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物理试卷
第1页(共24页)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2分)水结冰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凝固C..液化D.凝华2.(2分)女高音的“高”是指声音的()A.速度快B.音色好C.音调高D.响度大3.(2分)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电流围存在磁场的物理学家是()A.奥斯特B.焦耳C.安培D.欧姆4.(2分)下列现象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日食B.黑板“反光”C.桥在水中的倒影D.池水看起来变浅5.(2分)下列实例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晒太阳B.搓手取暖C.热水袋取暖D.冰袋降温6.(2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A.在电线上晾衣服B.检修电路前切断电源C.使用绝缘皮破损的导线D.将开关接在零线和电灯之间7.(2分)甲、乙两个轻质小球靠近时互相排斥,若甲球带正电,则乙球()A.一定带正电B.一定不带电C.一定带负电D.可能带负电8.(2分)2019年6月5日,我国航天完成首次海上发射,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将七颗卫星送入太空。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这七颗卫星的动能()A.变小B.不变C.变大D.无法判断9.(2分)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的电压恒定。闭合开关S1,小灯泡发光,再闭合开关S2,则()A.小灯泡变亮B.电流表示数变小第2页(共24页)C.电压表示数不变D.电路的总电阻变大10.(2分)如图所示,用甲、乙滑轮组在相同时间内分别将A、B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已知物体受到的重力GA>G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甲<η乙(忽略绳重和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两滑轮组绳端移动的距离相等B.甲滑轮组的有用功比乙的少C.甲滑轮组的总功率比乙的小D.甲滑轮组的动滑轮比乙的重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1.(2分)手机充电时,将能转化为化学能;接打电话时,手机靠传递信息。12.(2分)小明在操场上跑步,以他为参照物,旁边的树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小明快速奔跑时不容易立即停下来,因为他具有。13.(2分)煤是(选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相等质量的煤和木柴完全燃烧,煤放出的热量比木柴的多,说明煤的热值比木柴的热值。14.(2分)如图所示,烛焰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的实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设备有(写出一种即可)15.(4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选填“左”或“右”)。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螺线管的磁性(选填“增强”或“减弱”)。第3页(共24页)16.(2分)如图所示,小明用吸管喝水,水在的作用下进入口中。如果每次吸入水的质量相同,杯底所受水的压强减小量为△p,则喝水过程中△p逐渐。三、计算题(第17题4分,第18题6分,共10分)17.(4分)如图所示,电阻R1的阻值为10Ω.闭合开关S,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10V,电阻R2两端的电压为5V.求:(1)电源两端的电压。(2)通过电阻R1的电流。18.(6分)水平桌面放置一个质量为0.8kg的保温杯,杯底对桌面的压强为2×103Pa,g取10N/kg。求:(1)保温杯对桌面压力的大小。(2)桌面的受力面积。四、综合题(共28分)19.(3分)如图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时,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器材更合理。第4页(共24页)(2)水沸腾过程中,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可知水的沸点为℃;若水停止吸热,水(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20.(5分)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而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关系。(2)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记录蜡烛A、蜡烛B的位置。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实验记录如图乙所示。蜡烛A位于2位置时的像在点,蜡烛A由2位置移到3位置,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人看到蜡烛的像是由于反射光进入人眼。请在图内中画出与反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21.(4分)实验小组在測量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中:第5页(共24页)(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小石块的质量m=g。(2)将小石块浸没在装有20ml水的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体积V=cm3。(3)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ϼ=g/cm3。(4)如图先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然后从量筒中取出小石块直接测量质量,所测的密度值与真实值相比(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2.(4分)在研究电流产生的热景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如图所示,两个密闭的透明容器中装有相等质量的空气,两个容器中的电阻丝R1、R2(R1<R2)串联接到电源两端。电阻丝R1和R2串联的原因是保证相同,U型管中液而高度的变化反映。(2)通电10s,观察到图中两侧U型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不同,这说明:电流产生的热量与有关。(3)在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时,将一个电阻与电阻丝R2并联,通电10s,左侧U型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比(2)中左侧U型管中液面高度变化(选填“大”或“小”)。23.(4分)小明和同学到福利院义务劳动时,发现有压杆的桌子脚下装有如图甲所示的轮子。(1)他将压杆按下,压板就会紧压在轮子上,使轮子无法滚动,桌子不容易被推动,说明用滑动代替滚动可以摩擦力;杆做得较宽大可以起到压强的作用。(均选填“增大”或“减小”)第6页(共24页)(2)小明发现压杆是省力杠杆,O为支点。请在图乙中画出压力F的力臂l。24.(4分)学习浮力知识后,小明利用可以测量压力大小的数显测力计和刻度尺进行如下实验:(1)将果汁装入轻质小瓶(小瓶和瓶盖的质量、厚度均不计),拧紧瓶盖后测出重力G。(2)如图甲所示,将小瓶放入盛有适量水的容器中,小瓶静止时竖直漂浮。小瓶受到的浮力为F浮,则F浮G(选填“>”“=”或“<”)。(3)用数显测力计将小瓶缓慢压入水中,数显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大,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有关。(4)如图乙所示,将小瓶放入另一种液体中,小瓶静止时竖直漂浮。比较甲、乙两图可知ρ液ρ水(选填“>”“=”或“<”)。测出此时小瓶内、外液面的高度差为△h1。(5)将小瓶倒放在图乙的液体中,小瓶静止时竖直漂浮,测出此时小瓶内、外液面的高度差为△h2.比较可知△h1△h2(选填“>”、“=”或“<“)。25.(4分)科技小组要测量额定电压为5V的小灯泡的电功率,可用的器材有:一个电压表和一个电流表(只有0~0.6A量程可用)。电源两端的电压恒定。(1)按如图毕所示电路图忙确连接电路。闭合廾关前,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端(选填左”或“右”)(2)闭合开关,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示数:调节滑动变阻器并记录多组数据。当电流表第7页(共24页)示数为0.6A时,电压表示数低于5V.根据数据绘制出小灯泡的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3)为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组同学拆除电流表后再接通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直到电压表示数为5V: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断开开关,将电压表替换AB间导线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电压表小数为5.4V,则此时小灯泡亮度比正常发光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电压表示数变为7.2V.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第8页(共24页)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2分)水结冰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凝固C..液化D.凝华【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固。【解答】解:水结冰的过程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凝固过程。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凝固现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2.(2分)女高音的“高”是指声音的()A.速度快B.音色好C.音调高D.响度大【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解答】解:我们平时所说的“女高音”,“男低音”,这里说的“高”和“低”是指声音的音调。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特征中的音调、音色和响度定义去分析解答。3.(2分)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电流围存在磁场的物理学家是()A.奥斯特B.焦耳C.安培D.欧姆【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解答】解: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理学史,记清每位物理学家的贡献是解题的关键,多了解物理学史对培养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有帮助的,所以考试中也时有涉及,在学习中应注意。4.(2分)下列现象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日食B.黑板“反光”C.桥在水中的倒影D.池水看起来变浅第9页(共24页)【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光线,地球处在月球的影子里,这就形成了日食。日食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不符合题意;B、黑板“反光”,属于镜面反射,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桥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池水看起来变浅是从池底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池底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通过不同的现象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折射的理解,在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并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5.(2分)下列实例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晒太阳B.搓手取暖C.热水袋取暖D.冰袋降温【分析】做功与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解答】解:A、晒太阳属于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故A错误;B、搓手取暖,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故B正确;C、热水袋取暖属于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故C错误;D、冰袋降温属于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的判断,知道内能改变过程中发生的是能量的转化还是能量的转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6.(2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第10页(共24页)A.在电线上晾衣服B.检修电路前切断电源C.使用绝缘皮破损的导线D.将开关接在零线和电灯之间【分析】直接接触火线或间接接触火线都会造成触电事故,根据这个特点进行分析。【解答】解:A、在电线上晾衣服,衣服是湿的,如果电线漏电会间接接触火线,会发生触电事故,故A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B、检修电路前切断电源就是切断了火线,能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故B符合安全用电原则。C、使用绝缘皮破损的导线,如果导线漏电会间接接触火线,会发生触电事故,故C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D、将开关接在零线和电灯之间,断开开关时,不能切断火线,在更换灯泡时,容易接触火线,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D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选:B。【点评】家庭电路中安全用电原则是不能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7.(2分)甲、乙两个轻质小球靠近时互相排斥,若甲球带正电,则乙球()A.一定带正电B.一定不带电C.一定带负电D.可能带负电【分析】根据已知条件,由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分析。【解答】解:甲、乙两个轻质小球靠近时互相排斥,若甲球带正电,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乙球一定带正电,只有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电荷间的作用规律,为基础题。8.(2分)2019年6月5日,我国航天完成首次海上发射,用长征十
本文标题: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物理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510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