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优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集
1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复习教案《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复习课》(3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有系统性的认识,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二)过程与方法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目标解析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回顾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并在不同的操作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牢固掌握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准备:课件、钟面等五、教学过程(一)设问中揭示课题1.情境中设问2(1)课件出示第100页图(二)的情境图。(2)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3)测量物体的长度应用到什么单位名称?这学期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4)计量一节课的时间应用到什么计量单位?2.揭示课题板书: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二)操作中梳理知识1.复习长度单位(1)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测量铅笔的长度应选()作单位,测量一棵树的高度应选()作单位。①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②思考:测量物体的长度应选谁作单位?③指定学生汇报想法,并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加以说明。④学生汇报: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2)及时练习。①填一填:(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②量一量:量出下面指定线段的长度,并指定学生说说测量的方法。3③画一画:(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a.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b.画一条比5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c.画一条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2.复习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组成①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个角,并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②学生作业展示并进行评析。(2)角的分类①课件出示下面的三个角。②指定学生说出各个角的名称,并说说你的判断方法。③在下面给定的边上分别画一个直角、锐角、钝角(从给出的点画起)。(3)及时巩固①看一看:下面的各个图形哪几个是角?它是什么角?哪几个不是角?为什么?4②画一画:从这个角的顶点出发画一条线,把它拆分成两个角。这两个角可能是什么角?会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先让学生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3.复习认识时间(1)课件出示一个钟面,从钟面上你能得到哪些知识?①先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②这个钟面现在表示几时几分?时针和分针组成的是什么角?(2)及时练习①画一画:看看几时整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直角。(3时、9时)②写一写: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说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教材第101页的第3题)③拨一拨:老师说时间,学生在钟面上拨出时针和分针所在的位置。4:007:006:5010:20(三)巩固中深化知识1.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9题5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选择的理由。2.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第10题先让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指定学生说说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四)总结中畅谈收获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觉得哪些地方还有疑问?《表内乘法复习课》(2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表内乘法的知识的梳理过程,对表内乘法的知识有比较系统的认识,能熟记全部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的加以运用。(二)过程与方法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理与归纳的能力,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1、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记乘法口诀和熟练计算表内乘法。6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等。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创设情境。(1)课件出示第100页图(一)的情境图。(2)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2.揭示课题.(二)自主解决,梳理知识1.复习乘法的含义。(1)课件出示下图:①明确图意。(表示4个5相加)②自主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思考:计算时应使用哪句乘法口诀?)③指定学生汇报乘法各部分的名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加法、乘法算式及乘法各部分的名称。④学生例举生活中用5×4=20来表示的事例。(2)及时练习。①看图列两个乘法算式,并说一说用的哪句乘法口诀求出积。7②指定学生汇报,全班进行交流。2.复习乘加、乘减。(1)课件出示下面的图。①学生说图意,然后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草莓?②学生自主列式,同桌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计算是用哪句乘法口诀的?③学生汇报解法,全班交流。方法预设:方法一:5×4+3=23方法二:5×5-2=23……强调运算顺序:乘加、乘减的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抢答游戏(先分组再进行抢答)。课件依次出示教材第103页的第4题。3.复习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①有3排房子,每排5间,一共有多少间房子?8②有2排房子,一排5间,另一排3间,一共有多少间房子?(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3)自主列式解答,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4)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想法预设:第(1)题:想法一:把3个5加起来是多少?列式:5×3=15(间)想法二:画图验证:□□□□□□□□□□□□□□□,一共15间。……第(2)题:(提示学生:“2排房子”是多余的条件。)想法一:要把3和5加起来。列式:5+3=8(间)想法二:画图验证:□□□□□□□□,一共8间。……(三)巩固提高,深化知识1.连一连(1)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直线连起来。1×32×23×24×12+24×35+74×43+99+73×320-4(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2.填一填9(1)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第2题。(2)学生根据题目独立完成,同桌交流。(3)全班交流,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每行或每列数的规律。3.比一比(1)课件出示教材第103页的第5题。(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4.算一算(1)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6题。(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说明:运算顺序。5.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7题。(2)先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6.想一想(1)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3×2+3=()×()2×4-2=()×()5×5-5=()×()4×3-4=()×()(2)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3)全班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乘法的意义上来填空。(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10《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复习课》(2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分类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二)过程与方法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1、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教学准备:课件、卡片等五、教学过程(一)回顾中形成体系1.课件出示下面的八道算式。72+682-4041-714+5038+2730-1636+1959-46仔细观察上面的题目,回忆是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2.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3.这一单元主要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指定学生回答。(二)整理中掌握知识1.分类整理算式。(1)将上面的8个算式进行分类整理,小组内交流。11(2)汇报交流分类整理的方法,并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分类方法的预设:方法一:加法:72+6、14+50、38+27、36+19减法:82-40、41-7、30-16、59-46方法二:……(3)比较分法,确定研究方法二的分法。2.复习100以内加法(二)(1)学生独立完成加法的4个算式,同时指定学生板演。(2)全班交流,重点说明: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3.复习100以内减法(二)(1)学生独立完成减法的4个算式,同时指定学生板演。(2)全班交流,重点说明: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4.及时练习。(1)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中的第1题的第(2)题。(2)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定学生板演,同桌交流计算时应注意的地方。12(3)全班交流,进行评价。5.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1)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29+35+9=97-25-47=75-46+31=48+26-39=53-(9+37)=(2)先同桌说说运算顺序,并用笔画出先算的部分,然后全班交流运算顺序。(3)学生独立完成,指定学生板演。(4)全班交流,重点说明:每道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6.复习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①校园里有33棵杨树,柳树比杨树多17棵。柳树有多少棵?②校园里有33棵杨树,松树比杨树少17棵。松树有多少棵?(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3)全班交流各自想法及解决问题的方法。(4)比较两题:有什么不同之处?(5)根据第(2)题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松树和杨树一共多少棵?)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解题思路。2.投篮小白兔拿着27号球,要投入计算结果是27的篮中。请你帮小白兔找出合适的篮。13提示:先计算,再连线。3.想一想,算一算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说明:应先从什么位填起?注意:进位和退位的问题。4.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2)课件出示教材第103页的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3)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8题。14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小明家种了8行苹果树,每行9棵,小明家种的苹果树比小红多15棵,小红种了多少棵苹果树?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提示学生:千万不要看到“多”就“加”,看到“少”就“减”,一定要比一比再来列算式。(四)梳理中内化知识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观察物体、搭配问题复习课》(3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正确地解决有关排列数和组合数的问题,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二)过程与方法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15教学难点: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三、教学准备:课件、玩具汽车等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引入课题1.情境中设问(1)课件出示第100页图(四)的情境图。(2)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3)课件出示两件不同的上衣和两条不同的裤子,问:看到这个图,你想到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2.揭示课题板书:观察物体和搭配问题(二)教师引导,自主梳理1.复习观察物体(1)课件出示小汽车的图,同时将实物汽车摆放好。①自主观察,组内说说。小组内的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小汽车,组内说说自己所看到的小汽车的样子。②交流汇报,发现问题。a.指定一组内的学生说说看到小汽车的样子。b.为什么他们看到的样子会不同呢?小组内交流。c.汇报交流,引导发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16③课件出示从前面、后面、侧面看到小汽车的图样,指定学生进行连线,说说:你是怎样判断?(2)及时练习①练一练。(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7题)a.学生独立在数学书上进行连
本文标题:【优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346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