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特点分析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特点分析组员:蔺军广、谢锦波、党靖然中国园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世界中独树一帜。它是融建筑、园林、景观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品。皇家园林在中国园林中,皇家地位的尊贵是不可动摇的,在园林建造手法上,可以说是专横跋扈的,于是,在园林中表现为淋漓尽致的施展和不择手段的追求。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里,园林这种东西难免被搬进皇室,于是在这片远古的东方大地上出现了许多园林与宫殿的结合体。一、中国皇家园林中的风水选址原则中国的皇家园林是占尽了风水宝地。如承德的避暑山庄,东北来水,东南积水,东南流去,西北高山。山是昆仑的代表,是玄武的象征,水是青龙和朱雀的象征。在园林内部,也是仿照风水的格局,进行东、南、西、北的四围山的堆叠。前为案山,后为座山,东为左辅,西为右弼。首先是依山傍水原则。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万物生机的源泉,没有水,人就不能生存。华夏文明兴起的地方大都在河边台地,这其实是与当时的狩猎和捕捞、采摘经济等相适应的。其次千尺势,百尺形原则。风水中关于千尺势、百尺形的论述也是在人们长期的实践和先秦相关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量化得出的。按现代的尺度来计算,千尺势、百尺形分别约为230~350米和23~35米,这与现代的外部空间模数等相关理论的阐述不谋而合。对北京紫禁城的研究不难发现千尺势、百尺形原则的运用。无论是在单体控制、整体立意,还是在视距控制上,紫禁城都充分地运用了这一形势指导原则。第三是地质检验原则。传统风水理论对选址的地质状况也很讲究,认为地质能够影响该处居民的体质。第四是水质分析原则。在风水理论中,择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吉地不可无水”,“寻龙择地须仔细,先须观水势”,“未看山,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等等,都表明了风水家对水的特别重视。此外还要考虑坐北朝南原则。坐北朝南也是风水学在勘测选址时所常应用的一个原则。这主要是跟我国理位置有关。我国处于北半球,欧亚大陆的东部,大部分陆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四季的阳光都由南方射入,因而朝南的房屋便于采取阳光。同时,坐北朝南还有利于避风,对于中国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采取坐北朝南的原则有利于避开寒风。二、中国皇家园林中的山水格局特点中国皇家园林采用的是山型的山水园风格。以山为主,以水为辅。讲究智水与仁山的结合。以仁为主,以智为辅也是中国人的道德观。所以园林中必有堆山,山体高大。以山上的主体建筑为视觉中心,以水中的小岛为构图中心,采用两心合一。山、水分别被誉为园林的骨骼与血液,筑山理水是基本的构景要素。皇家园林中无论是堆山叠石,还是理水造池,都是在刻意地追求一种磅礴的气势。当然,包罗万相的皇家园林中也有玲珑剔透的太湖石,但这只是园中的点缀而已。三、中国皇家园林中的轴线、对称和中心布局皇家园林是坚定不移地走轴线与对称的道路。如颐和园,从后山的北宫门到风景中心的佛香阁,以至昆明湖的凤凰墩,是一条明显的轴线。同时采用轴线与对称的有坤宁宫后面的御花园、慈宁宫花园、宁寿宫花园等。颐和园由宫殿区、前山区、万寿山区、后湖区、昆明湖区等几区组成。主要建筑群位于万寿山中轴线上,在靠近南面昆明湖的一侧,布局对称,体量庞大成为全园中心。为取得和谐的呼应,沿着中轴线向南,直到昆明湖中小岛处,建造十七孔桥和八角亭,也采取较大体量。其余建筑体量都较小,这样做不仅强化了中轴线,更重要的是没有破坏自然本来的风貌,几乎完美地做到了自然与人工的和谐。颐和园的中轴线运用十分巧妙,它不仅没有破坏自然,反而使自然得到强化。建筑气魄宏伟,又体现出帝王的权威。这种权威的体现与它的选址也有关系。建筑建在半山腰,其中统率全园景观布局的佛香阁仅楼身即高37m,连同高大的基座在内,从湖面起竟高达80m。佛香阁作为颐和园的构园中心,具有两方面的职能:首先它是全园的视觉中心,并以此为依据控制全园布局。从这方面来分析,佛香阁处于被观赏的位置,从佛香阁往下看,有很强的俯视效应,这就达到了一览众山小的效果。在中轴线上,建筑由高到低排列,进一步强化了中轴线和帝王的权威。四、中国皇家园林中的栽植植物运用在中国皇家园林中,多采用高大的乔木,而且遍及奇花异卉。作为乔木的苍松翠柏是庄严、宁静、和谐的美,而奇花异卉则是皇家富甲天下的象征。在植物种类上,多喜欢采用四季长青的植物和开花的植物。如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对春之桃、夏之荷、秋之枫、冬之松,都有同样的喜好。这也是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的表现。在植物修剪上永远是自然形态的优美高于一切。五、中国皇家园林中的建筑特点中国皇家园林在对园中建筑进行精心布局设计的同时,还着意于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通过单体建筑的外在形象来体现皇家的气派。皇家园林建筑多为宫式,但苑中宫殿建筑又与城中有别。除了早期分布于黄河流域的部分皇家园林建筑外,大多用灰瓦卷棚顶,斗拱尺度和出檐深度较小,侧脚和梁、柱的比例加大,屋顶呈现平缓的曲线,墙体厚重,各种雕饰中图案严谨、体形粗壮。所有这些形成了皇家园林建筑庄重沉稳的形象特征。此外,皇家园林中还有众多的园林建筑小品,如牌楼、华表、石狮等,它们对园林建筑整体风格的形成起着补充作用。综合起来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点:第一是类型上,主要是以殿堂为主,亭台楼阁为辅。中国皇家园林中的宗教建筑占有很大一部分,这一点与皇家的积德求寿有关。第二是建筑布局上以规则中轴线对称为主。第三是建筑数量上采用密集型,建筑密度比较大。第四建筑体量比较大。第五是桥梁,多采用石拱桥。中国皇家园林采用实墙厚景和高墙的形式。如北京皇城内园林,每座园林都有高高的城墙围护,承德避暑山庄也是如此。这样的围合是把墙当作安全的城墙来设计的,体现了当时帝王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统治地位这样的特点。中国皇家园林多采用砖、瓦、石等材料的拼花构成道路的图案。私家园林一、清代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艺术(一)平面布局江南园林是旧时的官僚士大夫专为享受山林野趣,而又免去远游劳顿之苦,在城市中围筑高墙经营修建的,所谓“城市山林”。江南园林多属于私家园林,因此大都修建于市井之间,为了避免外界环境的干扰,追求安静与闲适,因此多会采用内向的平面布局形式。江南园林采用内向的布局形式,将建筑背朝外而面朝内,围合出一个相对私密的集中空间,以水面作为中心,通过叠石理水和植物的种植丰富空间变化。这样既获得了较为宁静、私密的空间,又可以在四周的建筑内从不同角度观赏中心景观。(二)空间布置1.私家园林的入口设置私家园林往往将入口设置的较为狭窄,将狭窄的入口空间与之后的庭院开敞大空间作为对比,在入口空间限制人们的视野,激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穿过入口后,则使得人们豁然开朗。从入园一开始,以一系列暗小曲折的空间为前导,使人从喧闹的城市街道转入园门后经过一段情绪净化,再见到山水景色,宛如进入桃花源中与世隔绝的境界。2.空间的对比与突出狭小的入口空间与开敞的庭院空间的对比使得人们能获得豁然开朗的心境。其实在园林的很多形式处理上都运用了空间对比的手法,通过面积的大小、狭窄与开阔、疏散与紧密、简单和曲折以及严整与自由等多种形式进行空间的对比。通过空间的对比,不仅能突出重点景观,同时,也能为人们提供更多不同的感受和体会。3.空间的层次江南私家园林以精巧著称,在面积不大的庭院内,为了使其更有观赏性,造园者通常都会重视空间层次的变化,在前景—中景—远景的相互衬托与对比之下,使得景观更加丰富。还有就是从一个景观空间通过一个前后开敞的厅或者洞门窥看到其后面的景色,这种情况下,开敞的厅或者洞门又作为了一个框景的工具。4.高低错落丰富的空间变化不仅在于前后景观进深的变化,也在于垂直高度上的高度错落。在低处可以仰视上方的景色,在高处可以全览下方的景色。低处是一个空间,换之高处,可能又是“别有一番风情”。(三)景观要素配置建筑、山石、水、花木是构成园林景观的四大要素,这四大要素的不同组织形式使得每一个江南园林都是非凡独特的。1.堆山叠石园林中的山石都是仿照自然而进行的摹写改造,又称为“假山”。这些园林中的山石不仅组成了具有高低错落的空间变化,它还有分割空间、障景、形成透景线、充当室外阶梯的作用。江南园林中,山石常被用来障景,同时也有“漏景”的作用,即形成了透景线,从山石的缝隙中能隐隐约约窥看到后面的景色,吸引人们前往。山石一个比较特殊的作用就是作为室外的台阶通向建筑的第二层。留园冠云楼便是运用建筑东部的山石台阶通向建筑的二层。运用这样的手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建筑室内空间,并且游客可以站在高处石阶上俯瞰园内的景色。2.庭园理水水面是江南私家园林的重要造景元素。江南私家园林多采用内向的平面布局形式,且大都是以水作为中心而形成了聚合感。水面能倒映岸上的景物以及建筑,从而在人的感觉上能增加空间的层次感。而在江南私家园林中将水面运用到极致的当属于拙政园中的倒影楼了。倒影楼被前方一颗大树所挡住,远观的人们只能通过水面的倒影来观察这个建筑,由倒影来观察景物,确是别有一番风味。3.植物配置江南私家园林多采用自然式的植物配置方式,再细分的话又可分为孤植、丛植以及群植等布置方式。孤植多选择姿态或者色彩有特征和吸引力,与周围环境相搭配,成为独特的一景。而丛植多是三五成簇,或者十几株一起栽植,主要起着分割空间,遮挡视线的作用。群植则多是选择在相对集中的区域,为了追求整体的美观效果,同时,也是为了不同种类植物在不同季节表现出各自的特点,最终达到“四季皆有景,季季景相异”的艺术效果。江南私家园林除了对植物的布局方式有所讲究,对于植物材料的选择也是有所讲究的。古代文人按照不同植物各自的特点赋予了它们一定的品质特征,而私家园林的主人正是选择了这些“被人格化的自然景物”来托物言志。4.建筑风格由于江南地处我国的低纬度地区,常年气候温暖,因此江南私家园林的建筑多是轻巧、通透和开敞的,这样有利于通风,也便于观察建筑外的景色。在建筑的色彩处理上,江南私家园林多是十分朴素淡雅的。无定时灰色的小青瓦,木作是栗皮色或者深棕色,院墙均为白粉墙。这是由于江南的植物种类丰富并且多为常绿植物,园内的植物色彩已是十分艳丽,用较为淡雅的建筑色彩与之相衬托,更是相得益彰。二、江南私家园林中的一些特殊手法(一)虚实相生廊道中,通过漏窗望窗外的景物,就能体现到虚实相生的意境美,从漏窗中隐隐约约的看到一部分景象,需要再靠着自己的想象感受窗外的景色,这也正是造园中所追求的“境由心生”的美妙状态。常常以陆地山石为实,以水面为虚;有景处为实,留空处为虚;近景为实,远景为虚;突出在主要游览线上的景为实,掩映在树木建筑后面只露出一丝消息的景为虚;以及明实暗虚;物实影虚;建筑实庭院虚等等。(二)“借景”手法的运用“借景”即有意识的把园外的景物“借”到院内视景范围中来。”借景在江南私家园林中也是很常用的造景手法。例如,在拙政园中,将远处报恩寺塔的景象借入园内,增添了一份大气,其隐约的景象在园中的近景衬托下犹如在天上仙境一般,真是达到了造园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对比1皇家园林之“壮观”与私家园林之“秀美”首先,体现明清时期皇家园林“壮观”的是其面积的广袤。例如,颐和园有4300余亩,园明三园有200多公顷,而避暑山庄竞达8000余亩。其次,皇家园林的壮观还表现在园里山大、水大、建筑物数量多,体量大。例如颐和园囊括了整个万寿山、昆明湖,拥有3000余间的宫殿园林建筑,可见其规模之大。与皇家园林的广袤面积相比,私家园林可谓土狭地偏。由于私家园林的园主一般是文人隐士,受隐逸思想影响,其园林面积较小。2皇家园林的“秩序“与”私家园林的“自由”皇家园林较之私家园林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严整对称的秩序美,最典型的是地处紫禁城中轴线尽端的御花园,体现了封建都城规划的前宫后院的传统格局。私家园林的园主多为文人,其园林主要表现了文人士大夫怡情自然山水、超脱世俗功名的情节。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私家园林追求的是一种山林野趣和朴实的自然美,习惯于在有限的空间将景象无限的拓展和延伸。3皇家园林的“华丽”“淡雅”的建筑风皇家园林的建筑不仅具备物质的实用功能,且注重其精神性的作用:借助皇家园林建筑的风格美,以加强和渲染皇帝的神圣威严,求
本文标题: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特点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458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