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价格价格是所有营销组合中最灵活的因素之一,毫无疑问,当产品出来之后,定价是老板或高级营销人员所面临的第一大问题。目前,中国的保健品的定价不能完全遵循其他行业的常用的定价原理。本文所涉及的价格问题主要分为产品的终端零售价和省、地市级供货价。产品定价的方法由很多,如成本定价法、盈亏平衡定价法、价值定价法和竞争定价法、市场撇脂定价法和市场渗透定价法等。保健品企业更多地使用了成本定价法,和保健品业独有的老板定价法,即以为老百姓像他本人一样有钱的定价方法,一般是高价。总经销商的供货价格制定,在“谁来投入广告”的前提下取决于渠道策略。如果由总经销商负责广告的投入,则省、地市级供货价为终端零售价倒扣五零至六零。如果总经销商不负责广告的投入,则省、地市级供货价为终端零售价倒扣二零至三零。我们认为,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是由总经销商全面负责广告的投入,当然这就要求一定的资金实力、营销策划能力和媒介企划能力。国内这些年做得好的产品基本上都如此。比如哈慈五行针、脑白金、太太口服液以及哈药三、哈药六的产品等。在其他行业中大企业大品牌也大都如此。生产商自己不做销售,而转由其他公司做总经销商的话,可采用成本定价法,一般来说零售价格是制造成本的八到十倍,供给总经销商的价格应在一到二折左右。我们通过几百例的研究发现,70元是一个奇特的标志线,标志着价格与销售额的某种因果关系。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以上的产品无一不是在这个标志线以下,如三株口服液、红桃K、脑白金。即使年销售额达不到10亿元,几年的累计销售额也达到了10亿元,如汇仁肾宝、排素养颜和万基与金日的产品等。70元以下的产品一定是依据成本定价法,且制造成本一定在是10元以下。近几年的依据老板定价法的产品,名气都蛮大,价格在200--300元左右,但差不多都是亏的,如美生肥克、V26减肥沙淇、海王金樽、曲美以及最近刚刚推出的朵而减之。不久前由某著名富豪属下企业推出的一个补脑产品定价在1960元,分析其配方后发现其成本也就在50元以内,但他给省级经销商的价格就在十倍以上。这样的价格恐怕只能使富豪更加富裕而已,因为他的招商是非常成功的,据闻有5000万之巨,风险已转到经销商那里了。不久前,北京一位厂家找到我们,让我们帮他进行策划,一个与昂立和三株同样成分的润肠通便的一小瓶产品,诉求为“肠常清,人长寿”。分明是针对老年人的定位,但其价格却设定为97元(昂立是两小瓶90多元)。这样的价格策略不知从何而来,其结果必然只有死路一条。对于高端产品,如果你将价格定到2300元,我建议你干脆定到2980元,因为对于消费者的心理来说,两者的区别不是很大的。我们在做一个美容仪的策划时,就这个问题做过消费者调研,发现消费者对于这样的价格差并不敏感,最后将产品定在2980元,市场的反映表明,我们的决策是正确的。如果你想进入礼品市场,如果你将价格定在98元,我们建议你将价格定在108元,消费者送一百多块钱一盒的礼品跟送几十块钱的礼品是不一样的,何况,厂家从每盒产品还能多获得几元的利润呢。策略营销策略按4P理论可以分为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与广告策略,这里只谈最后一个:广告策略。先说一下策略与创意的关系。我们认为,策略是创意的灵魂,没有策略指导的创意只是策划者自娱自乐的工具。策略是解决“卖给谁,卖什么”的问题。创意是解决“如何卖”的问题。策略来自对市场的深刻把握,来自对消费者的深刻研究。因此,蜥蜴团队说:“我们不再只是做广告的家伙,我们是策略企划人。”曾经有个大老板,天天要手下人出“作品”,手下人很短时间可以出几百份“作品”。但是没有策略指导下的“作品”只是胡思乱想,没有方向,没有出处,既使有一定销售力也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而已,成了都不知道咋成的。策略对了,创意一般,也可以有较好的销售力。比如“严迪”,其实是一个广谱抗菌素:罗红霉素,很多企业都有生产。“严迪”的诉求是“感冒时用严迪,杀菌消炎”。它的策略是不及其余、只取一点。每年的销售都以几亿计。“脑白金”的策略是“送礼”,它所有的声音都在说“送礼”,“脑白金”等于“礼”。当年“三株”的策略是“有病就喝三株口服液”,还走杨振华“851”的路子。虽然违规,但非常符合二三线市场操作的实际情况。“礼”和“病”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所以才会有十亿、几十亿的销售额。而只卖某一两个功效的话,这个目标要想实现就是“夸夫追日”。2001年国内胃肠药卖得第一的“斯达舒”,诉求是“胃痛、胃酸、胃涨,请用斯达舒”。它的策略是“举重若轻”,直指胃病的几个常见症状,一网打尽所有胃病患者。而不像合肥某药厂同样是胃药,市场细分策略用昏了头,要消费者分清自己的病是胃寒还是胃热。这是医生的事,消费者只能知道自己是“胃痛、胃酸、胃涨”,也知道这个时候要用“斯达舒”。当初“斯达舒”刚面市,第一支广告片是“感冒了,快去找四大叔来”,这支被评为十大恶俗广告的广告片同样是策略精准的,人们记住了“斯达舒”这个一般情况下难以记忆的名字。以上这些产品的广告,其创意表现都实在不敢恭维,但并不妨碍产生天文数字般的销售额。他们的诉求都非常简单明确,而且尖锐,采用相同的句式:“怎么怎么就怎么怎么”。在营销实践中,定位一定要明确,诉求一定要尖锐,就也是策略,也是保健品营销的要义。深刻领悟了这一点的人,在保健品营销这个行业才算登堂入室。曾与盛世长城医药保健品广告公司总经理Amy讨论过“海王牛初乳”,认为他们目标人群定位比较明确,细分到儿童,但诉求不够尖锐,什么“行如风、站如松、坐如钟”,消费者不明白具体有啥好处,为什么需要“牛初乳”,什么状态下需要“牛初乳”?广告投了不少,销售却不好。策略不对,一切白废!98年始,海尔推出了“采力”,诉求亚健康,这个诉求很空洞,消费者无法简单明了与之对位的诉求策略,使2千多万扔进去,只普及了亚健康教育,自己却血本无归。时至今天,还有不少产品在诉求亚健康,这个大而无当的策略。“蒙古派”的一贯有效的作法之一:“症状明确,人群模糊”,就是广告猛打症状,目标人群扩大,类似“胃酸、胃涨、胃痛,请用斯达舒”的作法。卫生部24项保健品中,几乎一多半得需要从这个策略角度入手,仅仅被批准“免疫调节”功能的产品就有650多个,策略将决定谁会从中胜出。功效总有一些不懂行的人在媒体上兴风作浪,拿保健品的功效问题开刀,动不动以揭穿的视角说“保健品你还敢吃吗?”实际上,这是无视国家法规的偏见,因为凡是经国家卫生部批准的、给一顶“蓝帽”戴的保健品都是有效的,这一点我们要相信参与评审的专家们。区别在于:一、起效时间的长短;二、有效率的多少;三、显效还是隐效。有的产品需要服用较长时间才会有效,比如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耐缺氧、抗突变、改善记忆、抗辐射等类产品,以洋参类、蜂胶类传统意义的补品,及维生素类产品为代表。有效率多少,国家广告法规定不允许说,但有效率确实是一个问题,易遭人非议。不过,就是全世界最好的药也不敢保证对所有病人百分百有效。有效率不高的产品在某种程度至少可以起到心理安慰剂的作用,这与医学史上童子尿、鳄鱼泪的作用一样,在东方和西方都可考查得到。显效的产品是指那些有某种指标可以量化的产品,比如减肥品、降糖、降压、降脂、改善睡眠、改善胃肠道功能等类产品,消费者使用后,立马可以测量或症状改善。起效慢的产品都有一些企业在偷偷赚钱,像康福来、金日。一般情况,大企业在成名后,最好增加一些这样的品种做,可以靠知名度,而不是广告赚取利润。比如海王一举成名后,就不要再声嘶力竭地搞“牛初乳”了。显效的产品最适合小企业去做,因为显效的产品的忠诚度较低,尝试性购买的人群多,但应选择价位较低的。因为价位较高的多由有实力的企业占据,他们有较大广告投入,尽管很少能赚到钱,但他们能赔得起,可以赚个名什么的,还能玩个资本运营什么的。那些诉求显效功能的产品一定要让消费者真真实实感觉到它的效果,因为显效类产品上市后,尝试性购买一般只会在三个月内发生,以后就要靠口碑效应去支持才会拥有一席之地。另外,有显效的产品在开拓市场时可以采取大规模派送的方式,比如“万人大赠送,效果大检验”之类。这是屡屡奏效的一招,经常可以见到,将来也还可以用。常常因为迫于消费者对功效的期望,少数不法企业在产品里偷加违禁成分,造成对消费者的健康损害,受到国家的治理整顿,并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进程。在营销实践中,功效的定位一定要明确,诉求一定要尖锐,关于这一点,在本文有关“策略”部分着重分析过。不管怎么着,目前,大的功效范围国家已规定好了,就是原有的22大类,外加新增的“泌乳”和“排铅”的2类。如何将功效说得跟消费者的需求更直接,更明确,决定了我们的产品能否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实现最大的销售。概念这方面我们多次撰文论及,也是保健品被人常常垢病之处。毫无疑问,它也是保健品营销创新的突破点,塑造高手的加油站,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思想库。如需了解“概念”的更多含义,可参阅拙作《洗手间、概念与保健品》及《中国经营报》2002年3月11日第十版的《保健品怎么就不能炒概念》。这里只谈企业如何通过概念创新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找机会点。概念创新是营销成功的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任何行业来说概莫如此。概念是产品所作的可以解决消费者未满足需求的一种承诺,是产品定位的一种差异化表现。赫赫有名的保健企业哈慈生产的“哈慈五行针”因为良好的功效和使用的便利性,持续五年拥有不凡的销售额,它的特点是针对中老人多病缠身的状况,运用传统中医针灸理论,有效治疗多种疾病,即针灸能治的病“五行针”也能治。这点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可以得到有力支持,因为“五行针”说到底也是一种针灸器具。它的概念是“家庭针灸师”。当时,有几个从哈慈出来的人,发明了“中脉烟克”。“中脉烟克”也是利用传统中医针灸理论研制的,但它舍弃了“医治百病”的市场,(如果它起一个其它名字的话,如“中脉通”也不是不可行,只是操作起来过于繁杂),而猛攻一点:戒烟,利用手腕上“甜美穴”治疗烟瘾,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尽管上述案例中的产品不是保健品,而是三类医疗器械,但营销手法都是一致的,在实践上也都统称为“保健品”。概念的开发过程就是对市场和消费者的认识过程,发掘消费者尚未被满足的需要,并与竞争品牌区别开来。概念不是凭空编造的,而是知识的结晶,经验的聚合,想象力的硕果。概念的开发有两类技术性来源。一类是新材料,一类是新功效。新材料:可以是新发现或新发明的材料(成分),比如“褪黑激素”,可以来源于科技的发展,如基因技术、纳米技术等,比如“核酸”、“多肽”;也可以是重新名命的旧材料,比如“脑白金”。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褪黑激素”就是“脑白金”,它来源于想象力和对保健品营销的深刻领悟。那些单纯卖新材料的产品,成功时间大都不会太长,因为仿制者很快就来,使消费者很快就丧失新鲜感。这一点“脑白金”绝对是营销史上的经典,要好好学习。那些卖旧材料的产品很难获得成功,如枸杞、五味子、猴头菇等,这种情况下,最好是收摊。或者,只卖功效打产品名(产品名还不能含有材料名),可能还有点机会。新功效:比如2001年折腾挺凶的海王金樽:解酒护肝,尽管在卫生部批准的24项功能中早就有保护肝脏,但一直没有企业真正做;比如“可采眼贴膜”。这打开了很多人的思路,现在顺下来的已经有了美脖子的,美肚脐的了。实际上,就是去找还没被照顾到的地方,再比如“肺”。最近就有“虎们清烟片”、“亿利甘草良咽”、“清华清茶”等等杀将出来。这是一个机会较大的市场,肯定会有发大财的,因为人体内脏只剩下肺还没有被“保健”了,而那块地儿又是那么黑。任何的概念都需要一套自圆其说的理论支持,而且一定来源于某种理论或学说,即所谓“机理”,否则是无本之木,无法取信于消费者。从营销角度讲,概念的开发要尽可能提前,至少要与产品的研发同步,而不要等到连包装都印好了才想起来做。品牌这是被人经常挂在嘴边的好词,像人才、核心竞争力等一样时髦,但在保健品行业有哪一位敢说自己拥有一个品牌?这同样是中国的医药企业的难题,除了“同仁堂”之外,别无医药品牌。不说小企业,他们正在为活着而苦苦挣扎,就说那些有点规模的企业,比如,哈慈、海王、健特、太太。他们拥有的只是知名度。他们拥有的最多是一个
本文标题:策划要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39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