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社戏》集体备课教案七年级备课组李绍勇教学目标:1、学习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方法2、培养学生热爱自由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3、锻炼学生浏览、略读、精读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习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偷豆”这一情节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第一课时第一环节侯课反思一、播放歌曲《童年》,由对自己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同时引起同学们的共鸣。(看课件)二、作者及背景简介(课件出示)三、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特点、三要素。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小说的三要素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小说反映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需到情节和环境中去体会。四、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一)范读课文(或听磁带录音):听读要求:l.画记自己难以读准、难以理解的字词。例:惮踱颇归省行辈撺掇凫水潺潺宛转2.用圈点勾画法标出自己最欣赏的词、句、段。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结构。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弄清课文结构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看戏前(1—3段)——(2)看戏中(4—30段)——(3)看戏后(3l一40段)2、本文的三要素分别是什么:人物:“我”、母亲、外祖母、双喜、阿发、六一公公、陪我玩耍、看戏的小朋友环境:平桥村、赵庄情节:a、随母归省(略)b、乡间钓虾放牛(略)c、看戏前的波折(详)d、夏夜行船(详)e、船头看戏(详)f、月下归航(偷豆吃豆)(详)g、六一公公送豆(略)第二课时第二环节设疑推探一、研习课文(一)研习第一部分(第1-3节)思考:1、偏僻的平桥村,为什么“在我是乐土”?这说明了什么?2、本篇题为“社戏”,重在叙写去看戏,写这些在平桥村的一般乐事又有什么样的作用?(二)研习戏前波折(第4-9节)思考:1、我第一盼望的是去看社戏,但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波折。看看“我”遇到了哪些波折?写波折有何作用?2、我看戏前的心情变化是怎样的?(三)、研习夏月行船(第10-13节)思考:1、圈出描写少年朋友们开船动作的动词,并体味其运用之妙。2、去赵庄看戏的途中,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夜行船的美景的?3、这样描写看戏途中的情景,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四)、研习船头看戏(第14-21节)思考:“我”所急切想看到的戏好看吗?找找看戏过程中“我们”的心理和语言描写(五)、研习月夜归航(第22-30节)思考:1、写月下归航时,主要写了什么趣事?这时“我”的心情和去看戏时有什么不同?2、返航途中,再写夜景有什么作用?3、写月下归航时,主要写了什么趣事?如何看待孩子们偷豆的事?(六)、研习看戏后(3l一40段)“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地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地好戏了”其实最令我难忘的是什么?第三课时第二环节互动解疑一、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引导:(一)、研习第一部分(第1-3节)1、偏僻的平桥村,为什么“在我是乐土”?这说明了什么?“我”在那里受到“优待”;可以免念枯燥无味的书;没有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人人平等;有热情好客的小朋友们;(有“最聪明的双喜”,有乐于助人的桂生,有公而忘私的阿发。)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掘蚯蚓”、“钓虾”;放牛;看戏;偷豆、吃豆。)2、本篇题为“社戏”,重在叙写去看戏,写这些在平桥村的一般乐事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写这些小住平桥村的一般乐事,既多方面地表现出那段生活的乐趣,使作品内容丰富,具有生活实感;更由于这里写了钓虾、放牛这两件乐事,第二部分开头的“至于我在那里的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就与之构成递进兼有转折的关系。钓虾、放牛已是乐趣甚浓,“第一盼望”的“看戏”自更乐趣无穷。这样,就为写最大乐事――看戏作了铺垫,吸引读者读下去。(这一部分写“我”随母亲归省在平桥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简写一些“趣事”,为下文详写“看戏”中的趣事作铺垫。)(二)研习戏前波折(第4-9节)我第一盼望的是去看社戏,但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波折。看看“我”遇到了哪些波折?写波折有何作用?看社戏前确实遇到了一些波折,如一时叫不到船,母亲不准“我”和别人一同去,又怕外祖母担心等,还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我”的扫兴。然而,这些“困难”又逐一地被小伙伴们解决了:首先解决了船的问题,接着又摆三条理由:一是船大;二是“我”不乱跑;三是大家又懂水性。并且还用写包票的话作了保证,让外祖母放心,实现了“我”去看社戏的愿望。这样叙写既突出了双喜等小伙伴的友爱、聪慧的品德,同时也显得文笔曲折,文意跌岩。2、我看戏前的心情变化是怎样的?盼望----焦急---沮丧----猜测----失望(三)、研习夏月行船(第10-13节)1、圈出描写少年朋友们开船动作的动词,并体味其运用之妙。拨、点、磕、架---------充分描绘出小伙伴架船技术的熟练,反映出小伙伴们聪明、能干的特点;表现了去看社戏的急切、愉快心情。4、去赵庄看戏的途中,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夜行船的美景的嗅觉-----(水草的清香、豆麦蕴藻之香)触觉-----(扑面吹来)视觉-----(朦胧的月色、起伏的连山、依稀的赵庄,几点火)听觉-----(歌吹、横笛)想象-----(戏台、渔火)5、这样描写看戏途中的情景,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所特有的清新优美的图景。写出了小朋友行船之快。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快和迫切的心情。抒发了作者热爱农村的感情。(四)、研习船头看戏(第14-21节)思考:“我”所急切想看到的戏好看吗?找找看戏过程中“我们”的心理和语言描写不好看。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没翻;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最怕看“老旦”,并不停地唱着。(正面描写)另外,文中写孩子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等(侧面描写)(五)、研习月夜归航(第22-30节)1、写月下归航时,主要写了什么趣事?这时“我”的心情和去看戏时有什么不同?月下归航时,写了小伙伴去“偷”罗汉豆的趣事。去时“我”的心情很急迫,总“以为船慢”,而此时“我”和小伙伴们偷豆吃豆,心情无比畅快、轻松。2、返航途中,再写夜景有什么作用?呼应前文,表现”我”对社戏欲罢不舍的依依情意。3、写月下归航时,主要写了什么趣事?如何看待孩子们偷豆的事?(1)偷的是自家的豆,请的客是公共的,偷豆请客,理所当然;(2)从六一公公的话可以证明:“请客?--这是应该的。”(3)六一公公还送豆给客人尝尝。因此,这不算什么盗窃行为。而是表现孩子们热情好客,淳朴善良,天真活泼。(六)、研习看戏后(3l一40段)“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地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地好戏了”其实最令我难忘的是什么?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的老人孩子那种淳朴、善良、真挚的感情;再加上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代在城镇未曾见到过,也是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见到的。“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我”对劳动人民深沉而真挚的感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二、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中心小说中描写了那些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运用“我喜欢文中的____________(人物),因为_________(评价其性格、品质),比如______________(举人物表现)”的句式,用简单生动的语言勾勒人物形象。双喜---双喜是一个聪明、机灵、善解人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的好孩子头。六一公公---宽厚、善良、淳朴、好客、热诚的老人。阿发--热情好客、淳朴无私、憨厚善良、天真活泼桂生--机灵勤快三、总结课文本文通过“我”与农村孩子看社戏前后故事的叙述,赞美农民和农家孩子淳朴的品质和聪明的才干。表现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第四环节拓展延伸1、你有过文中“我”童年类似的体验吗?请以“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没有……——也不再……”的语句说一段话。2、童年是那么美好,难怪鲁迅会把童年写的那么美,高尔基也这样赞美:“童年是人生中最值得品味的美酒。”请以《童年》为题,仿照高尔基的话,每人写一句诗,句式结构是:“童年是……”第五环节互评交流师生交流学习本课的心得板书设计:社戏鲁迅事有趣人淳朴美景色美情意真
本文标题:社戏集体备课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274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