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王荣生教授语文阅读教学讲座课件
散文教学及连带的问题王荣生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专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第2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专著《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总主编《语文教育研究大系(1978-2005)理论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专著《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专著《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提要一、阅读能力与阅读方法二、语文教学问题集中体现在散文三、正确把握散文教学的两个链接四、由散文连带的问题一、阅读能力与阅读方法1阅读能力学生某一特定文本百科知识1蒋寅《对文学理论的技术要求》《自传的契约》《中华读书报》2010.10.13语文能力是具体的笼而统之的“阅读”是没有的。具体的阅读活动,一定是某种特定样式的阅读;而不同样式的阅读,所运用的能力是有区别的。在讨论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之前,我们有必要事先查明,希望学生现在或将来所从事的是哪一种方式的阅读活动;这样,我们才能明了,要培养学生的,究竟是些什么样的阅读能力,才能接下来去研究怎样去培养这些能力等一系列的课题。阅读能力,可以描述为掌握阅读方法“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第一,必须讲究方法。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华,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意,都得让学生心知其故。第二,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行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事。国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就看这两点。”阅读能力,可以描述为掌握阅读方法不在说读法方面多注点儿意,阅读十个选本也是徒然,不用说是一个。阅读方法阅读取向哪一种阅读?战略的阅读技法在哪里,读什么?战术的阅读取向决定主体行为阅读技法受制文章体式1阅读能力是具体的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指导学生形成所需要的阅读能力1、指导学生:能抱着正确的目的,合适地看待特定的文本。2、指导学生:能在文本的重要地方,看出所传达的意思和意味来。合宜的教学内容文本的教学解读依据体式根据学情阅读取向与阅读方法好的阅读教学,往往基于合适的文本解读。不那么好的阅读教学,其原因往往是不顾文本体式,而采用了莫名其妙的解读方式、阅读方法。二、语文教学问题集中体现在散文语文教学的主导文类何以是散文?文化传统主动选择文化传统魏晋之前古文运动桐城派新文化运动三家散文散文复兴阅读教学:好文章观散文—随笔科普小品——生动的说明文杂文——生动的议论文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普通文章(散文)的章法散文知识的问题传统的没有了现代的没进来散文知识的问题情景交融抓主干,去旁支初步的结论限制散文散文教学内容的除旧纳新散文教学内容的问题研讨散文在阅读教学所造成的问题散文在写作教学所造成的问题关于散文教学内容的调查与分析散文研究的新进展及其对语文教学的意义国外的散文(阅读、写作)教学及其启示三、正确把握散文教学的两个链接1钱理群《说什么“理”,如何“说理”》《走向虫子》“要读懂并讲清这篇文章,关键在要弄清其文体:这是一篇说理的散文,而不是描写、纪实的散文,更不是抒情的散文。”因此,文本解读就应该从“说什么‘理’,如何‘说理’”来展开。《语文建设》2009年第4期正确把握阅读教学的两个链接要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课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要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1阅读教学的课文,不仅是学习材料,而且是学习对象学生今天所面对的学习对象,是“这一篇”独特的文本,学生今天所面临的学习任务,是理解、感受“这一篇”所传递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是理解、感受“这一篇”中与独特思想情感融会一体的语句章法、语文知识。要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外在的言说对象独特的情感认知作者的所思、所感个人化的言说对象作者的所见、所闻个性化的语句章法作者的言语表达这一篇课文(散文)学生课例讨论《安塞腰鼓》《心田里的百合花开》《生命,生命》《走一步,再走一步》1“莫言作品的外文版翻译者们为什么去访问高密?”莫言答:“大概都被我小说中的描写忽悠了。吉田富夫去高密,想去看我小说中的磨坊、河流、高粱地等场景,但只看到一条干涸的小河沟,根本没有我小说中那样的澎湃奔流的大河。他问我大河呢?我说,就是长江黄河啊!森林呢?我说在长白山;沙漠呢?我说在内蒙古。”其实,莫言的答语还是托词,小说中的磨坊、河流、高粱地,是小说家的语言所营造的世界。1散文是介于文章和文学之间的文类,它叙写“这一位”作者的所见、所闻,表达“这一位”作者在独特境遇中的所思、所感。散文叙写作者的所见、所闻,散文中呈现的,是“这一位”作者极具个人特性的感官所过滤的人、事、景、物乃至心理镜像。散文中谈论的所思,散文中表达的所感,是“这一位”作者依赖其独特境遇所生发的极具个人色彩的感触、思量。散文中的言说对象,是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它唯有作者的眼所能见、耳所能闻、心所能感,而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引发的所思,落根在“这一篇”,通过独抒心机的章法、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流露心扉的语句。要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外在的言说对象独特的情感认知作者的所思、所感个人化的言说对象作者的所见、所闻个性化的语句章法作者的言语表达这一篇课文(散文)学生1散文极具个人性《走一步,再走一步》所叙述的,是莫顿·亨特一辈子都铭心刻骨的童年经历。《生命,生命》的谈论者,是残疾得每一举止都要忍受大痛苦的杏林子。《心田里的百合花》所表现的,是林清玄意想的、向往的心灵世界。《安塞腰鼓》所描绘的,是世上其他人过去从来没看见过,除非通过刘成章“这一篇”散文,现在也永远不会看见的“好一个安塞腰鼓!”外在于散文的客观的言说对象,不在散文“阅读”的视野里。外在的言说对象独特的情感认知作者的所思、所感个人化的言说对象作者的所见、所闻个性化的语句章法作者的言语表达这一篇课文(散文)学生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课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11散文不祈求成为公认,阅读散文,也不是为了获得公认。作者之所以写散文,是要表现眼里的景和物、心中的人和事,是要与人分享一己之感、一己之思。阅读散文,至始至终都在散文的里面,我们阅读散文,是感受作者所见所闻,是体认作者所感所思。散文流露作者的心扉,读者以自己的心扉打量散文,阅读散文是心与心的碰撞、交感。换言之,外在于散文的客观的言说对象,不在散文“阅读”的视野里。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课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外在的言说对象独特的情感认知作者的所思、所感个人化的言说对象作者的所见、所闻个性化的语句章法作者的言语表达这一篇课文(散文)人生经验学生语文经验课例讨论《安塞腰鼓》《心田里的百合花开》1《安塞腰鼓》教学流程:(一)师播放《出西口》歌曲,出示“安塞之旅”课件,抒情导入语,展示安塞风光图片。要学生谈论“你看到了什么”。(2分钟)(二)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师出示课件“腰鼓风情”。(6分钟)(三)指示学生按“好一个安塞腰鼓!”谈论阅读的理解和感受。多名学生谈论,并朗读相应的语句。如“好一个狂野的安塞腰鼓!”指读14段、21段、8-10段的相关语句。最后归结为安塞人的“精神”,4位学生依序分别说:“对生命的渴望”,“把贫穷化为动力”,“对家乡的热爱”,“中华民族的精神”。(20分钟)1(四)师播放打腰鼓场面的录像片段,要学生用“比喻句”记录“新的感受”。7名学生发言,朗读各自的抒情作文片段,似乎师生都不在乎“比喻句”否,新感受还是原有感受也无从辨析。(9分钟)(五)出示作者照片,学生分角色表演采访。一生扮刘成章,两生扮打腰鼓的后生,几生扮采访记者。问:“你有没有亲自打腰鼓?”答:“亲自打,还是腰鼓队队长。”问:“能不能展示一下?”答:“能”,并有备而来地表现了几招,听课师生鼓掌。扮刘成章者侃侃而谈(记录不下,现在也忘了说的是什么)。扮打鼓人也侃侃谈(记录不下,现在也忘了说的是什么),问:“你现在暂时到济南,现在还愿意回贫穷的家乡吗?”答:“回,一定回。”听课师生鼓掌。(9分钟)(六)教师讲结束语:快乐而充实的旅程,希望带着……走好自己的人生旅程。(1分钟)1《心田里的百合花》教学流程:(一)师展示所带的一束百合花,抒情导入语,出示课件。(2分钟)(二)生放声朗读课文,思索“你喜欢百合花吗?为什么?“(4分钟)(三)数名学生谈论,有概述课文的,有谈自己认识的,师小结语(未记下,现在也忘了说的是什么)。(6分钟)1(四)师布置任务,出片“第一幕,山谷幽崖“,根据第1段,发挥想象,写出百合生长的环境;”第二幕,花开有声”,分角色演示文章第2-3段;“第三幕,芳香满景”,以百合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叙述文章第4-5段内容。准备,推荐展示(10分钟)(五)6组同学展示,如第一幕,一女生朗读自写的描写语,一男生读文一女生黑板画图。最后一组在音乐声中演示全文,师抒情加入。(22分钟)(六)生全体起立,齐读“百合”语,师讲结束语:希望……(1分钟)实际上课文只是个跳板试图建立学生与“外在的言说对象”的链接外在的言说对象独特的情感认知作者的所思、所感个人化的言说对象作者的所见、所闻个性化的语句章法作者的言语表达这一篇课文(散文)学生当前中小学阅读教学的问题学生散乱地找东西学生活动了一番教师额外地讲东西教师展示了一场课例讨论《背影》《幽径悲剧》《绝版的周庄》实际上丢弃了语文经验企图让学生“具有”与作者等同的情感认知外在的言说对象独特的情感认知作者的所思、所感个人化的言说对象作者的所见、所闻个性化的语句章法作者的言语表达这一篇课文(散文)人生经验学生当前中小学阅读教学的问题不是引导学生细腻地体悟作者独有的经验而是把作者的经验抽象化,企图让学生“具有”与作者等同的情感认知课例讨论《生命,生命》《走一步,再走一步》四、由“散文教学”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写作教学的百年难题1散文在写作教学所造成的问题散文无体训练有型散文在写作教学所造成的问题“文学语言”“真实写作”散文在写作教学所造成的问题小文人语篇闪光点的记叙文生动的说明文哲理性议论文小说、诗歌等“散文教学化”1课例讨论《桥边的老人》《最后的常春藤叶》《最后的常春藤叶》学案学习目标:着力挖掘小人物的伟大人格和高尚品格,展示人们向往的人性世界的美好愿望。弄清小说写了哪些人物,以及“最后的常春藤叶”与小说人物之间的关系。了解“欧·亨利式的结尾”的特点。课前活动1、通过图书馆或上网了解欧.亨利创作的时代背景及其小说的风格。2、通读课文。要求:第一遍:整理故事情节;第二遍:注意小说人物形象;第三遍:思考小说的思想内涵;最后,由学生通过三遍的阅读,思考小说的独特风格:初步了解语言和结尾的特点。3、通过作者的其他短篇小说的比较阅读来加深对文章风格及其主旨的理解。《最后的常春藤叶》学案课后活动:以贝而曼为讲述人,把小说改编成一个自述式的通俗故事。课中活动一、导入通过“情景创设法”播放幻灯:韦唯《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正是心的呼唤,爱的奉献,正是“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人性的光辉点亮了一个个即将消失的生命。《最后的常春藤叶》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欲知详情,请大家快速阅读,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小说情节梗概。1二、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欧.亨利小说的特点1、分角色朗读,力求把握人物心理,读准人物说话的语气。进行评比,推荐出朗诵好的小组进行示范性的朗诵,由老师读旁白。2、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欧·亨利式的语言”特点。明确: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等奇特语言艺术,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3、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欧·亨利式的结尾”的特点。明确:短篇小说大师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的命运徒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1三、小组探究:在弄清文章
本文标题:王荣生教授语文阅读教学讲座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456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