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气候专题李希斌①太阳辐射(纬度因素)→气温(热量带)太阳高度角单位面积获得太阳辐射量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削弱地理原理的语言叙述是学生比较欠缺的,应该强化。(1)气温要素一、气候的形成②大气环流→气温三圈环流低纬→高纬:增温高纬→低纬:降温季风环流冬季风夏季风(1)气温要素③下垫面→气温海洋暖流、寒流海陆之间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地形受海洋(陆地)影响明显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地带性因素,而下垫面则是影响气候的非地带性因素,也是影响气候形成最复杂的因素下垫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山地——平原(温度)高原——盆地(温度)距海近——距海远(降水和温差)迎风坡——背风坡(降水)向阳坡——背阳坡(温度)暖流——寒流(温度和降水)裸地——林地(草地等)(温差)城市——乡村(温度)④人类活动→气温热岛效应植树造林(滥伐森林)排放大量的CO2、氟氯烃(2)降水要素因此,降水是空气中有“水(汽)”且能“降”下来的过程。因此可以从“水”和“降”两个层次去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水汽降温过饱和凝结降水降水的本质:(2)降水要素从陆地→海洋:干燥①“水”:海洋(蒸发)————→陆地(降水)大气环流季风环流从海洋→陆地:湿润(2)降水要素“降水”的关键在于降温何处温度低?①纬度高,温度低低纬度——→高纬度:降温→多雨,如西风带、夏季风高纬度——→低纬度:升温→干燥,如信风带、东风带、冬季风(2)降水要素何处温度低?②海拔高,温度低上升气流:降温→多雨,如低压带(区)、迎风坡、锋面下沉气流:升温→干燥,如高压带(区)、背风坡(2)降水要素人类活动修建水库——围湖造田城市“雨岛效应”气候形成因子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是气候形成的基本因子(不同纬度,气候不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背风坡降水少,迎风坡降水多。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同纬度陆地与海洋比,冬季温度低,夏季高,内陆降水少。陆同纬度海洋与陆地比,冬季温度高,夏季低,近海降水多。海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滥伐造林大量排放CO2、氟氯烃围湖造田大量排放酸性气体调节气候水旱灾害增多,气候恶化温室效应、酸雨,气候恶化3.气候的成因与分布结合图——特殊区域(下垫面)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中美地峡东部非洲赤道东部索马里半岛沿海巴塔哥尼亚高原澳大利亚东南部、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火地岛澳大利亚东南部气候特征=时间+温度+降水全年夏季冬季高温温和寒冷多雨少雨(干燥)4.气候特征的描述——定性5.气候影响分析——气温要素+降水要素☆农业生产有利的气候条件☆农业生产不利的气候条件☆不适宜农业生产的气候因素的改造温度高,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气温低,热量不足;降水少;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雨热不同期;云雨多,光照不足;台风、干旱、洪涝、寒潮、风沙等气象灾害温室农业灌慨农业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5.气候影响分析——气温要素+降水要素②对河流水文特征影响温度→结冰期、冰川融化降水→汛期、流量植被→含沙量6.复习要点例析——中国(1)说明造成①②两地年均温差异的原因(2)说明①③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3)分析④降水量高于⑤地的原因(4)分析⑥⑦两地太阳辐射差异的原因解析:(1)说明造成①②两地年均温差异的原因②地纬度较①低,但其地势高,故其年均温较①低(2)说明①③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③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非季风区),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故降水量小于①地(3)分析④降水量高于⑤地的原因④地处我国西南,由于夏季风的影响,可接受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水汽,⑤位于内陆,水汽来源少。所以④地降水量远高于⑤地。(4)分析⑥⑦两地太阳辐射差异的原因⑥地处山地迎风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受到山地抬升,多云雨天气。而⑦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雨影区),阳光充足,故⑥地太阳辐射比⑦地少。6.复习要点例析——中国(5)比较火烧寮⑨和吐鲁番⑩两地降水差异的原因(6)分析吐鲁番⑩气温特点及其原因(7)分析11与12两地的气候差异及成因(8)比较广州14与哈尔滨13两地的年温差大小,并分析原因(5)比较火烧寮⑨和吐鲁番⑩两地降水差异的原因火烧寮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形成原因有:a.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水汽充足,受到台湾山脉的抬升后,东侧多地形雨;b.台湾岛纬度较低,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时间长,降水多;c.位于东南沿海的岛屿,夏秋季还经常受台风的影响。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原因为:a.地处内陆,水汽来源少;b.盆地地形,气流下沉,气候干旱。(6)分析吐鲁番⑩气温特点及其原因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影响因素有:a.夏季,太阳高度角较大,地面获得的能量多;b.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气流下沉,温度升高;c.地面是沙,吸热快,增温高。(7)分析11与12两地的气候差异及成因由于秦岭山脉为东西走向的山脉。冬季,来自高纬的西北气流受到山地的阻挡,南侧的12地的气温高于北侧11地的气温,且12地一月均温大于0℃,11地一月均温在0℃以下,因而12地为亚热带,11地为暖温带。夏季,12地由于夏季风受到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而11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因此,秦岭也成为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成为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8)比较广州14与哈尔滨13两地的年温差大小,并分析原因广州的年温差小于哈尔滨。夏季,除了青藏高原,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因为北方的哈尔滨虽然纬度偏高,但白昼时间长,弥补了太阳高度角比广州稍小而少获得的能量。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哈尔滨纬度比广州高,太阳高度角比广州小,且哈尔滨离冬季风源地近,故哈尔滨冬季气温很低,达零下十几度。而广州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且离冬季风源地远,受其影响小,故广州冬季气温温暖,此时两地温差大。6.复习要点例析——世界AB①②③CDE④⑤⑥⑦问题例析(1)比较A、B两地气候差异并分析成因气候类型冬季气温夏季气温气温年较差降水特征成因A温带季风气候寒冷<0℃高温大夏季多雨陆热力差异B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0℃凉爽小全年多雨受西风带控制(2)分析说明B气候分布面积大于世界其它地区同类气候的原因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平坦的地形和东西走向的山地、曲折的海岸线(3)分析①②③三地气候类型相同的共同原因共同原因:a.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b山地抬升多地形雨c沿岸有暖流经过,故三地均为热带雨林气候(4)分析A→C→D气候差异及原因A→C→D,气候由大陆性向海洋性过渡,即气候年较差变小,年降水量增多,这与离海洋远近有关(5)比较A、E两地气候的异同点A为温带季风气候,E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共同点:夏季雨热同期不同点:冬季最冷月均温A<0℃,E>0℃;夏季降水,A集中在7,8月,E地雨季比A长,降水量多(6)比较④⑤两地自然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④为温带荒漠带,⑤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与安第斯山脉阻挡太平洋湿润气流有关。⑤位于安第斯山脉迎风坡,西风带来太平洋湿润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7)回归线附近的①⑥两地都位于沿海,但气候截然不同,原因是什么?为热带雨林气候,原因:纬度低,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多⑥为热带沙漠气候,原因:终年受副高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沿岸受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降水少(8)印度东北部地区冬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的主要原因?受喜马拉雅山阻挡,冬季风难以南下。(9)作出⑦地气候的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并说明此气候成因图略。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高的交替控制)二、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特征:表达准确(一)读图分析(二)归纳总结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气温和降水1.单一气压带、风带、气团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冰原气候极地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2.不同气压带、风带、气团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2.不同气压带、风带、气团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受赤道气团(西南季风)控制,旱季受东北季风控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夏季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控制,冬季受冬季风(西北季风或东北季风)控制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东南季风控制,冬季受西北季风控制3.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4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4.大陆东岸独有的气候(3种):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5.大陆西岸独有的气候(3种):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6.分布大洲最多的气候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高山气候(除南极洲和大洋洲外)三、判断气候类型的几种方法1、模式法2、数据法3、八字方针法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赤道低气压带副高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大洋东侧大洋西侧大陆西部大陆内陆大陆东部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010203040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7060900102535507090大气环流1、气候模式图(以北半球为例)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气候类型的特殊分布A.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十“地形迎风坡”十“沿岸暖流”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分布在赤道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受纬度位置及大气环流的影响,具有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及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那些远离赤道的地区,只要气温、降水量等达到一定数值也可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这样的地方在地球上有五处,即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非洲的几内亚湾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几内亚湾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B.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分布于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因处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之下而形成。赤道穿过东非高原,本地区理应为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C.西风带内(巴塔哥尼亚)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温带大陆性气候一般分布于温带大陆的内陆地区,距海洋较远,干旱少雨。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D.欧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其范围最广,最典型,主要是由于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增湿导致其纬度可达北极圈;而由于欧洲的地形地势(低平原、主要为东西向的山脉)、以及大陆轮廓(海岸线破碎)从而导致其向东延伸范围大。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许多人误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事实上,只要是温带地区,又能受到西风的影响,终年有暖湿空气从海洋面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塔斯马尼亚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E.欧洲南部的地中海气候地中海式气候在各大洲(除南极洲外)均有分布,而在欧洲南部最典型。这儿的特殊纬度分布可达北纬45度左右。而在南部非洲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范围只达到南纬35度左右,主要是由于大陆轮廓的限制。大陆东岸的地中海气候澳大利亚的东南部F.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成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以及海陆热力的性质差异而导致的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分布地区是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仅有云南南部、海南岛南部区域受到影响。G.亚热带季风气候典型分布在亚洲东部,此外在南北美洲相应的纬度范围都有分布(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我国从海南岛北部到淮河的沿海区域(虽有部分区域在北回归线以南),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此外在日本本州岛南部,虽然其属于温带范围,但由于海洋性特征,其仍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他大洲称
本文标题:高中地理气候专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578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