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
《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第1章经济学导论1.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1.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4经济学发展简史第2章价格理论2.1需求理论2.2供给理论2.3均衡价格及其应用2.4弹性理论第3章消费者行为理论3.1欲望与效用概述3.2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3.3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法3.4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运用第4章厂商理论4.1厂商的生产活动:投入和产出4.2成本、收益、利润4.3成本分析4.4市场结构第5章分配理论5.1生产要素分析5.2工资、利率、地租、利润理论5.3社会收入分配第6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6.1市场失灵6.2政府干预第7章国民收入理论7.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7.2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7.3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8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8.1失业理论8.2通货膨胀理论8.3菲利普斯曲线第9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9.1经济增长理论9.2经济周期理论第10章宏观经济政策10.1宏观经济政策概述10.2财政政策10.3货币政策参考文献第1章经济学导论本章知识结构图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熟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对经济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特征及经济学发展简史等内容。[引言]由能源危机所想到的……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是建立在大量资源被消耗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有限的资源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未来我国面临着巨大的能源危机,而能源危机有可能导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危机;第三,尽管我国资源储量有限,但是还存在着巨大的浪费资源现象,资源的利用效率极其低下。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科学。它是为解决选择问题而产生的,也就是说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稀缺性而引起的选择问题。本章将从总体上阐述经济学所包含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并进行分析,为以后各章作准备。返回页首1.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一词在汉语中有二个含义:一是节省,有效率,就是以较少的劳动、时间和物力耗费取得较大的成果;二是统称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等经济活动。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社会科学,内容博大庞杂,分支众多,研究者阵营强大,因而难以有标准的定义。这里给出若干定义,以见其内涵。定义一:经济学是对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定义二: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的科学(萨谬尔森)。其他含义:“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对某一经济部门或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的一条最重要的理由是,在你的一生中——从摇篮到坟墓——你都会碰到无情的经济学真理。作为一个选民,你要对政府赤字、税收、自由贸易、通货膨胀以及失业等问题作出判断,而对这些问题只有在你掌握了经济学基本原理之后,才能够得以理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保罗·A·萨缪尔森:《经济学》经济学的定义后隐含了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思想,即:物品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率地利用资源。1.1.1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1)稀缺性: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思考]那些物品是稀缺的?答:自由物品:数量无限,自由取用;经济物品:数量有限,付出代价。欲望无限:“人心不足蛇吞象”,“存天理,灭人欲。”没有无穷的欲望人类社会和文明就不会进步,但是也造成了很多问题,如污染、过度开发等,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威胁。理解资源稀缺性这一概念时,要注意三点:(1)资源稀缺性强调的不是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人类社会需要的无限性而言的资源的有限性。从这一点来理解,资源的稀缺性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它产生于人类对欲望的求足和资源的不足之间的矛盾中。某种资源的绝对数量可能很多,但人们所需要的更多;某些资源的数量是相对固定的,如土地,而人类的需要是无限增长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会表现的越来越突出。(2)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资源稀缺性的存在是一个永恒的问题。除自由取用资源外,其它资源都是稀缺资源,任何人、任何社会都无法摆脱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稀缺性的存在是人类社会必须面对的基本事实。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生产和生活条件不断进步,人类的需要会不断增长。需要的无限性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人类永远都要为满足自己不断产生的需要而奋斗。(3)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而产生的,没有资源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研究的必要性。如在农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经济问题是如何通过合理配置和利用土地、种子、机械设备、劳动等稀缺性资源,使之与自然界中的空气、阳光等自由取用资源相结合,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满足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问题:如何用有限的物品和劳务在有限的时间内去满足最重要最迫切的欲望?2)选择(解决矛盾):“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资源有限+欲望无穷①选择的必要--产生经济问题——如何解决经济问题——经济学的产生②各种欲望的轻重缓急——权衡——满足欲望的代价多寡3)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经济思维方式(经济活动准则)(1)机会成本:作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另外多项选择中的潜在收益最高的那一项目的潜在收益。(第四章深入学习机会成本)①资源具有多种用途,才会有机会成本②机会成本不是实际的支出,而是潜在损失比如某人有10万元资金,开商店可获利2万元,炒股票可获利3.5万元,买债券可获利1.8万元,如果他选择了开商店,则机会成本就是3.5万元。[思考]姚明如果上大学每年的机会成本是多少?答:姚明同休斯顿火箭队签了3年2000万美元的工作合同,加上他做广告的收入,每年的实际收入都在1000万美元之上。可以想象,如果姚明选择上大学,放弃到NBA打球的机会,他一年就少收入至少1000万美元。这就是姚明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实现机会成本最小,是经济活动行为方式的基本准则之一。(2)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把既定资源用于生产两种产品的最大产量组合点的曲线。经济学家们常常谈论“大炮与黄油的矛盾”。这是指任何一个社会都拥有一定量的资源,并用于生产各种物品。资源的量是一定的,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的量也是有限的。多生产某种物品就要少生产其他物品。假定在一个社会资源既定的情况下,如果只生产大炮可以生产15万门,只生产黄油可以生产5万吨,在这两种极端的可能性之间,还存在着大炮与黄油不同数量的组合。假设这个社会在决定大炮与黄油的生产时提出了A、B、C、D、E、F六种组合方式,则可以作出下表。表1一1生产可能性表可能性黄油(万吨)大炮(万门)ABCDEF012345151412950可以根据表1-1,我们可以作出图1-l:图1-1生产可能线在图l-l中,连接A、B、C、D、E、F点的AF线,是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大炮与黄油最大产量的组合,被称为生产可能线或生产可能性边界。AF线还表明了,多生产一单位大炮要放弃多少黄油,或者相反,多生产一单位黄油要放弃多少大炮,因此,又被称为生产转换线。[思考]“大炮与黄油的矛盾”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答:为什么社会所能生产的大炮与黄油是有限的?社会在生产大炮与黄油的六种可能性中选择哪一种?为什么有时社会生产的大炮与黄油的组合达不到AF线,而只能在G点上?如何使社会生产大炮与黄油的可能性超出AF线,达到H点?等等。这种“大炮与黄油不可兼得”的情况就是“大炮与黄油的矛盾”,其根源在于资源的有限性,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正是由这种资源的有限性所决定的。1.1.2经济学与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最多的产品,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需要。这个定义与经济学的定义比较类似,因为经济学研究的就是资源配置问题。由于一种资源有很多用途,如钢铁,可以制造飞机、轮船、大炮等,这就需要选择。选择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一吨钢铁生产什么,汽车还是飞机?若生产飞机,生产多少最好?(2)怎样生产用什么方法生产。如蔬菜,是用大棚生产还是传统的生产?是资本密集型生产,还是资金、技术密集型生产?也要做出选择。(3)为谁生产这是分配问题。生产出的产品分配给谁?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欲望的无限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就是经济学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资源配置问题。1.1.3经济学与资源利用资源利用: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1)为什么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充分就业”问题。(2)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为什么产量有时高有时低?“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问题。(3)商品社会货币购买力的变动对“大炮与黄油的矛盾”所引起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影响很大。“通货膨胀(紧缩)”问题。结论:经济学研究的是人们如何作出选择,使用稀缺资源在恰当的时候生产各种物品,并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资源合理配置: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资源充分利用: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如何配置和利用资源,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下,有不同的解决方法。1.1.4经济学与经济制度基本经济问题的三种不同解决方式:三种经济制度1)计划经济生产资料国家所有,靠计划当局的指令性计划解决基本经济问题(分别说明三种情况)。计划当局象管理一个大公司那样管理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计划经济有其必然性和优越性,可以集中有限的资源实现既定的经济发展目标。但在生产力越来越发达以后,管理就会出现困难,漏洞也越来越多,计划经济就无法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了。2)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摘自萨缪尔森《经济学》)市场经济体制下三个经济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厂商生产什么产品?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也就是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如消费者喜欢史泰龙的动作片,好来坞就要不停地的拍摄类似的动作片。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在市场竞争中,生产成本低,效率高的生产方法必然取代成本高的生产方法。如日本的纺织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在10美元以上,中国的纺织工人每月只有几百元人民币,在日本,纺织业应少雇工人,实行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而中国则适宜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这样才能实现成本最低。为谁生产?是分配问题,市场经济中分配的原则是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不同)。市场经济的运转是靠市场价格机制的调节实现的。与计划经济不同。但市场经济也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也存在着缺陷,也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在第六章我们会专门学习这个问题。纯粹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各有其利弊,所以现实中的经济制度大都是一种混合的经济制度。3)混合经济既带有市场成分又有指令成分的经济制度。经济问题的解决既依赖于市场价格机制,又有政府的调控和管制。如对于垄断行为,政府就要干预。如美国和中国都是混合经济制度,只不过美国的市场成分多一些,中国的计划成分多一些。返回页首1.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1.2.1微观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的含义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的配置问题。核心问题:价格机制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1)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居民与厂商)的经济行为。(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价格是一只“看不见的手”。(4)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2)微观经济学的三个基本假定(1)完全理性。个体最优化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它是“价格调节使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实现最优化”的前提。(经济行为是理性的。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人都是自私的,首先要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在做出一项经济决策的时,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选择一个花费最少,获利最多的方案。这样的人就是“经济人”,有理性的经济行为。)理性的行为也可以表述为:产生最优化的行为。一个经济社会的三个基本组织结构是(分析它们的理性经济行为):①消费者:花一定的收入进行消费,使自己获得最大的满足。即效用最大化。②生产者:利润最大化。③政府:对既定目标寻求最优化决策。如政府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要寻求如何以最少的投入让绝大多数人享受最大
本文标题:《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579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