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硕士论文-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口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
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口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姓名:王琼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蔡惠娟20081201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口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作者:王琼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李银珠汇率变动效应与人民币汇率政策选择-金融与经济2004,(3)近期国际上关于人民币汇率是否应该调整的讨论十分热烈.本文在对汇率变动的效应进行一般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目前人民币汇率政策选择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得出结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是明智而现实的选择.2.学位论文聂娜人民币汇率变动态势研究2007当今汇率的频繁变动已经引起了各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以及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随着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度和依存度越来越高,作为联系国内外经济“桥梁”的人民币汇率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就短期汇率而言,汇率受操作和投机因素影响较大,汇率变动所代表的经济意义不显著。但从长期汇率变动来看,它受一国国民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它的表现包含极为深刻的经济意义,也是国家宏观经济景气的指示剂。本文以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为主线,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理论述入手,在数据分析与历史回顾的基础上,拟对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态势的因素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就人民币汇率变动态势进行理性思考,并对央行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出完善建议。对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研究,首先要对影响汇率变动的基本因素层面进行考察,从内因方面把握汇率变动的根本动因,再结合外在的人民币汇率机制环境来分析汇率变动的态势。汇率变动是汇率理论研究开始的先声。从中世纪起,国外学者就开始从基本层面研究汇率变动的原因,从而推动了汇率理论的不断进步。随着现代汇率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汇率变动的研究也开始与汇率机制相结合,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检验来进行考察。通过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历程的回顾,反映出中国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试图通过改革人民币汇率体制来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意图。对于人民币汇率短期变动态势的研究,则主要通过考察货币供应量、利率平价、投机性因素等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利用模型进行量化分析,对人民币汇率短期变动进行判断。人民币汇率中长期走势及未来的汇率制度选择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运用国际收支理论、货币主义理论前瞻人民币汇率的中长期走势,并对今后人民币汇率制度提出了完善意见。文章最后就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以及汇率变动对于各行业的利弊进行了简单阐述。这也体现出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现实意义。3.期刊论文张运昌汇率变动对国际直接投资流的影响-上海金融2003,(11)汇率变动是一个可解释国际直接投资流的因素,货币的贬值或低估有利于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而不利于对外直接投资,货币的升值或高估则会促进对外直接投资而阻碍外来直接投资.本文拟通过分析来论证汇率变动对国际直接投资流的影响,从而说明人民币汇率在近期内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吸引外来直接投资.4.学位论文李伟平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传递效应研究2009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经济发展高度依赖于进出口贸易,并面临巨额的资金与资本流动,因此,汇率变动对一国物价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决定等具有重要作用。通常,名义汇率变动对一国贸易品的进出口价格和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被称为汇率传递效应。全球范围内的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不完全汇率传递是一种普遍现象,这对传统经济理论提出了挑战。不完全汇率传递会令汇率变动的支出转换效应受到制掣,从而对于一国货币政策的执行、贸易收支的调整、汇率制度的改革和经济冲击的国际传导等具有重要含义。因此,不完全汇率传递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国际金融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br 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的日益深入,以及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逐渐加大,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效应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选择以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传递效应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分析人民币汇率传递的机制、规模和滞后性等,揭示导致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原因,并考察不完全汇率传递效应下我国的最优货币政策设计、通货膨胀治理、贸易收支调整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等重要问题。br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研究路线展开分析。具体而言,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br 第一部分(第一章),导论。作为开篇之论,导论部分概括性地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动因与意义,阐述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说明本文的创新之处,介绍本文的逻辑框架和结构安排。br 第二部分(第二章、第三章),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第二章是对国内外不完全汇率传递经典文献的回顾。本章从理论基础、实证研究和政策含义三个层面,梳理了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的发展脉络和发展趋向。本文的理论分析(第三章)建立在第二章国内外文献研究基础之上,在吸收并借鉴国内外经典文献的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界定了汇率传递的定义和作用机制,评述了汇率传递效应的衡量方法,分析了不完全汇率传递的决定因素和相关影响。这些理论分析为本文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和规范性的理论支持。br 第三部分(第四章),实证研究。这一部分首先对我国近年来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变动进行了描述性分析,这是本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之间的过渡,也是实证分析之前的基础工作。然后,本文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模型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以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衡量的国内通货膨胀的传递效应,并结合中国实际考察了食品价格冲击对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本文通过将名义有效汇率和价格等宏观经济因素纳入同一个VAR系统中,利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技术来考察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冲击对国内价格水平的短期动态影响。以上实证研究都表明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具有不完全性和滞后性,并且食品价格冲击对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非常大。以上实证分析都以中国当前的现实状况为研究对象,并结合中国实际对实证结果进行了验证和必要的解释,这使本文的实证分析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br 第四部分(第五章、第六章),影响因素分析与政策含义。基于对前文基础理论和实证结果的综合分析,这一部分探讨了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原因和政策含义。其中,第五章首先给出一个不完全汇率传递下的最优货币政策模型,在一个一般均衡的粘性价格模型中,最优货币政策规则就是对包括汇率冲击在内的各类经济冲击做出反应,其中,利率对汇率冲击的最优反应程度与汇率传递效应正相关。然后,本论文结合中国实际,给出不完全汇率传递下我国最优货币政策的选择。第六章深入分析了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完全汇率传递对于我国通货膨胀治理、贸易收支调整和汇率制度改革等现实问题的启示和意义。在研究期间内我国同时面临本币升值与通货膨胀的形势下,以上政策含义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br 第五部分(第七章),研究结论与后续研究展望。这一部分梳理和总结了全文的主要观点和研究结论,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展望了未来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br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包括:在研究内容上,本文系统梳理了不完全汇率传递的基础理论,运用两种不同的实证方法考察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从不完全汇率传递这一全新视角审视我国经济中的现实问题,并结合中国实际对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递做出了合理解释;在技术方法上,本文运用ARDL模型对人民币汇率传递的大小与滞后性进行实证分析,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在实践应用上,从不完全汇率传递的视角来对我国的最优货币政策设计、汇率制度改革、通货膨胀治理和贸易收支调整等展开分析,提供政策建议,这无疑是一个全新的研究和考察角度,至今为止,在国内外尚未见有系统深入的相关研究成果。br 不过,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研究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受研究数据可得性限制,本文没有考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又如,由于我国缺乏一个能够科学代表货币政策的变量,本文没有通过必要的实证分析,考察我国的利率变动是否对汇率冲击做出必要的反应,以及人民币汇率是否对我国货币政策具有较高的解释力。然而,以上不足之处也给作者今后继续从事人民币汇率传递问题研究提供了研究的方向和空间。5.期刊论文李方人民币汇率预测理论之我见--兼述2005年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态势-上海金融2005,(4)本文探讨人民币预测理论形成的客观基础和构成人民币估值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影响2005年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六大因素,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大体趋势.6.学位论文吴东立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出口价格传递效应研究2009汇率作为一国货币的对外价格,是一国进行对外经济活动时最重要的综合性价格指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在对外贸易和其他对外经济活动时执行着价格转化职能,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2005年7月21日,中国启动了新一轮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从2005年7月至2008年11月,根据BIS公布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累计升值19.7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累计升值25.06%,升值幅度明显。按照传统国际经济学分析框架,人民币如此大幅度的升值,必然会提高中国出口商品价格,降低进口商品价格,从而削弱中国出口商品竞争力,抑制出口,促进进口,这样有助于缓解中国外部经济长期失衡的“双顺差”局面。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在人民币快速升值的同时,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增长,出口规模和经常项目顺差持续攀升,并屡创历史新高。这些传统贸易收支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需要从新的视角进行解读。本文从不完全汇率传递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研究首先通过对经济现象的描述,提出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背景下贸易顺差大幅上升之谜”这一问题,作为本文研究的背景和逻辑起点;其次,对汇率传递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国内外文献梳理;第三,在此基础上从汇率-价格机制与贸易收支的关系出发,构建不完全汇率传递与贸易收支变动的理论分析框架;第四,在对1978年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战略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化、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变动情况进行动态描述的基础之上,揭示汇率变动与宏观经济联系的内在机理;第五,在对人民币汇率传递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之上,从中国独特的出口贸易方式和出口市场结构出发,构建了本文对人民币汇率传递决定的理论分析模型;第六,在成本加成理论模型分析框架基础上建立人民币汇率传递的计量模型。并利用2003年1月至2008年11月的月度数据,将国外市场需求压力、国外市场竞争压力、国内企业出口成本、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和出口价格指数这五个变量建立VAR模型,在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基础之上,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出口价格传递弹性进行了估计;最后,提出了人民币低汇率传递的重要政策含义。研究结果表明:汇率变动能否影响贸易收支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贸易收支,关键取决于汇率传递。汇率传递(主要表现为不完全汇率传递)大小是分析汇率变动与实体经济联结的重要环节。中国出口市场结构和出口贸易方式是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出口商品价格传递弹性的重要因素。当出口市场结构越接近于完全竞争状态(也即厂商具有更小的边际成本加成比率)时,一个单位的本币升值导致的出口价格上升的幅度就越小;当国内出口商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越大时,一个单位的本币升值导致的出口价格上升的幅度就越大;当国内出口商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所占的比例越大时,一个单位的本币升值导致的出口价格上升的幅度就越小。中国出口企业具有数量多,规模小而分散的特点,且多数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他们主要依靠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从事“贴牌”和“代工”等价值链低端环节的生产,且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市场集中度低,普遍存在过度竞争和低价竞销,中国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严重缺乏市场势力和议价能力。面对人民币汇率的不利变化,出口企业很难通过提高出口价格的方式转嫁出去,为了维持原来的市场份额,而只能不惜以牺牲利润来吸收本币升值带来的不利
本文标题:硕士论文-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口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69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