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5-5---2017-2018年透镜及其应用章检测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透镜及其应用第1页共4页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答卷时间6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分数第Ⅰ卷(选择题共39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如图1,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B.甲、乙都为凸透镜C.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D.甲、乙都为凹透镜2.如图2所示,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OB.已知AO=10cm,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f=10cmB.f=5cmC.f=8cmD.f=12cm3.如图3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两个不同凸透镜后会聚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长B.凸透镜焦距长短与表面凸起的程度无关C.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与表面的凸起程度无关D.凸透镜表面越凸,对光的会聚作用就越明显4.根据如图4所示的光路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特点,可制成照相机B.利用物体放在B点时的成像特点,可制成投影仪C.“削冰取火”时,“冰”要正对太阳光,棉絮放在AB两点间取火D.眼睛要在凸透镜右侧合适的位置才能看到C点处物体所成的像5.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一定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一定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C.平面镜成虚像,凸透镜成实像D.实像能用光屏接收到,而虚像不能6.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5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7.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B.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C.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D.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8.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为()图1图2CAOB图3图5图4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透镜及其应用第2页共4页图12ⅠⅡⅡⅡA.f甲>f乙>f丙B.f乙>f丙>f甲C.f乙>f甲>f丙D.f丙>f乙>f甲9.用图6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6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D.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cm和20cm的凸透镜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蜡烛固定如图7所示位置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凸透镜是L1,小明将光屏移到6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B.若凸透镜是L1,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C.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6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D.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7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选错的得零分。11.沈明同学先将凸透镜正对平行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8所示;然后他利用这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9所示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是60cmB.图9中,光屏上成的是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C.图9中,将蜡烛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2cm,光屏上再次成的清晰像将变小D.图9中,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光屏的位置互换,仍可在光屏上成一清晰像12.如图10所示,一束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上的c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上的a点。现沈明同学想再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他正确选择了透镜,并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如图11所示;当蜡烛从光具座上的M点移到N点时,他通过透镜观察到正立、放大的像逐渐变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他选择的是甲透镜B.他选择的是乙透镜C.凸透镜位于N点右侧D.凸透镜位于M点左侧13.用如图12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处时()A.光屏在区域“I”内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B.光屏在区域“Ⅱ”内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C.在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倒立的像D.在光屏上得到的是缩小、倒立的像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1分)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4.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13(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13(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像。5060cm图8图910204050cm3060cm图6图7图110501009080706040302010cmMN图10bac图13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透镜及其应用第3页共4页15.如图14所示,夏明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观察邮票,为了看清邮票的细微之处,邮票与放大镜的距离应在的范围;若使看到的像更大些,他应稍稍(选填“靠近”或“远离”)邮票。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吴洋同学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如图15甲),看到手指的像;再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如图15乙),看到房屋的像。(两空均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17.如图16所示,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烛焰在图示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所成的像是倒立(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现将蜡烛沿主光轴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要使烛焰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应沿主光轴向(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18.如图17所示,夏明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观察邮票,为了看清邮票的细微之处,邮票与放大镜的距离应在的范围;若使看到的像更大些,他应稍稍(选填“靠近”或“远离”)邮票。19.如图18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将所拍照片与系统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进行比对。若要拍摄镜头前lm处的人脸,它的焦距应小于m;当人脸远离镜头时,所拍照片上的人脸将(选填“变大”或“变小”)。四、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7分)解题中要求有必要的分析和说明,计算题还要有公式及数据代入过程,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20.如图19,有两束光线射向凸透镜,请完成光路(F为焦点,O为光心)。21.在图20(a)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20cm,物距为cm,光屏中心呈现清晰的烛焰像,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若用凸透镜B替换凸透镜A继续实验,如图20(b)所示,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像距为cm,透镜B的焦距透镜A的焦距(选填“大于”或“小于”)。22.小芳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她按如图21装配仪器(图中F点是焦点,H点是2倍焦距处),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1)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2)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把蜡烛向调(填“上”、“下”);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移动(填“左”或“右”);(3)若想从光屏侧透过透镜看到蜡烛正立的像,可将物体放在点(填字母符号)。图21(a)(b)0102030405060708090cm0102030405060708090cmAB图20图15图16图17图18图19图14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透镜及其应用第4页共4页23.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22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2)正确安装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小明同学进一步实验,当把烛焰放在凸透镜25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清晰的实像。(3)应用(2)中描述的凸透镜成像原理,可以制成(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选填“完整”或“不完整”)。24.沈细致同学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两个凸透镜,焦距分别为10cm和20cm。请你帮助他完成下列内容:(1)他先将其中一块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位置如图23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等大烛焰的像,则他选择凸透镜的焦距为cm;观察图24所示的凸透镜形状,可以确定他选择的凸透镜是图(选填“甲”或“乙”)。(2)他接着将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处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他换了另一块凸透镜,调节光屏向(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可再次得一清晰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3)实验中,光屏上已呈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但他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这时光屏上会出现。(选填“指尖的像”、“指尖的影子”、“烛焰完整的像”或“烛焰部分的像”)25.沈认真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观察到像大小不断变化,便产生了疑问“凸透镜所成实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猜想:凸透镜所成实像的大小可能与物距有关,也可能与透镜的焦距长短有关。于是他用了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进行实验,请你帮他完善实验过程并回答相关问题:(1)用如图25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只需调整(选填“凸透镜”“蜡烛”或“光屏”)的高度,以保证烛焰的像能在光屏的中央;(2)沈认真进行了实验,并把实验数据准确地记录在以下两个表格中;①表二所对应的凸透镜的焦距f2为cm;②从表一的1、3、5次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③从第1、8(或2、9或3、10)次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实验次数物距u1/cm像距v1/cm像放大或缩小13060放大23547放大34040等大44536缩小55034缩小实验次数物距u2/cm像距v2/cm像放大或缩小62060放大72538放大83030等大93526缩小104024缩小甲乙图24图230cm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图22表一(焦距f1=20cm)表二(焦距f2=cm)0cm102030405060708090100图25
本文标题:5-5---2017-2018年透镜及其应用章检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687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