应的宗教思想、情感体验、行为活动和组织制度。它不是宗教,也无法发挥宗教应有的功能。3、对其观点的论证一、儒家是否具有宗教的本质和与之相应的思想体系二、儒家是否具有“宗教情感体验”“行为活动”和“组织制度体系”———宗教的另外三个要素三、儒家是否具有宗教应有的功能一、儒家是否具有宗教的本质和与之相应的思想体系“宗教的本质特征,在于对神的信仰”,“宗教的思想观点、情感体验、行为活动、组织制度等各种要素,其核心和基础都是对神灵或上帝的信仰”。那么儒家信仰神灵或上帝(天)吗?表面看来,儒家也有自己的神灵学说。但我们知道,从存在论上说儒家都承认天的先性、本源性,都承认人的生命和人心人性(良知)皆源于天。但这“天”并不是一种自然的存在。从先秦儒学开始,“天”的自然之义、义理之义便逐渐突显,到宋明理学,“天”已只是认识论的最高真理、价值论的最高标准,以及审美体验的最高原则。已完全不是超自然的主宰之天、人格之天,也就是说“天”已不是绝对超越者即绝对主体,不是位格化的神,也不是绝对超越的境界。首先,儒家从原始宗教脱胎而来,对其“天”的思想的承继、扬弃有一嬗便的过程。“仁”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和价值论的最高目标,它的实现与“天”的意志了不相干,更不用说受其支配和主宰了。其次,我们再来看第二个神灵学说:祖宗神灵学说。毋庸置疑,祖宗崇拜是以鬼神存在为基础,相信祖灵有神通可以福佑子孙后代是祖宗崇拜的核心所在。众所周知,孔子对鬼神是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并不明确肯定其存在,到了荀子,则明确否定鬼神的存在。最后,再看看以孔子为首的神灵学说。中原历朝祭孔主要把孔子等作为道德和人伦的导师和楷模加以追思缅怀,而且更多的是为“设教”的政治目的。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说:儒家既没有它自己真正信仰的神灵学说,更没有与之相应的思想观念,祭天祀祖拜孔主要是为了现实的现世的需要,所有的祭祀活动主要目的却指向现实的伦理纲常。二、儒家是否具有“宗教情感体验”“行为活动”和“组织制度体系”———宗教的另外三个要素1、朱熹的《敬斋箴》常被当作儒家具有“宗教情感体验”的典型例证。但其持敬的直接目的,或说其情感体验所指向的对象是“三纲”、“九法”等现世的伦理纲常,不是与自己所信仰之“上帝”的交流融合而达到的超越自然与社会束缚局限而与永恒冥合的体验。其情感所归也不是一个“上帝”所昭示的彼岸世界。朱子的“天理”似乎带有先验、超越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本体性质,而实际是把现实社会的三纲五常等伦理规范提升为本体,其落脚点还在现世此岸而非来世与彼岸。朱子的思想观念与情感体验都不是指向来世的,整个儒家亦复如是。“严格讲来,儒家学说并非宗教:它阐发了某种对生活对宇宙的感情,很接近一种宗教的感情,但决不是宗教的感情。”2、儒家又是否具有宗教行为活动与组织制度体系呢?儒家以其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伦理纲常(三纲五常)而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青睐,封建政府祭孔尊孔活动也愈来愈烈。但所有这些组织体制和祭祀活动都是政府组织、政府行为,只是士大夫阶层和知识阶层的活动,根本没有遍及民间。祭祖活动倒是遍及民间,但其以家族为中心。既无相应的宗教理论思想,又不可能有统一的宗教组织和活动。各家祖先各家祭,各家祖先保各家。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儒家并无真正信仰的神灵学系,它以清醒的、自觉的人文精神对待传统的原始宗教,保留了传统宗教中有利于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外在形式而抽出了其神学基础。儒家没有真正的神灵系统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也没有相应的宗教情感体验,儒家“宗教”活动大都是皇帝和极少数士大夫阶层的官方行为,如祭天地、社稷、山川、孔庙。没有宗教所应有的群众基础,而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祖先崇拜却无统一的信仰、组织、神学思想。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所指向的目的都是现世、此岸而非来世彼岸。三、儒家是否具有宗教应有的功能首先,宗教必须具有满足人追寻生命终极关怀需求的功能。儒家本来就不是宗教,是一种积极入世、以人为本的伦理学说。它无法使人安身立命,无法满足人对安身立命终极解脱的宗教需求。特别是当社会处于政治昏暗、民生凋蔽、道德失范的年代,这一缺点或特点就显得尤为突出。其次,宗教应具有道德规范功能。它能把世俗道德神圣化、系统化。并构成维系一个社会最后的也是最强大的道德防线。儒学只是儒者升官发财的敲门砖,铺路石,对儒家道德要求和历史责任感,儒者们应者寥寥。当然,一切宗教中都存在着一些腐败现象,也的确不能由教义来负责。但是,当由自幼饱读儒家经典的儒者充任的各级官吏出现像顾炎武所说的“无官不赂遣”、“无守不盗窃”的普遍的不道德现象时,我们不能不怀疑儒家对中国封建社会道德的实际影响。这种影响根本无法同一种宗教对其信徒的道德影响相提并论。儒家无法在其“信徒”心中形成道德的终极保障。“儒家无法像一种宗教那样发挥其应有的道德规范功能,“在这方面,一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宗教故事胜过十卷、百卷`子曰’、`诗云‘的儒家经典”。最后,儒家也缺乏宗教应有的社会整合功能。宗教具有能使社会的不同个人、群体或各种势力集团凝成为一个统一的、一致的整体之作用,并能促进其内部的团结。宗教组织使个体获得为社会所疏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宗教仪式使个体获得超越个人社会地位的生命神圣感,宗教领袖则成为凝聚信众的核心。如果儒家是宗教,或像有的学者所说是中国的国教,那它应具有这个社会整合功能,而实际上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一盘散沙的历史现象就作出了否定的回答。所以它也不能在民族危机的重要历史时刻起到凝聚全民族力量的作用。4、结语儒家不是宗教,它没有真正信仰的神灵系统,也不具备宗教的要素,更无宗教的功能。为教化百姓而设的“神道”它自己并不真正信仰。这就是儒家的内在矛盾,也就决定了它不能真正起到宗教的作用。历史上“阳儒阴法”、“阳儒阴释”、“阳儒阴老”等各种政治思想现象皆与此有关。谢谢观看
本文标题:儒家是不是宗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237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