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让“幽默”走进小学数学课堂个人心得2009-12-2619:03:00阅读131评论1字号:大中小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数学课本很枯燥!确实,说到数学,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单调琐碎的计算、生涩复杂的应用题。数学以理性见长。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也曾经响亮的提出了“愉快教育”理论。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兴趣,有效地改善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而幽默则是使现代课堂教学充满欢笑与快乐的不可多得的手段。教学语言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是传递师生信息的通道。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经常运用幽默、风趣的言语,就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正如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所以幽默感是每个教师都应具有的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融入了幽默,运用丰富有哲理而又有情趣的幽默语言进行授课,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又能使学生学得愉快。这对于调节知识讲授的“输出功能”,激活学生的接受和反馈能力,形成灵活、积极的心理状态,都有很好的积极的作用。一、“幽默”走进数学课堂的有效作用1.能活跃课堂气氛实践表明,人在情绪良好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当人的心境低沉或郁闷时,不仅思路阻塞,动作迟钝,而且还无创造性可言。教学幽默具有极强的情绪感染力,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精神愉快情绪激昂。学生心境被彻底放松,对新的知识、新问题能毫无顾忌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师生间的交流畅通无阻。教师的才干、学识、教学技能很容易地被转化为学生的智慧,形成教和学的良性循环。2.能和谐师生关系教育研究表明,师生情绪严重对立时,学生会拒绝接受来自教育者的一切要求,阻碍其对正确要求的意义的真正理解,即“意义障碍”。而教师的幽默,恰恰是消除师生关系“意义障碍”的良药,它能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功效。3.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的教学,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一样”。如教师在叙述一个数学概念时,如果能通过列举幽默的例子,来解释这个概念,那么学生对概念学习的兴趣就会提高。这样学生的求知欲就被激发,他们能主动参与新的知识探索之中。4.能开启学生心智现代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儿童在课堂上很容易疲劳。如果教师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来点幽默,就犹如给儿童注射一剂“兴奋剂”,不仅可以缓解疲劳,而且也可以使教学内容趣味化,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巩固。因为学生对教学的幽默,都会发出会心一笑,而在笑过之后,又需要他们对被“幽默”了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这样可以锻炼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想象力和创造力。5.能优化学生个性教师以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语言教授知识,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教学过程本身的幽默,享受到轻松愉快的情绪,有苦学进入乐学的境界。教学幽默又可以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气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优化学生的个性。因为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能时时发现事物有趣的一面,建立起自己独特的风度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样的人,令人喜欢接近;这样的人,能他人和自己增添乐趣。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它给枯燥的数学知识裹上了一层“糖衣”,使学生如沐春风;幽默是一种“柔化剂”,消除紧张;幽默是一支“强化剂”,可以亢奋思维。一个浅浅的微笑,一个简单的动作,都可以折射出幽默之光束。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富有幽默。那么教师又如何让幽默与数学有机的结合,使“幽默”走进数学课堂呢?二、让“幽默”走进数学教学课堂的策略1.常开故事会由于年龄和生理的特点,小学生一般都非常喜欢故事。因此,上数学课时,教师可以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改编成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以激起他们内心的求知欲。比如:上《圆的周长》,上课时教师对学生说:“今天,蓝猫向淘气提出挑战,要举行赛跑比赛。”然后一边演示动画课件,一边解说:“他们分别围绕边长是40米的正方形和一个直径是40米的圆形跑,同时到达目的地,蓝猫和淘气都认为自己是冠军,吵得不可开交,下面请你来说说,谁是真正的擂主?”幽默的话语,夸张的语调,故作神秘的样子,让学生觉得生动、有趣,纷纷提出自己的猜想。主动参与到验证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的教学过程中来。2.“请君入瓮”在兴趣活动中,教师让学生解答一道鸡兔同笼的问题:有头100个,脚240只,问鸡兔各有多少只?学生心算、笔算后仍面露难色。这时教师说“全体兔子立正,提起前面的两只脚。”学生不明其意。教师又说:“现在,兔和鸡的脚只数相同了,上面有100个头,下面有多少只脚呢?”学生齐声答:“100×2=200只。”师问:“和原来脚的只数比少了多少呢?”学生马上得出是40只。这时学生恍然大悟道:“有20只兔子,80只鸡!”这位老师利用幽默的言语,请君入瓮,使得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个抽象而有难度的问题,通过教师比拟化的幽默点缀,变得浅显、生动而有趣,犹如满天迷雾被太阳驱散,一切都明明白白,幽默与风趣,让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3.打比方在讲授新知识时,用打比方的幽默语言,把生涩的内容深入浅出地讲出来,化难为易。如在教学《退位减法》时,像“1000-243=?”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为了让学生突破难点,饶有兴趣地学习,教师运用幽默,打比方说道:“今天,数学王国来了一家人,这家人十分有趣,你瞧:‘0小个’是个穷光蛋,减了不够,向‘十叔叔’借钱。‘十叔叔’也是个穷光蛋,可是他乐于助人。于是就向‘百伯伯’借。‘百伯伯’也是个穷光蛋,但很热情,于是就向‘千爷爷’借。‘千爷爷’把仅有的1千钱,借给了‘百伯伯’,‘百伯伯’马上把它换成10个百,拿出1个百借给‘十叔叔’,‘十叔叔’又把它换成10个十,自己留了9个,拿出1个,借给‘0小个’,‘0小个’,欢天喜地,马上用借来的10减3……借助幽默,学生很容易就跨过难点,学会退位减法的运算。4.巧纠错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发现学生犯同样的错误。如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不断,时常反复。怎样让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呢?采用训斥或罚重做的方法,虽然会收到短期效果,但不能有彻底的改观,也不能促进学生心灵的健康发展。这时,教师不妨适时地来点幽默,将错误“夸大”,来个“小题大做”,使学生对错误有个高层次的认知,实现自我改正的需要。比如在讲《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时,一位教师曾反复强调,遇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在那一位上商“0”。但学生往往不能理解这一点,所以也记不住。在练习中常常犯漏商“0”的错误。为了克服学生的这种错误,该教师运用幽默,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是国家的主人,但如果‘主’字少写了一点,你们就成了‘王’人;如果把这一点,又点到了不恰当的地方,就成了‘玉人’了。你们能答应吗?”话音刚落,教室里便哄堂大笑起来。接着教师抓住时机,讲解商中间有“0”时不能漏写的道理。那么,学生作业中漏写商“0”的现象就会减少。教师适时应用幽默的教育,为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5.形象释概念海因·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教师以幽默风趣、绘声绘色的语言和戏弄夸张、惟妙惟肖的动作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语言美”、“行为美”,从而喜爱数学。如在教学《比例尺》一课新知识的导入时,如果教师利用幽默,故作神秘地说:“我的衣服口袋里装着一个人”。“啊!怎么装呀?”学生茫然。接着教师象变变戏法似的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相片。“哦,原来是照片”!学生恍然大悟。再如对“0”的运算特点,教师也可以通过编辑儿歌:“零蛋零蛋是笨蛋,与谁相加都滚蛋;零蛋零蛋是炸弹,与谁乘除都完蛋”教会他们进行正确运算。可见,运用风趣幽默的言语,既可以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妙语化尴尬在课堂上,经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尴尬事件。如果教师能巧妙运用“幽默”,就能化解尴尬。如在上“四则混合运算”时,一名学生在课堂上失口直呼了教师的名字。这时,同学们都屏住气息等着老师的训斥,那个学生更是恐惧得不敢抬头。而数学老师却像什么也没发生似的,微笑着说:“难得××同学,把老师的名字记得这么清楚,谢谢你。但老师希望你用这一流的记忆记住今天我们学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句“幽默”的话语,不仅化解了师生间的尴尬,更使得这名同学准确记住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熟练运用,何乐而不为呢。幽默是一种用俏皮、含蓄、机智的方法,使人感到有趣、意味深长。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得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解变得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积极愉快的感觉,保持大脑思维活跃,减弱和抵消一部分紧张和疲劳。当然,并不是所有能引起笑的语言都是幽默,教学幽默应以教学的内容为基础,应使学生在开怀大笑中,领悟教师的幽默的语言中所蕴涵的丰富知识。数学课堂语言的幽默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教学的目的,所以不能为幽默而幽默。任何脱离教学的内容和实际需要的幽默,都只会给学生以粗俗、轻薄、油嘴滑舌之感。因此在运用教学幽默时还应注意结合教学的实际,使教学内容、情景与“幽默”有机结合。一、从数学课堂语言的基本要求看语言的幽默性根据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的内在规律,教学语言应当具备规范性、科学性、逻辑性的特点。课堂教学语言并不一定要具有幽默性,它只是一种课堂语言艺术,但同样也必须规范性、科学性、逻辑性的特点。规范性,也就是说教师要使用普通话和数学化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语言的规范性有助于学生正确领会教师所表达的意思,保证课堂有序地进行。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多,有的学校的生源较杂,本人所教班级外省的学生就近一半,说方言部分学生根本听不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同时小学生由于语言的规范性、逻辑性在处于一个学习、模仿的阶段,更多语言习惯的形成和培养都在课堂中得以体现,老师作为引导者和提供交际平台的组织者来说,自身言行对学生能起到耳濡目染的效果,而教会学生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机会去发展语言则更为直接。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练性上。数学概念、规律的表述必须准确、严密。不可随便增字减字。例如“×”我们读乘,而不是乘以;在给三角形下定义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而不可随便说成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人教版课本还特别用括号加以说明——每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当然通过教学,学生也会清楚三角形是个封闭图形。尽管如此,我们在口头表述上还是应该注意规范为好。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的内容虽然多数比较简单,其中不少内容是描述性的,但内容的编排上仍体现着前后的连贯性和很强的逻辑性。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符合逻辑。如,有学生学完正方体后问老师,正方体是长方体吗?老师是这样回答的: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正方体具有长方体的全部特征,所以正方体是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这种回答有根有据,理由充足,逻辑性强。又如,在教“可能与一定”时,教师让学生往装有6个球的布袋里摸3个球,结果3个都是红球,师生最后得出:“因为3个都是红球,所以布袋中只有红球”。局部不一定完全反映全貌,这样的推理显然不严密,犯有逻辑性错误,应当避免类似情况的出现。著名特级教师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时,设计了罚点球的场景,出示三位球员的战绩,问学生如果你是主教练应该选谁去罚为好?有学生觉得哪位失球最少,就该让哪位去主罚。老师马上反驳道:“按这样的说法,如果我是罚1个球,可踢飞了。我的失球数只有1,那倒应该我去罚不成?”教师这么一反驳,学生马上深受启发,显然这种方法有漏洞。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走向问题的深处,最终找到正确的方法。可以说,正是有了启发性的特点,学生的数学思维才会得到不断地锻炼和提高。著名特级教师刘永宽老师在教学《周长的认识》时,就如何量圆的周长展开讨论,有学生提到用量腰的。刘老师说了一句:用软尺子拿来一围,聪明!硬的不行就来软的。简简单单
本文标题:幽默的数学课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478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