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美术史元代美术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一节时代背景1民族成分:蒙古、色目、北人、南人时代简介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一节时代背景1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由蒙古族统治者忽必烈(即元世祖)于1271年所建,1279年灭南宋,定都于大都(现北京市)。1368年灭亡于明朝。成吉思汗忽必烈时代简介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一节时代背景1元初废科举百姓四等:蒙古、色目、北人、南人戏剧:黄金时代美术:转折期工艺美术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二节工艺美术2染织工艺金属工艺漆器工艺陶瓷工艺染织工艺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二节工艺美术2官营手工业毡局毛子局软皮局斜皮居杂造鞍子局金银器盒局元代统治者为加强对染织工艺的管理,在一些手工业机构中设立管理染织生产的司或局,规模极为庞大。染织工艺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二节工艺美术2织绣工艺金锦毛织棉织纳失石丝织加金,早在战国时便有,但到了元代才达到极盛,丝织品从唐的以色彩为主变到元的以金银线为主。织金又称为纳石失、纳失失、纳失思、纳克实等,它采用捻金和片金两种加工方法织造而成。染织工艺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二节工艺美术2缂丝毛织东方朔偷桃图缂丝工艺在元代得到发展,据记载:“克丝(即缂丝)之工,妙于南宋。而元制用尤广,进御服饰,参以真金,组织华丽,过于前代,而精雅渐非古法。”棉织元代的毛织很发达,这是适应蒙古民族游牧生活的一种染织品。有剪绒花毯,颜色有五色、七色、九色及十色不等,花纹多为山水、楼阁、花鸟、人物、动物、云纹等。棉织是元代发展的一种新兴染织工艺,产地主要在南方。黄道婆和她的“乌泥泾被”染织工艺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二节工艺美术2现存西藏布达拉宫的一件元代的《刺绣密集金刚像》,绣品上的金刚形象三头六臂,上身袒露,头戴宝冠,身佩缨珞;以朱红色背景及红裙衬托青色金刚上身,外围再以浅蓝色作第二层次对比,既辉煌富丽,又丰富多彩,于精细的绣工之中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刺绣辫针平针打针抢针麟针切针网针金属工艺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二节工艺美术2元代的统治者生活奢华,重视和崇尚金银器,因此元代的金银工艺得到长足发展。漆器工艺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二节工艺美术2漆器在元代得到了较大发展,著名产地有福州、杭州、嘉兴、大都(北京)和云南等。元代漆器的著名品种有雕漆、戗金和螺钿等,成就很大,名家辈出。剔红张成浙江嘉兴杨茂最贵的瓷器2005年,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元代“鬼谷子下山”图青花瓷罐,以1568.8万英镑(约2.45亿元人民币)天价落槌,创下历史上中国文物乃至整个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曾被用来装光盘如今估价千万美元鬼谷子下山图青花瓷罐仿品此罐主题画面描述了孙膑之师傅鬼谷子(号王翔),在齐国遣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与独孤陈。鬼谷乘坐一虎一豹的车,表现出武艺超凡如仙,可百战百胜神态。车前两步卒手持长矛开道,独孤陈之子独孤角英姿勃发,手举鬼谷战旗,纵马而行,他将领部下三千同往搭救。苏代骑马回峰、一副焦急而又有必胜的神态,构成了一幅壮观而又优美的山水人物画卷。其繁密的构图、其形神兼备、其生动笔意、其翠丽料色、其琼玖瓷质、其端庄造型等无处不使人倾倒。价重艺林、风靡全球,无愧称为“天下第一元青花”。陶瓷工艺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二节工艺美术2青花釉里红北方南方钧窑龙泉窑景德镇陶瓷工艺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二节工艺美术2青花青花是一种白地蓝花的釉下彩绘瓷器,是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再施透明釉,在1300度左右的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出白地蓝花的效果,英文称为BlueandWhite。严格意义上的青花是在元代烧制成功的,它的烧制成功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成为单色釉的新突破和多彩瓷开发的良好开端。青花瓷一经烧制成功,便受到人们的喜爱,经久不衰,因为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一钴原料储量丰富,容易获取且着色力强,呈色稳定,具有制作上的便利性;二釉下彩形式,安全无毒,干净卫生且蓝色给人以明净素雅之感.具有使用上的实用性;三青花既简朴而又华美,既繁复而又统一,色彩单纯,所以简朴、统一,在统一的色调中追求色彩的微妙变化,所以繁复、华美,具有质朴、淳厚、典雅的艺术特色和极高的审美情调;四青花含蓄、深沉,质朴,与东方民族的气质和性格不谋而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可以说青花贵贱相宜,雅俗共赏,成为中国陶瓷史上最具生命力的陶瓷之花。在2004年7月13日举行的2004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元代青花瓷器玉壶春瓶拍卖了88万元。今日青花餐具青花瓜竹葡萄纹菱口盘元元青花人物牡丹纹盖罐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陶瓷工艺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二节工艺美术2釉里红釉里红是以铜为着色剂烧制而成的白地红花的釉下彩瓷,其做法是:用铜红料在瓷胎上绘画纹样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使釉下呈现出红色花纹,因在釉里呈红色,故称釉里红,又称釉下红。釉里红是景德镇陶瓷艺人们的重大发明和创造,它和青花虽同为高温釉下彩瓷,其装饰技法也大致相同,但釉里红对窑室中气氛要求严格,烧制难度大,产量低,釉里红瓷器比青花少得多,纯正的红色更是难得。“彩瓷”一般分为“釉上彩”与“釉下彩”两大类。在胎坯上画好花纹后,再上釉入窑烧制,称为“釉下彩”在烧制好了的瓷器上再加以彩绘,又经炉火烘烧而成的,叫作“釉上彩”,这时期的青花、釉里红瓷器,就是属于“釉下彩”。元釉里红松竹梅纹玉壶春瓶元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盖罐蒙汉二元制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三节元初画坛3废科举画院不存特权阶级的优待文人“学而优则仕”的梦想破裂王振朋任子昭朱德润柯九思建筑界画鞍马人物李郭山水墨竹为了吐露胸中的不平,文人以画寄托思想成为风尚,给元代绘画带来了以文人画为主流的重要转折。陈鉴如,成为职业画家。以画肖像闻名。依靠特权阶级的入仕元初遗民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三节元初画坛3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庭中。——郑思肖元初遗民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三节元初画坛3郑思肖《墨兰图》他的作品以水墨为主,把墨兰、竹、菊等题材的象征意义发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境地。画兰无根元初遗民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三节元初画坛3疏髯秀眉,欣身逸气,如古图画中仙人剑客。时时为好事者吟诗作书画,韵度冲远,往往出寻常笔墨畦町之外龚开水墨人物、鞍马、鬼魅元初遗民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三节元初画坛3龚开《中山出游图》僧人画家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三节元初画坛3杭州葛岭玛瑙寺僧人擅长水墨写意葡萄温日观元初尚古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三节元初画坛3元初,在赵孟頫、钱选、高克恭等文人画家的力倡下,画坛上形成一直有“古意”而又独具风采的画风。主要代表人物是赵孟頫、钱选、高克恭等人。元初尚古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三节元初画坛3字舜举,号玉潭,也是一位主张“复古”又颇具独创性的全能画家。山水、人物、花鸟、鞍马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代表作品有《山居图》《浮云山居图》等。钱选《山居图》【元】钱选“隶体”钱选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三节元初画坛3《浮云山居图》【元】钱选画面以墨笔打底,山峦和岩石多用硬笔拙的直笔斫皴,既表现山石体的质感,又富于古雅的装饰意味。树丛和水草以水墨和淡绿色皴染密点,葱郁清丽。七分水墨三分青绿的设色画法,开启了元代浅绛山水的新体貌。小青绿山水钱选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三节元初画坛3钱选《梨花图》工笔花鸟师法赵昌,接近北宋风格钱选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三节元初画坛3钱选《八花图》钱选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三节元初画坛3《桃枝松鼠图》赵孟頫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三节元初画坛3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复古”书画本来同不以形似为目的,偏重于作者思想感情的表露古今集大成者“荣际五朝,名满四海”赵孟頫—书法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三节元初画坛3《洛神赋》《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赵体”,平整均齐,秀媚圆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伸缩性。鲜于枢邓文原行书《苏轼海棠诗》同时代的书法家赵孟頫—山水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三节元初画坛3《双松平远图》《重江叠嶂图》体现了画家由师王、董、巨,进而师李郭,变古拙为潇洒秀劲的特点李郭风格李、郭画风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三节元初画坛3尚琦唐棣朱德润商琦《春山图》曹知白李郭风格赵孟頫—上水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三节元初画坛3鹊华秋色图元赵孟頫借复古以开新的艺术理想和成就。山石—披麻皴从画面上看,有开阔的平远之景,远处鹊、华二山遥相对立,形态各异,别具风采;其墨色韵致更接近董源,多用干笔皴擦,但不作刚直方正的线条。有唐人之致而去其纤,有宋人之雄而去其犷之说。赵孟頫—山水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三节元初画坛3《水村图》平滩汀渚,芦荻从从,遥接远山。此画以董源披麻皴画山,墨色清淡,行笔多曲折变化,近乎解索皴。淡墨点苔,树木苍老,水致细密。赵孟頫—鞍马人物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三节元初画坛3晋人风骨勾皴法表现树木山石,赋色浑重典雅。《谢幼舆丘壑图》画江岸峰峦秀起,雾霭微茫,江面平静如镜。境界旷远。整个画面宛如宇宙万象被过滤提升成晶莹剔透般充满着音乐性的宁静世界。笔法秀润、清旷,虽系学李成、郭熙画法而来,但一变宋人工整刻划之体。《谢幼舆丘壑图》谢琨,字幼舆赵孟頫—鞍马人物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三节元初画坛3唐人风范红衣罗汉图元赵孟頫《红衣罗汉图》作仿古工笔重彩,画一红衣罗汉于大树下杂石上,盘膝侧坐,平伸左掌。人物神态自若,风格静穆古朴。此画多保持唐人风范,法度严谨。赵孟頫—鞍马人物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三节元初画坛3《秋郊饮马图》全画浑厚,设色浓丽,具有浓郁的情致和意趣。画面剪裁看似平淡,像是信手拈来之作,却显示出画家驾驭画面的非凡本领画上自题:“秋郊饮马图,皇庆元年十一月子昂。”钤“赵氏子昂”一朱文印。秋郊平原水泽,一红衣奚官驱策骝马,近处双马似嘶如闹,远处双马追逐腾跃,余者皆入泽饮水。人物马匹形态生动。岸上林木稀疏,树叶错落。唐人风格赵孟頫—鞍马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三节元初画坛3《调良图》仅画一矫健的、长鬃毛的马和一奚官,毫无背景,但从奚官飘拂的衣袖、胡须及被风吹得往前倾的马的鬃毛、马尾来看,当时似乎狂风大作,似乎已力透纸背,直往观者刮来。《调良图》赵孟頫是一个早熟而多能的画家,其绘画渊源,具体表现在力追晋唐和北宋风貌。其工笔重彩人物鞍马,取唐人风范,法度严谨,风格古朴。任仁发—《二马图》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三节元初画坛3任仁发(1254—1327),字子明,号月山道人,松江青龙镇(今上海市青浦县)人。元初著名水利家,擅画人物,尤长画马。此图画肥瘦不同的两匹马:其一为膘满肉肥的花斑马,曳缰昂首,神气十足;其二为瘦骨嶙峋的棕色马,垂首而立,疲惫不堪。作品以对比手法讽谕那些“苛肥一己而瘠万民”的贪官污吏,而赞颂那些“瘠一身而肥一国”的廉洁者。画面简洁,马的造型准确逼真,用笔劲健,设色清雅《二马图》任仁发—《张果见明皇图》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三节元初画坛3画中人物神气生动,衣致作游丝描,极为工整。故事出自《明皇杂录》。画上自识“云间任仁发笔”。钤白文“任氏子明”一印。卷后有元·康里夔、危素二跋。《张果见明皇图卷》画唐玄宗李隆基(明皇)接见传称为“八仙”之一的张果老的情景。唐明皇身着黄袍坐在圈椅中,右方第一人张果老,白髯高冠紫衣对坐,地下一箧启盖斜置,一小白驹从箧中飞奔而出,一童蹲地而急驱之。任仁发—《人马图》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三节元初画坛3善画鞍马、人物故实、花鸟等。任仁发的人物鞍马师法李公麟,与赵孟頫齐名。画面简洁,马的造型准确逼真,用笔劲健,设色清雅。任仁发—《水凫鹥图》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三节元初画坛3花鸟画师法黄筌工整艳丽一格,接近宋代院体花鸟画风。此图描绘的花鸟,格调优美,是接受了南宋院体的创制,与他描写人或者马的传统画法有所不同,在传世的任氏画中,为仅有的佳作。赵孟頫—花鸟中国美术史|元代时期的美术第三节元初画
本文标题:元代美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382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