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
读《千年一叹》有感2016.6.7作者:余秋雨◦1946年生于浙江余姚◦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秋雨书院”院长◦中华文化研究取得国际公认高度、文学创作在当代华文世界读者最多◦主要作品:《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行者无疆》《中国文脉》《山河之书》等◦创作特色:散文作品中始终贯穿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考和反问。作品中透着几丝灵性与活泼,尽管表达的内容是浓重的。追求清理交融的雅致语言,“语言在抒情中融着历史理性,在历史叙述中透露着生命哲理”。◦获奖荣誉:作品简介◦日记体散文集(1999.9.29~2000.1.1)◦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四万公里,十个国家,需要贴地穿越很多恐怖主义蔓延的地区,如北非、中东、南亚。◦在“9.11事件”后,作者不断受到海内外的来信、来电,肯定这本书较早地指出目前世界上最恐怖地区的所在,并忧心忡忡地发出警告。日韩快速翻译这本书,并说“亚洲人自己的发现”。“我只能行走,不行走时就无法思考。”◦古希腊文明、古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希伯来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等◦以对这些人类古代文明及他们的后代当下生存状态的考察与反思为逻辑起点,以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为价值终点。◦以感伤、厚重而平实,却不失优美的语言,记录了这些古代文明的衰落。◦以辽阔的视野,近距离的触摸方式,寻找着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感受着宗教、战争对现代人的困扰,在反思中试图解读各大古代文明衰落的原因与共同规律以及中华文明强韧生命力之所在。中国希腊埃及巴、以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苏尼翁角海峡、迈锡尼、奥林匹克遗址、巴特农神庙金字塔、红海、尼罗河、太阳神殿、撒哈拉沙漠耶路撒冷哭墙、戈兰高地、拉宾广场、清真寺约旦河、安曼、佩特拉山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巴比伦博物馆、古巴比伦城德黑兰、巴列维国王的陵墓、星期五清真寺、居鲁士陵墓、大流士宫殿札黑丹伊斯兰堡新德里、恒河希腊黑格尔说:“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尤其是在我们德国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国之感。”这表明欧洲文明把希腊看成是自己的文化故乡。雅典帕提农神庙迈锡尼-.墓地埃及在古罗马诞生以前,这些古老的石头就似乎在说:“切记你们只是尘土,世代生而又死,城市建而复废,国家兴而再衰,而我们却永远屹立。”当古罗马最终化为一片尘土时,金字塔仍在这样说。金字塔太阳神庙以色列一个流浪了两千年的民族,对于其它民族的流浪者理应更仁慈一点。举世钦佩的机智,不应花费在对他人的损害上。以色列人在沙漠里寸土必争地扩展绿洲的奋斗,有比对哪块高地、哪个半岛的军事占领,有意义得多。耶路撒冷哭墙约旦没有墓碑,没有画像,没有任何形式的留言。约旦国王侯赛因生前经历过许多惊涛骇浪,死后选择了沉默与简朴。约旦河洗礼伊拉克以前,不知道对于一个国家来讲,什么叫主权。这回来伊拉克,最强烈最深刻的震撼,是让我们知道什么叫主权了。一个国家如果是这样活着,那它还不如不活着。多痛苦啊!古巴比伦城遗址空中花园巴别塔伊朗伊朗土地的主调,不是虚张声势的苍凉感,不是故弄玄虚的神秘感,也不是炊烟缭绕的世俗感。有点苍凉,有点神秘,也有点世俗,一切都被撮合成一种有待摆布的诗意。居鲁士墓巴基斯坦当我们发现已经在这个地区整整行进了一千五百多公里,就不能不作出判断,不管我们尚未抵达的这个国家的首都如何漂亮,辽阔的印度河平原的极大部分,无可掩饰地呈现出一种最惊人的整体性贫困。伊斯兰堡印度街边路头的景象,普通人群的神貌,比很多文章和调查报告更能真实地反映一个社会的本相.何况,我们这次并没有故意深入他们的偏远地区,而是横穿了号称富饶文明的整个北印度,面对的是声名显赫的恒河平原。恒河尼泊尔◦尼泊尔是旅行的终点。虽然并没有多少文化积累,没有自己独立文明,而且还贫穷,但却是作者一行人钟爱的地方。◦他们沉浸于自然。这里的自然,无论是喜马拉雅山还是原始森林,都比任何一种人类文明要早得多。◦这里的生活氛围也广受旅游者喜爱。这里淳真、忠厚、慢节奏,村落稀疏、房舍土朴、环境洁净、空气新鲜、饮水清澈。◦从希腊文明到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希伯来文明、波斯文明、恒河文明,古老的风采都已蒙上尘埃,有的墙内开花墙外香,有的已无法解读,有的已经萎缩干枯,有的坚韧却仍需自卫图存、没有发展的空间,有的缺乏对文化的宽容,有的被宗教迷误所控。◦《千年一叹》对几大文明的考察是近距离的,它的反思,是基于历史的,也是基于现代的。“盛极必衰”吗?◦盛极必衰,是这本书中几大文明的共同特点。但对于这种情况,不必伤感。一切生命体都会衰老,尤其是那些曾经有过强劲勃发的生命体,衰老得更加彻底。这正印证了中国古代哲学所揭示的盛极必衰、至强至弱的道理。◦这种消失,一定是一件坏事吗?到也未必。因为,时间实在太长了。◦中东,从约旦河两岸到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再从伊朗高原延伸到南亚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界地区,曾经,拥挤着人类几个特别辉煌的古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希伯来文明……这么一片悠久而荣耀的土地,而今全然被极端主义的冲突闹得筋疲力尽、遍地狼藉。◦文明之间的远征和互毁,埋下了极端主义的种子。于是,文明最集中的地带,成了仇恨最集中的地带。◦难道,这就是“盛极必衰”的契机?中国为何成了例外?◦1、地理环境阻隔,避开了古文明间的互征互毁。◦2、文明的体量。避免了小体量文明的吞食,也避免了自身的枯窘。◦3、统一又普及的文字系统,避免了解读的分割、封闭和中断。◦4、实用理性和中庸之道,避免了宗教极端主义。◦5、科举制度,既避免了社会失序,又避免了文化失记。总结◦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作者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在生活和游历的细节中展示了人性的魅力。我们应该开拓自己的视野,因为世界是精彩的,同时也要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因为我们拥有的是宝贵的。◦我们的人生相对于人类的发展是短暂的,有些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消失,而有些人却留下了痕迹,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以后,我们现在的经历可能会很快被淹没,后人可能不在会记起我们,但我们的确应该为后人留下些什么,让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应该珍惜,应该努力,无论后人是否能记得我们,我们都将为自己骄傲。也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骄傲。◦《千年一叹》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粗看它是作者游历多国的日记,但在深层次它不仅能够带给我们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同时也带给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促使我们对自己进行反思。
本文标题: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439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