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3章地铁车站建筑文化3.2地铁车站的类型与特点3.1地铁车站建筑特征3.3地铁车站平面布局3.4地铁车站与周边建筑结合形式3.5北京地铁建筑文化特色2地铁车站建筑文化--与周边建筑结合形式重庆轻轨一、高架车站1、在空中穿越建筑形成整体与建筑位于同一平面位置特点:车站与建筑通过建筑内部流线联系;减少交通流线与建筑外部流线交叉3地铁车站建筑文化--与周边建筑结合形式一、高架车站2、通过空中走廊联系周边建筑与建筑有一定平面距离两者通过空中走廊联系温哥华地铁站过街天桥高速公路通道特点:人流通过天桥分散到周边,缩短步行距离,提高交通效率;从立体面上隔离地面车流,提高安全性与舒适性4地铁车站建筑文化--与周边建筑结合形式5地铁车站建筑文化--与周边建筑结合形式一、高架车站3、利用高架下部空间建设换乘空间实现与地面公交、出租车在地面层换乘特点:有效减少换乘距离,形成无缝衔接;减少接驳空间,节约土地资源;地面层车辆多,需设置行人通道;成都地铁犀浦站6地铁车站建筑文化--与周边建筑结合形式一、高架车站特点:利用与地面高差的优势,使不同交通方式和目的的人流及车流从不同的标高平面进入建筑,并在内部通过水平、垂直交通分流转换流向各自目的地,形成多层次、立体分流系统北京地铁生命科学园站7地铁车站建筑文化--与周边建筑结合形式二、地面车站1、轨道上方与周边建立联系通道人流从上方通道往返轨道特点:避免对周边地块的分割影响;建立连接通道,方便乘客进出车站;并非孤立结构物,可进行城市公共活动;福州地铁站8地铁车站建筑文化--与周边建筑结合形式特点:其他交通方式的转换空间布置在毗邻建筑内,集约高效地利用城市公共空间;时间接驳交通换乘的方便快捷为毗邻建筑带来大量客流二、地面车站2、毗邻建筑合建停车场等交通转换空间9地铁车站建筑文化--与周边建筑结合形式二、地面车站3.1车站整体置于周边建筑内部特点:避免对城市景观的分割影响;交通联系扩宽了建筑的外部空间效应;建筑内部空间也可作为车站人流集散的过渡空间;在地面穿越建筑10地铁车站建筑文化--与周边建筑结合形式二、地面车站站台在马场看台对面;站厅在马场看台内特点:方便建筑内部的客流进入车站;对出站客流的导向性明确;香港地铁马场站3.2车站部分置于周边建筑内部11地铁车站建筑文化--与周边建筑结合形式二、地面车站避免车站本身对城市空间的分割;通过有效设计,与建筑构成一个流动、连续的空间体系;将一些功能巧妙融入周边建筑中,发挥土地集约高效结合的优势;12地铁车站建筑文化--与周边建筑结合形式三、地下车站1、结合周边建筑建设地下交通空间12福州地铁地下交通空间:交通转换空间—停车场;交通联系空间—通道;地下交通联系空间的特点:方便行人与车流分离;为周边带来客流,提高商业效益;服务人口与公共人口容易分开13地铁车站建筑文化--与周边建筑结合形式三、地下车站2、结合周边建筑开发地下商业空间13成都地铁天府广场站地下商业空间的特点:功能多、空间复杂,应设置合理导向;力求衔接过渡自然,注重空间开放性、复合性;14地铁车站建筑文化--与周边建筑结合形式三、地下车站3、出入口与城市广场、观景区结合14上海赛车场站水景广场在人流密集的主入口前,最好有适当的人流集散过渡的广场或空地。15地铁车站建筑文化--与周边建筑结合形式三、地下车站特点:实现地上、地下功能的整合,资源的合理重组和集约利用。无锡地铁16地铁车站建筑文化--与周边建筑结合形式地铁车站与周边建筑结合就是在占有限土地资源的前提下,形成紧凑、高效、有序的功能组织模式,是地上地下的多种功能分布在不同层面上。第3章地铁车站建筑文化3.2地铁车站的类型与特点3.1地铁车站建筑特征3.3地铁车站平面布局3.4地铁车站与周边建筑结合形式3.5北京地铁建筑文化特色18地铁车站建筑文化--北京地铁建筑文化特色奥运支线森林公园站奥林匹克公园站奥林匹克中心站北土城站•全长4.5km•共设4座车站•每座车站的装修与周边环境相结合,“一站一景”“站站迥异”19地铁车站建筑文化--北京地铁建筑文化特色1、北土城站:体验中国古典之美——“青花瓷”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20地铁车站建筑文化--北京地铁建筑文化特色1、北土城站:体验中国古典之美——“青花瓷”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黄地青花21地铁车站建筑文化--北京地铁建筑文化特色1、北土城站:体验中国古典之美——“青花瓷”在宽敞明亮的站台上,28根高大的圆柱分列两旁,立柱披上了变化多姿的青花瓷图案,蓝花白底,满花、半花、交叉错落,竖立有致,人在其间,犹如置身中国古典艺术展览馆。在材料选择上,选用了搪瓷板。且通过工艺,减少板与板之间的接缝,保证青花图案的完整性。在照明设计方面,力求平和,冷白色的荧光灯平行地分布在天花板上,烘托了青花图案的清雅气质。22地铁车站建筑文化--北京地铁建筑文化特色2、奥体中心站:以运动元素为主,站台覆盖所有奥运项目车站位于奥运主场馆区,距离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最近。设计主题是“三角形”,海蓝色的支撑柱表面印有由奥运各项比赛符号组成的图案,柱头部分想天篷延伸出一个角,使柱子和天篷在形式上有一个过渡。天篷采用折板结构,形成一个极具表现力和韵律感的“头顶空间”。23地铁车站建筑文化--北京地铁建筑文化特色2、奥体中心站:以运动元素为主,站台覆盖所有奥运项目站台的屏蔽门上印着各种运动项目的运动形态或道具图案,28根立柱上为蓝白色纹的瓷砖,蓝白相间的条纹组成了不同的运动项目图案。该站的特色就是将运动的感觉从地上带到地下,屏蔽门上也覆盖了所有的奥运项目。照明方面,重点放在天篷的照明上。投光灯被安置在天篷两侧,向侧上方照亮折板结构,凸显由三角形主题所塑造的凹凸效果。通往奥林匹克公园地铁站的大红门24地铁车站建筑文化--北京地铁建筑文化特色3、奥林匹克公园站:地铁开进公园内,用水元素打造水世界车站建在“水立方”附近以“水”的主题。有中国鼓连接而成的红色“鼓墙”25地铁车站建筑文化--北京地铁建筑文化特色3、奥林匹克公园站:地铁开进公园内,用水元素打造水世界以深蓝为背景,充满白色泡泡的世界。有1000多个大小不一、蓝白相间的“气泡”。为了表现水的柔性和灵动,本站设计采用“圆”:圆形的支撑柱,圆形的天篷镂空,圆形的通风口,圆形的灯具……26地铁车站建筑文化--北京地铁建筑文化特色3、奥林匹克公园站:地铁开进公园内,用水元素打造水世界照明设计方面,灯具被设计成不同大小的球缺形,且不规则地分布在天篷上,外鼓的白色灯具与暗色的镂空圆孔互为阴阳,共同塑造一个富于活力的“顶空间”。27地铁车站建筑文化--北京地铁建筑文化特色4、森林公园南门站:“白色森林”——走进幻雪世界设计理念取自“树木”,营造地铁里的“白色森林”。整个站台从树木形象中提取了形式符号,白色的行道树风格非常别致。室内空间塑造上,从树木的枝杈结构中吸取了灵感,柱与天篷通过表面线性的肋加以联系。材料运用上,采用抛光不锈钢材料,极富现代感和工业气息,使站台充满未来主义色彩。28地铁车站建筑文化--北京地铁建筑文化特色4、森林公园南门站:“白色森林”——走进幻雪世界照明设计方面,运用高色温的冷白光源来烘托车站cool的感觉,灯具被隐藏在由“树枝”所围合的四边形格子内,做到了见光不见灯。站台的顶部设计成了交错的树枝形式,照明设施安置在树枝之间的空隙中,令人感觉光线是穿过树林照射在站台上。第3章地铁车站建筑文化
本文标题:地铁文化与艺术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557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