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要下雨了》教材解读
要下雨了一、教材解读(一)教材位置1.本课人文专题的位置《要下雨了》这篇课文位于一年级下册第14课,本文是一篇知识童话,讲的是生活中的气象常识。课文通过小白兔与小燕子、小鱼和蚂蚁的对话,介绍了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预示即将下雨的现象,使学生知道,通过观察大自然也能预测天气变化。课文是一篇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文章读来生动有趣,在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着身边的自然科学知识,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本课训练重点的位置(1)识字:本课的生字是对形声字的运用和巩固。如,池、潮、湿、消,与水有关;吃、喊、哗,与嘴有关;坪、坡,与土地有关;刚、割,与刀有关;感、闷,与心有关;伸,与人的动作有关;摇、搬,与手有关。(2)写字:指导写字时,注意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面一拳,手离笔尖一寸。本课六个字中,“往”这个字可以作为指导的重点。“往”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分居竖中线两侧。第三课已经写过“行”,可复习巩固双人旁的写法。书写双人旁应注意一下三点:a.撇应该写得平直;b.第二撇起笔处应该在第一撇下方的虚拟垂线上;c.竖为垂露。“虫”字在本课既是要认的字,又是要写的字,应作重点指导,“虫”独体字,第4笔竖写在竖中线上。并注意与第14课的虫字旁加以区分,“虫”字的第5笔是横而不是提。(3)分角色朗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篇课文对话较多,角色多,很适合进行表演性朗读。分角色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体会每个角色的语气,特别注意体会小白兔对要下雨了从充满疑问,到半信半疑,到完全相信,再到十分着急的心情。(4)重视课堂内的语文实践A本课课后题“读读背背”提出了: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这样的要求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教师可借本文引导学生学习背诵积累优美词语,重点词句,之后在第24课《画家乡》中也有相同的朗读、背诵要求。背诵课文时,可先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背诵,然后再独立背诵。B本课课后题“读读说说”,给了学生两个例子,让学生通过读例句,体会“……正……呢!”的意思,理解是表达的基础,当学生理解表达方式之后,让学生用“……正……呢!”说一句话,也就是把句子补充完整,表达则是平时积累的一种运用。(二)教材特点1.内容特点(1)气象常识吸引儿童。本文是一篇知识童话,讲的是生活中的气象常识。课文通过小白兔与小燕子、小鱼和蚂蚁的对话,介绍了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预示即将下雨的现象,使学生知道,通过观察大自然也能预测天气变化。这篇文章读来生动有趣,在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着身边的自然科学知识。(2)童话形象亲近儿童本篇童话共塑造了4个童话动物形象:燕子、小鱼、蚂蚁、小白兔,这些小动物都是孩子们平时很喜爱的,也是孩子们乐于亲近的。(3)语言生动贴近儿童本文用浅显的文字,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描写了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通过小白兔和小鱼、燕子和蚂蚁的对话,让人明白了自然界一些动物的异常行为,往往预示着天气的变化,读来饶有趣味。例如课文最后一段:“轰隆隆,天空响起了一阵雷声。哗,哗,哗,大雨真的下起来了!”中,使用了象声词“轰隆隆”和“哗,哗,哗”,使得语言更加生动活泼,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口语。2.表达特点(1)线索清晰。这篇课文中,小白兔通过分别与小燕子、小鱼、小蚂蚁聊天,知道了要下雨了。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线索清晰。同时,课文还有一条情感暗线,就是小白兔对要下雨了从充满疑问,到半信半疑,到完全相信,再到十分着急的心情。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2)体现了科学童话的表达特点《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没有幻想便没有童话。夸张、拟人等是童话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科学童话遵循童话创作规律,不是科学知识的图解,不能简单地把科学内容填入童话的格式中。它也要张开幻想的翅膀,调动夸张、拟人等艺术手法,运用优美的文学语言,去构思富有趣味的幻想情节,创造动人的童话意境和童话形象,使孩子们在幻想的迷人世界中,获得一定的、准确实在的科学知识。只是在科学童话中,幻想和夸张、拟人等不仅植根于现实生活,而且要有科学的依据,同时,又都必须为表达科学内容服务。本文就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它通过小白兔和燕子、鱼、蚂蚁等的对话,介绍了下雨前的自然现象。例如: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燕子边飞边说:“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我正忙着捉虫子呢!”这两段文字,情景交融,形象和知识浑然一体,把小读者一下带进既现实又幻想的境界。随着展开的情节,他们如身临其境,仿佛亲眼看到听到了这场对话。从中也可发现,科学童话的语言像诗一样优美。同时通过这段文字,还可让学生理解燕子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燕子的思考过程:虫子飞不高→翅膀上沾了小水珠→空气很潮湿→所以要下雨。动物形象拟人化。文中的小燕子、小鱼、小蚂蚁都是小白兔的好朋友,就像生活中的小朋友。(3)用词准确:说明文的语言非常准确。如:“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一句中“从他头上”这个方位词用得就十分准确。联系下文“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我正忙着捉虫子呢!”相呼应。燕子飞得低是因为虫子飞得低,而虫子飞得低则是因为要下雨了。这样的逻辑关系,作者通过准确的用词,简短而明白地表达出来。二、学情分析1.识字方面。本课认读的生字,大多数偏旁学生都已经学过,也已经具有多种识字方法,可以运用其记忆字形,但方法的灵活运用方面还有待于教师的引导。例如:“虫”本课既要认又要写的生字,结构、笔画比较简单,学生可自主学习掌握,以写促认,使写一写也成为一种识记生字的好习惯。本课要求书写的六个生字,学生能分析字的结构,能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但独体字的笔顺、个别笔画的占格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另外,学生执笔的方法、写字的姿势,仍需要特别关注。2.课文方面。对课文内容,学生通过读课文能知道的是: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现象预示即将下雨,知道通过观察大自然也能预测天气变化。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一年级学生,或许学生对要下雨了的自然现象曾经经历过,但他们可能从未把这些自然现象与下雨前的征兆结合起来。特别是学生绝大部分生在城市,长在城市,对下雨前的“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等自然现象,或许根本就没有亲身感受与体验,这更有待于我们去帮助学生建立自然现象间理解的连接点,以培养学生的观察与理解能力,达到对课文内容的开拓性理解。3.朗读方面。学生已有了初步的朗读能力,通过理解课文,学生在读文中对话时可以把对话读正确、通顺、读出一定的语气,但在进一步体会朗读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引导。例如:在朗读第8、9段时,引导学生注意体会“大雨真的下起来了”与“大雨下起来了”的不同。再如:分角色朗读时,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小白兔对要下雨了从充满疑问,到半信半疑,到完全相信,再到十分着急的心情。三、教学目标1.认识“坡、割”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培养积累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3.理解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等自然现象说明要下雨了。4.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本文标题:《要下雨了》教材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490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