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说课稿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严谨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敬仰之情。通过这篇文章要让学生体会到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领会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引领学生在学习人物美好品德的基础上掌握写人写文的技巧。所以,在这堂课上,一方面需要深入了解课文的主旨,另一方面需要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经过半年初中语文的学习,在初中现代文的学习方法层面已经有了初步的积累。另一方面也渐渐开始有了自主合作学习方法上的思考。这个学段的孩子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一旦调动起来,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所以我认为应该着重打开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让学生真正地、高效地参与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进而产生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三、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七年级的学生“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因此根据新课标要求,我确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文中字词,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2)能力目标:领会本文的写作方法,了解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过人品性。教学重点:领会写作方法,了解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因为,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于写人记事的散文不再陌生,但是除了掌握概述文章内容的基本方法之外,他们还需要提升对于文章中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因此我把本环节设置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过人品性。因为这个学段,要求学生在继续领会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打开思维,领悟文字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我把本环节设置为教学难点。四、教学方法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七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好问,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求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我决定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1、自主学习,自学互研。学生带着导学问题,认真阅读课文,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思考题,展示交流。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2、合作学习,学会阅读,学会提炼。每个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针对初一新生的特点运用此方法,能更有效的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觉学习的能力。五、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大家看我们语文课本封面的“语文”二字,知道是谁写的吗?它出自我们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之手。字体浑厚圆润,气概凛然,正如叶老先生的品格:宽厚待人,严于律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先生,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先生是什么样的。这样设计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用身边最简单易行的实物导入新课,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留心观察、积极思考身边的每一件事物,“处处留心皆学问”。板书题目:叶圣陶先生二三事。2、新课讲授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解决生字、生词字音:商酌、累赘、拖沓、搀和、冗长(2)词义:累赘、拖沓、颠沛流离、沾溉、高文典册(3)句子: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设计说明:生字词教学一直存在于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生字词的学习对学生掌握和理解课文内容有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教师也要抓好生字词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学习生字词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4)作者名片张中行,原名张璇,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设计说明:学习每一篇新课文之前介绍作者,了解作者的个人生活背景,可以从侧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文章感情基调的把握。通过步骤一,完成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步骤二:初读文章,走进文本1、通过略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几方面的内容?板书:两方面——待人宽;律己严。2、作者在文章中表述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语文观点?(用书上的原话回答)A.“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B.文风重视“简洁”。“了”“太”二字的运用。C.重视语文,力求完美。“做”“作”二字的具体使用方法。设计说明:阅读教学在语文教育中是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无论在小学还是中学都应该重视阅读教学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我们要将阅读与思考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同时在这一环节,将采用略读的方式进行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要求,采用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高效阅读能力,也提高了我们安排课时的灵活性。步骤三:精读课文,探究写法1、精读课文a、回味先生的动作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第四段)——用词简单,简明有理,行文平易,内涵深厚。b、回忆先生的身影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第三段)——典型事例,以小见大,凸显人物。c、理解先生的苦心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最后一段,第九段)——理性表达,反显真挚。设计说明: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七年级的学生欠缺精读的意识,也欠缺精读的方法,需要去重点培养,提高其精读能力,为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打下基础。2、探究写法a、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b、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c、在文风方面:行文平易、内涵深厚,运用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真挚。设计说明:习作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抓住课文写作特点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非常重要。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习作范文。通过步骤二和步骤三,完成第二个教学目标,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你的身边或者你自己身上,有没有像叶圣陶先生这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或事呢?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所以,要设计这一环节,注重课堂拓展,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2)总结课文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做人,严格要求自己。当全部学习完文章之后,重新简述文章的内容,可以使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3、作业设计:A、找出文章中让你印象深刻或难以理解的句子并在旁边做好批注和摘抄。设计说明:抄是学习的一种方法,指有选择地抄录原文。这和学习的模仿阶段是一致的,只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选择。作为一种读书笔记的方法,可以收集到许多相关的资料,成为知识的结构。而摘抄的重点在摘,而摘的重点在理解,这样才是学习的方法。B、推荐阅读,叶圣陶著童话集《稻草人》设计思路:稻草人是叶老创作的童话集,适合七年级学生好学、猎奇的心理需求,同时这个童话隐含了很多道理,值得去阅读品鉴。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通过步骤三,完成本节课的第三个教学目标,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六、板书设计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宽待人严律己
本文标题:《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721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