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一年级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适应练习生物试题
1海淀区高一年级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适应练习生物2019.06第一部分选择题(1~20题每小题1分,21~3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要求的。1.下列元素中,构成有机物基本骨架的是()A.氮B.氢C.氧D.碳2.脑啡肽是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药物,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下面是脑啡肽的结构简式,形成这条肽链的氨基酸分子数以及缩合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数分别是()A.3和2B.4和3C.5和4D.6和53.烫发时,先用还原剂使头发角蛋白的二硫键断裂,再用卷发器将头发固定形状,最后用氧化剂使角蛋白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键。这一过程改变了角蛋白的()A.空间结构B.氨基酸种类C.氨基酸数目D.氨基酸排列顺序4.下列可用于检测蛋白质的试剂及反应呈现的颜色是()A.苏丹Ⅲ染液;橘黄色B.斐林试剂(本尼迪特试剂);砖红色C.碘液;蓝色D.双缩脲试剂;紫色5.下图所示四种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6.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场所B.粗面内质网参与蛋白质的加工C.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的分泌有关D.溶酶体是双层膜包裹的消化泡7.下列关于右图所示视野中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为光学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B.图中有两个中心体和一个线粒体C.在结构①、⑤和⑥中含有核酸D.结构③合成蛋白质时有水生成8.科学家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40分钟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支持的结论是()A.膜蛋白能自主翻转B.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膜蛋白可以作为载体蛋白9.嫩肉粉可将肌肉组织部分水解,使肉类食品口感松软、嫩而不韧。嫩肉粉中使肉质变2嫩的主要成分是()A.淀粉酶B.DNA酶C.蛋白酶D.脂肪酶10.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B.ATP转变为ADP需要Pi、能量C.细胞中始终储存着大量的ATPD.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能量通货11.蔗糖不能透过红细胞的细胞膜。将红细胞分别浸入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和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细胞形态发生的变化是()A.涨破、皱缩B.皱缩、皱缩C.膨胀、膨胀D.皱缩、涨破12.下列有关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观察的叙述,正确的是()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B.龙胆紫溶液染色可使纺锤体着色便于观察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D.可以观察到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的动态过程13.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差异B.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C.细胞分化仅发生于早期胚胎形成的过程中D.所有体细胞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14.昆明犬的毛色主要包括狼青和黑背黄腹(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警犬基地选用纯合狼青和纯合黑背黄腹交配,子一代毛色均为狼青。子一代雌、雄个体间交配获得的子二代狼青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A.1/4B.1/3C.1/2D.2/315.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白化又患色盲的儿子,则该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A.3/4B.3/8C.3/16D.1/216.下列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主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苷酸通过肽键互相连接B.A与T配对,C与G配对C.DNA分子的两条链方向相同D.碱基和磷酸交替排列在内侧17.某生物的精原细胞含有42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四分体时,细胞内含有的染色单体、染色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A.42、84、84B.84、42、84C.84、42、42D.42、42、8418.英国遗传学家庞尼特发明的“P矩阵”可以帮助你理解遗传学中的概率原理。它可以用来表示一次杂交实验可能产生的所有等位基因的组合,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和a可以代表一对等位基因B.图中所示的双亲均为杂合子C.图中“?”处基因型应为AaD.A和a随着丝点分裂发生分离19.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捕食者的存在可促进被捕食者的进化B.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生物的进化C.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320.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0%,Aa的个体占20%,aa的个体占10%。A基因和a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70%、30%B.50%、50%C.90%、10%D.80%、20%21.下列物质与构成该物质的基本单位,对应正确的是()A.抗体——蛋白质B.DNA——基因C.淀粉——葡萄糖D.糖原——麦芽糖22.下列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结合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B.核酸储存并传递遗传信息C.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D.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23.下列关于大肠杆菌与酵母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RNAB.酵母菌具有多种细胞器C.大肠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二者的细胞膜结构相似24.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都具有()A.少量DNAB.能量转换的功能C.膜结构D.运输蛋白质的功能25.下列不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点的是()A.都需要酶B.都产生ATPC.都生成丙酮酸D.都生成CO226.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共同点是()A.同源染色体联会B.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C.姐妹染色单体分开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27.葡萄风信子是一种重要的观赏性球根植物。研究发现,葡萄风信子花瓣的蓝色主要由飞燕草色素决定,飞燕草色素的合成由A基因控制,a基因无法控制合成飞燕草色素,而B基因表达的产物会导致飞燕草色素的降解。A、a和B、b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的葡萄风信子个体进行自交,后代花瓣蓝色和白色的比例为()A.1:15B.3:13C.7:9D.1:328.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A.减数分裂间期B.形成四分体时C.减数第一次分裂D.减数第二次分裂29.正常男性的下列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的是()A.神经细胞B.精原细胞C.初级精母细胞D.次级精母细胞30.研究者对某遗传病家系进行调查,绘制成右图所示的系谱图。据图分析,这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最可能是()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X染色体隐性遗传D.X染色体显性遗传4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31.(8分)糖尿病患者较高的血糖水平,会导致胰岛β细胞等正常组织细胞受损,出现“葡萄糖毒性”。(1)葡萄糖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细胞吸收的葡萄糖在____________中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中进一步分解,最终分解为____________,生成大量ATP,用于细胞的生命活动。(2)研究发现,V蛋白参与线粒体向外转运ATP,对于维持胰岛β细胞的功能稳定非常重要,机理如下图所示。①据图可知,V蛋白是由位于____________中的基因指导合成,正常情况下定位于线粒体膜上;当血糖水平很高时,胰岛β细胞合成的V蛋白____________且被错误地定位于____________。②据图分析,胰岛β细胞受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导致细胞因能量缺乏而死亡。(3)胰岛β细胞分泌的____________是具有调节血糖作用的蛋白质,当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后,该激素分泌量受到影响,引起血糖升高,进一步损伤胰岛β细胞,造成“葡萄糖毒性”。32.(7分)植物的叶肉细胞在光下合成糖,以淀粉的形式储存。通常认为若持续光照,淀粉的积累量会增加。但科研人员有了新的发现。(1)叶肉细胞吸收的CO2,在叶绿体内的____________中被固定形成C3,C3在____________阶段产生的____________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糖类等有机物。(2)科研人员给予植物48小时持续光照,测定叶肉细胞中的淀粉量,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反映出淀粉积累量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3)为了解释(2)的实验现象,研究人员提出了两种假设。假设一:当叶肉细胞内淀粉含量达到一定值后,淀粉的合成停止。假设二:当叶肉细胞内淀粉含量达到一定值后,淀粉的合成与降解同时存在。为验证假设,科研人员测定了叶肉细胞的CO2吸收量和淀粉降解产物——麦芽糖的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5实验结果支持上述哪一种假设?请运用图中证据进行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进一步确定该假设成立,研究人员在第12小时测得叶肉细胞中的淀粉含量为a,为叶片光合作用通入仅含13C标记的13CO2四小时,在第16小时测得叶肉细胞中淀粉总量为b,13C标记的淀粉含量为c。若淀粉量a、b、c的关系满足____________(用关系式表示),则该假设成立。33.(7分)福橘是我国的传统名果,科研人员以航天搭载的福橘茎尖为材料,进行了研究。(1)福橘茎尖经组织培养后可形成完整的植株,原因是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____性。此过程发生了细胞的增殖和____________。(2)为探索航天搭载对有丝分裂的影响,科研人员对组织培养的福橘茎尖细胞进行观察。①制作茎尖临时装片的四个步骤依次是解离、____________、染色和制片。②观察时拍摄的两幅显微照片如右图。照片a和b中的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__期和后期。正常情况下,染色体会先移至细胞中央赤道板附近,之后着丝点分裂,____________分开,两条子染色体移向两极。③图中箭头所指位置出现了落后的染色体。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____________的牵引下运动,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落后染色体的出现很可能是该结构异常导致的。(3)研究人员发现,变异后的细胞常会出现染色质凝集等现象,最终自动死亡,这种现象称为细胞____________。因此,若要保留更多的变异类型,还需进一步探索适当的方法。34.(7分)癌细胞的生存会快速消耗细胞内的谷氨酰胺,导致谷氨酰胺缺乏。最新研究发现癌细胞具有适应早期谷氨酰胺缺乏的机制。(1)正常细胞在物理、化学、病毒等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内的____________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的____________失去控制,形成癌细胞。谷氨酰胺是一种氨基酸,大量存在于人体血液和骨组织中,癌细胞通常需要大量的谷氨酰胺用于合成____________,以保证其快速生长。如果没有它,癌细胞就不能存活,这种现象被形容为“谷氨酰胺成瘾”。(2)研究发现,在谷氨酰胺缺乏时,癌细胞膜上的精氨酸载体——S蛋白增多,精氨酸的摄取量增加,以维持癌细胞继续生长和增殖。S蛋白增多是由于S蛋白基因转录的mRNA增多,mRNA与____________结合翻译S蛋白,再经____________加工并形成分泌小泡,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使细胞膜上S蛋白增多。(3)为进一步探究S蛋白基因转录与P蛋白的关系,科研人员将两种癌细胞分别培养在正常条件和缺乏谷氨酰胺条件下,得到右图所示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缺乏谷氨酰胺时,____________。(4)早期研究结果表明,缺乏谷氨酰胺时,细胞中P蛋白磷酸化增加,据此推测缺乏谷氨酰胺导致P蛋白磷酸化,磷酸化的P蛋白进入细胞核,启动____________。635.(9分)野生型拟南芥花瓣数目为4瓣。科研人员用化学试剂处理拟南芥种子,获得了花瓣数目明显多于4瓣的三个不同突变型a、b和c。将突变型a、b、c分别与野生型拟南芥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实验亲本组合F1(株)F1自交得到的F2(株)Ⅰ野生型×突变型a全部为野生型野生型:1039突变型:345Ⅱ野生型×突变型b全部为野生型野生型:1537突变型:502Ⅲ野生型×突变型c全部为野生型野生型:1245突变型:412Ⅳ突变型a×突变型b全部为野生型野生型:902突变型:699Ⅴ突变
本文标题: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一年级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适应练习生物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344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