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中国古代的经济练习题
膂中国古代的经济练习题莀一、选择题莇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薃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袃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膇2、《后汉书》记载:“(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材料反映出当时庐江农业生产落后的主要原因是()蒅A.生产技术的落后B.自然资源的贫乏C.灌溉技术的落后D.农民意识的落后肂3、“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荿A.小农经济B.精耕细作C.铁犁牛耕D.自给自足膈4、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薄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蒁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腿5、据统计宋代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代增加到8.5亿亩,清代又增至11亿亩。其中,新增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岗”、“陡绝之地”。明清时期,“瘠卤沙岗”和“陡绝之地”能够成为耕地的条件是[]芀A.筒车等新灌溉工具的推广应用B.犁耕技术的提高适应了不同土壤耕作需要羆C.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植制的推广D.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和推广膅6、在官方史籍中,清代人口数字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乾隆六年(1741年)突破了1亿大关(1.4亿),并相继在乾隆二十一年(1766年)突破2亿,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3亿,道光十四年(1834年)突破4亿。这种所谓的”人口爆炸”()袀A.促进了城市化进程B.对农业社会形成较大压力肇C.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D.是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产物肅7、《论贵粟疏》载:“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该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薄A.脆弱性B.自足性C.顽强性D.封闭性薀8、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膈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蒇9、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初会痼疾。其原因是()羄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B.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莁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膀10、“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薅A.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蒃B.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肁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羇D.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羈11、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占6.97%。结合图4分析,正确的是()袂A.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3/4袁B.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一半以上聿C.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肆D.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节12、近代以来华南虎濒临灭绝,但学者研究指出:长江以南地区,宋代以后虎患渐趋频繁,至明清尤盛,且较集中发生在闽、赣、粤等省交界处的山区。明清时期,上述地区虎患盛行的可能原因是:()薂A.气候变迁导致老虎出山觅食B.人口增加导致山区过度开发肀C.以虎骨等入药的风气渐盛D.国内旅游的风气逐渐形成膄13、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羅A.东方小农在思想上信奉皇权主义莂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促使专制的产生袇C.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薇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莅1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肃AB罿CD制集权的主要方式蚅15、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袄ABCD蕿16.下列是古代某收藏家的三幅典型藏品,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最早是在()羀肈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芃16.被称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王家大院和被称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的乔家大院都是明清时期商人发家后所建的。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艿A.使农民的生活更加贫困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螇C.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膆17.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蚃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肀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衿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芄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肂18.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的佃农“朝登垅亩,夕贸市廛”;浙江秀水县的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该现象突出反映了()螀A.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初步发展B.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水平提高羀C.农民能够支配自己全部的劳动产品D.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蚇19.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由“城”(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中国古代的城修筑得相当雄伟,有深广的护城河,数量相当多,遍及全国,但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市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由此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薁①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②筑城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③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④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商业贸易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螈20.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螅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芅C.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芁21.清政府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反映的实质是()蝿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膇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D.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蚄22.宋代人口有1亿,耕地面积5.6亿亩;鸦片战争前,清代人口达到4亿,耕地只有11~12亿亩。相对于宋代,清代养活这么多人口主要依靠()肁①改进生产工具②精耕细作③推广玉米、蕃薯等高产作物④扩大海外贸易薆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芆23.清人黄遵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中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做的分析不正确的是()肄A.直接原因是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B.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螂C.其根源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蚈D.该政策实施后中华文明在世界的领先地位有了保障莄24、(广州测试)若要说明“至迟到春秋末期,我国已经开始用牛耕地”,下列论据中说服力最小的是()A.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反映牛耕的文物蒃B.春秋时期的典籍中出现的“牛”与“耕”结合在一起的人的名字蒂C.战国初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牺(祭祀用的牛)为畎亩之勤”的记载虿D.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关于“稷之孙曰叔均(传说中的人物),是始作牛耕”的记载螇2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官营、私营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羂A.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节B.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蒆C.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效率低下,弊端丛生袅D.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后来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莂二、非选择题羃阅读下列材料:薈材料一膇肅材料二“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葿材料三据估计,宋代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代增加到8.5亿亩,清代又增加到11~12亿亩。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外国人视为很难开发利用的“边际土地”。蕿请回答:芆(1)从技术上看,材料一两种农具有何不同?据此谈谈你对中国农具不断改进的认识。蒄腿莇(2)针对材料二、三同学甲、乙两人分析研究。蒄对于材料二:甲同学说:古代农民太辛苦,可是这种经营方式却能在封建社会长期占统治地位,这是为什么?袄乙同学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总结,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其组织答案。羀①从经济结构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蒈②从地位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螆③从国家政策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莃(3)对于材料三:甲同学认为,人口膨胀是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蚀①请你以乙同学的身份对甲同学的分析进行评论。蕿袅螃蒀②对于材料中垦殖和利用土地的做法,甲、乙同学经过热烈讨论,最终达到了共识。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对甲、乙同学的讨论作出结论。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толькодлялюдей,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недолжны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Nurfürdenpersönlichenfü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Pourl'é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àdesfinspersonnelles;pasàdesfinscommerciales.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的经济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510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