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海上钢琴师视听语言分析
影片《海上钢琴师》视听语言段落分析电影《海上钢琴师》整部影片采用现实与回忆交叉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传奇故事。影片构思新颖、画面唯美,加上极具表现力的配乐,以及在镜头衔接方面处理得流畅自然,使整个故事浑然一体,没有丝毫突兀之感。受众者在不经意中融入到电影里,与剧中人同喜同悲。而其中最精彩的段落莫过于“钢琴决斗”,下面,笔者将就这一场戏分析其中的视听特征。场景选择在“钢琴决斗”这场戏中,Jelly这个爵士乐的发明者,带着莫明的仇恨向1900的根据地席卷而来。导演选择让决斗在维尼吉亚号华丽的舞池中央展开——这个攒动着当时社会名流的舞池,是船上人员集中之地,极易产生故事。通过之前1900的叙述,我们知道这里有悲伤的有钱寡妇,有纯情的妓女,满怀心事的青年,还有从三等船舱混进来的穷人……Jelly选择在舞会高潮的时候发起挑战,他需要在一个万众瞩目的时刻登场,并且对于胜利毫不怀疑,由此就能看出这是个狂妄自大、被名利熏昏头脑的人,纵然有高超的技艺,也免不了为观众所恶。而对于1900这样一个不具竞争意识的人来说,舞池是他20年来最常待也必须去的地方,Jelly的到访他躲不过,“守备战”更加符合人物淡泊的性格。面对一如往昔的听众他不至于产生不适,所以能正常发挥,最后,一个颇具代表性的全民认可也从正面给予了他的音乐天赋至高无上的肯定。镜头运动在《海上钢琴师》中导演大量运用仰摄、俯摄镜头和通过推、拉镜头的淡入淡出完成全景与特写的镜头切换是本部电影最显著的视听特征之一。在画面中,由于拍摄角度不同,被摄对象在观众视觉范围内的方位、形象就会变化,从而引起观众对被摄对象的注意,改变观众的心理反应。仰镜头代表观众向上仰望的视线,在感情色彩上往往有舒展、开阔、崇高、敬仰的感觉。如“钢琴决斗”一场中1900面对拿着即将燃尽烟头的Jelly的中景镜头。此处运用仰拍的镜头展现了1900内心对Jelly此时的态度——“这不是较量,而是学习”。正如影片旁白所说:“……籍此能学到点新的东西”,他对Jelly的态度是尊敬的。这和在此片段结尾部分1900直视一旁呆若木鸡的Jelly将点燃的香烟放入他口中“你抽吧,我不会。(“Yousmokeit,Idon’tknowhow.”)”,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1900的内心前后的变化。俯镜头使人有压抑、渺小、忧郁之感。此场景中关于大全景的环境多用俯摄完成。其次如:Jelly弹奏完第一曲后,俯视1900的镜头;给人一种压迫、蔑视之感。从大全景到局部特写切换多次运用推镜头与拉镜头形成两个场景的切换。此处镜头的主要作用是突出主体,使观众的视觉注意力相对集中,视觉感受得到加强,造成一种审视的状态。它符合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由远而近、从整体到局部、由全貌到细节的观察事物的视觉逻辑,可以调动观众对被摄对象的关注。如:在Jelly登场的时候远景镜头从1900的后方起俯视移过人群,充分展示所有人物活动的环境空间——舞池。长镜头定格在玻璃隔断墙上的Jelly的剪影上,并随着剪影缓慢平移动直到Jelly亮相。然后又是两个机位的大全景的快切镜头用于描叙舞池人群的反映。随后就是镜头平推至两个人物面部表情的特写。镜头的频繁交替,对Jelly和1900两个人物远景、中景、近景反复描述。顺着Jelly的目光向吧台方向用摇镜头平移,化入至酒杯特写,化出酒杯以外的所有物体包括Jelly。当观众的目光全部注意到酒杯的时候,酒杯出现的价值已经被从新定义:酒杯被Jelly端起,一饮而尽后又被重重的扣在了吧台上,仿佛是他发起进攻的号角!由次剧情转入“决斗”的高潮。而对于小细节的特写则能更好的突出人物性格,或反映其心理的变化起伏。如,“钢琴决斗”前由Jelly面部表情一直把镜头推到一颗上镶金的牙齿上,很好地塑造了一个财大气粗又十分庸俗自大的形象;而“斗琴”中两次香烟的特写则非常高效地从侧面反映了两人技艺之高,略带夸张的手法也极大丰富了“赛事”的激烈性和趣味性。声音配乐《海上钢琴师》被誉为是最不容错过的电影原声带之一。影片的配乐出自现意大利最有名气的音乐大师颜尼欧•莫里克奈之手,他的旋律由于乐思宽广、质朴流畅、极富歌唱性而具有在一瞬间渗透人心灵的强大感染力。音乐在整部影片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是影片的灵魂所在,与画面之间结合达到了绝妙感人的境地。在“斗琴”开始前,Jelly异常高大的影子投射在舞池的玻璃隔断上,伴随着一段低调、沉闷、压抑的音乐,像是鬼魂造访,神秘又带有恐怖感。随着他的正式亮像更加低沉的大提琴声也随之渐入。整个过程没有台词,其间只有一个威士忌倒入酒杯的声音似乎想打破压抑的沉闷,而以声衬静,气氛被渲染得更加诡异。直到空酒杯被重重的扣在吧台上,才结束这段极富戏剧张力的音乐。在此段的结尾部分,1900演奏完那曲精妙绝伦的《野蜂飞舞》后,震惊全场长达10几秒的无声运用更是把停顿和沉默背后的戏剧性做到了极致。配合着全场目瞪口呆的画面,把观众的情绪带到了一个兴奋的顶峰。导演托纳托雷似乎比较钟情于在影片中贯穿一种含蓄伤感的格调,影片最后1900与船同亡,给观众留下的不仅仅是对主人公的惋惜,更多的却是对这个世界的思考:琴键太大,音乐无从而生,城市太大,我们无从而生。于是我们不得不感叹,偌大世界,究竟该何去何从?是孤独的坚守还是对繁华尘世屈服?海洋与陆地之间是否有一个平衡点我们无从得知,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对弹奏生活的章法了如指掌,对于像1900一样选择回归海洋的人,或许我们应留有一些迁就。《海上钢琴师》作为一部经典的电影,几乎将声光乐结合到完美的地步。对于这样的电影或许做任何的解析都将破坏它原本的意境,而对于这样的导演,或许只能高山仰止。亲自品味其中深意吧!
本文标题:海上钢琴师视听语言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73336 .html